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燕太子丹-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那一箱一箱的财宝延绵数里。姬丹派去护送田豹回蓟城的那一千士卒,倒有五百人是在替他搬运东西。
听到这些,姬丹也有些无奈。若是平时,姬丹对这样的贪官污吏是绝对不会姑息的,但是现在却不行。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姬丹一个教训,日后考察官员,除了要德才皆备之外,还有一条:不能有太多的老婆孩子。
再说刘建、李敖的大营被齐兵攻破,分左右两路突围,往南逃去。刘建往东南,李敖往西南,东南方通往徐城,西南方通往武垣。由于徐城已经被燕军占领,孟烛不敢往东南追,便领兵往西南方向追击。
孟烛不知武垣已经被姬丹占领,而姬丹刚刚进入武垣城,也还来不及腾出兵马去攻打阿城。
李敖领兵逃出五十来里路,田横领兵紧追不舍。李敖逃得急,身边兵马越来越少,只剩下不到百余名骑兵,而田横身边也不过数百人。
李敖激战一夜,人困马乏,来到一个叫瓦桥的地方。眼见无力再逃,正想返身杀回,拼个你死我活,突然见到前面有一支军马往这边赶来,前面的将旗上写着一个"姬"字。
李敖顾不得仔细看,大声喊道:"姬将军,快来救我!"
现在军中只有两位将军姓姬,一位是姬存孝,一位是姬男,两位都是大将,随便哪位都可以救急,所以李敖也不管是谁了,就叫“姬将军”。
对面出来一员大将,大声喊道:"我???来也!"
李敖心中一松,知道是姬存孝在此。后面田横也见到了,突然猛冲上去,对着李敖就是一戟。李敖背心露在后面,一时激动忘了防备,田横神力惊人,整个画戟穿透铠甲,扎入背部。
李敖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田横用力一挑,将李敖从马背上挑了起来。随着阵阵骨折声传出,李敖的身体斜斜地飞了出去,啪得一声摔倒在地上。
对面冲过来的姬存孝见到,愣了一下,大怒道:"大胆!又???是你!"说着,姬存孝拍马直杀了过去。
田横一见,原来是老对手,哼了一声,说道:"原来是你!正好我要找你,你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你我大战三百回合,不分出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
姬存孝不再说话,冲了上去。两人一个使刀,一个使戟,正对着冲刺起来。双方都是猛将,不肯用取巧的招式,每一击都是硬碰硬。这样人虽然受得了,胯下的战马却在蛮力之下不住地嘶鸣。若是仔细观察,每一次刀戟相撞,两匹战马四蹄翻腾,都会掀起大片的泥巴。
这边田横、姬存孝两人战在一起,姬存孝身后的燕军也掩杀过去。田横不过带了数百骑兵,而姬存孝却有一万骑兵,很快,田横便剩下孤身一人了。
见到燕兵团团围了上来,田横也不敢再逞能,甩开姬存孝,拨转马头朝北而去。
这次姬存孝没有孤身追出去,而是指挥着大军朝前推进。上次在右北平为了追杀栗建,姬存孝单骑行出五百里,差点被姬丹用军法斩首,现在也不敢抛下大军独自行动了。
一路上姬存孝收拾了一些败退下来的残兵,都叫他们自己回武垣城去。不久,又遭遇了一些正在追杀的齐兵,被姬存孝的大军屠杀殆尽。
姬存孝继续率领大军全速前进,来到一处空旷之地,前面尘土飞扬,出现一支数千人的齐军。此时齐军并未再前进,而是摆开阵势,仿佛早就知道有敌军到来一样。
姬存孝凝神一看,前面齐将虽然不认识,但是那面将旗上写着"孟"字,想必是孟烛。
姬丹的将令是叫姬存孝居中接应,而不是亲自迎敌。不过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见到对方不过数千兵马,而且马步兵混杂,岂有不战之理?姬存孝二话不说,手一挥,便率领大军冲杀上去。
姬存孝领兵一冲,孟烛的大军果然不行了,很快出现了松动。孟烛严令将士压住阵脚,边战边退。虽然姬存孝的大军数次冲入孟烛的军队,孟烛竟然还能基本保住阵型不变,足见其才。
很快,孟烛的军队退入一个小山坡之间。姬存孝正想继续冲杀,抬头一看,这里出现平原上难得的一处山地,问道:"此处???是???何地???名?"
