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燕太子丹-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脆鸣传来,犹如置身人间仙境一般。
此山景色虽美,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忙碌,甚为辛苦。加上此山甚为偏僻,平常少有人来,更不要说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
就是这样一个僻静之所,却有一位少年,在山顶方圆数十丈的空地上舞动手中长枪。只见其时而沉稳如泰山,时而灵动如蛟龙,上下翻腾,气势如虹。
此人名为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将。如今项燕年已十八,长得虎背熊腰,宽额广眉,承历代祖先之志,常思上报君王,下安黎民,只等楚王一声诏令,便可上战场杀敌。
项燕每天早上都会在这里习武。上午练武,下午读书,这是他十数年如一日的生活规律。现在,项燕又练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停下手中长枪,正想休息休息,突然身后亭子中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项燕转身一看,发现亭子里有两人正朝他这边走来。
此二人项燕不识,但若是姬丹在此,必能认出此二人来。没错,此二人正是与姬丹有过一面之缘的黄石公和汜上老人。
有人入世孜孜以求功名,有人出世逍遥快活。自从与姬丹在黑风山附近匆匆一别,这两位当世奇人早已离开了燕国,去别处寻找良材美玉去了。
两人从燕国到了齐国,再西入赵国,游历韩、魏,一路寻觅,终不得其人。然后两人又离开魏国,从函谷关入秦。
两人在秦国逗留数月。八百里秦川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两人却仍然没有找到中意之人,便又南出武关如楚,近日忽有所感,来到这无名小山上。
"哈哈哈!师兄,你苦苦寻找的传人,原来就在这里,真是可喜可贺。"师弟黄石公说道。
"嗯!"汜上老人颔首笑道:"只要今日事了,从此师兄我逍遥四海,再无牵挂也!"
两人说笑着来到项燕面前。项燕仔细打量二人,却是不认识。不过项燕从小在大家族长大,阅人无数,见二人状貌清奇,知道不是常人,上前恭恭敬敬地作揖施礼,沉声问道:"请教两位高姓大名!两位高人何故至此,可认得在下?"
汜上老人看着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不停地微微点头,过了半晌才说道:"小子,老夫有一物相赠,不知你可愿收下否?"
项燕听了一怔,迟疑片刻,说道:"长者所赐,不敢辞也!"
"好,孺子可教也!"汜上老人似乎非常满意,从袖口掏出一本书,交给项燕。
项燕恭恭敬敬地接过那本书,见此书乃是某种动物的皮所制,摸上去非常柔滑,似乎很不简单。项燕拿起来看了一下封面,轻声念了出来:"汜上六韬!"
沉吟片刻,项燕抬头望向汜上老人。正好汜上老人也满含笑意地看着他,见他抬头,便说道:"小子可不要小看此书,其中记载有老夫生平之所学。你只要将其中之意彻底领会,老夫包你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项燕也是明达之人,一听汜上老人这么一说,知道是要传他无上宝典,急忙长跪地上,边磕头边说道:"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呵呵呵,小子起来吧,你我就此别过???"
项燕听着声音似乎远去,急忙抬头看去,却见二人已经渐行渐远,下山去了。项燕急忙起身,喊道:"师傅,请留下姓名,日后弟子也好寻访!"
远处传来老人的声音:"小子,老夫云游四方,你我再无相见之日,留下姓名反倒惹人挂念,不如不留。记住要好好研读,为天下百姓出力。"
??????
项燕看着汜上老人远去,每一步看似闲庭信步,速度却又极快,便是象项燕这样从小习武之人也不可能追上。项燕叹息连连,如在梦中。
汜上老人和黄石公虽然师承同一人,但是所学各有侧重,两人皆有传世之作。师兄汜上老人穷其一生所学,留下《汜上六韬》这本书。后世流传《六韬》为姜子牙所著,说姜子牙活到了一百三十七岁,这些都是谬传。事实上姜子牙八十岁的时候遇到周文王,已经算是高寿。之后姜子牙呕心沥血,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已经寿元耗尽,等来到封地齐国便死去了,哪里有空写书?
