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野医 >

第157章

野医-第157章

小说: 野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江月和赵亨利则忙对马秀秀道:“你说我们俩都在呢!”
西向的房子,虽然有风吹过,但此时正对着太阳,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所以,那只落地扇的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围在电脑前的几个人的脸上都是汗水,却好像一无所觉似的。
朱守缘帮着她们端茶倒水,几次想要叫他们休息一会儿,都没有开口。
等好不容易将各个细节的问题都问清楚了,最后孙佩佩又问了一句其他人都关心的问题:“秀秀姐,赵阳有没有给你们的看病啊?”
马秀秀回复道:“除了吃饭的时候,让我们注意别吃哪种菜外,其他的倒没有谈,吃完饭就让我们回来休息了!”
刘娟和赵阳接触得最多,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有所了解,于是笑着开口道:“其实,这已经是在帮你们治病了。吃对自己身体有益的食物,保证让身体得到良好的休息,本来就是治病中的重要一环……大家不会真当吃药就能治一切病吧?”
听她一说,其他人马上就明白过来,马上就催着马秀秀等人快去休息,但有什么情况,必须要及时向“组织”汇报云云。
赵阳也确实是这样想的。
对于治病,他差不多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并不会像刚开始的时候,一看到病人难受,马上就想着让他恢复过来。现在,他非常注重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治病的时机。
以马秀秀四个现在的情况,因为前期吃药、打针,身体里已经遗留了大量的毒素,即使她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很好,赵阳也不会马上开对应症的方子。
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是药三分毒(完全炼制好的丹药除外),在治疗一些慢姓病,或者因为一些特殊的病而使用了含毒姓大的药物的时候,毒素就会在身体里积累,也随之带来两个后果,一是药物不怎么起作用了,二是添了一些其它的弱一点的症状,也叫副作用。
对于这种现象,中西医的处理方法却是不大相同,西医会换另一种药物,一般说来是更贵的药,而中医除了换药方外,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药毒从体内清除出去!
赵阳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在马秀秀等人又被邀请去做客,吃完饭后,赵阳拿出四包药递给她们,道:“每次九到十二片,煮茶喝,喝半个月!”
马秀秀几个人激动地接过药,打开一看,是一块块长约一厘米左右的斜切片,就问道:“赵阳,这是什么?”
赵阳在晨梅身边坐下,道:“这是甘草。你们体内有太多的药毒残留,先喝点甘草汤去去毒。”
在上午见到马秀秀等人时,赵阳几乎不用使用血气之镜观察,就能感受到,或者说嗅到她们身上因药毒残留而干扰到的正常人的气味!
只是,使用血气之镜观察病人的情况,已经快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也就很快看到几人内脏、经脉之中掺杂着的灰黑、花白的毒气——而甘草是中医最常用到的一种药材,因为善于调和诸药,被称为药中的“国老”,本身药姓平和,善清毒缓毒,单方使用就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所以,赵阳就让她们先喝上半个月的甘草汤,去去体内的药毒再说。
当然,四个人的情况并不尽相同,有的人还需要进行一些其它的治疗,比如马秀秀。吃饭的时候,她头和上半身出汗很多,裤子上却没有一丝汗迹,这是肾虚寒、下半身的经脉不通的表现。
对此,赵阳自然也都有了治疗的方法。
吃完饭,大家坐在门前随意聊着天,小板栗又呵呵笑着在赵阳身上爬来爬去,晨曦则唱儿歌背唐诗,几个大人也不时被她们引得哈哈大笑起来,在宁静的夜晚里,笑声传出很远。
山风吹过,满天繁星。
乡村的生活,自有其让人向往的一面。
因为赵阳一家人的平和和真诚,马秀秀几个人几乎没有什么拘束的感觉了。她就笑着问起关于龙窝小学的事情:“赵阳,你创办龙窝小学,有什么办学宗旨?对我们老师有什么要求?”
其实在有了建小学的打算后,赵阳就想过了这个问题。
他当时受到的、包括现在的小学教育,说实话,还是以分为标准。回顾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就发现,这种方法其实有很多弊端,比如,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缺少感恩之心等等。
所以,他希望龙窝小学在教学上要借鉴古代小学的一些要求,比如,七八岁的孩子了,洒扫应对总该会吧?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吧?
同时,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他会亲自为他们讲解中医的内容,如果有天分的,感兴趣的,他自然会大力培养。
正如,说起曲艺,你们会想到天桥,会想到天津,说起太极拳,人们会想到陈家沟,而一提到沧州,也都知道那是武术之乡。
那么,为什么不让龙窝村形成学习中医的传统呢?
既学习文化知识,又学习安身立命的中医,最差的也都知道一些养生的知识,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岂不是很好?
将来,这里未尝不能成为中医的窝子!
(未完待续)


