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虎步天下 >

第78章

三国之虎步天下-第78章

小说: 三国之虎步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普是最早跟随孙坚征战的元老宿将,在军中一直德高望重,所以孙翊特意让他节制蒋钦、周泰、凌操三部水军,组成了江东的长江防线,应对西面来自荆州的威胁。
而程普也没有辜负孙翊的信任,从无到有,一步步将寻阳到襄安的长江防线经营得固若金汤,保障了庐江的安全。孙翊之所以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先后讨九江、征豫章、伐会稽,顺利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程普有效地保障了庐江大本营的安全,免除了孙翊的后顾之忧。
对于荆州方面的情况,程普当之无愧是最有发言权的:两年的时间里,他除了严防荆州军进攻外,也在为将来主动出击做着准备,为此他先后派出了大量细作渗透进荆州腹地,掌握了很多一手的情报,其中最近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刘表与刘备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开始兵戎相见了!
在他看来,这正是孙氏踏足荆州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便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机会了!
对于程普的这个建议,孙翊也有一丝心动,毕竟只要占据了江夏,就相当于打开了荆州的大门,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赢得绝对的主动权!更何况,如程普所言,现在荆州两雄相争,若是此时趁虚而入,胜算还是很大的。
“程公,不知现在是何人镇守江夏?麾下有多少人马?”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有夺取江夏的打算,就必须先了解清楚那边的情况。
程普见孙翊表现出了对取江夏的兴趣,心中一喜,忙道:“根据情报,刘备麾下原有两万左右的人马,出征长沙之时,带走了一半,如今由大将关羽率领剩下的一万人留镇江夏。”
“关羽?”孙翊听到这个名字,瞬间锁起了眉头。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可不好惹,抛开这点不说,他手中还有整整一万大军,以逸待劳,自己若是发兵征讨,人去少了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人去多了,以江东目前的状况来看,恐怕又很难再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见孙翊眉头紧蹙,沉吟不语,程普似乎看出他心有顾虑,忙道:“主公请放心,普已经探得消息,目前刘表大将蔡瑁的三万大军正率军攻打竟陵,威胁江夏。此时刘备在荆南泥足深陷,自身尚且难保,完全无力回援江夏。而关羽以寡敌众,若是要保全江夏,势必倾尽全力迎战蔡瑁,那他的后方就一定会露出空档,普只需率本部五千精兵西进,伺机而动,定能一举夺占西陵!”
孙翊闻言,思索了片刻,抖了抖剑眉,忽然话锋一转:“程公的意思是说,现在刘备已经被刘表逼入绝境了?”
“还算不上逼入绝境吧。”程普想了想,说道:“刘备虽然以弱敌强,却先发制人,连夺长沙、桂阳二郡,并且在醴陵大破长沙太守韩玄,单论士气远在刘表之上。不过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刘表现在已经调集数万大军分几路进军,目前对刘备完全处于压制态势,这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孙翊心里不由得一阵唏嘘,没想到前后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荆州境内居然就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再仔细想想,他又觉得实在有些奇怪:刘备究竟是哪儿来的胆子,竟然敢在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公然和刘表叫板?
孙翊沉思了片刻,把头转向周瑜:“公瑾,如果你是刘备,会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和刘表决裂吗?”
“会。”
周瑜似乎早已经料到孙翊会有这样的问题,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江夏一隅之地,暂且栖身尚可,却非王霸之基,刘备有枭雄之姿,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一定会努力向外拓展自己的势力。刘备与曹操交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北上豫州,所以他发展的方向只能是荆州或者扬州。”
“襄阳大战之后,刘表一直在养精蓄锐,他对刘备袭取江夏一直耿耿于怀,只是忌惮刘备手中尚有两万人马,强攻江夏只怕会伤及荆襄元气,所以才一连数年不敢轻举妄动。而刘备一旦对扬州用兵,势必会调动主力出征,如此一来,就会被刘表趁虚而入!”
孙翊频频点头,似有所悟:“所以,公瑾的意思是,刘备只能对荆州下手?”
周瑜点头道:“不错,我军目前的实力虽然不弱于刘表,但却连番用兵,短期之内支持不了大规模战争,刘备一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敢放心对荆州下手,只可惜刘表却没他那么聪明。”
“不久之前,韩义公曾有急报,长沙太守韩玄率大军数千入寇宜春,几乎就在同时,江夏的细作也传回了刘备大军朝柴桑方向挺进的消息,只不过很快,刘备就调转方向,直取长沙、桂阳!以瑜只见,很有可能是刘表想要调虎离山,趁机袭取江夏,所以假意邀刘备共取豫章,而刘备则将计就计,趁虚夺了他二郡之地!”
孙翊闻言,微微颔首,思索了片刻,又问道:“那公瑾的意思,此时进取江夏是否可行呢?”