师弟黄石公也写下了一本书,名为《黄石三略》,在历史上后来传给了张良。张良本来不过是一个刺客,自得了《黄石三略》,才跻身为汉初三杰,辅佐汉高祖刘邦开创四百年之大汉基业。
闲话不提。项燕得了《汜上六韬》,便回到家族封地项邑,闭门读书,潜心钻研其师傅留下的《汜上六韬》,凡三年,竟至大成!
再说张唐被割耳劓鼻,狼狈逃回秦国。此时,张唐脸上包着白布,正在咸阳朝堂上如婴儿一般哭泣。
"大王,相国,臣乃是大国上将,受王命出使燕国。那燕王毫不讲情面,竟然将???将臣的双耳割去,鼻子削掉。"
说着,张唐将头上的白布去掉,露出鼻子和耳朵的部位。这些地方的伤口早已愈合,却空荡荡缺了鼻子和耳朵,模样甚是难看。平时张唐用白布包着,只是为了不让人看到,免惹人笑而已。
张唐一拿去白布,旁边的大臣都嘘声一片,纷纷说道:"岂有此理!燕国也是中原大国,怎么跟蛮夷一般,毫无礼仪!"
"是啊,这可是大王的使者,他们这样对待张唐,这不是打大王的脸嘛!"
??????
众大臣虽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但是坐在殿上的秦王嬴政以及坐在嬴政旁边的"相父"吕不韦离得远,还没有怎么看清。
"张唐,你走近两步,抬起头来!"
嬴政说道。张唐本来低着头,听嬴政这么说也只好朝前几步,抬起头来。嬴政终于看清张唐的鼻子被割了,只留下两个孔洞。
"啊!"嬴政先是吓了一跳,等反应过来,突然啪得一拍桌子,恨得咬牙切齿,说道:"姬丹!欺人太甚!寡人誓取汝首级!"
思索片刻,嬴政转向吕不韦,说道:"相父,速命大将攻打燕国,以雪此恨!"
"是,大王。"吕不韦应了一声,说道:"只是从秦国到燕国要经过赵国,大军要去攻打燕国,还需赵国同意才行。"吕不韦想了想,对众大臣问道:"你们谁愿意出使赵国,叫他们让出一条道路,好让我大军通过?"
吕不韦虽然是问大家,但是眼睛却看向一人。此人名为司马空,乃是秦国大夫,其人颇有辩才。
过了一会儿,没有人上来搭话,吕不韦只好点名:"司马大夫,你向来口才出众,老夫想请你去走一趟,不知你意下如何?"
"相国,"司马空见吕不韦盯着他,知道肯定是希望自己去,现在又点名问起,只好上来说道:"伐燕劳命伤财,即使战胜也不能得其地。以在下愚见,不如伐韩、魏,以图实利。"
吕不韦皱皱眉,说道:"燕国一向无礼,上次西周公伐秦,诸侯兵马都不来,独独燕将乐闲、楚将景阳前来。这次竟然敢对大王的使者用刑。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还请司马大夫辛苦跑一趟!"
"既如此,臣便走一趟。"司马空想了想,答应了。
司马空乃是大将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错对秦国有过大功,当初攻下蜀国便是司马错的功劳。秦国自从攻取了蜀国之地,才真正有了傲视诸侯的资本。史学家对司马错为秦国作出的功劳评价极高,甚至与商鞅变法相提并论。
作为司马错的子孙,司马空是忠于秦王的。但是现在的秦王是谁?是嬴政。司马空早就听说嬴政并不是先王的儿子,而是相国吕不韦的亲生骨肉!
