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

第13章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第13章

小说: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苞摸着头上的包,瞠目结舌不知以对。朱达常道:“《公羊》没带吗?那么《左传》。”

张苞闻言急忙身子一扭,向左便转。“啪”一声,头上又吃了一记戒尺,朱达常骂道:“我说的是《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不是叫你向左转!真是愚子不可教也!关兴,你坐过来,把你的课本和张苞一起用。”

说完,朱达常手一甩,回到讲台上,开讲道:“在座四位同学,想必都十分崇拜诸葛孔明军师,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是我们蜀国头号大才子。他是如何学到这么大的本事呢?一言以蔽之:前知五百年,靠的是多读书;后知五百年,靠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么什么是‘后事之师’呢?就是历史这面镜子。像《史记》、《汉书》这样的史籍经典,其中蕴含了无数做人做事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在去世前把它们读完。嗯,阿斗,你举手做什么?有话要说吗?”

我站起身,苦着脸问道:“朱先生,在死前一定要读完《史记》、《汉书》么?”

朱达常坚定地点点头,道:“那是自然。”

“那我现在可以不学这两部史籍吗?”

“为什么?”朱达常不解。

“我想活得久一些,打算老了以后再读。”

朱达常:“……”

他怔了半晌,叹道:“唉,你们不知先贤著书之艰、成书之难、淬炼之苦啊!想当年太史公为著《史记》,一次又一次地惨遭宫刑,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忍受住常人无法忍受的巨大痛楚,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写完了不朽的《史记》。这么杰出的作品,你们竟然不愿意学?……咦,诸葛瞻,你在笑什么?”

诸葛瞻强忍笑意,撇嘴道:“请教朱先生,司马爷爷的那里,难道是春风吹又生,割了还能再长出来?不然怎么会‘一次又一次’呢?”

“哈哈哈。”我们瓜田三兄弟听了,也回过味来,不由捧腹大笑。朱达常面红耳赤,尴尬不已,只好“嘿嘿”干笑数声用以掩饰。

过得片刻,朱达常道:“既然历史对你们而言有困难,那咱们搁过一旁,先来学成语。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二、三、五字的格式。张苞,你能不能说出一个带有数字的成语,来形容我很开心的样子?”

张苞歪着脑袋,使劲地想呀想,终于被他想到了,他高兴地答道:“朱先生含笑九泉。”

“啪”,张苞头上理所当然又挨了一戒尺。他抱着头,噘着嘴,哭道:“这是第三个包了,呜呜呜……俺哪里错了?‘九’是数字,快乐的时候就要‘笑’嘛!”

诸葛瞻见张苞又挨了揍,心中忿然,抱不平道:“朱先生,子曰‘有教无类’,每个学生的资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善读书者,你总是一味打骂斥责,而不识循循善诱,这样又如何教得好书呢?”

朱达常眉头一拧,怪声怪气道:“哦,如此说来,你是认为我教法不当啰?”

诸葛瞻道:“不敢,朱先生乃太学经师,学问自是极好的。但‘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要作育英才,绝非易与之事,若无三两三,岂敢乱上山?因此,不才斗胆,想考一考先生。”

朱达常笑道:“这有何难?四书五经、诗赋策论,尽管出题。”

诸葛瞻道:“先生适才考张苞成语,那不才也想出几个谜面,请先生猜一猜成语。”

朱达常捋着鼠须,道:“但出无妨。”

诸葛瞻道:“好,第一问: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猪圈,请打一成语。”

朱达常沉吟道:“这个……这个路数似乎不对啊,我是搞正经学问出身的,你出的这个题目有点野……”

诸葛瞻笑道:“天下的学问,殊途同归。胸间学问笃实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绝不会滞淹于简牍。朱先生想到了答案了吗?”

朱达常嗫嚅道:“想不出,你说答案吧!”

诸葛瞻道:“十只羊里有九只蹲在羊圈,一只却蹲在猪圈里,即是说‘一羊蹲错’,答案就是‘抑扬顿挫’!哈哈!”

朱达常沉下脸来,气道:“这样也行?这个书上可没教过啊!”

诸葛瞻道:“家父常教训我:莫要死读书,功夫在课外。朱先生岂可拘泥于书本?我再出一题考考先生。请问:谁最了解小鸟?”

朱达常跌脚嗟叹道:“又是此等怪题!……谁最了解小鸟呢?难道是猫?因为猫爱爬树掏鸟窝……”

诸葛瞻道:“非也非也!最了解小鸟的,乃是‘惊弓’!”

朱达常不解道:“惊弓?为什么?”

诸葛瞻笑道:“因为‘惊弓之鸟(知鸟)’,嘻嘻。”

朱达常无语凝噎,道:“要是都按这个路数,我也有一题考考你:哪一种汁液最难喝到?”

“脑汁!”诸葛瞻答得出奇快:“因为朱先生刚才一直在‘绞尽脑汁’,哈哈!”

朱达常手足发颤,闷声道:“罢了,你家学渊源,朱某才疏学浅,也不敢再教你。今日的课就上到这儿,放堂!”

