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事情会这么巧?真是老天也不帮她,郑红袖前脚刚走,沈老侯爷父子便要回京了!沈太夫人真是欲哭无泪。
阿元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而沈侯爷父子还要有几日才能到京:大军班师回朝,路上走得并不急。
沈太夫人回到房里坐下之后,也没有心思想江氏,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能把让郑红袖回府呢?她想来想去没有好法子,只得打发人去请沈妙歌,寄希望于孙子了。
她现在有些庆幸自己还没有硬逼着沈妙歌写休书:她在决定放红袖走时,原本是打算让沈妙歌立时写休书给郑红袖——她休想再回来。
沈妙歌当然不会听沈太夫人的,不管她说什么,沈妙歌只是施礼道:“孙儿无能。”他是不会如此就轻易的让红袖回府。
不然沈太夫人说不定等红袖生下孩子来,还会让他休掉红袖: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在二门前,太夫人让侍卫们捉红袖的那一刻,真得让沈妙歌怒了。
红袖是他的妻子,太夫人居然让其他的男人对红袖动粗:那是什么用意?不言自明啊。
所以,他是打算也恕难从命。
沈太夫人看沈妙歌如此惫懒,只能把主意打沈夫人身上:可是沈夫人天天去老宅,次次都回来说红袖不想回来,她劝不动的——不过沈太夫人很怀疑沈夫人有劝过红袖。
接下来的两天,沈太夫人是睡不好、吃不香:却拿沈妙歌母子没有一点法子,也想不到好法子能让红袖自己回来。
红袖上了马车之后,韵香等人才知道她不是想回郑府:“姑娘,您现在有了身子,可要小心在意;还是回我们府上吧,有夫人照应着也放心些。”
红袖摇头:“我已经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况且我和你们姑爷是要过一辈子的,不能沈府一有事儿,我就回娘家啊——只会让沈家的那些人瞧不起。”
赵氏叹气:“姑娘虽然是一番孝心,可是眼下您是有身子的人,如此单身在老宅如何能成?还是回我们府上的好,姑娘听我一句劝好不好?”
红袖握住赵氏的手:“奶娘,不是还有你在嘛,不会有事情的;我不是小孩子了,会照顾自己;而且这次出来,我可没有打算轻易回去,就要做出一番事来再回去方才体面,让沈家的人不敢再看低我们一眼。”
做出一番事来?赵氏等人不明白:她们主仆只是女子,能做出什么事来?把姑娘腹中的孩儿教养成材——那要多少年啊。
红袖不等赵氏等人开口,便轻轻的道:“我要让沈府的人知道,不需要他沈家的一文铜子,只凭我们自己也能过得很好,非常好。”
她看向车外:心中早已经有了主意,现在正是做得好时机,一举两得;离开沈府只能说是第一步,如果她日后还要依靠沈家或是郑府的银钱过活,那么沈府的人并不会把她看得有多高。
她在老宅过得越好,沈太夫人越受打击,而沈老侯爷他们回来,事情才能更热闹。
第三卷
第1章 来人,送客!
沈太夫人睡不安寝的两天,红袖却已经在沈家老宅安顿好了。她这两天不但见到了沈夫人、沈妙歌,她的母亲郑姜氏也来过了。
不过听到女儿有了身孕之后,郑姜氏除了几乎是住到了沈家老宅上之外,并没有对沈家的事情评一句:红袖的心思她猜到了几分;而且,沈妙歌和沈夫人也的确是待自家女儿很好,她也就任由女儿做主了。
郑将军自然也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他还不知道女儿的事情:红袖也不担心郑将军,她的父亲向来行事都极有分寸的。
不过两天过去之后,沈家老宅来的人便多了起来:沈家各房的夫人、还有沈二爷都来过了;自然是被沈太夫人请来做说客的。
红袖好吃好喝的招待所有说客们,只是并不接他们的劝说的话:不是乱以他语,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来的诸人里没有那真正心思鲁直的,所以也就没有人会往可劲儿劝说——最终,大多都是说了一阵子闲话,在沈家老宅游玩一番便回府了。
红袖在应酬沈家来人的同时,也和郑姜氏提起了她日后的打算:她要开个茶楼。
郑姜氏并没有反对红袖做生意的想法,只是提醒她做事不要让沈家的人捉到痛脚:妇人的闺誉很重要的,并要因小失大。
红袖点头:“我明白的。”她微微一笑:“沈家四少奶奶可是真真正正的生意人——可见并不是女子不可做生意,只要不抛头露面就可以了;”
她说到这里拉起郑姜氏的手,带着三分撒娇道:“沈四少奶奶有钱氏掌柜们相帮,我郑红袖也一样会有自家的掌柜;你说是不是,母亲?”
