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 >

第17章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第17章

小说: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⒒蛐拚拦酪饧偕辖焕舨俊J艿缴纤就萍龅墓僭弊匀幻媪侔薄⑸埃欢艿缴纤镜赖墓僭痹蚧崃⒓唇焕舨恳榇Γ媪俣豳骸⒔导丁⒏镏暗拇Ψ#踔粱岜挥啦恍鹩茫欢炔槐煌萍鲇治幢痪累赖脑蚩梢粤羧卧啊U庖惶坠僭毖“位疲此降摹安种啤薄

  前面提过,清朝捐纳制度盛行,导致仕途竞争激烈,地方官员每上升一级更加困难。而在“伯乐制”下,官员不是民选出来的,官员的前程不是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而是掌握在其上级手中。官员的提拔也没有客观标准,完全由顶头上司的喜好决定,下级官员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上司之手,想要获得升迁或保住官位,就必须全力博取上级的欢心。如此一来,下级向上级巴结、逢迎、献媚、送礼、行贿也就成了必然的最佳之选。官员不想尽办法贪污,就没有财力向上司行贿,不行贿也许就无法保住官职或者被降职。如此循环下来,每一级官员都是其上级的行贿者,又是其下级的受贿者。顺治朝刑科右给事中任克溥(其人其事参见第一章《科场案》)曾经谈到官场风气时说:“官员的十分精神,只有三分办政事,七分都用来逢迎上司。”可谓一针见血。在这种非民选的官员选拔体制下,贪污腐败根本就无法清除,真正清廉的官员就必然是凤毛麟角。

  就拿王亶望本人来说,他本人是甘肃冒赈案的始作俑者和最大受贿者,又主管甘肃省内官员的升迁调动,甘肃各地方官纷纷大拍马屁,向其行贿,但他也还另有一重行贿者的身份。朝中有人好做官,深明此理的王亶望每年也要花巨资在朝中打点,重臣如于敏中等都曾收过他的贿赂。

  再拿王亶望的继任者王廷赞来说,他本来是一个清官,但在发现了甘肃官员大规模集体贪污的问题后,也被迫同流合污。原因很简单,他想保全官位或者将来得到升迁,就必须加入到这个贪污集体中去,不这样做的话,作为异己的他根本无法在甘肃官场容身,因为他的上级、同僚、下级会担心他揭发此事,会想方设法地设计陷害他、铲除他。在一个集团作案、共谋贪污的泥潭中,他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搞不好连命都没了。正因为王廷赞是个聪明人,看清了官场的本质,所以他才非常地识“时务”,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立即毫不迟疑地表态,步王亶望的后尘,加入了集体冒赈贪污的行列。

  归根到底,甘肃官员集体贪污的根源还是清朝的官员选拔机制。王亶望之能事,就在其人充分利用了这一官场规则,创造了一个共谋贪污的体系,而且已经完全流程化了,有组织,成系统,像金字塔式的食物链,运行得高效而完美。整个甘肃官场中,所有的知情者都成了共犯,从中得利,相互庇护。如此贪腐的格局,没有强大的外来力量,是很难打破的。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场清朝历史上最大贪污案后来败露的缘由,竟然就是王廷赞本人上书给乾隆皇帝的一道奏折。

  叁、雨落石出

  乾隆四十二年(1777)六月,王廷赞正式接任甘肃布政使后,不但继承了王亶望的那一套,还于上任后不久下令在原来多收的一两杂费银的基础上又多收一两银子。当然,他新尝做贪官的滋味,还远不如王亶望老辣,多收了钱,表面若无其事,心中却还是有所顾虑,生怕人们议论说闲话,便暗地派亲信王长随出去打听监生们的动静。

  好不容易等到王长随回到衙门,王廷赞迫不及待地问道:“监生们对收捐时加收一两杂费银可有异议?”王长随笑道:“大人增添此项费用时便已经说明,这一两银子是专款专用,专门作为布政使司衙门纸张之用。监生们不过为朝廷多出一分力,怎么敢有异议?”王廷赞这才放了心,点头道:“如此就好,千万别让监生们说了闲话。”

