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妃宫的秘密by神叨汤圆-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高丽的大殿之上都设有王后的宝座。就在国王御座的旁边,比邻而设、无高无低,象征着高丽王与元庭下嫁的王后之间和谐的情感和对元这个‘泰山之国’的尊敬。即便是在元颓败了,先王后宝塔矢里被阴谋毒死了,这个后位都没有改动。
大殿还是百年来的那个大殿,后位仍然在原位,连上面的金漆的光彩都已然如旧。但是人心,早已经变了。阿木巴雅尔,这位新来的继后,这个象征着元庭第一次向高丽妥协之后的产物,现在完全不复其先辈们的趾高气昂和高高在上,坐在后位上都是小心翼翼的。
前车之鉴的尸骨还未凉呢,她当然会害怕。
李成桂正是之前扫平崔儒叛逆的将军,与元之间的关系本就有几分微妙。可以这样说,眼前的巴雅尔,也是他李成桂功劳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在庆祝的宴会上,李成桂饭饱酒酣之余,也偷着看了一眼上座上的新王后。
世上有一句话,叫做一眼万年。
曹敏修在席间还说,巴雅尔和宝塔矢里一样,都是蒙古草原上少见的美女,又同出一家,简直就是两朵并蒂而开的玫瑰。也有人附和,说元庭早已承袭华国文化,该说她们是并蒂的牡丹才是。而王上却已有所指地说,南橘北枳,牡丹移植到了他们三韩半岛上,也该变作金达莱才对。要不然,只会因为适应不了气候而死!
李成桂酒酣正浓之间,都看见了当时李仁任脸上愉悦得意的表情。
但其实叫他说,那清秀娟丽的小脸,根本不是什么金达莱,明明是木槿。比金达莱生得更高,花开得更美更多,虽然生命力也很顽强,但比起爱生在田边的金达莱,还是木槿更衬这座美丽的宫廷。
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把后座上的巴雅尔当回事,也就没有人注意到,圣眷日隆的将军李成桂,此刻看向她的目光有多么痴迷。
她那不及宝塔矢里美艳的清秀长相、因为害怕而有些畏畏缩缩的神情,此刻都成了吸引他目光的优点。所以,在花林中巴雅尔遇刺的时候,李成桂会出手相救。
这是一段注定了悲哀的感情,即便李成桂深深地知道她并非王祺真正的妻子,但仍旧是尊卑有别,伦常受限。身为主母,又怎么能够与丈夫的臣子相好呢?!所以一开始,巴雅尔对李成桂是完全的抗拒的。
抗拒他的爱,抗拒他的心,也抗拒自己的心。
但是他们的爱即便结果会是苦涩的,命中注定却仍然会结果。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总少不了坚信苦难。而这些坚信苦难,对他们的感情反而是一种成就。
为了爬上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李仁任已经杀死了一个王后了。宝塔矢里的毒药,就是这个老家伙找来的。
李仁任的政治倾向可是变幻多端,刚开始的时候,他明明是靠拍着王祺上位的。但是在去年的危急关头,这老狗却瞬间变了脸,在战乱时毒死了已经成功怀了‘龙种’的宝塔矢里。王祺对此虽然并没有多加阻拦,但也因为计划失败而分外懊恼。可是李仁任这佞臣就是有佞臣的本事,居然很快又重新得到了王祺的信任。
此时他对新王后仍旧虎视眈眈,因为新王后的到来,意味着在高丽的元庭势力还在,朝内的亲元大臣仍然地位稳固。
但能杀死一个,他就能杀死另一个。王的隐疾李仁任很清楚,对宝塔矢里能够那样做,那么他对新王后也不会多在意的。现在元庭的半壁疆土已经被红进军占了,高丽对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转变。未来的局势虽然不明,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高丽排除异己。想来就算元大汗知道了,也是无暇顾及和亲公主生死的这点小事的。
