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33章

闲女当嫁-第33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小闲让大罗立刻赶着车回去,把石头好生安置在原先的牛棚中,然后自己带着黄有才去了大理石的矿脉。发觉不少大小不一的夹杂着黑色石块被丢弃在路边,这紫墨玉还真是古人眼中的垃圾。有些巴掌大的石头也是废料,山主看见郁小闲有兴趣翻捡,没多事,由郁小闲尽情的挑选。反正这些就是砸碎石子卖的料,不值钱他才懒得管,山上的石头多了去,让人捡些又没关系。
郁小闲挑选,黄有才搬运,到底选了一百多斤的大小石块,郁小闲才满意而归。心想等找到了合适的工匠,你们就知道了这些石头能变成银子。四辆车,由于郁小闲买下了石头,占用了两辆,石头很沉,搬运很吃力,结果这两辆车就不能跑两趟了。梅管家带着大罗和鲁贵跑了两趟,接回了六个人,剩下的人约好明天在集市门口等着。
回家之后,还来不及整理石头,郁小闲就看见了许多树桩和树根被运回来,据说是在整理山头时被挖出来的,王顺子说可以留给家里当柴火烧,孩子们赶着小牛拉着的篱笆送回来的,大约有二百多个。郁小闲看见这些,突然灵光一闪,上了年头的树木木质都和新树不同,这些树桩和树根也是宝,能做根雕,也能制成其他的工艺品,断不能当柴火烧了。
由于干活的人还没有招募齐,浆洗的女人手里的事情少。当晚趁着大好的月光,郁小闲又给她们找了一样活计,把所有的树根树桩清洗一遍,把腐朽的部分砍掉,然后全部放在石头上晾干。月光下的一大摊子树根,在郁小闲眼里都是白色的,那是将来的白花花的银子。
求收藏,推荐。


59石木含金
更新时间2012713 6:08:46  字数:3129

 赵岐和梅管家看见郁小闲又办出了幺蛾子的事情,两人难得统一了意见,太太谋划的东西都是有远虑的,根本不用大惊小怪,郁小闲对两位亲人的理解很是受用,有了两人的支持,以后办事就更加方便了。
天亮吃早饭的时候,徐香草按照约定来到竹山见郁小闲,郁小闲留着她吃了早饭,认真和她谈了一次。她要徐香草到李四子家去当长工,每天监督李四子按时锻炼,补充营养,还要和李四子一起做手工活。干得好,郁小闲在冬天就带他们两个去梁大夫那边,一同把病治好。
徐香草听说让她去和一个年轻的男瘫子朝夕相对,有点不好意思。郁小闲就鼓励她说到:“你的脸不能晒太阳,住在他家的大屋子里做活正合适。李四子是我的家奴,不仅梳子盒子做得好,听说还会雕刻石头,你把你编竹子的手艺教给他。他教你做梳子,雕木头,多学门手艺,以后日子就更好过。你家里的人帮我在山上种树,你再给我做一年的长工,我担保你治病的钱,这样有什么不好?将来你的脸好了,寻个好人家嫁了,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你不去,让你娘家人替你干苦工还钱不成。”
徐香草听说让她娘家人干苦工还钱,立刻就答应了去李四子家干活,郁小闲让徐香草随她去山下看那些树根和石头,对她说到:“你去喊三头骡子来,套上我们家的车,今天分几趟跑,把这些全部送到李四子家去。他家后面有打石场地,你给我看好这些东西,别让人弄坏了。要做什么东西,我还要亲自去李家告诉李四子。”
很快三头骡子就被叫来了,说也奇怪,住在举人家山产边谋生的人就是这么三个脚夫,今天看见大家都往竹山黄家跑,才特意不去县城揽活,等着竹山上的生意。郁小闲家里还有两个破车厢,就让三头骡子分别套了车,两头骡子的车拖石头,一头骡子的车装人,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李四子的家。郁小闲还特意带上了刘叔给她打造的首饰,锦娘的上乘绣品和花样子,自己平日里画出了几副简笔画,她相信这些可以让李四子的见识更广一些,可以更好完成对这些原料的艺术加工。
