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金小状 >

第24章

金小状-第24章

小说: 金小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什么理由,金小田默默地低下头。还不都是老爹的安排,不让她学农业,非让她学法律,眼看有这么个能帮手的机会,却用很滥的理由把她撇在外头。
说到老爹、老爹到,金大鑫和吴明有说有笑地从外面回来,一眼看到母女俩促膝谈心的架式。金大鑫不由得有点担心,难道感情出了问题,黎正虽然老实,但如今外面的诱惑太多,他家毕竟有钱,房地产行业接触到女性的机会也多。
“你女儿难受的是帮不上你的忙。”程玉芳一句话道破。
金大鑫拍拍女儿的肩膀,“有心就可以了。现在还是初步接洽,起码两三年不能轻松,来来回回经常要出差,开会一开就是一天,甚至到半夜。女儿,你能够抽出这几年,我也舍不得,既然有了喜欢的人,好好谈吧,早点修成正果,你妈跟我也想早点抱外孙。”
难道两者不能兼得?金小田从没想过,她和黎正的恋爱居然是件正事,婚姻大事还碍着工作了?更郁闷的是,黎正也变得很忙,因为行里希望他能成为年青的中层。本来黎正没有大干一场的想法,被她鼓励后决定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于是很认真地完成行里交下来的各项任务,白天忙还不算,晚上也经常需要去参加应酬,争取新来的外企开户在自己工作的银行。
金小田不是非缠着男朋友的人,但周围的人都在忙,只有自己闲下来的感觉真不好。这苦闷也就丁维娜能劝说一二,多了也没有,连她也在忙,忙学校规定老师参加的比赛,还有跟李周的约会。
对,跟李周的约会。
金小田惊讶得说不出话,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她一点都没觉察到,亏她俩还同住在一个房子里。
她是不是太迟钝了啊?金小田感觉,自己有必要好好地检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支持!
咳咳,由于同学们反映不喜欢看离婚案,所以,下一章的内容聊别的。