郑姜氏笑着捏了捏红袖的鼻子:“快要做母亲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似的;知道了,我的大小姐,我会挑几个稳妥的人给你。”她的话中满是宠溺。
红袖的陪嫁本来就有铺子,郑姜氏认为收拾一下便可以开张了:茶楼嘛,并不难开;她说掌柜的很好安排,连同收拾铺子都交给掌柜的,红袖每个月等着看看帐本就成了。
她以为,女子做生意也就是如此了。
红袖却笑着回绝了郑姜氏,她自有她的想法;她要开的茶楼当然不是郑姜氏以为的茶楼:那样的生意,能赚得几个?如何能自给自足,让沈家的人高看一眼。
郑姜氏没有想到女儿还另有想法,她问了两句红袖只是笑却不说话,也就没有追问;只是关照红袖不可以出去亲自操办。
红袖一面在灵禾的照料下养胎,一面应酬来访的客人,还要见郑姜氏给的掌柜的,吩咐他们应该做什么事情。
郑姜氏先还天天跟着红袖,后来看女儿成竹在胸,所为之事并不违妇道也就由她去了:赚和赔她并在意,就算是红袖赔了她用体己也能让女儿“赚了”,不会让沈家的人小瞧了女儿;只是这想法,她没有同红袖说。
她认为自幼舞刀弄枪的女儿,哪里可能会做生意?不过是和沈家的人生气生大发了,所以才会如此行事。
赵氏等人听说红袖要开茶楼之后,茶香倒是高兴的:她是极喜受茶的,自家有个茶楼,她就算不能去一展手艺,但是总能露出几手——姑娘也一定会用她的。
赵氏等人原本听说的时候是反对的:女人家怎么可以抛头露面呢?怎么可以去做生意呢?不过听说郑姜氏已经同意此事,也就没有劝说红袖,只是时时处处的小心维护着她们姑娘的闺誉。
转眼前几天便在忙忙碌碌中过去,而凯旋的大军也终于进京了:先到的是郑大将军——他距京师要近一些。
红袖和郑姜氏虽然十分的想念,却也只能派人在京外七里亭给郑将军送去了吃食:郑将军要先去面君,回奏边关的一切,得了皇帝的话才能回家。
虽然郑姜氏和红袖不能上前去亲迎郑将军,不过母女二人还是到街上,在车子里面远远的看着将士们拥着郑将军进了京城:大部分的军士都在城外驻扎。
看着郑将军一行人走得远了,红袖和郑姜氏才回府。
“母亲,是不是过几日,太后庆寿了?”红袖叫住了郑夫人问道。
郑姜氏回头看红袖:“咦,你还记得这事儿?我已经替你备好了寿礼,到时一齐送到宫里去就成,你不用担心的。”
红袖抿嘴一笑:“不用了,女儿已经想好了寿礼,可是一定要送的,不送不行。”
郑姜氏不放心:太后寿辰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赶上边关大捷,皇上和太后都极为高兴,一定会操办的很隆重,错不得半点的。
那可是一不小心,惹得太后或是皇上动怒,会丢性命的。
红袖看着郑姜氏笑道:“过两日,父亲回府,我给你们看女儿备下的寿礼——定会让太后、皇帝高兴的。”
郑姜氏将信将疑的走了。
第二日下午,沈老侯爷父子也到了七里亭。
他们收到了沈夫人送来的吃食之外,还收到了红袖亲手所做的吃食:不但是他们父子受吃的东西,并且可以去疲劳。
按着本朝默认的规矩,外出征战的将士们,在面君之前是不换征袍的;所以,他们的疲劳也只能在面君之后才能洗去。
沈老侯爷父子还不知道红袖的事情,吃得极为舒服的父子,还把多余的赏给亲近的大将们,听到众人夸他们沈家有位好儿媳,父子二人心里很是受用。
