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使之人,很有心计。
沈妙歌自小到大十几年之中,并无人来刺杀,是因为他已经中毒,并且还不止是一种:当然不用再使人来刺杀,引起沈老侯爷等人的怀疑与震怒了。
沈妙歌和红袖对视一眼:“不太可能是……”他们都伸出了四个手指。沈四少奶奶虽然有钱,并且也有些心计城府,但是却没有如此深的算计。
况且,这黑衣刺客绝不是临时起意才备下的,不然哪里能在今天有大风雨之时,如此正好的进府行刺。
假如真得不是沈四少奶奶临时起意,要行刺红袖时刚好遇上了大风雨的话,那么会是府中的谁呢?
沈妙歌和红袖把府中的人细细想了一遍,却并无所获。
沈府现在除了长房之外,还有二房、三房、五房、六房、七房:而沈五老爷早年丧偶一直未娶,也无子嗣;六房是绝无可能的,二房、三房、七房也不像是有这等心思的人。
直到天色将明之时,雨势才小了一些:只是小了一些,雷声虽然稀了,风雨之声依然大作。
天色放亮之后,风雨依旧;沈妙歌把遇刺的事情禀于祖父和父亲知晓后,便又回了房:今天风雨如此大,他倒是不用再出府去忙了。
黑衣人已经死去了,只是在他的黑衣之内穿着的却是妇人的中衣!由人亲自确定,他是如假包换的男子。
沈妙歌和红袖的眼睛都闪了闪:难道此人一直在府中扮作妇人伺机而动吗?红袖叫了来旺媳妇来,让她带着人去查一查府中有何人在昨天晚上无故失踪了。
因为风雨的缘故,直到午饭时分来旺媳妇才来回禀:并无一人失踪,府中各房各院及各处的仆从都在,没有什么异常。
红袖听到之后,长叹一声让映草取了一些银子和大钱给来旺媳妇:“虽然说天气不冷,不过雨天总是有寒气,你们拿着去换些酒吃驱驱寒吧。”
来旺媳妇知道红袖心情不好,也没有多做推辞接过银子带着人退下去了。
沈妙歌也没有说话,他们夫妻第一次感觉到了寒意:原本有人谋算他们夫妻,他们只是防备、只是查访,却并没有一点儿惧意;他们认为一定可以找出那些想害他们夫妇的人。
但是昨天晚上的刺杀,让他们知道那人不但心狠手辣而且心思之细密,比他们夫妻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他们夫妻稍稍疏忽一点,便会丢掉性命。
现如今,府中之人等不及的,只是因为大姐儿大了,也就是说红袖很有可能会再次孕:红袖还没有身孕便已经如此,如果再次有喜……
沈妙歌机灵灵的打了一个冷颤,忍不住把红袖抱到了怀中:“我们,要好好的想一想、重新布置一番才行了。”
红袖轻轻点头:总是被动的挨打不是法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法子反击,或是引那人现出形来——只要能知道是谁,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做许多。
一场狂风暴雨过后,沈府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许多;各房各院无事都呆在自家的院子里,互相之间也少了许多走动。
红袖的院子里也并没有多少人来:各房虽然打发人送来东西,给红袖和大姐儿压惊,却并没有人来打探什么;不避嫌的只有二夫人和六夫人,平辈儿除了沈家姑娘们,也只有江氏常来走动,同原来并无二样。
黑衣人的尸首早已经送官,而沈老侯爷又自军中挑了一些功夫极好的人,来府中训练侍卫们:接连三次的刺杀,让老侯爷真得动了怒火。
一场大风雨之后,便是艳日高照,数日间气温升得很高,人人都几乎要忘了几天前的那场暴风雨。
这天一大清早,碧蓝的天上一朵云也看不到,而风更是一丝也没有;早上起来不久,映草儿鼻尖上都有了薄薄的汗:这天儿太热了一些。