我们早巴不得朱达常说出“放堂”二字,一闻此语,登时欢呼雀跃。说实话,朱达常那副“书生老瘦转酸寒”、装孤傲扮清高的模样,我们看了,浑身难以言喻的不自在。

出了书房,抬头见天色尚早,我怕被老爹责骂,怯怯道:“不然,咱们自己再温习温习功课?”

张苞嚷道:“还温习啥子嘛!闷死了。走,咱们到龙泉湖划船去。”关兴和诸葛瞻点头称好,我也不便再持异议。

兄弟四人结伴来到龙泉湖,周览方圆,但见湖面潋滟澄波、明澈如镜;湖水浩浩无涯、连绵接天;远方山色空蒙,青黛含翠;岸边百花争艳、群蝶翩飞。端的是无限风光,美不胜收。

关兴唤来渔人,租了两艘小舟,我们四人分坐其间,挥桨荡波,缓缓划去,饱览湖光山色。舟行烟波里,有清风习习、有细雨淅沥,令人心胸大畅,兴之所至,不由放声高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啊,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就这样在碧波中轻轻流逝。十六岁花季的我,此刻还意识不到,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将让我永远告别青涩,在一夜之间长大。



廿章:托孤

今日欢笑,明日烦忧,世事本无常!那一天前,我高枕无忧、身轻如燕、赏心悦目(朱达常插话:阿斗,你又在乱用成语了);那一天后,我却要忧心忡忡、心事重重,一肩担尽古今愁。

从前线传来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人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我虽身在成都,但不幸就像巨鸟张大的翅膀,尽管遥远,投下的阴影却那么清晰地倒映在金銮殿上。

那一天,终于传来了最不幸、最不愿听到的消息。

七十万东征大军,全师尽没。昂昂然巴蜀健儿,尸骨无归。

留守群臣目断魂销,金殿上哀声一片。先锋吴班浑身是伤,拜伏阶下,泣不可仰。我蹙眉怵目,惊问道:“吴将军,那可是七十万将士呀,怎地说没就没了?”

吴班道:“禀太子,此中原委,一言难尽,待末将从头道来:起初,我军向东吴大举进攻,进展顺利,兵锋直指建业,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等四贼,或迫降或被擒,都被圣上万剐凌迟,报了关、张二位将军的大仇。孙权眼见不敌,惊慌失措,问计于臣僚,阚泽便向他举荐由陆逊领兵接战。

“那陆逊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且心肠刚硬,凡事为求成功,往往不择手段。他盘算再三,料定正面与我军交战绝无胜算,遂狠下心肠,亲去杭州撕开了魔兽‘欺实马’的封印……”

我惊骇道:“欺实马?一听此名,便知非是善类,这可悬了。”

吴班道:“太子英明。那‘欺实马’乃上古魔兽,十分凶狠了得。往昔大禹治水时,将它封于蛟井中,才得以除尽长江淮河水患,江南一带太平了千余年。陆逊明知‘欺实马’险恶万般,但为了打败我军,竟不惜动用这一‘非常规武器’。‘欺实马’脱出封印后,野蛮无羁,一路狂奔,直冲我军大营。它仗着牙尖爪利,如入无人之境,肆行践踏,视人命如草芥。在它背上,又负有‘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狼狈为奸’三大妖兽助阵,念起咒语,口中射出无数夺命暗器,名曰‘孔方兄’;当空砸下道道催魂符,唤作‘阿堵物’,端的是厉害无匹。可怜我蜀军将士,俱是农村子弟,老实巴交,哪见过此等阵仗,个个被欺负得实了,军心大溃,败往猇亭。陆逊乘我军慌乱之际,尾追放火,一口气连烧七百里,可叹七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只剩子龙将军领一旅残师,拼死保护圣上,奔白帝城而去。”

我倒吸一口凉气,道:“‘欺实马’当真气焰嚣张至极了。那父皇现今情况如何?”

吴班道:“圣上见大军覆败,懊悔不及,心中愧疚,不欲回成都见军师与群臣,目下在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大前日圣上偶感风寒,渐渐沉重,因此命末将回成都报信,请太子与诸葛丞相、尚书令李严,速往白帝城听命。”

这个消息就像当头泼下冰霜水,从天灵盖凉到尾椎骨。此际虽值炎夏,我和军师心中却三九凛寒。交代好政务,我们立即动身赶赴白帝城。一路上,军师默默无言,不时回首望我几眼,又别过脸去,静静想着心事。

到了永安宫,还未进殿,远远就传来老爹的吵嚷声:“导演,今天好歹是我最后一场戏了,记得来个大特写,让我给读者们、观众们留下个永恒的纪念。”导演道:“得得,您放心,管保用巨幅镜头,给你来个足以上IMAX的高清特写。”说完,导演坐回椅子,喊道:“各就位,ACTION!”

“父皇……”我哭着抢上前去,跪倒在床榻前。老爹挣扎着从病榻上扶枕坐起,轻轻抚摸着我的圆脑袋,爱怜横溢,道:“小宝,咱们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大业,以后就全靠你了……你好好干,咱们汉人齐心合力,终能恢复江山,只可惜……可惜我见……见不着了……”

导演楞了一下,大叫:“卡,卡。这都哪儿跟哪儿呀?什么乱七八糟的!”

