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女(完结)-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脑子也不好使,竟然会听二太太的。幸好现在主母是沈氏,换个平常弱点的,早就家破人亡了。
真家破人亡,二太太估计就高兴了,可以让自己亲生儿子顺理成章的接管的小三财产。陈太君活着的时候就担心有二太太搅合三爷一家过不成,把他们一房分出去,结果还过不好,这事只能怪小三。
大太太只把这事当笑话看,别说己经分家分出去了,就是没分出去,也管不着。说难听点,就小三那样的,真是落魄街头了最多也就被说句可怜,真不会有人理他死活。自己糊涂做错了事,后果自己承担,谁也不会为你的错误买单。
思宸听得也是有点感叹,不是感叹三爷,而是想到了沈氏。庶子媳妇面对嫡母很有压力,但沈氏不像是束手待毙的人,不知她会有什么行动。
“幸好三丫头嫁的远了,不然她肯定为难。”大太太说着,思芸嫁的是商户之家,手里有钱,二太太那样看不上何家,一直想着让思芸和离了三嫁,更得死命折腾捞钱,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女儿好。
“还有七丫头呢……”三太太叹气说着,原本她只是担心二太太扣下七姑娘的嫁妆和聘礼,现在是直接担心二太太把七姑娘送出去当妾室。不是没可能,想想柳月娘是如何当的妾。
大太太也跟着摇头叹气,现在二太太因为银子生气,脾气上来了,对着七姑娘是非打即骂。偶尔一回让她撞上,看不过去也说了二太太几句,二太太却是刺了她几句,都己经分家了,她如何教庶女都是她的自由。大太太看她左性上来了,虽然觉得七姑娘可怜,也不理论了。
二房的八卦讲完,话题又转到思宸这边,思宸的庶长子己经订亲,一年后就要成亲。这是韩家女儿中最早当婆婆的,还是如此别拗的婆婆,婆婆只比儿媳妇大一岁,幸好是庶子媳妇,要是前头嫡妻的,那就尴尬了。
“听说杨家姑娘性子很温顺。”大太太笑着说着,这是思琪上回来跟她说的,杨家太太很会说话行事,杨姑娘则显得过份温顺,都有点木了。 ~
思宸也有点愁,但当着大太太的面也不好显出来,笑着道:“我也见过了,性子看着是很和顺安静。”
大太太有几分奉承的对思宸道:“就是不和顺安静,也掀不起风浪来。霍家又向来不重视庶子,看着好呢就留在跟前,不好呢就分家出去,她怎么也要不了你的强。”
思宸只是笑笑,她还真没担心过这个,霍希贤的媳妇就是有沈氏的本事,自己也不是二太太,身份压制太厉害,她还真不担心。
三太太想想也道:“你如此年轻,嫁过来的时候贤哥儿都成年了,家里还有老太太在,就是当了婆婆,行事也得有分寸,只要媳妇的大礼不错就可以了。”
思宸自己才生下儿子刚在霍家站住脚,带自己儿子还忙不过来呢,随着霍景之的仕途进步,思宸以后的应酬只会越来越多。像霍希贤这种没有抚养过的庶子,面子上过去就好了,实际好歹真不用多管。说句自私的话,霍希贤以后能给母亲挣来诰命了,那也是诰赠柳大小姐,跟思宸没啥关系。
思宸笑着道:“我还要跟着老爷外放,这一走最少三年,回来再看吧。”
具体如何对待杨氏,思宸还真没想过,她至少要到两人成亲一年多后才回来。新媳妇的磨合期己经过去,杨氏也该对霍家全面了解,自己脾气性情也大部分展示出来了,那时候婆媳再相处也就比较容易了。 !
杨氏要是在侯府游刃有余,那表示她有手段有能力,自然知道如何对待自己这个嫡母。要是杨氏在侯府过的心力憔悴,自己稍加帮扶她也就感恩戴德了。
大太太和三太太也纷纷点头,现在考虑这个是有点早了,新媳妇进门哪有不碰钉子的。先让她碰个头破血流,然后再看情况而定。大太太和三太太又给思宸讲了会当婆婆的心得,多年媳妇熬成婆,思宸才开始熬这就马上就成婆了,婆婆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正说着,大太太突然间想起另外一件事,问思宸:“霍家四爷的岳家是不是外放姓岳的一户人家?”
