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记(完结)-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更奇的。”齐二奶奶接着道,“这老伯爷前头跟咱们退了一门亲事,后头刘夫人就另外提了一门亲事,这门亲事,管保大家都猜不着。”
“难道是要把她家别的女孩儿说给侯爷?”容氏笑着问道。
齐二奶奶笑,“老太太这回可没猜对。不止老太太,只怕没人能猜的对。刘夫人给侯爷提的人,大家也都认识。”
齐二奶奶说到这,故意停了下来。
“你这猴儿,惯会吊人胃口,还不快说是谁?”容氏八卦热情很高。
“刘夫人给侯爷提的,是曾家的姑娘,闺名叫曾静,那天也来给老太太拜寿了的。”齐二奶奶这才道。
“刘夫人倒是热心。只是,婚姻大事,总是父母做主,刘夫人这样提,想必是有个缘故。 ”容氏道。
“是有缘故,”齐二奶奶道,“刘家爵爷和刘夫人,因着退亲的事理亏,带了好些礼物上门。连同住在侯府的曾太太和曾姑娘都有份。这说完了退亲的事,刘夫人就说要见见侯爷的几个儿女,还有曾太太和曾姑娘。不想,刘夫人和曾姑娘一见面就投缘,问起曾姑娘还没婚配,就说如果曾姑娘嫁进侯府,替她去世的姐姐照顾侯爷的儿女,却是最合适不过的。那刘夫人就说,她愿意从中做个冰人,成就这段姻缘。”
容氏呵呵笑着不说话。
“那这亲事可说成了?”荀卿染问道。
齐二奶奶坐回到椅子上,“已经有了七八分了。”
“莫不是刘夫人看出两家早有此意,做个顺水人情?侯爷是怎么个想法?”容氏问道。
“侯爷,”齐二奶奶看了一眼齐二夫人,才道,“侯爷并未说什么,侯爷是长情的人,总是念着原来大嫂的情份吧。曾家太太听说是极愿意的,说是等着曾家老爷这两天进京,要听曾家老爷定夺。”
容氏眯了眯眼,似乎自言自语地道:“如果这婚事定下来,按着规矩,曾姑娘可就在侯府住不得了。”
荀卿染又陪着容氏说了会话,看时辰齐攸该回来了,就回了宁远居,正巧在门口遇到回来的齐攸,两人一同到上房来。
荀卿染帮着齐攸脱了侍卫服色,换上家常衣裳,又换了舒适的软鞋,就让人端了茶水、糕点来,陪着齐攸坐下说话。
“……刘家本来要将十四姑娘嫁过去,不巧十四姑娘病了,就退了亲。”荀卿染闲闲地道。
“永昌伯刘家?”齐攸瞥了荀卿染一眼道,“他家近来事情不少。”
“他家还有什么事?”荀卿染忙追问道。
齐攸想了想,才道,“他家长房的老五,因为克扣兵营粮草,昨天被五城兵马司扣住了。”
荀卿染听得五城兵马司几个字,不由得格外上心,“刘家还有人在五城兵马司任职?四爷可认得?”
“他家老五刘恩,自然是认得的,前两个月刚在五城兵马司寻的差事。”齐攸漫不经心道。
自然是认得的。荀卿染点头,齐攸自幼就在京城,当差也是在御前,差不多官宦人家的年轻子弟,就算没有交往,应该也都是识得的。
五城兵马司,如果她没记错,应该是方信管辖的。这刘家的老五,似乎听荀大奶奶提过,最是纨绔,家里给捐了个闲职在身。现在进了五城兵马司,想必是打算托庇于未来的妹夫。
“克扣粮草,可是大罪啊,结果如何?”荀卿染问。
齐攸抬头看了看荀卿染,没说话。
看齐攸的脸色,分明是知道的,这样子,是懒得说,不屑说?荀卿染心里有些不爽,夫妻俩没事,多说两句话,多透露点消息给自家老婆,难道还要收钱不成?
荀卿染这么想着,手里拿着绣花针,不由自主地在帕子上狠狠刺了几针。又没刺在齐攸身上,齐攸自然是全无反应。
正当荀卿杂想着是不大不小发发脾气,还是上前哄一哄齐攸,齐攸却又开口说话了。
“你在绣刺猬?”