☆、第四十一章

几场秋风刮过,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不过在开发区食堂的小包间里;灯火通明;锃亮的杯子们一字排开;每人面前都有大中小各一套。自取所需定下来后;服务员收走了其他的,黎正自忖酒量不好,不敢尝试红的白的,只能挑了最大的啤酒杯;在一桌人中特别显眼。
行里借地方招待的是开发区新落户的外商。这家公司的资本从香港出去;转了个圈从英属什么岛到了国内;但老板和高管都是香港人;今天来了几位高管。陪客除了银行这边的;还有开发区的人,基本都是能说会道之辈,黎正处身其中,只觉得自己如同一只鸡混进了鹤的队伍,在别人的随意挥洒中愣头愣脑摸不着边。
带队的付副行长没放过他,向两个年轻的女招商主管开玩笑道,“小黎,金融系毕业的高材生,年轻有为,我们行里的培养对象。往日的草皮大王,现在的房地产黎老板的独生子,你们跟他喝一杯。”
黎正摸不着头脑,酒啊、菜啊难道不应该往客人头上招呼,怎么这两位姑娘真的过来跟他干了两杯。她们喝的是红酒,一口闷下去,不比他的啤酒来得份量轻;她们喝得又爽利,直通通地往嘴里一倒,反而黎正分了几次才艰难地喝下去。
李周见状,站起来也给客人和开发区敬酒。一圈下来他脸不红气不粗说话有条有理,让黎正佩服得暗竖大拇指,人家才是吃这碗饭的人。黎正这么想,但架不住群众喜欢新面孔,李周再能干,大家看得多不新鲜了。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票友”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任何工作,好像不为钱去做的时候看上去更矜贵一点,黎正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背景,让人对他交际中的手足无措反而产生了好感。不光两个女招商主管,客商和开发区的带头领导,也跟黎正开玩笑,问打着他的名号去买房子有没有折扣,再私人一点的话题是要帮他介绍女朋友,比如在场的谁谁谁挺好的,交往一下也好。
黎正连忙拒绝,“我已经有女朋友,我们感情很好。”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小金在干什么,加班,还是看书,他想她。
黎正以为别人不会再说,但他不知道,人家在酒桌上只闹着玩,并不在乎他是不是真的有女朋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别人更加想逗他。
幸好有李周出来作证,“黎正的女朋友是我们这的人大老代表的独生女儿,他俩青梅竹马,从小同学,又是世交。”付副行长空腹喝了几杯酒,笑眯眯地问,“是哪家的,说不定我认得?”李周说,“种田大户金家,前阵子有首长特意来考察过,我们本地的光荣。”
付副行长想了想,呵呵一笑,“金家啊,噢噢,我知道。”黎家虽然有钱,但也只是有钱而已,金家不同,多年的人大代表,眼看要作为重点人物被推出来了,意义不同。他不动声色,慢慢退出话题,还让服务员给黎正泡杯热茶好解酒。
客商高管不知道金家,但他们懂人情世故,眼看开发区和银行两个带队的态度变化,他们的风向也跟着变了,话题转向了别的事。
黎正松了口气,感谢地看向李周。李周回以一笑,知道黎正没明白其中的关系。
所谓应酬,彼此都是闲聊,开发区和银行尽地主之谊,客商也趁机提出生活方面的问题,高档小区的出租房,高级员工子弟的入学等等。其中有一位问他们能否介绍相熟的律师事务所,以后说不定会有业务给事务所做,李周立马说有,要了对方的名片,说今天算了,明天给他回复。
黎正本来也想帮金小田打个广告,但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他还没想好怎么说,那边李周已经客客气气跟对方谈好了。黎正不由得又有点羡慕李周,人家的反应和自己的不在一个等级上。
席终人散,李周把那张名片给了黎正,“这帮人滑头得很,也不知道金律师是否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我不敢把她的联系方式给他们,还是让金律师自己定,看要不要打这个电话。”