思宸被问的愣了一下,却是点点头,霍四爷的亲事是很多年订下来的。是姓岳的一户人家,原本也是京城权贵,后来外放出去,然后就一直外放,还有一个叔叔在京中做个小官。
听霍老太太和霍三太太那个意思,明年就把四爷的婚事给办了,四爷跟霍希贤只差月份,明年也十六了。姑娘比四爷还大一岁,十七岁要是再不嫁就大龄了。
大太太皱眉道:“那就错不了,前些时候我娘家有亲戚进京,然后续起来话来,她家跟岳家是相熟的。说岳家小姐病了一场,还不知道能好不能好。”
思宸有几分惊讶,虽然是三房的事,但她现在整天在霍老太太跟前奉承,霍三太太还想通过娶儿媳妇这事挽回霍老太太,所以有事没事就把霍四爷的消息带过来。岳家小姐真病重到也许不能好的地步,岳家会送消息过来,看霍三太太的神色实在不像。
又讲了几句岳家的事情,大太太这才说出自己的目标。要是岳家小姐去了,霍四爷肯定得另外议亲,大太太是很想推荐一下自己娘家的侄孙女。
思宸心里十分无语,脸上却没表现出来,人家岳家还没送信说女儿死了呢,再议亲的事还太早。再者说就是再议那也是三房的事,自己一个婶子管不着。就霍三太太那样的婆婆,真是坑人家女儿。
在大太太暖阁里坐了一会,三太太看时间差不多了,母女俩辞了众人回了三房。思宸一走三年,临走之时肯定想跟自己的亲娘说说话。把佟姨娘叫过来,让她们在屋里说话,三太太带上丫头去许氏房里看孙子。
佟姨娘己经知道思宸也跟着外放的消息,心里高兴是高兴,突然间走那么远也是想念,眼泪不自觉得掉下来。思宸的眼泪也跟着往下掉,也不知道是小时候悲苦的多了,就是遇到高兴的事情,母女见面也是眼泪止不住。
坐说下来说话,思宸也把给佟姨娘的东西拿出来了,她每次回来总给佟姨娘捎点东西,要么面料首饰,要么是一些摆设小东西,当然其中还有三太太的。这回除了这些东西外,思宸还给佟姨娘捎了张银票。
三房现在经济不太好,三太太对佟姨娘己经很不错了。但思宸还是担心,身边有银子万事都方便些。佟姨娘本不想要,但思宸还是硬塞给她了。
半下午的时候,前面的男人们也终于谈完事情,霍景之跟韩四老爷相谈甚欢,要不是时间紧,聊到半夜没问题。外头车驾准备着,霍景之亲自来三房接思宸,三太太和佟姨娘在旁边看着心里都十分高兴,男人的这份体贴劲不止因为身份是正妻,而是因为喜欢。夫妻感情如此好,弄不好明年思宸又能生两个。
年前韩家这趟走完,思宸也就没出门,马上就要过年。过年事宜虽然己准备妥当,霍老太太还是得继续奉承,好不容易把霍老太太的工作做成这样了,临走表现很重要。因为走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足够的好印象,怕是还得重头再来。
初晴倒是过来请安了,思宸坐完满月之后就放正式放初晴出去嫁人,当然不忘初晴添上一份嫁妆。闲的时候初晴也会过来请安,知道思宸要跟着外放,所以特意过来。
初晴一身布衣,头上只有一根银钗,衣着打扮别说跟在霍家比,就是还在韩家时也比不上。但脸是红扑扑的,眼睛是亮晶晶的,看的思宸都有点羡慕。女人的幸福很简单,有个好男人疼就好了,初晴就遇上了。
主仆两人坐下来说话,年后初晴也要跟着夫婿出外行商,在外的日子肯定不如在家里,但初晴还是想跟着一起去。
思宸笑着道:“既然是外出行商,那就来青阳吧。”霍景之是皇上钦点的巡盐御史,给一个小商户方便只要身边小厮给人一眼色就好了。
初晴当即起身要给思宸磕头,思宸却是拉住她了,道:“就凭我们的情份,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
“谢姑娘。”初晴说着。
116、启程(下)