  王长随道:“收捐一事,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谁敢闲话!自大人上任以来,成效还在前任王亶望大人之上,如今不仅省去户部每年拨白银百余万两的烦费,而且弊绝风清,仓储充裕……”王廷赞却有些不耐烦起来,粗暴地放下手中的账簿,不再理睬王长随,起身离开了大厅。

  片刻后,王廷赞又转身出来,发布了一道令王长随瞠目结舌的命令,即将各属坐省长随全部驱逐出兰州城,其中几个民愤极大的长随予以逮捕监禁审查。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道命令后来还的的确确地执行了,可以被视做王廷赞由清官转变为贪官过程中的最后一点挣扎。

  此后,王长随也恢复了王亮侯的本名,开始着手帮助王廷赞进行资产运营生息事宜(类似当今的投资),频繁来往于西北和北方,他长随的身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一年的七月,甘肃累报捐粮七百多万石。也就是说,王廷赞一上任就“成效卓著”,一个月就收了数十万石的捐粮。远在京城的乾隆皇帝终于再次对甘肃捐监起了疑心,特派刑部尚书袁守侗、刑部左侍郎阿扬阿到甘肃勘验捐收监粮。

  袁守侗,字执冲,山东长山(今山东邹平)人。乾隆九年(1744)中举人,后当过军机处章京,久任吏、户、礼、刑诸部侍郎、尚书,号称清朝十大清吏之一。正因为他为官正直清廉,曾先后五次被乾隆皇帝派为钦差大臣,专门出京查办封疆大吏和军队高级将领的贪污案件。其经手查办和参劾的重臣有云南布政使钱度,云贵总督彰宝,原定边右副将军、一等侯富德等,这些人均因为被袁守侗查实罪行,相继正法。乾隆皇帝派出这样一位有极好反贪记录的能臣前往甘肃,充分显示出他的怀疑以及一定要了解真相的决心。

  不料,之前曾经接受过王亶望贿赂的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人预先派人赶到甘肃向陕甘总督勒尔谨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报信。勒尔谨和王廷赞闻讯后大惊失色,经过一番商议后,立即开始行动,准备应付钦差的到来。他们先是东挪西借到了一批粮食,然后将这批粮食分成小份,运到各地州县官仓。再派人将官仓粮垛的下面用铺板架空,然后倒进一箩筐一箩筐的糠填实,只在粮垛的最上面撒上一层粮食掩盖住糠。如此,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本来一粒米都没有的仓库装得满满当当,“粮仓满囤”,看上去绝无任何短缺情况。除此之外,他们还大做假账簿,以应付检查。

  身负重任的钦差袁守侗和阿扬阿到达兰州后,倒也尽忠职守,逐一封仓核对。但在勒尔谨、王廷赞等人的竭力掩饰下,一向精明干练的袁守侗竟然没有发现任何破绽,回京后还向乾隆皇帝奏称说:“俱系实储在仓,委无亏缺,并核对节年动用数目,亦相符合。”乾隆皇帝这才彻底释疑,从此不再追查甘肃捐监一案。

  转眼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这场起义源于甘肃旷日持久的新教和旧教之争。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素来是回回人(回族)聚居区。最初,有甘肃安定(今甘肃定西)回回人马明心(一作马明新,经名易卜拉欣,又名穆罕默德召裴,道号维戛耶顿拉赫)在回教中创立新教,后到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中传教,影响很大。清廷历来支持旧教,因此将马明心驱逐回籍。但事隔不久后,马明心又潜回撒拉族传教,导致新教、旧教矛盾急剧激化,后来更是上升到武力械斗。马明新的得意弟子苏四十三和韩二个率领一千余新教众攻入老教区,杀死了哈尔户长韩三十八,公然与旧教争夺地盘和信徒。

  旧教教首见新教势大,便派韩三十八的儿子赶去兰州向陕甘总督勒尔谨求救。因为新教、旧教争斗已久,勒尔谨也没有太当回事,事先没有查明强弱众寡情形,即派新任兰州知府杨士玑(原兰州知府蒋全迪已经调到浙江任宁绍台道)会同河州副将新柱、臬司(按察使)福菘带着四十余名兵丁前往撒拉族地区查办。