李仁任的动作太大,吃相也很难看。排除异己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文臣到武将的区域他似乎都想插一手。辛盹轰轰烈烈的改革把全国上下的士族都得罪了,就算是势力远在和宁的李成桂都看他不顺眼。但是李仁任这老东西却偏偏能够忍他,还人家搬凳子他搭梯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成桂救了巴雅尔很多次,刚开始是武力上的拔刀相救,然后又演变成了朝堂上的阴谋倾辙。甚至为了巴雅尔,李成桂和李仁任直接对上了。而又因为李成桂,李仁任对巴雅尔更加忌惮。本来他和李成桂就算是政见相悖的政敌,现在更是成了不死不休的对立状态。
为了巴雅尔,李成桂牺牲了很多,甚至开始更频繁地举兵出击,先后与女真、红巾军甚至是倭寇殊死作战。每每战场上险象环生,有时候都是因为幸运捡回一条命。他对巴雅尔的爱意,慢慢地化作身上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深透进了他的内心,刻在了他的灵魂上,让他难以自拔。
而这沉重的爱意,也让远离故土、从身到心无所依靠的巴雅尔感动不已。本来已经渐渐对这位英雄般的人物心生好感了,后来也产生了爱意。即便理智告诉她不可以这样,但还是慢慢地沦陷了。
幸运的是,王祺似乎一直没有发现过她和李成桂之间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巴雅尔只是和李成桂心中相恋,却从来没有越过雷池一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鼎定江山,北元彻底没有了还手之力的时候。伴随着王祺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巴雅尔在高丽的地位被彻底动摇了。
之前因为北元威胁尚在,对巴雅尔的针对也只是停留在暗处,很少摆在表面上。但此时,巴雅尔才尝到了什么叫做群起而攻之的感受。是,有不少亲元势力还在朝上,但是更多的是慑于明朝这个新兴的强大势力而倒向大明的官员。
为了向新主子表衷心,很多人叫嚣着要废除或是直接处死巴雅尔这个王后。说现在接受了明的册封还留着元朝公主势必会触怒大明,希望大王早做决断云云。
但是王祺却奇异地顶住了这些压力,没有废她更没有杀她,只是令她幽居仁德宫。而事实证明,大明也没有这些争着去做奴才的人想得那么小肚鸡肠。朱元璋甚至还给自己的儿子娶了蒙古女人做正妃呢!对于完全不可能做出抵抗的巴雅尔,人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也促成了巴雅尔和李成桂之间的事情。远离了满月台,远离了王祺,巴雅尔心中的担子也变小了。当王祺被刺的消息从内宫传到仁德宫,巴雅尔已经和李成桂水到渠成了。
王祺死了,被刺身亡,听说死状分外地惨烈可怖。巴雅尔作为未亡人,带着并没有因为幽居而减少的宫婢们从仁德宫返回满月台。看到王祺的尸体,她一下子就晕了过去。再醒来的时候,身边只有阿吉和张嬷嬷守着,旁边还有李成桂!
巴雅尔满眼眼泪地看向李成桂,虽然她和王祺没有夫妻之实,也没有什么夫妻之情。但是几年间王祺对她还是不错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在四年前,他还在朝上护住了她,但是没想到,四年后的今天他居然就死了,还死得这么惨!
“你不要太难过了——”李成桂走过来在她床边,阿吉她们知趣地退了下去。“要小心你的身子。你,已经怀孕了!”他想笑,却又觉得现在不太合适。他现在已经换上了为王祺服丧的孝服,而这个喜讯,也来的很不是时候。
“怀孕?”巴雅尔愣住了,如果现在她还幽居在仁德宫,她说不定会很开心。虽然会觉得对不起王祺,但和李成桂双宿双栖了这么久,她早已离不开这个男人了。但,偏偏是现在,王上死了,还死得这么惨!
这让她的愧疚和难过感更加剧烈了,而且,在这样的关头,在独居仁德宫几年之后怀孕了?这要怎么办呢?根本瞒不住!