燥热的天气更容易让人火气上涨,沈府各院越发的安静起来;只有三房里还是有些热闹的:沈四少奶奶和姨娘们天天都要斗上那么一两出,这一天才能过得去。
沈老侯爷上完朝回来看到门前有两辆马车,他没有心思多看自顾自的向府中行去;来旺早已经迎了上来,他躬了躬身子:“老侯爷,有人来向我们家大姑娘提亲。”
沈老侯爷有些吃惊:“提亲?”自大半年因为安排秀女的归宿,而有人来向梦喜提过亲之后,一直再无人来过。
“哪里的人?”沈老侯爷并无喜意,如果是什么填房、什么庶出,他今天很不可能见也不见,就把人赶出去。
“南边冯氏一族的人;”来旺向来最知道沈老侯爷的心思,立时补了一句:“奴才刚刚探了探,来的是冯氏的当家人。”
冯氏当家人?沈老侯爷收起了所有心思,正容起来;冯氏是当朝的望族之一,在天朝开国初始有从龙之功,所以得了一个世袭的郡王之位:也无封地、也无薪俸。
但是冯氏一族却出了四位皇后:当今的皇后便出自冯氏;世家之中,冯氏不为第一,也要数第二了;其显赫几百年,声名不坠是因为其从来不以外戚干政,对皇室那是忠心之极。
这样人家的当家人来了,沈老侯爷岂能怠慢?如果不是冯氏一族向来低调,那马车上的冯字标识太过不显眼,马车又太过大众化,沈老侯爷也不会听到来旺说才知道是冯氏一族来人了。
沈老侯爷向大厅急步而去,心下却盘算着:就算是你给足了我们面子,如果不是嫡系子孙,也不要想求我家的姑娘。
而大厅上一坐一立着两个人,一看长相便知道是父子;那年青的一位,赫然就是红袖和梦喜去茶楼时,见到梦喜说过:“原来是她”的那位公子。
第65章 惊世骇俗
沈老侯爷进了大厅,对着厅上的人抱拳见礼:“见过靖安王爷。”
靖安王爷已经笑着起身:“我们父子来得仓促,没有事先让人知会老侯爷一声,打扰了打扰了。”
沈老侯爷看到只有他们父子二人,心下便知道他们只是来探自己的口风,并不是正式提亲的;他笑着招呼靖安王爷父子坐下,又重整了茶水上来才道:“几年不见王爷,王爷风彩依旧可喜可贺啊。”
靖安王爷笑道:“沈家老爷子,我们不要来这些俗礼客套,都是习武之人直来直往如何?我呢,今日来为了我这个犬子向贵府提亲的。”
他身边的年青人上前对着沈老侯爷大礼拜了下去,沈老侯爷连忙起身扶起了他来;倒是对靖安王爷爽快性子十分欣赏——他们父子居然是真得来提亲的。
靖安王爷虽然在京中也有王府,不过却常居南边;只不过三年五年里会上京给太后、皇上等人请安,和京中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
沈老候爷和靖安王爷也只是见过几面而已,所说的话也只是表面上的客套话。
年青人依然是一礼到底:“安儿给沈老侯爷请安。”他名安字世赞,是靖安王府的长房长子,日后的靖安郡王。
沈老侯爷一面客气着一面也在好好的打量冯世赞:人长得五官端正、皮肤略黑;论个头长相也只是个中等,不过选婿不选貌,古有明训的。
冯世赞的年纪和自家的大姑娘也合适:他比梦喜大一岁;至今未婚,是因为他前几年常常出海,所以不想误了人家姑娘,靖安王爷才没有给他订下亲事来。
靖安王爷简单的说了说儿子的长处和短处:人还是方正的,只是年青人表面上还是有些油滑的等等;他也没有一味往儿子脸上贴金。
这让沈老侯爷心中对冯世赞更有一分好感,家世好也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家教好;观靖安王爷说话,对儿子没有过于褒奖、也没有过于谦虚。
谈了半晌之后,双方已经很融洽了:可以说,这门亲事算是基本能订下来了。
此时,靖安王爷正色说出一番话来:“有件事情不能瞒着老侯爷,我们府上和大姑娘原来的人家,咳,有些交情;嗯,可以算是世交吧,自我父亲开始便有交往,现在还有一些生意上的合作。”