李四子的娘听说竹山上的太太来了,赶紧接出来。郁小闲对她说到:“我有些东西要拿给四子做,你寻个库房给我装材料。”
四子娘立刻去腾库房去了,李四子家别的不说,就是库房特别大,都是借着山体围成的,平日里李平安的石料和木料都放在那里呢。现在李家还没有分家,所有的活计都是李平安分配,得了工钱去了花费,年终才分成四份给各个小家庭攒着。李平安夫妇和三个成了家的儿子平分纯收入,就是这样大儿媳还会为自己家的儿女比其他两个兄弟少一个而觉得吃了亏。
李平安听说竹山上的太太说要放东西到自己家里来做,立刻腾出了一件装成品的好库房给郁小闲用,木门上还特意挂了一把铜锁。今天三个儿媳都带着孩子上县里赶集去了,家里是难得的自在,郁小闲把钥匙交给了徐香草保管,又打发徐香草跟着骡子车回去搬东西,问梅管家要六斗米送过来。
李四子的爹娘并不认识因为自卑总是躲在家里的徐香草,就向郁小闲打听这个女子是谁。郁小闲笑着说到:“这是徐家的姑娘香草,我派来给四子打下手的长工。”
给家奴配长工,这算什么事啊,慌得李平安夫妇不知如何是好。郁小闲悄悄对李四子的娘说了徐香草的事情,还把有意撮合的事情讲了。李四子的娘听得笑眯了眼,盘算着他家四子要是能和这个能干的姑娘看对了眼,自己也是愿意的,丑就丑些吧。人家姑娘四肢健全,能照顾四子,他们两个死了都能安心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郁小闲去了李四子的屋里,发现他正在夹着支架拐杖练习走路,于是她仔细问过了李四子最近的复健情况,觉得李四子的毅力还不错,也就放心了。郁小闲让李四子随她去仓库看看,随手捡起一块紫墨玉大理石给李四子看,问他说到:“你爹教过你雕刻石头,这种大理石你把黑色以外的杂质去了,雕刻一件玩意或是用具,可能办得到?”
李四子仔细看了看说到:“这块可以刻一个石头花尊,旁边略带红色的不必去掉,我雕刻一朵花也好看些。”
郁小闲觉得李四子的悟性真的很出众,将来如果能在扬州那种地方,寻个名师给他指点一下,再让他有机会得到艺术熏陶,他的成就也许能达到大师的级别。老天给了一个人不幸,有时候就会给他另一种补偿,李四子就有一颗天然的艺术之心。
郁小闲又把那些石头画给李四子品鉴,这些天然的石头画是最好处理的,小心把周边打磨平整,再配上合适颜色的木头支架就是一件艺术品,若是能找到名匠在边角的地方,以此画的意境配上诗词雕刻出来,就能在身价倍增。郁小闲打算把这些艺术品通过方四爷的商队送往扬州,包装好了,卖出最好的价钱。
李四子在郁小闲的指点下看出了一些门道,高兴地说到:“太太您真是仙女转世,这石头上的纹路您都能看出画意来。您放心,我一定小心打磨,不让这些石头画有一点损伤。”
郁小闲笑到:“这就好,你看看这些树根和树桩子像什么,便用心把它们刻成合用的摆设和用具,用来配这些石头画也可以。你用来浸泡染色梳子的树液也可以用来染这些木头摆件,那些熏香也可以。我不求多,只求精,就算是用木头刻了珠子和小匣子,我也要你物尽其用,不要辜负了老天爷的恩赐。”
李四子郑重地答应了郁小闲之后,郁小闲拿出了自己的头面给李四子看,锦娘的花样子,绣品和自己的简笔画就干脆留给了李四子参详几天。她看得出来李四子对这些东西眼里满是热忱,但愿他能够借鉴其中的艺术手法。