荀卿染囧,难道齐攸还长了第三只眼,明明他连眼皮都没抬,怎么看见的。
“方才从那边过来,听说已经查清楚了,刘恩不是故意克扣粮草,不过是行事疏忽。补上了粮草,另外罚了几个钱。刘恩辞了差事回家了。”齐攸慢悠悠道。
荀卿染哦了一声,正在琢磨这事和刘家退亲的事之间的关系,就见宝珠进来禀报,说是齐大奶奶来了。
荀卿染忙起身,就到西梢间来,却是齐大奶奶带着珍姐儿来和她请教针线,说要绣些香袋,寻几样新鲜绣样。
荀卿染就将从都她自己画的一些绣样拿出来,让麦芽帮着珍姐儿挑选。
“大哥今天可还好?”
“入冬以来,就是那样,已经比从前好了很多。”齐大奶奶道。
“…… 昨个璋哥儿在老太太跟前,给老太太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把老太太给喜欢坏了。”荀卿染又道,本想问齐大奶奶怎么不带璋哥儿来,又想到璋哥儿虽近来好了些,还是比一般的孩子体弱很多,除了自家院子,还有宜年居和祈年堂外,从不到别的地方去的,就没有问。
齐大奶奶微笑,“他自小体弱,老太太为他操了不知多少心。就盼着他慢慢好起来,以后孝敬老太太。”
“那是自然。璋哥儿自然会好起来,也自然会是个孝顺孩子。” 荀卿染一直很喜欢障哥儿。
“刚才看见四爷下朝回来。怎么没出去会朋友?”
“今个说不出去了。”荀卿染道。
“四爷是个心里有大事的人,这还是弟妹进门后,他待在宅子里的时候才多起来。”齐大奶奶笑着道。
“是他这些日子差事请闲了些。 ”荀卿染道。
“四爷是在差事上上心的,你们是小夫妻,难得一起,多说说话。我就不在这里打搅了。”齐大奶奶道。
荀卿染脸红了红,难得齐大奶奶也会打趣人。
“天天在一处,有多少话可说的。况且,他这会又不出去。大嫂倒是难得来,该多坐一会。”
尽管荀卿染挽留,齐大奶奶还是站起身。
“两个人要好,自然有说不尽的话。弟妹要珍惜时光。”齐大奶奶轻声道,语气与其说是戏虐,却似乎带着些其他的情绪,虽然是淡淡的,却发自内心,足足让荀卿染呆了半晌。
晚饭,齐攸和荀卿染是到宜年居,陪着容氏一起用的。饭后,又陪着容氏说笑消食,接近二更天、才回到宁选居。
两人洗漱上床,刚入睡不久,就被敲门声惊醒。
荀卿染从床上坐起来,院子里叽哩咕噜的说话声,从屋内望去,可以看到好几只灯笼的烛光在风里摇曳。
“四爷,四奶奶,无忧居来了人,请四爷赶紧过去。”宋嬷嬷听见屋内的响动,知道两人醒了,就在外面禀报道。
齐放听得无忧居三个宇,三下五除二地穿好了衣衫,翻身跳到床下。
荀卿染见齐攸如此,也赶忙穿了衣衫。无忧居,是齐家大爷的院子。
齐攸已经打开门,对外面的宋嬷嬷沉声吩咐:“快去前面去找人,把黄芩和甘草叫起来,告诉他们,立刻把马准备好。”
齐攸语气镇定果决,根本不像刚睡下的。反而像是经过充分休息,精神十足。
等荀卿染对上齐攸一双清亮的眸子,心里更加佩服齐攸的反应能力。
“四爷,这是要出门?”荀卿染一边穿好衣服,一边询问。
“嗯。”齐攸眉宇间一片肃穆,简单答道。
婆子们打着灯笼一路小跑在前面领路,齐攸大步跟在后面,荀卿杂眼看自己要被落下,赶忙紧走两步拉住了齐攸的手。齐攸低头看了看荀卿染,伸出一臂圈住她,两人快步到无忧居来。
无忧居内早已灯火通明,管事媳妇陆英家的迎了两人直接进了东厢房。
还没进屋,就听见屋内传出的哭声,荀卿染不禁心里一沉。
锦屏记 第133章 求医(二)
荀卿染忙加快脚步进了屋,当看到床榻上璋哥儿一动不动的小身子,荀卿染下意识地捂住胸口。
璋哥儿床榻前已经围满了人。齐大奶奶跪在床前,半身伏在床榻上,抓着璋哥儿的一只小手,已经哭的失声,齐家大爷惨白着一张脸,有孙姨娘在旁扶着,才能站稳。
床榻前,设了一张椅子,容氏坐在椅子上,看着床上的璋哥儿,不住地滴泪。齐二夫人站在容氏身边,一边用帕子抹着眼睛,一边低声劝慰容氏。齐家二老爷也在,正急得在地上来回踱步。
“快,快去请太医。”齐二老爷见齐攸进来,迎上来,急着吩咐道。
容氏颤巍巍地冲齐攸抬了抬手,招呼道:“攸儿!”