  三月十八日,河州副将新柱先行前往旧教教区打探情况。新教苏四十三等人听说后,假扮成旧教,抢先出迎,想借机打听官府的动态。新柱以为对方是旧教教徒,便表态说:“新教若不遵法,我当为汝老教做主,尽洗之。”(《循化志卷八回变》)意思是官府要为旧教做主,如新教不守法令、不遵约束,就将斩尽杀绝。苏四十三等人听了大为愤慨,决议武装暴动,当晚杀死了新柱。次日凌晨,苏四十三又率众攻占旗台堡,杀死兰州知府杨士玑等人,正式发动了反清起义。

  三月二十一日,苏四十三率两千余人攻占了河州城(今甘肃临夏东北),杀死知州周植和都司李琦等官吏,夺取了大批马匹枪械。陕甘总督勒尔谨得知后大为恐慌,一面派西宁镇副将贡楚克连尔率五百清兵扼守狄道(今甘肃临洮),截住苏四十三义军归路,一面急调固原、凉州、甘州、西宁、肃州五提镇兵两千人赴河州剿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对回民起义事件也格外关注,虽然这并不是他的职权范围。他接任布政使近四年了,毫无保留地继承了前任王亶望的贪污“事业”,但却也从来没有睡过一天好觉。眼看着原布政使王亶望升成了浙江巡抚,原兰州知府蒋全迪调到浙江任宁绍台道,原皋兰知县程栋捐官升为刑部员外郎,都是尽可能地远离甘肃这个是非之地,愈发想要效仿这些“聪明人”,早日调离甘肃。如果这次平苏四十三回乱有功,高升自然指日可待,也就可以早日离开甘肃了。

  兰州府通判谢桓见王廷赞在回民起义一事上格外花工夫,便出了馊主意:不如将当时正在安定老家的马明心抓捕到兰州,作为人质,这样苏四十三就不敢轻举妄动。王廷赞听了深以为然,立即札饬安定县知县黄道燛将马明心及其儿子、女婿三人逮捕,并连夜押解到兰州,关进大狱。不料,事态反而因此愈发激化。苏四十三和马明心的义女赛利麦(撒拉族人)等人听说马明心被官府逮捕后,立即率义军日夜兼程进逼兰州,并占领了城西南的华林山。

  三月二十七日,回民义军兵临兰州城下。苏四十三要求勒尔谨立即释放马明心,扬言若不依从,便要立即攻打兰州城。其时,义军有数千人,且士气正旺,而兰州城内空虚,只有清标兵八百名。勒尔谨和王廷赞都是虚有其表之徒,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吓得不知所措。百无对策之下,勒尔谨只好一面派人紧急向朝廷求援,一面抱怨王廷赞不该抓来马明心,以致引火烧身。这倒提醒了王廷赞,决意利用马明心来退敌。

  当时,苏四十三正率军猛攻兰州城西门。王廷赞命人将马明心押上城头,用马的儿子和女婿生命相威胁,要他劝苏四十兰退兵。结果,马明心一出现在城墙上,城下的义军立即都滚鞍下马,向他跪拜,称他为“圣人”,一起诵新教经。马明心被逮捕后还遭受了苦刑,两腮胡须均被拔掉。城下义军见他面容憔悴,均挥泪如雨,泣不成声。于是,马明心“俯向城下作番语数语,色甚厉,俄挽头上巾掷城下”。

  由于马明心讲的是“番语”,旁人不了解到底说了什么,因而说法颇多。一种说法是马明心遵从官府的要求,让苏四十三退兵,但因为距离太远,苏四十三没有听清;另一种说法是,马明心不畏强权,临危不屈,要求苏四十三等人坚持抗清。但无论马明心说的是什么,城下义军均是至恭至敬,尤其是拣到马明心丢下的头巾后均如获至宝,争相抚摩不已。王廷赞、勒尔谨等官员对此深以为惧,又见苏四十三依旧围城不走,担心马明心在蛊惑人心、妖言惑众,一旦放虎归山,势必酿成更大祸乱,于是当众将六十三岁的马明心杀害。马明心后被追尊为束海达伊,意为殉道者的领袖。