一名向导官上来,说道:"回将军,此处名为青山口。"
"慢!"姬存孝想了想一举手,止住后军,说道:"大军???徐徐???后???撤!"
第一百九十三章 劝降 【求收藏】
见到姬存孝没有跟上来,孟烛也止住了士卒。孟烛仔细观察片刻,手一挥,喝道:"出击!"
旁边出来两名向导官,来到山谷口空旷之处,各自取出一面带白条的青旗,上下挥舞一阵。顿时,山坡上响起一阵杀声,左边杀出田横、钱琉二将,右边杀出王戌,各自领着万余齐兵冲杀下来,而孟烛也返身从谷口杀出。
刚才姬存孝见到地形不对,怕中埋伏,所以没有冲进去。现在果然有伏兵。山谷之间空间狭窄,骑兵难以展开。刚才若是姬存孝若是杀入谷口,难免处于劣势,但是现在在空旷地上,却是不怕。姬存孝大喝一声,挥师迎上。
齐兵在这里聚集了有近三万人马,数千骑兵,而姬存孝不过一万骑兵,却并不落后。不过孟烛善于用兵,自从上次在参加方城大战之后已经总结出一些对付燕军骑兵的招数。
齐国步兵并不落单,五六人一组,四处设置障碍。步兵躲在障碍物背后不停地放冷箭,让姬存孝的骑兵防不胜防。燕军冲了几次,发现并不占便宜,只好边战边走,渐渐往南撤退。现在姬存孝也是燕军中的老将了,撤退时也有些章法,没有拉下一名骑兵。
田横等将率领骑兵追击,但是姬存孝并不是真的败退,撤出里许,返身再战。燕军骑兵多,齐军骑兵少,反而不敌。等后面齐军步兵再次赶到,姬存孝再次领着大军后退。
如此反复,退出十数里,齐军突然鸣金收兵,不再追赶。姬存孝勒束军士,徐徐从容而退。
退出二十里,前面迎来一支大军,姬存孝一看旗号,正是燕王姬丹亲统大军前来接应。两下合兵一处,继续向阿城方向进发。
听到燕军损失了近两万兵马,死了一员大将,姬丹不禁心痛不已。当时姬丹命刘建、裴兴领兵两万,在阿城外扎营,原是声东击西之计,让齐军误以为燕军要大举进攻阿城,然后自己领兵直取徐城。
现在徐城、武垣都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没想到刘建、李敖的大营这么快就被攻破,两万大军只剩下刘建带出来的三千余士卒和姬存孝收集的一些散兵。看来齐军中也有有勇有谋之辈,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姬丹暗自后悔在攻破徐城之后没有立即领兵去攻打阿城。
武垣城的田豹并非良将,迟早会落入姬丹手中,但是死去的士卒却永远不可能活过来。当时如果姬丹先去攻打阿城,至少可以将阿城围住,刘建、李敖的大营也不会被攻破,那两万士卒也不会损失了。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姬丹领兵前进,不久大军来到阿城城下,姬丹下令将阿城团团围住。
这次姬丹总共出兵十万,横渡易水。战到现在,姬丹的大军损失了两万多士卒,现在还剩近八万。本来姬丹的安排,干疤、曹永、朱力各领兵一万,沿着南面大清河支流驻扎,谨防齐国援兵前来偷袭。马晃、葛奉领兵一万,连同徐城收编的降卒驻守徐城。
现在既然武垣城也落入燕军之手,姬丹便又改变了策略,令曹永镇守武垣,朱力镇守徐城,干疤居中支援。根据姬丹的命令,沿着大清河,燕军在一路上设置了无数哨兵和烽火台,一旦有风吹草动,附近的燕军便会马上赶到。
而姬丹亲领近五万大军,加上投降的齐军两万余,直逼阿城。
本来在武垣城投降的齐军就有三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齐军老弱不堪。姬丹直接下令将他们留在武垣城,等日后战争平息再放回齐国。淘汰完老弱,最后只剩下两万齐兵可用。
阿城是齐军重点防守的城池,太守孟烛统领四万兵马,加上田横、王戌、钱琉的兵马,总数不下六万。经过几次大战,姬丹的兵马损失不少,但是现在驻守阿城的大军损失更多,总共消耗了近三万士卒,现在阿城内只剩下四万兵马。