齐攸急走两步目前,扶住容氏的手,安慰地拍了拍,就转身到床 前,俯身查看璋哥儿。
荀卿染也跟着到了近前。
床榻上,璋哥的身子在厚厚的锦缎被褥中显得更加瘦小,刺目的红色床帐,也更显得小家伙的脸色苍白如纸,连同本该有些色彩的嘴唇,也一样苍白,而更让人心惊的是,这苍白之中,隐隐透出些青黑色来。
璋哥儿闭着眼,但是仔细查看,可以看见小家伙的胸口微微的起伏。
还活着,荀卿染顿时热泪盈眶。
齐攸看过璋哥儿,面色比刚才更加肃穆。
“攸儿,快去给璋哥儿请太医。”容氏拉住齐攸道。
“四爷,求你救救璋哥儿。”齐大奶奶转头对着齐攸跪下,哭着道。
荀卿染赶紧俯身扶住齐大奶奶。 “大嫂你别这样,方才过来时,四爷已经吩咐人准备了马匹。”
齐家大爷齐儒听了,对着齐攸深深一揖,“四弟,我是没用的人,你侄儿就靠你了。”
齐攸上前扶了齐儒一把,“大哥,一家人莫说两家话。”
“可还是请太医院的蒋太医来?”齐攸俯身摸了摸璋哥儿的小脸,转身征求容氏、齐大奶奶的意见。
“对,对,就是蒋太医。”容氏和齐大奶奶忙点头。
齐攸迈步往外走,正巧齐二奶奶和齐家二爷齐修也到了。
齐修送了齐攸出去,“外面现在宵禁,多亏得四弟有御前侍卫腰牌,可以畅通无阻。我就不和兄弟你客套废话了,家里这些兄弟,也只有四弟你骑的快马。”
“多带些人,多点些灯笼火把,攸儿,你要当心。”容氏拄着拐杖,跟到门口嘱咐。
“老太太放心吧。”齐攸示意荀卿染扶容氏回屋,便大步出门去。
荀卿染就扶着容氏,又坐到璋哥儿跟前。
“方才从那边过来,看着老四常人出去了,可是去请太医了?璋哥儿怎么样了?”齐家大老爷和大太太也赶了过来。
齐二老爷心绪不宁地皱着眉,也没回答他大哥的话。
“还是去请蒋太医?一般人自是不行,老四去,应该赶的及。” 大老爷安慰道。
“是啊,求老天爷保佑咱们璋哥儿吧。”大太太看了璋哥儿,也跟着眼圈泛红。
“唉哟,璋哥儿怎么又病了?”齐三奶奶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跟着齐家三爷齐俭走了进来,尖着嗓子说道。
待上前瞧见了璋哥儿的模样,齐三奶奶又尖叫了一声,“唉呦,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可请了……”
“你带进来好一股子冷风,莫在这吹坏了我的璋哥儿,还不出去!”容氏抬眼看了看齐三奶奶的形容,皱眉叱道。
齐三奶奶本想卖弄口齿,却触了霉头。她不敢顶嘴,气哼哼地让丫头脱了斗篷,站到一边去了。
等待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特别慢。
外面大钟敲了十二下,院子里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四爷,四爷回来了。”一个小丫头伸头往外看了看,回来禀报道。
方才听齐家大老爷和二老爷说话,若是坐马车,还得快马加鞭,从齐府到蒋太医家,也需要一个时辰。荀卿染掏出怀表算了算,齐攸这一来一回,才过半个时辰。
众人都站起身,往外看。就见门帘挑起,齐攸腋下夹着个大包裹,从天而降般出现在门口。
荀卿染一怔,容氏等人脸上却是明显松了口气的表情。
“快,快请太医拾璋哥儿看看。”容氏站起来,急着吩咐道。
齐攸将腋下的包裹轻轻放在地上,扯开包裹的毛毯,却是一个花白胡须的老者。
齐攸扶住有些打晃的老者,又对着老者拱手道:“蒋老,多有得罪。”
“齐四爷,老夫一把老骨头,迟早散在你手里。”老者道,语气有些无奈,却没有责怪的意思。
“老大人,救人要紧,改天我让他给您赔罪。”容氏道。
蒋太医忙躬身给容氏施礼,“给老封君请安。”又转身问齐攸,“四爷,药箱可拿来了?”