郁小闲和李四子对艺术加工的探讨一直到黄昏才结束,那些树桩子和石头都已经放进了仓库。郁小闲把徐香草正式介绍给李四子,让他们互相帮助,在六月初六之前出一些小件的成品,两人都答应下来了。郁小闲这次拿来的石料大约有四百斤,里面现在看出画意的大约是十二块,可惜尺幅都不大,只有一块达到了单扇屏风的大小。这一块是郁小闲再三交代要最先修整配基座的大件,剩余的可以做出一些大小不一的摆件,郁小闲希望这次最先完成这这些石头画的包装。
大小木头根和桩子近两百个,能做出什么,郁小闲不想强求,每件艺术品都是人给它注入灵魂,随缘才是态度。以后平整土地,还会有好的树根和树桩出现,一起收拾干净送到李家来。至于石材,郁小闲打算每隔一段日子就去榔桥镇碰碰运气,也许还能找到一个巨型的石画,不过这也是运气,强求不来。
郁小闲交代完了李四子二人之后,天已经黑了,满天的星辰格外耀眼。李四子的娘做了一桌子的饭菜,留郁小闲在家里吃饭,郁小闲盛情难却就在李家用了饭。黄有才看见郁小闲没有回家,就坐着小罗赶着的马车来接郁小闲回去,这一刻让郁小闲觉得意外和温馨,吃晚饭就跟着黄有才回去了。
六斗米留给李家充当李四子和徐香草的口粮,郁小闲又吩咐每天自家去丁家镇采购食物的车子一定要路过李四子家,保证给两人一些鸡蛋豆腐之类的营养菜。
一切都似乎是在算计,却步步都不是只为自己,郁小闲只求,但愿上天垂爱,让这次自己能从石头和木头里淘出金子来,建成一个庇护大家的山中之城。
郁小闲回到家里,蛐蛐和招娣都围了上来,高兴地说上学堂识字的事情,郁小闲打起精神来问了一下两人的功课,等蛐蛐去拿红色的漆板要写字给郁小闲看的时候,郁小闲却已经在椅子上睡着了,梅张氏也是一沾椅子就睡着了。锦娘看着郁小闲这个摸样,赶紧把蛐蛐拉过来,轻声说到:“太太和舅婆都太累了,你不要吵醒她们,等她们睡一会儿再喊她们去洗漱,上床去睡。”
招娣拉着蛐蛐的手说到:“弟弟,我们去给娘亲准备洗澡水去,娘亲从来不用凉水洗澡。”蛐蛐立刻点头跟着招娣去准备郁小闲的洗澡水去了。锦娘看着熟睡的郁小闲,说不出现在的心情是心酸还是羡慕。
等郁小闲由于睡姿不稳猛然惊醒时,两个孩子已经在浴桶里放了加入了艾叶的热洗澡水,郁小闲享受着孩子们的孝顺,幸福地流下了眼泪。此生就算是再苦,也是值得了。
--求收藏,推荐。下周上架在即。


60双城因道缘
更新时间2012714 6:08:37  字数:3094

 一连两天的高强度工作让所有的人都觉得非常疲惫,干实事的人不比说书,那些困难是边做边遇到,作为总调度的郁小闲要负责协调所有的工作,说扛得住是假的。为了这座山城,郁小闲真是拼了命。小罗带人清理了整个泉眼山溪间的杂草树木,所有的水脉都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郁小闲又要按山形走向考虑如何布局水利。明后两年是闹洪灾的年景,这些事情明年开春之前不办好,什么收成都保不住。
郁小闲觉得应该在南面坡石头上弄出一个蓄水池来,再做出阀门,一旦蓄水量超标,就泄洪到下一阶的水渠,反正只要是护城沟能起到泄洪的作用,这座山就是安全的。
在一本旧书中,郁小闲看到过中国古代混凝土的介绍,可以用石灰石,纯碱,还有鸡蛋清,糯米浆制成水泥。只要比例合适,配出来的混合物比现代的强化钢筋水泥还要结实。郁小闲找人买了些原料,按照从前树上的大致比例配制实验了二十几次,才定下了配方。那座蓄水池就以山石为基础,用混凝土把接缝处密闭,水池能储存大约一百立方米的水。从此在旱季,这里能储存供应人畜的基本用水,一旦汛期到了,也能是个缓冲池,给泄洪争取时间。
如今因为开垦梯田和种树,水基本是存不下来,正好可以施工。郁小闲让小罗带着雇工修水池,自己则向山顶的暗泉口爬去,如果泉路不畅,势必还要改造一番。郁小闲沿着泉路居然一直走到了东边的那座有悬崖的山头。突然水流痕迹中的一点金色让郁小闲花了眼,她弯腰一看,在苔藓上附着一点金色的沙粒。这是天然的黄金颗粒,存了一百多两金子,累了就看黄金鼓励自己的郁小闲可以确定这绝对是黄金。