阴谋篡国!与秦国其他人一样,司马空明面上不敢说什么,但是骨子里对吕不韦父子深恶痛绝,同时又无可奈何。
"此人凭着阴谋得到了秦国,我也拿你们没办法。既然我对你们没办法,难道我就不能离开这里吗?"司马空如此想道。
第一百零四章 订婚
下了朝,司马空打定主意,吩咐家人当天便收拾好细软,连夜出秦国去了。第二天,司马空非常爽快地去相府,接了文书便动身去赵国了。
这一切都做得很隐秘,等司马空走了之后第二天,吕不韦这才得知司马空举家失踪的消息。吕不韦马上意识到其中有猫腻,急忙派人前去追,但此时司马空早已出了秦国,到达赵国了。
当司马空到了邯郸,其家人也到了,全家找了个客栈,暂时安顿下来。第二天,秦国大臣司马空举家离开秦国到达邯郸的消息在坊间传了出去,司马空素有贤名,赵国大臣虞卿听到后便来拜访。
两人交谈之下,都觉得相见恨晚,于是虞卿向赵王举荐了司马空。赵王也早听说司马空的大名,便任命司马空为相国。
一到一个国家便被委任为相国,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人才流动性极大的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当然,被任命为相国是一回事,得到君王信任又是另一回事。一些宠臣虽然没有相国这样的高位,但是实际话语权却远超过相国。
既然司马空不能为用,不久,秦国又换了一个人前来。此人名为楼缓,本是赵国人,曾为赵国大臣,后来出仕与秦,官至相国,权倾一时。自从到了秦国之后,楼缓便竭尽所能损害赵国的利益,长平之战后,还专门跑到邯郸去劝降赵王,被虞卿和平原君赵胜阻止。
当然后来秦国能人辈出,楼缓早已不做相国了,但还是一样地忠于秦王。本来楼缓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告老。谁知吕不韦派人向他一说,他竟然不顾劳苦,领命而来。
这一日早朝,赵王正在朝堂上接见楼缓。
"楼大夫,你说秦国要借道代郡伐燕?"赵王问道,语气中明显带着难以置信。
"大王所言不差。"楼缓答道:"燕王将秦王的使臣张唐割耳劓鼻,秦国满朝震怒,秦王更是非报此仇不可。因秦国与燕国不接壤,还请赵王行个方便,给秦军让个道。"
"嗯???"赵王迟疑片刻,问道:"众爱卿有何高见?"
"大王,"大将庞援上前奏道:"此借道伐虢之计也!请大王坚拒之。"
庞援是一员老将,战功卓著,在赵国军中的地位大概也就仅次于廉颇与李牧了,他的话自然很有份量。不过楼缓并不惧怕,反问道:"我主诚心借道,庞将军何出此言?"
庞援说道:"从代郡往东进军必须经过居庸关,此关易守难攻,且燕国有重兵把守,秦军从代郡伐燕根本不可能。"
此时,相国司马空也上来说道:"大王,秦王虎狼也,早有吞并诸侯之野心,大王不如趁机与燕王和好,共御秦兵!"
"嗯!二位所言有理???"
赵王话未说完,楼缓徐徐说道:"臣来之前,吕相国曾对臣言,秦军已整军待发,如果赵王不答应,秦军就移师攻赵,还请大王三思。"
"这???"赵王是被秦军打怕了,又迟疑不决起来,说道:"倘若秦军真的攻来,燕军兵马又不来,以赵国一国之力如何抵抗?"
"大王勿虑,可命一上卿前去燕国,说以利害,燕王必来!"司马空答道。
去燕国的人选已经选好,是德高望重的上卿虞卿。这一日,虞卿到宫中向赵王辞行。
"大王,明日臣便动身前往燕国,特来请辞。"
"嗯,虞爱卿,你看这次前去有几成把握与燕王达成协议?寡人还占着燕国三座城池呢。"赵王心有忧虑地说道。
"大王所虑极是,臣这次进宫便是想要大王准许一件事情。"
"哦?什么事情?"
"听说燕王对七公主心仪已久,上次燕国丞相乐闲亲自前来求亲,足见其对七公主的思慕之心。不过上次齐王也来求亲,结果大王答应了齐王。如今看来,大王此举欠妥,齐王不如燕王。大王不如就此回绝了齐王,将七公主许配给燕王。"
"嗯,"赵王点点头,说道:"寡人当时觉得齐国是大国,所以答应将妍儿许配给齐王。现在看来,齐国虽大,只是个空架子,打起来反而不是燕国的对手。对此,寡人也感到后悔。其实七公主也坚决不肯嫁给齐王,只是…只是寡人已经出口应允,再改口恐怕惹人笑话?"