而沈府随着沈老侯爷的归来变得有些燥动不安起来,尤其是沈太夫人。
她再也坐不住,终于吩咐人安排马车,不顾她的“身份”要亲自去请红袖回府;沈夫人正忙着迎沈老侯爷父子回府的事宜走不开,而沈妙歌早已经迎出城不在府中。
沈太夫人原本不想自己一个人去,叫上了二夫人和七夫人相陪;不过临上马车又想到红袖出府时的绝决,她怕到老宅红袖不给好脸子,她在两位庶出媳妇面前脸面不好看,便又让两位夫人去帮沈夫人了。
她独自一个人到了老宅门前,下了车子便向大门里面走去:这里是沈家的家产,她自然没有想到让人通禀一声。
不过,她认得这是沈家老宅,可是沈家老宅的人却不识得她沈太夫人:她被拦在了大门处。
沈太夫人看着拦下她的陌生小厮,想喝斥最终还是忍下了:已经不能再等了,今天说什么也要把红袖请回去才成。
她生生咽下这口气;一旁的丫头急忙开口:“这是我们沈老侯爷的夫人、当朝的一品诰命,来看我们府的五少有奶奶;你们是新来的吧?不识得太夫人也不能怪你们,快些让开头前带路。”
那两个小厮听说之后,笑着躬下了身子:“见过太夫人!太夫人请到这面奉茶,小的们就去回我们夫人。”
沈太夫人一听便生气了:郑红袖当真是欺人太甚了,一个小小的晚辈居然让手下人如此待她;不过想到沈老侯爷,她还是忍下了,随着小厮向府里行去:要去的地方是门房。
刚走了两步,便听到有人唤她,太夫人抬头看去:原来是郑姜氏和红袖。
“这不是沈太夫人吗?今天是哪阵风把您这位贵人吹来了,您如此屈尊降贵,我们母女可是承受不起。”郑姜氏一开口便是讥讽。
为了女儿,她没有到沈家去理论;但是看到沈太夫人,她无论如何也拿不出一个贵妇人应有的气度来:她现在就是一个疼惜女儿、为女儿抱不平的母亲。
沈太夫人看到红袖迎出来心下还是松了一松的,不过因为郑姜氏的话,她的脸沉了下来;她总算记得自己的目的,没有发作出来。
“袖儿,我今天是来看看你。”沈太夫人很是低声下气的道:“这几天你还好吧?”
“不在你们沈家受气,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倒是劳太夫人挂念了。不,不,看我这嘴又说错了话,太夫人挂念是我女儿肚子里的孩子才对。”郑夫人张口就没有好话。
红袖平平静静的看向沈太夫人:“太夫人是来看我好不好的,现在也看到了,那我就不多留太夫人了;来人,送客!”
她倒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给太夫人听,而是直接送客。
也没有请她进屋去坐,也没有奉一不茶,一见面便赶她走:她真当自己是沈家老宅的主人了!太夫人的好脾气和她的低声下气终于用尽。
她看向红袖:“你还是我沈家的人,不要忘了!有你这样对长辈的?还有你,就是这样教女儿的,怪不得教出了一个四六不通的东西来!”
郑姜氏没有想到沈太夫人来请红袖回去,不过两句话便翻脸了,而且还骂自己女儿是“四六不通的东西”!她现在也是当朝的一品诰命:原本就不惧沈太夫人的她,现今更是不惧。
“四六不通的东西骂谁呢?这话我可要记下来,回头给沈老侯爷请安的时候,我要问一问——我没有读过几天书,不识得几个字,不明白什么叫‘四六不通的东西’;我想沈老侯爷饱读诗书,应该是很懂的,一定能为我和女儿解惑。”
郑夫人说完之后,一甩袖子:“来人,送客!”