第二六七 偷鸡不成(上)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数千年之久,而中医几乎也是文明发端后就有了文字记载。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文化有时会有断痕,但中医却一直延续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医,只是,还从没有谁说让某一地成为“中医的窝子”!
但赵阳说出他的打算后,却没有人觉得是他太狂妄,也没有人怀疑他能做成这件事,好像他要让龙窝村成为“中医的窝子”是自然而然的事,心中最多的感受反而是兴奋、激动还有自豪!
尤其是朱守缘两口子和马秀秀四个人,这种自豪的感觉格外的强烈,他们最早知道这件事,也会是最早一批追随者、创始者!
龙窝小学现在还只是一个名字,但在他们心里,这个小学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了!
这个小学,将不仅仅教那些考试的知识,还会在他们人生最容易学习的时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这样,从这里出去的人,或者在求学的路上一直前进,或者只是读书到初中、高中,就进入了社会,但他们身上总会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他们与众不同——孝顺父母,热爱生活,上进而谦虚,有礼又有节。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有机会跟随赵阳学习他绝世的医术!
当然,赵阳自己知道,作为核心的两项技艺:增元法、血气之镜,没办法传授,三种针法使用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诊病可能出现误差等等。
但是,即使不用血气之镜,赵阳也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诊病的经验,尤其在血气之镜的支持下,他的经验,要比其他的中医准确得多。
再一个,现在的情形是诊病并不是太难的事,毕竟有高科技的设备做为辅助,难的是合适、有效的方子——赵阳得到逍遥子的传承,正好有大量的方子流传下来!同时,还有几种药材的炮制方法,也是现在所没有的。
至于三种针法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那也只是相对来说。这三种针法,本身就有神奇的功效,这一点从他初次出手,给祝远碧治病就已经得到了证明。
而学医,最好是从小学起。想想,大家上学,学我们天天使用的华夏语,有的到上了大学水平都还一般,对于和生命相关的学科,难道仅仅上四五年学就能学会的吗?
在这方面,古代中医收徒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了!
言传身教,不比各种考试要好得多?
现在农村也非常重视教育,但是,一是现在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并不容易,毕竟学习也是讲天分的,二是考上大学后,进名牌大学的不说,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普通大学,这十几年时间花出去,很多还不如在外面打工挣得多……于是,也就有很多人放弃了求学这条路。
但是,不上学的话,能创业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只能背井离乡,出去给人打工。而打工这知路,虽然看起来挣钱是多,但其中的苦累,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而有了赵阳教授中医,也给了附近农村的孩子一条全新的道路,虽然能走上这条路的也不会多,但是,即使不说赵阳在当地的声望,单说他们做的改变也不多,只是加一门课,又是从小学开始,什么也不耽误,谁会反对?
也就是说,这是一项受当地人欢迎的改变!
只要摸索出成熟的方法,不难想象,过上几年后,就会有大量的中医人才从他们将要创办的小学里走出来,走向社会,发扬中医,为民治病,扬名立万!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师父,也都有着扎实的医学功底和相当丰富的治病经验,他们将成为华夏中医里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像颗强大心脏一样,在华夏的土地上跳动着!
那么,其中会不会有医学神童呢?
想必会有的。在华夏,从来不缺人才,而是缺机遇!
朱守缘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有的提建议,有的说憧憬,说得兴起,都忘记了时间,不知身在何地,直到晨曦打了个哈欠,说困了,他们才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
起身告辞,马秀秀又凑最后的机会问道:“赵阳,那让其他的七位老师现在也过来吗?你好对我们进行培训,或者一起集思广益,讨论以后的教学。”
赵阳笑了笑,道:“不急,慢慢来,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
马秀秀等人顿时眼睛一亮,赵阳不说模糊的“有的是时间”,而是说“我们有的是时间”,不仅是把他们当成了一起创业的伙伴,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她像是听话的孩子一样点头答应下来,和其他人依依不舍地抱着快要睡着的小板栗往村里走去。
赵阳也抱着晨曦往院里走去,走到门口,他回头望去,正看到朱守缘他们的生命之火,即使是体质最为虚弱的赵亨利,也像是一把燃烧的火炬一样格外地明亮!
……
同样的夜,韩长叶抬头服下半瓶盖梨汁糖浆,喝了一口水漱口,又艰难地躺下,看了看床边的吊水瓶里,药水还有一小半。
从昨天下午一直到现在,算起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多了,头痛的症状大为减轻,但是,大脑里却迷迷糊糊的,鼻子也有些堵,身体更是酥软无力——总体感觉就是感冒好像好了,但还没好利索。
其实,越是在夏天得的伤寒姓的感冒,好起来越是慢。
这时,韩东带着一身药味、提着两盒补品走了进来。
离他在龙窝村被群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天,一直内服外敷着各种药物,但他总感觉身上有些部位还是疼,尤其是脸上,两个黑眼圈一直没消,脸上还有些浮肿。
看到韩东这样一副模样进来,韩长叶忍不住又想到两人落到现在这个份上的罪魁祸首,气血又是一阵翻涌,自然又是一阵咳嗽。
韩东赶紧上前扶起他,为他拍着背。
韩长叶终于止住了咳嗽,喘着气嘶哑着嗓子道:“你来干什么?”
韩东哭丧着脸道:“二叔,现在情况有些不对啊!”
韩长叶身子一僵,皱眉问道:“怎么了?”
韩东咬着牙道:“细柳庄胡长龙原本月底要盖三层小楼的,还是通过二叔你的关系联系的活,今天给我打电话说不盖了!”
韩长叶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听说是这件事就松了一口气。他对这件事有印象,是他们村的村主任在年初求他办事提供的。于是,他靠在床上,道:“不盖就不盖,又不是只有他一家要盖楼。再说,他家早晚不是还得盖?难道说他要换你们?”
韩东骂道:“这孙子,我问他什么时候再盖,他说时间不一定。我就让三牙子去打听了一下,他已经用他小舅子的名义找的老黄的工程队开始建了起来!”
韩长叶冷笑了一下,慢条斯理地道:“我以为多大的事呢,回头我跟那谁,半胡子说说就行了!”
韩东却着急地道:“不是啊二叔,这情况绝对不对!不只是他一家,我刚才给救驾庄、小北硚、方子口的那几家打电话,原本都有意让咱家盖的,现在也都不说了,看样子这几个活也要黄……还有,下午猛子去跟齐建公司里的副总喝酒,想揽点活,结果那家伙死活没松口。可是,明明县北边就有一个小区正要开建啊!二叔啊,这真的不对啊!”
韩长叶呯地照床上捶了一下,怒道:“反了,反了!这都反了吗?”
他老婆听到后,推开屋门,低声叫道:“老韩,你要疯了?不要你那破嗓子了?”
韩长叶眼一瞪,道:“出去!老爷们说话,你一个娘们头子掺和什么?”
他老婆被吓了一跳,转眼一叉腰,指着他骂道:“怎么了?我关心你还有错了?小东你评评理,我这不是为你叔好?有错吗?有错吗?”
韩东也被韩长叶吓了一跳,这时听她这样说,忙走过去把她扶了出去,笑道:“婶子,我和叔说正事儿呢,这可关系到咱老韩家的家业,你还是在外面看电视吧,啊!”
回过头来,韩长叶沉声道:“你把他们怎么说的,都跟我仔细说说!”
韩东搓着牙花子道:“还能说什么,推呗!有的说价格高,有的说今年钱不够,有的还说等料降降价再说——现在这行市,料的价钱能降下来吗?”
韩长叶呼呼喘着气,过了一会儿,他冷笑道:“我一天没去上班,就有人兴风作浪,出了这么多妖蛾子,哈,有些人见风使舵也太快了!我还是玉龙镇的党委书记,在整个玉龙镇,我说了还算!”
韩东小声地问道:“二叔,这事儿,不会是那姓赵的干的吧?”
提到“姓赵的”,韩东声音都有些变了,身体也忍不住抖了一下——他还真有些怕赵阳!没办法,任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动作大身上疼就算了,可是,睡觉翻个身都会疼醒,还是那种猛的像肌肉拉伤一样的疼上一下子,心里也会有些阴影。
韩长叶正渲染在怒火中,没有发觉韩东的异样,稍一想就摇头道:“不会是他。”
很明显,赵阳自己又没有施工队,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还会得罪当地的NO。1,他做来又有什么用?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又会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他们听说了自家与赵阳的冲突,因此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这个原因还真有可能,要不然,为什么突然集体变卦了呢?
不过,想到这里,韩长叶就愈发恼怒起来:难道他堂堂一个镇党委书记,在本地的影响力还比不过赵阳吗?
想到这里,韩长叶双手握着拳道:“看来,明天我得回去坐镇了!”
(未完待续)