"大王多虑了。"虞卿劝道:"此事关系到赵国安危,更关系到七公主的终身幸福,岂能不慎重考虑?若是大王将七公主许配给燕王,便是翁婿之亲,不仅大王结交了强援,那三座城池,想必燕王也不会再来讨还。"
赵王想了想,说道:"好,此事寡人答应了!虞爱卿尽管前去,替寡人说媒。"
虞卿大喜,道:"恭喜大王得此佳婿,此事定成!"
几日之后,虞卿车马到了燕国。虞卿没有立刻去求见姬丹,而是去见了乐闲。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虞卿与乐闲虽然各事其主,但都是一时之人杰,私交甚厚。虞卿远道而来,先去探望一下老友也在情理之中;第二,乐闲是上次姬丹的媒人,现在虞卿成了赵王这边的媒人,自然要从乐闲这个媒人口中探听消息。
这天乐闲在自己的相府处理公文,门口侍卫递进来一份拜帖,乐闲一看,原来是虞卿来了,急忙将其迎进相府。
两人寒暄一阵,乐闲问道:"虞卿,你这次从邯郸而来,可是替赵王为使?是不是秦国又要进攻赵国了?"
"不是,"虞卿笑着答道:"这次来是为一件喜事。"
"哦!喜事?"乐闲想了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问道:"难道赵王改变主意了?"
虞卿点点头,说道:"对,只是尚不知燕王之意,特来打听。"
乐闲终于知道虞卿的来意,虞卿是不好冒然前去提亲,所以要先问清楚能不能成。这个乐闲理解,毕竟虞卿这一方是女方。
"自从我从邯郸回来之后,大王便没有再提起此事。不过,上次我托人画了一幅七公主的画像,挂在宫中御膳房。听宫里的宦官说大王并没有将七公主的画像摘掉,我猜大王对七公主还有情意。"
"那就太好了!不知丞相能不能先去探听一下,明日我上朝拜见燕王,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好,虞大夫尽管回馆驿休息,我这就亲自去打听。"乐闲说道。
"嗯,我还有一事,要请昌国君帮忙问问燕王的意思。"
"大夫请讲。"
"秦王派人来说要借道攻打燕国,已被赵王拒绝,秦王扬言要转攻赵国。若是秦军果真前来,赵国因燕国之故受到攻击,还请燕王答应出兵相助。"
"好,我一并去问。"
傍晚时分,乐闲前去虞卿下榻的驿馆,带来的消息是燕王很高兴,等明天要重谢大媒。对于出兵相助的事情,乐闲引述了姬丹的原话。
"秦国虎狼之国,侵伐诸侯日甚。孤欲伐秦久矣,若秦军果真前来攻打赵国,孤必提精兵亲自出征。"
虞卿听了喜上眉梢,专等着第二天面见姬丹。
第二天,燕王朝堂上。
"大王,"乐闲出列奏道:"赵国七公主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生性贤淑温顺,足以母仪天下。既然虞卿前来说媒,此天赐良缘,何不早日完婚?"
乐闲见好事将成,尽挑好的说,称赞赵妍儿貌美不假,说贤淑也勉强能算,但与温顺却沾不上边。不过大臣们对于这一点似乎并不在意,姬丹乃是英雄人物,自有降伏女人的手段。而姬丹早被第一次见到赵妍儿时的印象,以及那幅画像着了迷,什么温顺不温顺都抛诸脑后。
这个时代的女人完全处于弱势,再不温顺也比姬丹穿越来的那个世界中最温顺的女人要温顺百倍。至少姬丹是这么想的。
"嗯,此事还需两位大媒人替孤安排???"姬丹看向虞卿问道:"虞爱卿,昌国君,两位看选什么日子好?"
"自古有旧制,大王何不按照旧制来办?"乐闲答道。
"哦,请问其详!"
"大王可先下聘书,然后择定婚期。按旧例从下聘书开始算,帝王婚期为一年,诸侯为半年,大夫为一季,士为一月,庶民为三日。不知大王欲从何例?"
"孤与赵王皆为诸侯,自然是从诸侯之例。"姬丹随口答道。
"不然,"虞卿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