五万对四万,虽然燕军比齐军多,但是想要攻城也不容易。不过姬丹现在也不着急,打算先围上一阵子再说。
根据上次王廉的统计,整个燕国能征到的精兵总共只有三十万,而一场大战死伤上万是很普遍的事情,姬丹也不敢真的把自己的精兵都砸上去。兵源就那么多,要是伤了国本,那真要学越王勾践那样十年生聚才能将人口再次增加了。
不过姬丹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围住阿城,姬丹便分兵把整个三角洲上分布于各个城镇上零零碎碎的齐兵通通抓了起来,然后换上燕国人。
同时,姬丹在这片三角地带开始征兵,用来补充损失的兵力。几天折腾下来,姬丹又得到了五千劲卒。不过这些劲卒刚刚招募,还没有训练,无法上战场打仗,姬丹在徐城外设置了新兵营,由一些刚刚受了轻伤,需要调养的老兵去训练他们。
另外,姬丹渡河时带来的粮草并不多,只供一月用途。现在半月过去,眼看着粮草已经消耗了一半以上,姬丹只好命人去筹集粮草。
若是从蓟城运粮过来,则耗时耗力,十万担粮食减去开销,只剩下五万担。好在武垣、徐城被齐国占领之后为了防备燕国的进攻囤积了不少粮草,统计下来,整支燕军可以用上三个月,姬丹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虽然姬丹严防齐兵渡过大清河,但是姬丹自己的探子却来去无阻。不久,从齐国传来消息,田单已经调集了十万大军,准备前来增援。听到消息,姬丹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从这几天齐兵的表现来看,燕军的战斗力虽然要强出一截,却并没有强太多。现在齐国的骑兵也都装备上了马具。现在的差距就是燕军用的是东胡马,而齐国用的是中原马种。除此之外,燕国的士兵都是青壮,而齐国用的士卒并没有经过挑选。
算起来,即使齐兵真的渡河过来,姬丹还是能打赢的,但是那样打法双方就要死伤很多人了。齐国人口远多于燕国,而且过去十年都没有遭遇过战争,国力比燕国要强上不少。田单的十万大军打光了问题不大,回去可以再召来十万。但是姬丹的兵马要是打光了,到哪里去征兵?
想要攻下阿城,又不想费多少兵马。姬丹现在是舍不得孩子,却又想套到狼。
这是一个难题。这天,姬丹把所有城下的将领都聚集到了帐下,包括齐国的降将,来商量对策。
"孤欲攻取阿城,但是又怕伤亡太大,诸位有何高见?"姬丹用目光扫视了一遍帐内的将领,问道。
看得出齐国的降将对这样的会议有些不适应。这是一个等级制度极为深严的时代,上下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来都是上令下从,没见过有姬丹这样领兵的,身为燕王反而要去征求下级的意见。
沉默了一会儿,张式上来说道:"大王,既然可以用挖地道攻入徐城,何不故技重施,对阿城也用地道。"
不等姬丹说话,姬男上前说道:"此计既然已经用过了,想必齐军已经知晓,恐怕徒伤将士性命。"
"嗯!"姬丹想了想,说道:"攻徐城之时,有齐兵逃了出去,想必去了阿城。如今阿城守军必知我计,此计不能再用。"
众将一听,又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降将鱼迪上前奏道:"大王,末将与阿城太守孟烛有旧,愿意去招降。"
姬丹看着鱼迪,沉默良久,说道:"鱼迪,你若果真能招降孟烛,孤封你为侯,爵位绝不比田豹低!不知鱼将军以何辞说之?"
"谢大王!"鱼迪说道:"末将与孟烛的副将陈炳乃是表亲,请大王封孟烛为侯,到时候末将与陈炳暗中游说,如此方能成事!"