原来李周想帮的人也是金小田,黎正心头一阵温暖,“谢谢。”
李周笑笑,“金律师上次帮了我大忙,我这做的只是一点小事。”黎正知道为了维娜那辆车的事情,他们互有保留意见,但双方的表现太棒了。他感动得想说些什么,嘴一张却打了个响亮的嗝,全是喝多了啤酒闹的,黎正窘了。
一时无语。
两个现代人借着翻手机度过了窘态,黎正这才看到金小田的短信,“你知道吗?李周和维娜在约会!”
“我不知道。”这时回复虽然迟了,也比不回来得好,黎正立马回道,想想又回一条,“我来问问他。”然后黎正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是怎么了,居然直奔主题地问李周,“你和维娜在约会?”
李周刚要回答,他俩已经到了停车场,因为要喝酒,所有人坐了行里的车来的。先到的人招呼他俩上车,“你们两个男小青年,怎么磨磨蹭蹭走在后面。”人多嘴杂,李周觉得不是说话的时候,低声对黎正说,“下了车再说。”
“我和维娜去吃过一次饭。”李周难得地扭捏了一下,“她不怎么肯出来,约她十次她出来一次。”
关键是……这什么时候的事啊。黎正跟金小田一样满头露水,他和李周既是同事又是同学,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眼皮底下能把两个大活人的互动给忽略了,他可真够迟钝的,太不关心朋友了。黎正条件反射地摆手,“不不不。”他整理思绪,“我一定是喝多了,太没礼貌了。”李周跟维娜谈恋爱用不着向他汇报,他刚才问得太唐突。
真是喝多了,黎正觉得上车前还好,在车上一晃当,这会下车后各种不舒服,头晕,想吐。他老实地告诉李周,“我酒量不好。”顺便表达了一下敬仰,“喝得比我多,走得比我稳”之类的。
李周沉默片刻,说了实话,“我也醉了。”硬撑着不想露怯而已。
“你说这样有意思吗?”黎正真心觉得没有。商人重利,彼此想要的都是利润最大化,吃不吃饭都改变不了彼此之间既算计又合作的关系。不过他觉得可能自己没到那个层次,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就像多个朋友多条路,熟了以后没准什么时候用得上,有些不好说的也方便说了……
“你还真是……”想得多。李周苦笑,“我们不如聊点其他的。”他是听金小田说了父母找丁维娜的事,去找丁维娜道歉,那时她挺不乐意见他的。等金小田帮忙赢了仲裁,他父母拿到被扣下的工资后,金小田不要他们物质上的感谢。他隐约听黎正说她们不会做饭,就让父母做过几回菜,他送了过去。丁维娜这个软心肠的姑娘拿他没办法,渐渐肯跟他说话,还要还礼给他父母,他厚着脸皮,让她请他吃饭。
怎么说呢,就是挺好的,丁维娜属于越看越好看的姑娘,性格也好。他又厚着脸皮跟她说,一次也约了,不如以后多约会几次,没准感情就培养出来。他们的年纪也该谈婚论嫁了,李周起了这个念头后,三下两下套出最早吃饭那次丁维娜听到他和父母说话的事,他承认当初有那么点小心思,但也只有那么点,要不不得缠着金小田不放,哪可能跟黎正还是朋友。
总之,挺好的。
看在黎正眼里,就是李周真醉了,傻笑了好几次。
金小田第二天打了电话给名片上的人,和对方见了次面,接到一桩活,帮对方整理出入境纪录,填好表格,然后寄回香港税务局。按照香港的税法,香港人一年内在港天数在法律规定的天数以内,可以免税。而他在大陆,因为公司享受的政策优惠中有减免高管个人所得税一项,所以他两边都不用纳税。
这活请个普通文员就可以干,他要不放心就等完成后检查下把个关。金小田告诉他。对方财大气粗地说,“没关系,金律师,我有钱,关键不要出错。”
行吧,你爱多花钱就花吧。金小田想。
她去的时候,对方正在整理刚到的行李,里面有张照片,是他跟一个女孩子的合影。他介绍给她,“这是我女儿,在剑桥读法律。”
了不起!金小田发自内心地赞叹了一番。对方作为父亲,听得眉开眼笑,最后却说,“女孩子家,毕业了早点嫁人做少奶奶。她对法律有兴趣,我支持她趁现在年轻玩一下。”
……
少奶奶?金小田啼笑皆非,这要羡慕人家玩得高档,能到剑桥把读法律当玩耍,还是反驳他男女平等,应该学以致用……
都说男女平等,金小田无语地摇头,怎么说呢,她真烦他们这帮做父亲的自以为是。