第2章 不知错也要让她知道怕
红袖倒是没有恼:太夫人如果不是这样子哪里还会是太夫人?她没有恼,但是太夫人却恼了:她当然听出来郑夫人是在回骂她四六不通。
“你骂谁?”她依仗自己是长辈,所以指向郑姜氏气势汹汹的说。
郑姜氏刚想要反驳,红袖却瞪大眼睛道:“哪有人辱骂太夫人?我们母女可不是您——您知书达礼的,知道什么叫做四六不通,我们母女虽然不识几个字,却还是知礼的;太夫人您说我母亲辱骂了您,那母亲刚刚辱骂了您什么?说出来,如果真是母亲辱骂了您,我立时便伏地任由太夫人处置!”
沈太夫人张开口:“她辱骂我四……”后面的话却没有说出来;如果说出来,也是自取其辱而已。
红袖和郑姜氏却一副认真要听的样子等着她;郑姜氏看她说了半句话便道:“太夫人,我哪儿有冒犯,还请您指出来以便我给您赔罪啊。”
太夫人听完郑姜氏的话,气急败坏的指着她和红袖就是一番喝斥,她还蛮横不讲理的指责红袖想以孩子威胁沈府:让红袖趁早息了这心等等;如果今天红袖随她回去便罢,不然就永远不要想进沈家的门儿。
她的话真得惹怒了郑夫人:在沈府欺辱女儿不足,女儿出了沈府她还要赶到门上来骂,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红袖拉住动了真怒的郑夫人,看向太夫人冷冷的道:“太夫人,您高贵知礼,想来知道过‘为老不尊’和‘一错到底’两个词;这两个词我们母女不明白,能不能请太夫人指教一二。”
沈太夫人闻言真是气得七窍生烟:“郑红袖,你不要以为有个孩子,我就不能拿你……”
红袖淡淡的打断了她:“您不想指教我们母女也就算了,何必发火呢?您看到我们好像很生气的样子,那您就慢走,我们母女不送了;”
红袖说完转过了身子去,忽然又转了回来:“对了,也请您莫要再来——我可不敢说这大门儿不让您进,只是怕您来了,我这宅子的地污了您高贵的脚,我可是吃罪不起。”
说完,红袖扶着郑夫人回身当真举步就走:不是她不想尊老,只是沈太夫人实在是让人受不了。
太夫人被气得全身发抖,一旁的小厮刚想上前请太夫人走时;红袖又转回身来:“你们小心,沈太夫人的手可是很重的。”
两个小厮很机灵闻言后都向后退了几步才躬身道:“太夫人,您慢走。”
沈太夫人还真是想打小厮出出气,也算是给红袖点颜色看看;不过小厮经红袖的提醒,她的一口气只能硬生生的咽下去;她倒是想赶上去打小厮两掌,只是看到两个小厮转得滴溜溜的眼珠,便知道他们不会像沈府的下人们一样,立在那里等她打。
如果她在老宅门前追打小厮,那可真是丢得脸面太大了;所以,沈太夫人带着一肚子的气回府了。她不能不回府,红袖和郑姜氏都走了,她也不能立在门前丢人啊。
直到看到沈侯爷府的大门时,沈太夫人的气才一下子消失不见了:她此时又想起了沈老侯爷;郑红袖没有回来,却带着身孕,她要如何向沈老侯爷交待?
而沈妙歌早已经回到府中,正和沈夫人商议江氏的事情:江氏的确不是喜脉,她是中毒了;就像红袖所说,江氏三天便解了身上的毒,全没有了一丝的喜脉。
虽然墨神医收了三百两银子,但是给得方子却是最快的法子:他对郑府的人印像很好,已经打定主意要赖吃赖住一辈子,哪里会把红袖的事情不放在心上呢?
至于他为什么时候那么多的银子,红袖问过他,他却只笑不答;可是当初他医红袖的时候,可是没有收银子,只是赖在郑府不走而已。
那三百两银子,被他交给郑姜氏做善事去了:不是给庙里添香油,而是真得花用到穷苦人家救急。
红袖一直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