周瑜道:“刘备新得长沙、桂阳,声势大盛;反观刘表,则接连失利,虽有数万大军反攻,却已锐气丧尽,未必就能击败刘备。不过,即使刘备能够挡住刘表的反扑,消耗也一定很大。就现在而言,荆州的形势尚不明朗,瑜以为,主公可遣一旅之师前屯蕲春,观时而动。”
一旁的程普闻言,脸上泛起了一丝不悦之色。周瑜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听得出来,他话中的意思其实并不支持立即出兵江夏,而是更倾向于观望,所谓进屯蕲春、观时而动,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而已。
而周瑜话音刚落,堂上便已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放眼望去,几乎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
“大都督所言是极啊,这个刘备确实不可小觑,刘表也未必就是他的对手啊。”
“若是等刘备坐大,将来必定是我江东大敌,如今江夏空虚,如程公所言,正好趁此机会狠狠捅他一刀!”
“不然不然,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我倒是觉得可以先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互相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坐收渔翁之利。”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战机稍纵即逝,有如此良机,若不好好把握,一旦错失,只怕悔之不及啊。”
孙翊目光微微闪动着,环视了一圈堂下众人,只见大多数人都还在议论纷纷,而徐庶却低头不语,剑眉紧蹙,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元直先生,荆州的情况你怎么看?”
嗡嗡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徐庶的身上。
最开始,在徐庶就任扬州别驾的时候,一部分人还颇有一些不服气,认为他不过是凭着曾经对孙翊有过救命之恩,方才得到重用,但是经过平定会稽一战,徐庶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现在大都督周瑜和元老宿将程普有了分歧,孙翊的决定就变得至关重要,而作为孙翊最信任的人之一,徐庶的意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孙翊。
“庶在想,如今荆州的局势,或许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复杂。”
徐庶缓缓抬起了头,看着孙翊,慢慢说道:“就现在看来,刘备夺取长沙、桂阳,已经和刘表彻底决裂,而刘表全力反扑,如此发展下去,结果不外乎有三种。”
“其一,刘表趁刘备在荆南立足未稳,凭借优势兵力将其击败,甚至完全剿杀,这是目前可能性比较大的一种结果。”
“其二,刘表、刘备两家人马在荆州境内相持不下,谁也无法占据绝对主动,在双方实力悬殊较大的前提下,这种可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但几率不大;
“其三,便是刘备挟战胜余威,挡住了刘表的反扑,将长沙、桂阳彻底纳入囊中,与刘表平分荆州,不过即使他能做到这一点,最终也会有极大地消耗,而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来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到这里,徐庶顿了顿,静静的看着孙翊:“关于刘备这次的行动,不知主公有没有看出什么奇怪的地方来?”
奇怪的地方?
孙翊怔了怔,剑眉一凝,开始沉思起来。他能够看出来,徐庶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而这样问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引导自己更加独立和深入的却看待和解析眼前的问题。
究竟哪里奇怪呢?
孙翊将徐庶所预测的三种结果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他又试着开始回忆之前得到的种种情报,并将它们与这三种结果结合到一起。
刘备为什么要和刘表翻脸?
因为他困守江夏一隅之地,需要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他这一举动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
连夺长沙、桂阳,大破韩玄,从表面上来看,刘备的计划似乎从一开始就进行得很顺利。
既然如此,却为何……
想到这里,孙翊忽然一愣,随即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徐庶所说的奇怪之处!
既然一切都是在按刘备的计划进行,那为何从预测的结果来看,目前的形势对他还会如此的不利?计划顺利进行尚且如此,若是有所闪失,那他的处境岂不是要比现在还险恶百倍?
想到这里,孙翊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后世某部著名小说里主人公的一句名言: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实,那么剩下的,不管多么不可思议,那就是最终的真相!
什么是不可能的事实?
那就是刘备不可能明知道会有这样的险境等着自己,还敢公然与刘表决裂!
他的目的是壮大自己,而不是自取败亡,既然敢这么做,就一定有所凭恃!而最终的真相,就是刘备这么做绝不是作茧自缚,他一定还有后手!
孙翊想到这里,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
徐庶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含笑道:“主公明鉴,庶也认为,刘备此次与刘表决裂,必定是有备而来!以庶之见,如今刘备夹在刘表与主公两大势力之间,若要保全自己,唯有一途可循,那就是寻求与一方联盟!”
孙翊有些吃惊的看着徐庶,他料到了刘备会有后手,但却完全没有想过徐庶所说的这种可能性,虽然就目前来看,这确实像是刘备唯一的选择。
寻求联盟……和孙氏吗?莫非历史上的孙刘联盟又要重现?可是刘表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刘备那边却没有一丝动静,没理由啊!可是如果把这个可能性也排除掉的话……
孙翊的身躯忽然一震,蓦然昂起了头:“先生的意思,难道说……”
徐庶面色凝重,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刘备唯一的选择就是再次和刘表结成联盟!”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五十一章  俊才
“徐别驾可真会说笑,刘备刚刚从刘表手中夺取了长沙、桂阳,又斩杀长沙太守韩玄,如今两人势同水火,又怎么可能再联合到一起?”