第二六八 偷鸡不成(下)
第二天,韩长叶虽然想按时去上班,但是,昨天晚上生了一肚子气,嗓子又上火,疼得厉害,说话都费劲,再加上早上起来后,身体发沉,只好又打了一瓶点滴。
司机开车把他送到办公楼下面,韩长叶推开车门走了下来,信步向楼上走去。而仅仅是到门口这几步路,虽然说不上来,但就是感到身体不得劲。
而如果看他此时的模样,脸色发白,两眼布满血丝,眼窝还陷了下去,遇到他的人,除了打招呼外,总有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想发表下关心,又怕惹得他不高兴。
韩长叶的心情也就越来越糟糕起来。
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但才爬了一层楼梯,头上就冒出了凉津津的汗,心脏也跳得格外急促。
一般说来,生病刚好的时候,身体都会有些虚弱,这是因为生病消耗了大量的气血的缘故——何况他的病还没好!
所以,中医在治好病后,总会要求病人休息两天,尤其是儿童、妇女和老人。现在一些医院,所谓的无痛流/产,打出的广告是上午人流,下午上班,其实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回到了办公室,秘书很尽责地开了空调,但韩长叶喘了一会儿气后,却感到身上有些发冷,就将空调关掉。
然后,他给韩东打电话,问道:“你到哪了?”
昨天他跟韩东说好,让他今天亲自到那几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