又是伤心又是难过又是担忧,几乎要把巴雅尔折磨疯了。
但这些问题李成桂并非没有想过,他已经决定,要叫巴雅尔顺势假死,和他回家去!现在宫内宫外正处于一片混乱之际,太后和保皇派的势力们想要从宗亲中选出继承人继承王位,而李仁任为首的野心家们却冒出头来,打算以王隅为太子继承王位。
后来根据李成桂的调查,王祺的死和李仁任这个家伙脱不开关系!他是老早就打定了主意要窃取国家最高的政权了。
这样的宫,李成桂根本不敢让巴雅尔多留。还没有出结果,就先带她回了自己的家中安胎。等到事情明朗一些再做打算,也不用因此受制于人。
但没有想到,在宫中没有出事的巴雅尔,反倒在他的府里出事了。他最爱最期盼的一个孩子,才三个月就没了!巴雅尔的怀孕是个秘密,而他的府里也不会有外人混进来的。所以,能下手的只有那几个人。
他的妻子韩氏!
因为有多年的夫妻感情,她又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再加上她手中掌握着巴雅尔偷偷出宫这个秘密,他没有把她怎么样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自觉无法与李成桂继续下去,巴雅尔自行回到宫中。以支持牟尼奴王隅上位为条件,换取了和李仁任和平共处。
作者有话要说:古代章节只有两章,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大背景,这样后面李信的回忆可能大家就更能理解一点了。
☆、第九十一章:相见争如不见(前)
这是巴雅尔与李成桂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了。
并不是因为李成桂已经有妻子还勾引她做出无德之事,不是因为他没有护得住她,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对韩氏下手为她报仇。她觉得韩氏的做法并没什么错,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的地位,没错。而李成桂,他为她垂死的那几次,早已经足够补偿了。
她伤心她离开,是觉得发生在她和他身上的所有一切,似乎都在宣判他们这段感情的死刑。他们在一起,不光是违反伦常道德,也是为命运天理所不容的。也或许她本来就是个不祥之人,要不为什么会在草原上就惹上麻烦,然后事情越闹越大,闹到京里。本来只是不想嫁给一个纨绔,却演变成不得不变成和亲公主。然后,大王也被她克死了,现在,连她的孩子都离她而去了。
巴雅尔是真的伤心了,伤心欲绝之后,就是彻底的心碎心死。
她幽居在宫中,因为是支持了王隅的一派,反倒过得比王祺在世轻松。因为她原本的政敌并不再死盯着她,而看她不顺眼的太后也已经因为支持宗亲上位而失去了权柄。
当年她亲眼看着被‘制作’出来的王隅,现在也只有十岁。距离他可以大婚的时间还早,也就是说,现在高丽的后宫是她说了算的。但是身体病弱,心也如死灰一般,谁还有心情抓权呢?现在治理后宫对于巴雅尔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权利,不如说是一种负累。
就这样,巴雅尔平静地过了两年古井无波的生活。她因为心中的折磨而能够抑制住不断上涌的思念,但是李成桂却不能。他对她的爱本已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而长久的不见不但没有让这感情变淡,反而更加澎湃起来。他想她,非常想她,想到难以自制。每当月上枝头,李成桂都会感受到他灵魂中对巴雅尔那刻骨的思念和爱。
他很想到宫里去,到她身边去,但是他不能。因为巴雅尔不相见他,一如她离开时说的,相见争如不见。
然而事情并不能就此平顺下去,随着王隅长大、亲政。他是越来越希望把手中的权利抓得紧紧的,越来越希望把皇位坐稳。王隅是听着自己的身世绯闻长大的,虽然是宫中唯一的皇子,但从小受的世态炎凉那是多了去了,他的心又硬又贪婪又歹毒。
和李成桂属于两个派别意见总是相左,所以他想弄死他;他是依附李仁任的,却因为不满做一个提线木偶而更想弄死他!