到了大年二十九,过年的重头戏就来了,祭祀和朝贺,思宸不敢丝毫大意,累了两天,初二思宸回了韩家一趟,接着又宴了几天客,初八之后,二房就闭门谢客,思宸全心力打点启程事宜。
两个半主子,方姨娘只能算半个,贴身丫头和使唤的小厮都带走,思宸跟霍景之商量了一下,带了三房人。洪妈妈年龄大了,总得有人看家,思宸便把洪妈妈一家留了下来。
人带的不少,行李却是没多少,大件家具行李全部不带,霍景之心爱的小摆设带了几件,衣服之类都是捡喜欢的带几件,年年都要做新衣服,到了青阳再做就好了。至于到青阳之后的住处,吏部的文书下来,霍景之就派人去了青阳寻了处离衙门不错的宅子,来人己经写了回信,三进的宅院己经收拾妥当。
十二的时候,敏哥儿和丞哥儿也正式搬到霍老太太屋里,思宸看着两个儿子满是不舍,但天寒地冻的要是让儿子跟着受社区路上的苦,她也是舍不得。一年后贤哥儿娶亲她要首发回来,那时候不管怎么样她也要儿子带到身边。
十五元宵节,湖阳郡主亲自张罗着置办了酒席,一是二节,二是为二房饯行,霍三太太被侄媳妇抽了一回,霍老太太又故意冷了她那么长时间,说话也终于不满嘴刺了。虽然不是多热络,但也跟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到了十六早上,方姨娘进屋侍侯,夫妻两个收拾妥当去给霍老太太请安辞行。霍老太太也是满眼的泪,拉住霍景之说了好一会话,人越老越是想着儿孙在跟前。最后还是湖阳郡主说时侯不走了,这才算是出门走。
湖阳郡主带着侯府女眷们送他们夫妻到二门,夫妻两个上了车,车帘放下的时候,思宸轻不可闻的叹了口。她一直挺期待外放,能看到外面去看看,而不是只在侯府的小天地了,但真到走的时候心里还是有几分不舍。
霍景之却是拉住她的手道:“外放几年就要回来了,就是儿子们由老太太照看也再妥当不过。”
思宸点点头,把头倚靠向霍景之,霍景之手搭她肩上,道:“今天起的早,路上睡一会吧。”
思宸摇摇头,调整了一下姿势,手抱着霍景之,抬头看着霍景之的脸,却是道:“虽然日日同眠,但老爷每日忙碌,蚂蚁论坛首发我想跟老爷说句知心话都难。难得这么一路,老爷不再被公事勾了魂,我怎么舍得睡下。”
霍景之笑了起来,伸手搂住思宸,他就喜欢思宸这样。对外的时候能端起太太的款来,对他又能如此柔情蜜意。当家主母没有气势想管好家不容易,但要是架子端的太大了,男人是会敬重但不会喜欢。笑着道:“原来是怨我忙于公事冷落了你,娘子有吩咐,小生无所不从。”
思宸笑着不重不轻的在霍景之胸口捶了一下,笑着道:“我就是想跟老爷说说话,自从吏部的文书下来,不但老爷就是我也是忙的分/身乏术,心里不知道压了多少话想跟老爷说。到了任上老爷又要开始忙于公事,也就路上这点时间了。”
夫妻两个说着话,多是思宸是在说,霍景之在听,讲两个儿子,讲霍老太太,讲霍希贤的亲事。思宸口才了得,就是家常亲话也讲得有趣,霍景之也听得认真,不知不觉中一天过去,天快黑的时候,霍家大队人马才进了驿站。
小丫头过来打帘子,思宸跟着霍景之下车,车驾旁边就有人在等着,己经出了京城地界,来的应该是这边地方官员。虽然是一身便装,但那气势像,巡盐御史这个官职本身果然强大。
霍景之应酬两句也就打发走了,坐了一天的车,虽然有娇妻陪伴不觉得无聊,但身体也累了。而且应酬是应酬不完的,到了青阳地界那才是重点戏,这边地方的小官员,他也是懒得理会。早有论坛管事的提前过来打点好一切,饭菜住宿都己经收拾妥当,思宸和霍景之坐下,丫头旁边站着,方姨娘首发上前来侍侯。思宸却是笑着道:“你也是累一天了,去歇着吧,不用上来侍侯。”
方姨娘坐一天车也是腰酸背疼,听到思宸发话,也乐得退下。