☆、第四十二章

连着半个多月没下雨,天地间灰蒙蒙;早上十点多云层间才透出阳光;事务所里也随之亮堂起来。
金小田眼睛看着屏幕;心思却不在上面;她在考虑自己的出路。这一路过来;她算是顺风顺水,有外公外婆的赠予、母亲和阿姨给的补贴,从来没愁过钱。工作上,没拿到证之前她只需全心全意备考;拿到证之后;一直有亲友帮忙;她手头有法律顾问的活;也独立接过案子。但这些都是别人给的;不是用自己的力量找到的;想要让别人改变对她的看法,她必须表现出自己有这个能力。
该怎么做呢?
小徐跟她差不多时间进来。他没什么背景,全靠个人奋斗,开头过得挺难,没事务所帮衬,估计坚持不下去。不过他算是闯过来了,如今小日子挺好过,进进出出很有律师范儿。
不知道小徐怎么做的,金小田扪心自问,要是左一碗闭门羹右一碗,她做不到不带情绪。
师者,解惑者也,金小田挠挠头,走,向敬爱的老主任请教去。
此主任非彼主任,乃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小和律师。黄小和资历虽深,但平和近人,所里的人当然不会按他说的直呼他老黄,大家一般叫他黄律师。金小田小时候叫他黄伯伯,现在也跟其他人一样叫黄律师。
黄小和听金小田说完,双手交叉搁在肚子上,认真地思索起来。在吴明的带动下他开始了天天晨跑的生活,运动加扣着吃,肚子规模已不复往日辉煌,但有些动作成习惯后,一时改不掉。
“我当初刚执业时,年纪大,半路出家,头脑没年轻人灵活,是法律援助案件帮我起的步。”至今每年黄小和接的案子仍以法律援助的居多。不赚钱还赔功夫,也就是他,马主任和吴明才不加以批评。换了别个人,马主任肯定要跟他好好谈心,关于社会责任、企业个人发展的并存。
金小田默默点头。这是不少新律师起步的办法,不求利先求名,有了名之后自然利也跟着来。难得的是,黄小和律师没变,仍然把大量精力花在法律援助上。
黄小和在文件架上一抽,找出一份案卷,前后仅花了数秒。他露出满意的笑容,“小汪和小江的资料整理做得不错。她们问我对档案保管有什么要求,我说最好任何人都能在一分钟内找得到相关资料,她们做得比这还好。”头儿说话的重点一般放在后面,“我知道她们进来时你有点担心,事实证明,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的。所以,不要有什么顾虑,好好干。”
金小田重重点头。
“法律援助处转过来的案子。”说到案情,黄小和感觉这事会有点为难金小田,“当事人不太容易沟通,他们对赔偿的要求比较高。你看看,要是没兴趣就算了。”
没事,有个案子让自己忙着也好,金小田赶紧接过来,“我先试试。”
案情不复杂,但让人唏嘘。当事人常玉的丈夫谢阿毛被人雇去看蟹塘,合同签的是24小时不得离开蟹塘,也不能让外人进入。常玉也住过去以便照顾丈夫的起居,跟去的还有他俩三岁的孙子,祖孙三人在蟹塘边上的两间小屋里生活起居。八月中台风带来暴雨,夜间小孙子贪玩跑在外面。寻找孙子时谢阿毛不慎摔进蟹塘,一老一小溺水身亡。常玉也在风雨中摔了一跤,跌断了腿。
两死一伤,就此,常玉和媳妇肖美云要求蟹塘承包人给付一百多万民事赔偿金。法律援助处认为当事人方自身也存在过错,价码要得不现实,多次跟她们沟通,却没成功。当事人反倒认为他们不尽心,想另找律师,但没有律师愿意接,最终转到了黄小和手上。
金小田大致了解完,黄小和带着她跟当事人去见面。常玉已经出院,在家里休养。听说律师要来,肖美云从单位请了假,特意赶回来一起谈。
黄小和开的是一辆老普桑,车子旧了,但擦洗得干干净净。他开车也是一板一眼,不喜欢聊天听音乐,一路只是和金小田交流了下案情。
肖美云等在楼下,见到黄小和顿时迎了上来,“是黄律师吗?”
金小田听她声音里带了鼻音,像要哭出来的样子,忍不住对她带了几分同情,对她连看都不看自己的事就不计较了。
他俩跟着肖美云进楼,这是老式公寓房,没有电梯,楼道采光不好,大白天也暗沉沉的,不时可见扔在楼梯角落的垃圾。空气也不好,弥漫着一股臭味。肖美云随口骂了几声没教养的小野种,提醒他们,“小心,别踩到地雷。”听她说,是楼下有户人家的孩子经常随地大小便,邻居去说了几次,那户人家反而变本加厉。这里没有物业公司,警察也不管这种小事,只好忍着,等攒够了钱搬走。
常玉五十多岁,人有些憔悴,但嗓门很大。不等黄小和跟金小田开口,她先哭哭啼啼诉了番苦,“两条命啊,我家老头子跟小孙子就这么去了。”
她翻来覆去讲了十几遍,黄小和认真地听着,金小田就有点不耐烦了。说起来这件事毕竟是谁都不想发生的,雇的工人出了人命大事,不管怎么样承包人都会有金钱上的损失。
等常玉说了个尽兴,黄小和才有空档告诉她,因为他手头有不少工作,只好交由本所的金小田律师来处理她们的案子,不过不管是他还是她,都会替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常玉和肖美云看向金小田,后者年轻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