老爹回过神来,慌忙点头哈腰,道歉道:“哈,导演,抱歉抱歉,俺下场戏是演《鹿鼎记》里的陈近南,台词背串了,歹势歹势。”

二度打板,重新来过。老爹挣扎着从病榻上扶枕坐起,轻轻抚摸着我的圆脑袋,爱怜横溢,道:“斗儿,爹刚才梦见你二叔、三叔了,他们喊我去桃园饮酒呢。想来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了。你今年才十六岁,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老爹长叹一声,请孔明坐到龙榻之侧,指着我道:“军师,这孩子的智商,不到65,自小又没上过什么才艺班,说学逗打、吹拉弹唱,一概不会。朕担心他挑不起大梁,演不好《后三国》这出大戏啊!”言罢,泪流满面,频频目视导演,示意给个特写,导演却不理会。

孔明泣拜于地道:“愿陛下将息龙体!臣必竭尽鲁钝,辅佐太子成就大业,兴复汉室。”

老爹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道:“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孔明道:“陛下有何圣谕?”

老爹压低嗓门,附耳道:“这个剧组忒抠门了,我下部戏演的是《鹿鼎记》,里头神龙教主的扮演者还没着落,你如果有意思,我可以帮忙引荐引荐。”

孔明转了两下眼珠,心道:“好你个刘大耳,担心我抢了你儿子的戏份,想把我挖到别的剧组去,好让你儿子稳坐一哥的宝座啊!”当下不动声色,一言不发。老爹不愧是厚黑学的创始人之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痛哭流涕道:“军师,你自幼发奋,刻苦学习,考研考博考托福,人既聪明,学历又高,才干十倍于曹丕,更胜阿斗百倍。无论走到哪儿,都风风光光,受人尊敬。这部戏,让你做第二男主角,实在是委屈你了。只要你愿意,第一男主角的头衔,你随时可以自己拿去;《傻儿皇帝》的名目,也随时可以改叫《卧龙大帝》。”

孔明喟然长叹,默忖道:“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人活一辈子,半生都在为子孙当牛马。主公,我一心只想做忠臣,你又何必用诡伪之词来试探我呢?你做了一辈子的演技派,临终来一回真性情,都不成么?”他仰天噙泪,涕湿衣襟,紧紧抓住老爹的手,道:“陛下,三国,永远是刘曹孙的三国,绝不会横插一个姓诸葛的。臣在这个舞台上的脸谱,也永远是文老生,不会勾成水白色。请陛下放一百个心!”言辞殷殷,其意甚诚。

老爹颇为感动,手一招,唤我近前,道:“斗儿,朕亡之后,丞相就是你的法定监护人了。你须以父事丞相,日后能不能红,能不能成为巨星,就全靠他了。来,给相父磕头。”说着,流泪不止,晃着满脸泪痕在镜头前摇来摇去,抢镜头、要特写。导演嘴一撇,还是不理会他。

老爹无奈,目视孔明,道:“还有一件事要说与丞相:马良之弟马谡,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孔明点头道:“微臣谨记。”老爹长吁一声,吐出胸间最后一口气,却不瞑目。孔明低声道:“陛下,您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老爹睁大眼睛瞪着导演的方向,导演一拍脑袋,醒悟道:“他这是要大特写呢!好,镜头推近,哀乐起,画外音: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旅游家、表演艺术家、厚黑学派创始人之一、蜀汉人民的大救星刘玄德,因病医治无效,于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二岁。

刘玄德同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一生。他具有坚定的兴复汉室的理想和信念,善于把尊重人才、知人善用同实际斗争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移、坚忍不拔、荣辱不惊,为兴复汉室和统一全国,殚精竭虑,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他的卓著功勋和崇高品格,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敬重和爱戴。

刘玄德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玄德同志永垂不朽!

老爹心满意足,缓缓地合上了双眼。他知道,自己与兄弟们相会的日子到了。等待着他的那个地方,没有战火、没有纷争,只有盛开的桃花、香醇的美酒。那里,是情义的净土……




廿壹章:帝师黄月英

我,不不不,从此刻开始,应该是“朕”了。

啧啧啧,这做皇帝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您瞧瞧这龙袍,上绣九条金龙、下纹日月山河,玄衣纁裳,璨灿夺目;再瞅瞅这皇冠,冕板玉笄、玉垂统纩,戴在头上忒气派,难怪那么多人爱戴高帽子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冠前这十二串珠玉,朕说话的时候,它们老师晃呀晃呀的,晃的朕眼晕。朕真想把这个叫冕锍的东东给拆了,但相父不许,说置锍的目的是为了“敝明”,令皇者视物观物,能洞察大体。得,相父说的,朕敢不听吗?

朕今年才十六岁,这是个啥概念呢?按朦胧派诗人的说法,那是纯真无暇的花季年华;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朕还属于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者。所以,朕时时刻刻都得听相父的,他是朕的法定监护人,他说的就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这天退朝后,相父特意到后书房见朕,问道:“陛下,进来学业修习得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