驿站饭菜精美可口,酒闻着也是异着的香,思宸知道这不是管事打点出来,但也不会去问霍景之。做为霍景之的妻子,只要享受他带来的诰封尊荣就可以了,不要去问官场上的事非。没让丫头侍侯,思宸起身给霍景之倒酒,霍景之笑着道:“你才方姨娘累了一天了,你不也一样,出门在外,没有那么多礼。”
思宸笑着摇摇头,又把自己面前的酒杯斟满,随即酒杯起身敬向霍景之道:“我祝老爷前程似锦,早日回京。”
这是霍景之仕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离京外放,想早点回去得重用,那就得有政绩有手段,就是铁杆心腹,但离开的时间长了,京中人事也会有变故。也因为这样,霍景之在离京之前跟杨家结了亲,是为了霍希贤好,也是为了他自己好。
“哈哈……”霍景之大笑,接过思宸手中酒杯一饮而尽,思宸总能在他想听到什么话时说出什么话来。
休息一晚紧接着的行程就换了船,夫妻两个同乘一船,方姨娘跟丫头婆子们一起。难得的江上美景,思宸也不再提家中琐事,只跟霍景之谈谈风月,谈谈诗词。做为一个状元公,霍景之的诗词肯定比不上他的文章,真在那上面花了太多的心思,他也不会成状元了。
倒是思宸让霍景之惊艳了,以诗才来说两人竟然能旗鼓相当。韩家女子读书识字,一样是崔先生教出来的学生,但识字断字真能做诗联句完全是两回事。
“崔先生教了我两年,后来又送了许多书籍,诗词读的多了,自然也就会了。”思宸笑着说着,神情里多少有点自豪,她一直对于自己的文才很自信,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展现出来。入门为妇,只是家务事就用掉了她太多时间,霍景之娶她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理家务的。
霍景之神情更为高兴,红袖添香是闺中美事,只是对象绝大多数都不会是正房太太。看来他也是真的太忙了,忙到连自己正房太太的才艺都不知道。
三天水路,头一天还好点,从第二天开始思宸只能在船舱中坐着,把帘子全部拉好,马上就要进入青阳地界,官员盐商的奉承也要跟着来了。思宸心里非常不耐烦,多难得的机会跟夫君谈谈风月,只是一天起了个头就被打断了。
霍景之心里也烦,应酬交际是官员必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多大的官,这都是必须的。但到了晚上,靠船上岸休息时,霍景之也会跟思宸抱怨几句,同时对表达了思宸的歉意。到了床上思宸也没那么大度,跟着霍景之一起抱怨,同时再约下次。
官船是第三天晚上靠的岸,天黑的很早,又有点阴天,但思宸跟着霍景之上岸的时候却是两岸长明,十里红灯排开,把黑夜照成了白昼。各路官员上前行礼招呼,思宸跟着霍景之一起应酬,然后跟着霍景之上车走了,不是进任何官员准备好的地方,而是管事在青阳找好的宅子。
家门口照样人多车多,霍景之早派了管事的料理,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门口秩序很好,同时也没放一个人进府。
门口匾上挂着霍府两字,小丫头扶着思宸下车时就看到了,这两个字让思宸觉得高兴。镇远侯府当然好,但她在镇远府里是儿媳妇,二太太,镇远侯府的第一女主人是湖阳郡主,而在霍府里,她就是第一女主人了。
霍景之和思宸在门口站住,门口这么多人好歹也得交待一句,霍景之交待的果然很简单,走了一路实在很累,就不招呼了,然后转身进去了。
把正房的门关上,丫头们上前侍侯着把大氅解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