  如此一来,事情再无斡旋余地,苏四十三率领义军加紧攻城,要为马明心报仇雪恨。王廷赞、勒尔谨等只能闭城苦守,等待援军到来。此时,突然天降倾盆大雨,连日不绝,苏四十三见一时无法得手,便暂时放弃攻城,率军退驻华林山。甘肃官员素以“连年旱灾”冒赈贪污,值此关键时刻,竟然是一场大雨挽救了他们,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讽刺。

  就在王廷赞、勒尔谨等人恃城与义军对峙、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清廷紧急调派来支援的大军前锋已经赶到兰州。这前锋不是别人,正是眷宠日隆的和G』实鄣弥仕喾⑸嘶孛衿鹨搴螅⒓磁苫Р可惺楹瞳|为钦差大臣,率蒙古扎萨克亲王拉旺多尔济(娶乾隆皇帝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公主为嘉庆帝同母姊)、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统领额森特等人前去镇压。

  和蹦瓴湃凰辏晌揭馄绶ⅰN迥昵埃还歉銎胀ㄊ涛溃缃竦乃墒墙穹俏舯龋擞涤谢Р可惺榈耐废瓮猓辜嫒我檎蟪夹凶摺⒂按蟪肌⒉瓜饫镀炻薅纪场⒄灼炝焓涛滥诖蟪肌⑺目夤菡懿茫姘炖砝矸荷惺槭隆F渖偎俣戎欤俳字撸嬷爸啵ㄊ浦螅钫龀拔嗄俊S绕渲档靡惶岬氖牵荒昵埃瞳|还与乾隆皇帝成了儿女亲家,他的儿子被乾隆皇帝赐名丰绅殷德(满语为“富寿绵长”之意),指婚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

  [固伦和孝公主为乾隆皇帝最幼女。按照清朝制度,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受封,其他嫔妃所生之女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只相当于郡王。和孝公主的母亲虽然只是个普通妃子,但因为所生公主相貌酷似乾隆,最为乾隆所钟爱,所以破例加封为固伦公主。乾隆甚至曾经对固伦和孝公主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清昭梿:《啸亭续录》,昭梿为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和孝公主性情刚毅,好武艺,极富英武之气,能挽十力弓,经常跟随乾隆外出游猎。尤其难得的是,她对其公公和乃魉惺智逍训娜鲜叮枣饴矸嵘鹨蟮滤担骸叭晡淌芑矢负竦拢廖薇ǔ疲ɑ呷照茫岽暧恰K湛稚砑也槐#岜卦馊昀垡樱 保

  关于和艹璧脑颍捣ú灰唬饫锊欢嗉犹致郏源铀邮涛乐斜磺』实刍垩凼吨泻螅涨∫怀鞒璨凰ァ>湍们』实鄞舜闻珊瞳|到甘肃来说,和永疵挥写蛘痰木椋婧瞳|出征甘肃的海兰察、额森特等人均是身经百战的著名猛将。显然,乾隆皇帝派和礁仕啵庠谌盟⒐Γ蛩憬璐嘶峤渫粕暇Φ谋ψ

  深谋远虑的乾隆皇帝为了以防万一,还特意下令正在浙江督办海塘河工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满洲正蓝旗人,大学士阿克敦子)火速赶往甘肃支援。阿桂长期戍守西北边疆,熟知兵事,战功赫赫。当然,在刻意的安排下,和刃新示系嚼贾荩蛩阍诎⒐鸬嚼粗耙痪俳嗣鹚账氖⑵婀Α5欢拢橙环直穆方鳎渌贩直鹩衫喽谩⒑@疾臁⒍钌芈柿欤约呵茁室痪2涣掀渌肪行∈ぃǘ篮瞳|一军在先胜的情况下冒险轻进,被义军利用有利地形大败,清总兵图钦保也在此战中阵亡。

  败绩很快就传到京城。和送仆言鹑危殉剖呛@疾臁⒍钌氐热讼日饺∈ぃ挥杏胨粲Γ獠诺贾虑寰艽臁1纠辞』实坌娜缑骶担篮瞳|不是块军事的料,现在又见他不肯承认过错,勃然大怒,说:“伊二人(指海兰察、额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