沈老侯爷原本的欢喜一下子去了大半儿,不过久历官场的人定力非同一般:“王爷此话,何解?”他没有质问靖安王爷为什么要来提亲,而且所求还是自家的大姑娘梦喜。
看冯家的意思,提亲是诚亲诚意的,并不是来玩笑的。
靖安王爷咳了一声:“此事,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的;小儿和那个……是认识的;不过小王向来知道沈府之名,后来又听到沈家大姑娘的贤名,所以才来提亲。嗯,老侯爷不要见怪。”
他是把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说了出来,成与不成,全看沈府的主意了——他就是这么一个脾气,好与不好都摆清楚,不要藏着掖着,免得到最后大家都不好看。
沈老侯爷看着靖安王爷,然后大笑道:“王爷看得起我们沈家,何来见怪之说?只是此事我还要问过我那个孙女儿;虽然说是父母之命,但是前面的事情十分的对不住她,我这个做祖父的,实在是不忍再……”
靖安王爷连连点头:“是的,是的。”
此事便如此定下,沈老侯爷留靖安王爷用了饭;沈侯爷回府后,也见过了靖安父子:他对冯世赞也是很有好感的。
红袖和沈妙歌听说此事之后,只是感觉世事难料:冯家不会有恶意,因为他们来提亲只会让那刘家难堪,影响他们两家的交情而已。
沈夫人也悄悄看过了冯世赞,她来寻红袖,让她去劝说梦喜:这一次来提亲的人家,无论是人品还是家世,都是上上之选;只比原来刘家更好。
红袖也认为此事不错,便去寻梦喜。
梦喜却是无可无不可的,低着头什么也不说;红袖最终激她:“你不是要让那一家人更难看?如今这不是个好机会?”
梦喜终于点了点头:的确。
红袖也并不完全放心,她想了想道:“我们先不要给父母回话儿,回头让妙歌约了那个冯世赞去仙灵茶楼,我们到隔壁去听墙角如何?到时,这人好与歹,多少也能有个底儿。”她是知道梦喜的心思,也担心再遇上一个不淑的。
怎么说,冯家来提亲也太蹊跷了一些。
梦喜却吓了一大跳:“这、这如何使的?”她没有想到红袖有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她却不知道红袖很多很多更惊世骇俗的想法,都不曾说出来过。
“为什么使不的?”红袖看着梦喜:“你就不担心万一再……”她不相信梦喜不动心,只要此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便不算是违了礼法——礼法很多时候就是自欺欺人罢了。
梦喜终究还是心动了,应该说,她是怕,当真怕再遇人不淑。
于是红袖回去和沈妙歌商议;沈妙歌立时反对,他哪里能拿姐姐的闺誉胡闹!不过红袖对他就不耐烦那些说教,直接扑上去一顿扭打,然后再加一句:“你就不怕姐姐再次遇到个坏人?”
沈妙歌还是不同意,他想由自己去探探对方就可以了;红袖却斜眼看着他:“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你认为是好的,便是姐姐认为是好的吗?你当真知道姐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
沈妙歌答不出上来,最终还是屈服在红袖的“酷刑”下,背叛了他自幼所学的礼法。
倒底沈妙歌和梦喜的年龄都不大,所以做起“坏事”来兴奋多于惊惧: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冯世赞很痛快的答应了沈妙歌的邀请,准时的到了仙灵茶楼;他却不知道就在一墙之隔,有两个人正在支着耳朵听他和沈妙歌说话。
沈妙歌主要就是想知道冯家为什么会来提亲:以他的家世,什么样的女子不能求来?