"准奏!"姬丹很爽快地答应了。
燕国的侯位一年食禄在两千担到一万担之间,现在若是能用每年数千担粮食换来一个大城池,外加数万大军,对姬丹来说当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虽说粮食每年都得发给被封侯之人,但是毕竟是可以挤出来的,若是兵戎相见,首先胜负成败难以逆料,同时损失的兵马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得回来的。
鱼迪领命出了大营,前往阿城。现在阿城城门早就紧闭,鱼迪孤身来到城门口,说有要事求见副将陈炳,守城将士马上去报告。不久,城墙上放下吊篮,将鱼迪拉到城上。之后不久,鱼迪便被带到了太守府,见到了太守孟烛。
本来鱼迪并不想先去见孟烛,谁知军士直接将其带到太守府,鱼迪只好硬着头皮来见。
"孟太守。"鱼迪拱拱手打了个招呼,却并不下跪。
"你降了燕王,还来此做甚?"孟烛问道。
"无他,来会故友。"
"故友?"孟烛冷哼一声,说道:"你是来做说客的吧?难道你想要怂恿我部下造反不成?"
话到这里,鱼迪见不说已经不行了,反而镇定下来,正色说道:"公可知今日之形势否?"
孟烛看了看鱼迪,答道:"未知也!"
第一百九十四章 箭塔 【求收藏】
"我主燕王领雄兵十万,南渡大清河,一战而下徐城,武垣太守田豹望风归顺,大清河一带只剩下阿城未下。如今燕王亲自领兵,将阿城团团围住,之所以迟迟不攻城,只为怜惜城中数万生灵之性命。"鱼迪慷慨陈词,暗中观察孟烛,却见其脸色毫无变化,鱼迪心中暗暗有些吃惊,不过还是继续说道:"为将军计,不若早降。燕王宽宏大度,已封武垣太守田豹为安定侯。若公等愿降,燕王决不吝惜爵位。"
鱼迪刚说完,孟烛突然啪地一下一拍惊堂木,喝道:"无耻之徒!你为将而不能守城,已是重罪。现在竟敢再来游说本太守,来人!"
"是!"
"将鱼迪拉出去斩首!"
"你!你不识好歹,离死不远矣!"鱼迪气急败坏,大声叫道。
旁边的陈炳上前劝道:"太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请留下鱼迪性命!"
孟烛剑眉倒竖,喝道:"陈炳,莫非你与他有勾结?"
陈炳一怔,说道:"实不相瞒,鱼迪乃是末将表亲,还请太守网开一面,留他一条性命。"
孟烛毫不迟疑,说道:"不行!这种背主之人,绝不能留!拉出去斩首,将他的人头挂到城墙上,看谁还敢来游说!"
姬丹正在军中等待消息,突然有军士来报,说阿城城头挂了一颗人头,好像是鱼迪的人头。姬丹与众将士一听,大吃一惊,急忙上马前去看个究竟。
来到南门城外,姬丹抬头看去,赫然见到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墙上,正是鱼迪没错。
"岂有此理,竟敢杀孤的使臣!"姬丹气得暴跳如雷,喝道:"众将听令,明日全军上下一齐攻城,孤就不信攻不下此城!"
第二日,全军四面攻城。姬丹驱使一半的齐国降兵,一半的燕兵,一起攻城。攻了一天,没有攻下来。当晚,姬丹下令挖地道。
这里的泥土很松,挖了一天,一条地道便挖好了。半夜里,姬丹驱使士卒从地道入城。士卒刚想从地道钻出去,上面突然哗地倒下来一缸一缸的沸水,前面的士卒顿时哇哇大叫。
攻城失利,姬丹心中郁闷,回到军营中苦苦思索。突然,姬丹想起大学士刘烨、叶华二人。这两人颇有机巧,何不请他们前来,看看有没有破城的办法?
心念及此,姬丹立即命人前去将两人从蓟城请来。
两人还未请到,大清河南岸已经聚集了很多齐兵,准备船只渡河。姬丹听到消息,急忙命姬男、张式二将各自领兵一万前去增援,谨防齐兵渡河。
一天半夜,大清河岸突然有三处烽烟燃起、同时锣鼓声大作。按照约定,这就是发现齐兵的信号。姬男、张式、干疤、曹永、朱力等将急忙领兵前去,发现已有数千处齐兵在一处渡过河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