齐四向外招手,麦芽提着药箱急匆匆挑帘子进来。
“是唐大爷,在外面递给婢子的,要婢子交给四爷。”麦芽道。
荀卿染点点头,她让麦芽在外面打探消息。想来是唐佑年和齐攸一起去请的太医,齐攸负责带人,唐佑年就带了药箱回来。唐佑年因是外男,不方便进院子,就让麦芽把药箱送了进来。
蒋太医拿了药箱,直接到璋哥儿床塌前,诊脉检视了一番,便从药箱里拿出一个羊皮包,从里面取出一套银针。
“老朽要施针,”蒋太医停顿了一下道,“老封君还是请到别处歇息歇息。”
“我不亲眼看着更要悬心,老大人别顾忌我,尽管施针就是。”
容氏、齐儒,齐大奶奶几个留了下来。齐家大爷一众男子就去了上房暖阁等候消息,大太太、齐二夫人则是到旁边梢间,燃了香,说是要请佛祖保佑璋哥儿。齐二奶奶自是要忙前忙后张罗事情。
荀卿染就跟了齐二夫人到梢间来,帮着燃了香。
“这里有我和大太太,你去看着点,有什么消息来告诉我。”齐二夫人吩咐荀卿染。
荀卿染答应着出来,走到璋哥儿门外,知道里面施针不得打扰,便转身在隔间坐下,让麦芽和宝珠来回传递消息。
齐三奶奶四处转了转,就跟了荀卿染身后,也进隔间坐了下来。
“人啊,不能跟命争,这才消停了几天,又闹腾起来了。弟妹你不用那么紧张,你不知道,这并不是第一回了,总会没事的。”齐三奶奶撇了撇嘴,对荀卿染道。
旁边屋里一个小孩子病的奄奄一息,就是陌生人也跟着悬心,何况这还是自家的侄子。齐三奶奶的语气和话都太过谅薄,荀卿染无论如何不能认同,却对齐三奶奶所说不是第一回起了好奇心。
“璋哥儿这样,以前有过?”荀卿染问道。
齐三奶奶见荀卿染开口询问,不觉动了谈性。
“岂止有过,还不是一回两回了!都是拣这样三更半夜的时候,也多亏四爷肯卖命,又有御赐下的汗血宝马,这么追命似地去请了太医来,才把璋哥儿的命追回来,若是别人家,璋哥儿的命早没了几次。”
荀卿染忽略齐三奶奶话里的挑拨之意,端了热茶递给齐三奶奶。
“三嫂可知道,璋哥儿到底是什么病症?这样,可就是症候发作了?”
关于璋哥儿的病,齐府的人一直讳莫如深,荀卿染几次旁敲侧击,都没得到确定的答案。
“什么病症?太医都说不清,依我看,不过是娇养出来的病!” 齐三奶奶向外看了看,见没人在,才低声道,“听说大嫂怀着璋哥儿的时候,身子就不好,璋哥儿又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胎里带出来的弱病。依着我说,一般的孩子,慢慢也就长好了。偏老太太和太太把他看的太重了些,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吓着,出去风大点,都怕被风刮跑了。吃金屙银,娇惯的,不经意吃点东西,都能折腾掉半条命。我家瑁哥儿,是没人疼的,偏就长的结实,又活泼招人喜欢,这才是将来咱们国公府的指望。”
说到这,齐三奶奶的不忿越加明显,“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就是大嫂他们了。我们这样,天生天养,不给人添麻烦,反而不招人待见。”
原来是因为齐大奶奶怀孕时身体不好,璋哥儿又是早产,才身体如此虚弱。不过刚才璋哥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