冯世赞听到沈妙歌的话后,笑了起来:不是爽郎的笑,而有些腼腆、有些害羞的笑。他看了一眼沈妙歌:“我是个说话痛快的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兄弟你多担待。”
“我有一日和朋友来仙灵茶楼吃茶时,无意中见过贵姐;只是看到了背影儿,不过听人说那是沈府的大小姐,我才知道是贵姐——那个刘畜生所为,我甚为不齿,贵姐的事情却是自他那里知知的。”
“原本知道此事也没有多想,后来见到贵姐的背影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能想起来,清清冷冷的,却又并不让人感到凄凉,反而有一种很、很……”他挠了挠头,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好:“很坚强的样子。”
这些话不要说是梦喜很吃惊,就是红袖都很意外:他居然能自梦喜的背影看出这些来?她看向梦喜,不自禁的想到,果然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啊。
梦喜的脸红了起来,一直没有下去;看到红袖看过来,更加的害羞连听也听不下去了,远远的坐到一旁去。红袖已经知道她心里已经是千肯万肯的了:这个男人,很不错呢。
居然只是一眼,便能如此知道梦喜的心事,真得是知梦喜的人;于梦喜来说,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好人终究是有了好报。
红袖只听这番话,便认可了他一半儿:能知梦喜的人,如果再有心便能给梦喜幸福。说到有心,冯世赞应该也是有的,不然不可能会来提亲。
冯世赞的话入了梦喜的心,只是她一个姑娘不好直接说,便由红袖向沈老侯爷回了话;冯家的亲事便算是定了下来。
靖安王爷十分的有心,请了当朝大学士来保媒,很是给梦喜长了脸;而刘家那位却因此而被世人取笑了。
原本他弃梦喜而顾新妇,被不少人认为是情真义厚之辈,不图沈府的门第;但是沈府一直的沉默,已经让有心人感觉刘家做事太过绝决、不厚道;现如今再有靖安王爷的提亲,他自然是面目无光。
刘家的这一位名永青,他并没有在京中;听说此事之后特意给冯世赞写了一封信,信中对沈府及梦喜有许多的暗示之语,虽然没有明说,但让冯世赞退亲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只是他如此做,只让冯世赞更加的看他不起:两个人的交情本就是泛泛,而且他对不住梦喜在前,而后又诬梦喜在后,人品之差让人很难相信。
冯世赞如何回信,沈府的人并不知道,就是刘永青给冯家写信之事,沈府的人也并不知晓。
刺客的毒已经清的差不多了,只是人到今日才醒了过来:他的伤势实在是太重了些。醒来之后的他,看到的却是韵香的脸。
他眼中先是惊喜,而后便是惊惧:他没有忘了自己的身份;现如今,他可以说是落在沈府人的手上;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
不过,他依然想活下去。
他先飞快的打量了一下了屋里:居然是在一间陈设很不错的房间里,屋里除了韵香之外还有两三个小丫头;屋头的小几上还摆放着参汤和药,他一嗅便能分辩出来——这不像是在囚禁他。
看来沈小侯爷和沈少夫人记得自己曾救了他们;他只看了一眼便合上了眼皮:并不是放下心来了,他可不相信沈少夫人忘了自己曾想杀了她,并且重伤了她的贴身丫头。
第66章 缘由天定
韵香看到刺客睁开眼睛,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他便又合上了眼睛,不再睁开如同熟睡了一般;韵香有些好笑,不过她对这个几乎杀掉自己的杀手并没有任何好感,立时冷笑道:“已经醒了还要装作昏睡吗?你的胆子呢,先前来杀我们姑娘,后来又潜进了我们沈府,我真不知道以你的胆子,还有不敢做的事情。”
她在讥讽刺客;是这个刺客救了她们姑娘不假,但是当初也是这个刺客差一点杀了她们姑娘:救下他的性命,她认为自己这一方就无什么对不住刺客的事情了,当然不会对他客气。
刺客没有言语,躺着一动不动,连眼皮都不曾动一下;韵香看他如此又道:“你不会是哑子吧?当天来时,你的嘴巴可是伶俐的很呢,今儿你的嘴巴被人粘住了不成。”
“你,还好吧?”刺客终于开口了,却说了和韵香的话完全不相关的话;韵香一愣没有答他;刺客一面说话一面睁开眼睛看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