徐庶话音刚落,程普便开口质疑道,堂上随即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在众人看来,刘表手中一共只有五个郡,如今被刘备一口气夺走了两个,换了是谁都不可能容忍下去,只要刘表不是傻子,让他和刘备联合就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孙翊扫视了一遍堂上的众人,大多数人依然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而周瑜却独自一人沉吟不语,眼中有微光闪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公瑾,你怎么看?”
孙翊开口问道,大堂上瞬间再次安静下来。
周瑜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思绪中摆脱出来,听到孙翊的问话略微愣了一下,又思忖了片刻,方道:“主公,方才瑜仔细分析了一番现在的形势,刘备确实有可能寻求和刘表的同盟,而且,刘表也极有可能会被迫接受。”
他的话音未落,安静的大堂上顿时像是有水滴进了油锅,突然炸了起来,嗡嗡作响的议论声像浪花一般,连续不断的拍打着每个人的耳膜。
刚才徐庶提出这个猜想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抱着质疑的态度,而现在周瑜竟然也站到了徐庶一边,众人虽然还不清楚他为何会支持徐庶,但心里的质疑此刻已经纷纷变作了惊诧。
“公瑾,刘表和刘备现在已是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怎么可能还会联合?这样的想法,可有什么依据?”一贯冷静的张昭此时也忍不住开口问道。
周瑜转头看向徐庶,又看了看孙翊,对张昭苦笑道:“张公,且不说目前刘备和刘表还没有开始决战,即使已经交战,只要刘备愿意,他就能迫使刘表罢兵,同时与他结成同盟!”
堂上众人都面面相觑,张昭也更加疑惑了,纷纷一脸不解的看着周瑜。
周瑜却再次看向孙翊,微笑道:“至于其中有什么玄机,还是由主公来告诉诸位吧。”
刚才的情形,孙翊全都看在眼中:在徐庶提出刘备将会和刘表联合的猜想时,众人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质疑,而当周瑜也发表了同样看法之后,所有人的态度立刻就有了极大的转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剩下的仅仅是对这样的情况的不解和诧异而已。由此可见,目前周瑜在众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信,而他让自己向众人解释,其实也是有意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取得众人信赖的机会。
孙翊回应了周瑜一个微笑,转而对众人道:“我想,诸位此刻一定都很奇怪,为什么大都督和徐别驾都会认为刘备和刘表将会联合到一起。其实刚才我也和诸位一样困惑,不过,诸位若是试着从刘备的角度去想一想,一切就都一目了然了。”
孙翊环视了众人一圈,见他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不由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刘备偏居江夏一隅之地,将寡兵微,若诸位是他,是会选择苟安于此?还是努力向外拓展势力?”
黄忠以手抚须,凝眉道:“困守一隅,强敌林立,唯有努力壮大自己才有一线生机。”
祖茂也高声道:“黄校尉说得对,守在江夏只能是等死,若我是刘备,一定会打出去!”
张昭也微微颔首:“不错,若是站在刘备的角度来看,确实必须主动寻求出路。”
孙翊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不仅仅是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连刘表也知道,若是刘备久居江夏,势必会成为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才想用调虎离山之计,以夹攻豫章为名,诱骗刘备主力离开江夏,他却趁虚而入!诸位,若你们是刘备,得知刘表诡计,又该选择怎么做?又为何要选择那么做?”
这个问题相对于之前那个显然更有深度,许多人开始凝眉思索起来,也有人交头接耳的低声讨论着,不时摇头叹息。
在大多数人看来,刘备面临的几乎就是一个死局,不管走那条路,似乎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所以让他们站在刘备的角度来寻求出路,无疑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
好一阵,方才有一人出列,朝孙翊拱了拱手:“主公,属下斗胆一言。”
听到这个并不熟悉的,还带着几分稚嫩的声音,众人纷纷朝说话的人望去,却不约而同的一愣,就连周瑜的眼中也浮起了一丝讶色。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年方十二岁的陆绩。
孙翊回到庐江后,还没有正式向众人介绍过陆氏叔侄,加上刚才他二人比较低调,在大堂上显得丝毫不起眼,如今陆绩突然站了出来,自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孙翊的嘴角滑过一丝淡淡的笑意,朝他抬了抬手:“公纪但说无妨。”
“若属下是刘备,唯有两策可行:其一,便是以重兵坐保江夏,不给刘表可趁之机。但如此一来,虽可保江夏一时平安,却等于告诉了刘表他的计谋已被识破,今后必定更遭其忌惮和严防,想要冲破这一隅之地的束缚便会更加困难。所以,属下以为,唯有选择第二种策略,将计就计,假意应承刘表,趁其不备之时,避实击虚,直取长沙,从刘表实力最薄弱的荆南打开一个缺口,如此方有一线胜机!”
众人听他说出这一番话来,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人暗暗赞叹,也有人摇头不屑,但更多的人还是被他所表现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