但是当他的力量不足,完全不足以和这两位朝堂上的大佬相抗衡的时候,王隅就萎了。但是他又不认头把所有的恨都自己咽下,就想从别人身上找回来。
此时的巴雅尔,年纪有三十多岁,但长得漂亮不显老,正是成熟风韵的时候。她寡居宫中多年,除了重大节日从不出现,但是王隅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女人。小时候他还在想,如果他是这个女人的儿子就好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亏待冷遇,还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根本不必受制于李仁任。
巴雅尔和李成桂的事情并不算是大秘密,因为武宗去世时的一出一进一去一回,这事已经算是宫中公开的秘密了。
现在朝上李成桂和李仁任针锋相对,所言所行完全没有把王隅这个大王放在眼里。但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那个可以任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牟尼奴了。他想要发泄自己的怒火,自然要从李成桂他们最亲近的人下手。他选的,就是巴雅尔。
差一点,巴雅尔就被他得手了。她拼命地挣扎,并试图用王祺的名义把他喝退。“牟尼奴!我是你父皇的王后!你不能这样!你想像惠王一般做出淫辱母妃的无耻之事落得那样的下场吗?!”
但是王隅根本什么都听不进去,还是张嬷嬷拼死帮助巴雅尔挣脱,阿吉跑去给李成桂报信,才令巴雅尔免于毒手。
至此,巴雅尔才开始和李成桂重新有了来往,而李成桂也开始和王隅正式站在对立面上。
巴雅尔搬出了望月台,以侍奉贞顺淑仪公主(远房姑姑德宁公主,王祺兄长惠王的妻子)灵前的名义住进了仁寿宫。而李成桂则因此仍然尽臣子之所能,继续为高丽征战沙场。
但是王隅与李成桂以及他背后的新生士大夫集团的利益毕竟大相径庭。利益只有那么一块,多分了他的,就少分了我的。朝堂上看似平静,但实际上水下早已暗潮汹涌。而在高层争斗的时候,高丽国内也是民怨四起。
和邻国元一样,高丽的国运也是岌岌可危。大明已经在江对面站稳了脚跟,国祚渐稳,他们也就开始着手规整边境四方,整理属国。
高丽作为一个跟着元近百年的国家,自然受到明统治者的重视。双城总管府是元划定其与朝鲜国境,并为了方便管理朝鲜而设定的地方,王祺后来趁机夺回了那块土地。现在,明却要把这块地重新划进了明的领地。并且还在那里设立了铁岭卫。
如此做法,王隅肯定不能同意。他先是休书遣使到大明‘讲理’去,后来干脆派李成桂出击大明辽东地区,给明朝一些颜色看看。
李成桂对此是不赞同的,王隅动动嘴,他们就要为此流血牺牲去换一个无谓的结果吗?他很清楚高丽军队的实力,也明白能够打败元的明朝实力有多强。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以卵击石呢?
但是表面上,他还是王隅的臣子,君命不可为,自然还是要听从他的指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已经让李成桂厌烦了。照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他会被王隅害死的。一位的忍让,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李成桂在多年之后终于做了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要造反了!
带着大批的军队往鸭绿江边去,但是中途李成桂就变了道,从威化岛直接回军攻进了开城。手中掌握着重兵,无论是王隅还是李仁任都对此无可奈何。若不是因为李成桂军权在握,当初他们也不必用阿木巴雅尔来辖制他了。
王隅终于退了位,换了稚子王昌即位。至此,巴雅尔获封大王大妃,与李成桂之间的来往也更自由,俨然夫妻一般。朝上朝下均不敢对此有半句微词,这段日子,是巴雅尔和李成桂之间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王隅一直没有死心,仍然阴谋复辟。李成桂干脆把他并非王祺亲子的事情抖落出去了,并以此为理由,贬王昌为庶人,立了宗室里的王瑶为王,把王隅王昌全部流放处死了。
说是立了别人为王,李成桂还是臣子,但他现在权势滔天,军权政权均归他手,分明就是站在幕后的皇帝。王瑶自然不甘心永远受制于人,出手害了李成桂在他的马上做了手脚,居然成功了!李成桂重伤不起,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但就在此时,巴雅尔给李成桂府上传了消息让他小心提防,而正好在府中的李芳远则以此信息派人击杀了阴谋‘锄奸’的大臣。而王瑶和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