发财了,发财了,这里的暗泉居然把岩石里的金子冲刷出来了,也许这座石头上有黄金富矿。郁小闲把这点金沙用汗巾包了,兴奋地顺着这条水迹向前攀爬,很快她又发现了一点金子的颗粒,比刚才的还要多一些。那条水迹一直指向东山的那处道士居所的遗迹。
郁小闲带着发现金矿的兴奋,努力攀登,不知不觉,她已经接近了那一处遗迹,也就是在一块接近半两的天然山金的引诱下,郁小闲一脚踏空,身子开始一直往下坠落。虽然郁小闲手里握到了金子,口中还大声呼叫救命,可还是改变不了她坠入一个山洞地穴的命运。
地穴里似乎有爬藤植物,郁小闲幸运地没有断手断脚,不过在黑洞洞的地穴,郁小闲本能地想自救,这时候哭,骂,祷告,这些负面情绪都不会对离开这里有任何帮助,现在是需要冷静自救的时候。郁小闲摸到了一些植物的藤,她相信这附近一定会有透气口,那些藤蔓一定是朝阳光的方向伸展的。
郁小闲一直摸索着寻找出路,也隐约看见了几处透着亮光的出口,只可惜离自己大约有四五米高,很显然不是逃生的好出路。这个洞穴联通着一条路,郁小闲决定冒险扶着山墙走下去,说不定出口就在路的尽头。郁小闲掉下地穴的时候大约是早上十点多,她小心地摸索着前行,在肚子开始咕噜噜叫起来的时候,她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
郁小闲的手不经意触碰到了一个突兀的地方,轰的一声之后,一堵山墙移开了,眼前出现了一片光明。郁小闲向着光亮走出去,发现外面是个废弃的道观,这里肯定有几十年没有香火了,三清祖师爷前的供桌的倒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有两面墙都有些坍塌了。
看见眼前的景象,郁小闲终于明白了,这个道观才是在她家东山修炼的道士真正居住的地方,这个道士为了修炼,又建造了山间密道,直通山顶的修炼场。自己就是掉入了因为年久而被杂草掩盖的洞口,才摸到了道士的老巢。
不管怎样,现在不用担心死在山洞里了,郁小闲摸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决定赶紧去找找附近有什么人家,混口吃的要紧。郁小闲走出了道观四处找寻人的踪迹,这个道观规模不算小,附近肯定有挺多人家。
十来分钟之后,郁小闲如愿见到了一个樵夫模样的人,她赶紧跑上前说到:“大叔,我迷路了,您帮我指条路去村子里找点吃的吧,我都快要饿死了。”
那个樵夫看见郁小闲的样子也吓了一跳,郁小闲的样子看上去实在很落魄。本来郁小闲在山上干活就穿的就是男士的粗布破衣服,她的头发也还没有长到足够的长度,又经历了堕入地穴的事情。现在身上浑身都脏兮兮的,又是披头散发,满面尘垢,和叫花子没有很大区别。
樵夫看见郁小闲这个样子,心里很是怜悯,就对郁小闲说到:“沿着东面一直走下去,只消一炷香的功夫就到落霞村了。你都这个样子了,身上肯定没钱。村口有个外地来的首饰匠姓马,心眼不坏,去他家讨口饭吃吧。”
郁小闲谢过了樵夫,赶紧向落霞村跑去,还别说肚子饿起来还跑得挺快,不到十分钟就看见了一个挺大的村落。村里的房子还有不少砖石结构的,看来这里村民还挺富裕。初夏的大中午,人们多半正在吃中饭,路上没有什么人。零星的几个人,看见郁小闲的样子如此落魄,都躲着走,郁小闲很想找到传说中的马首饰匠。
突然有一个人叫住了他,一听口音就不是本地人,他对郁小闲说到:“那位小哥,你是不是在山里迷路了,到我家喝口水吧。”
郁小闲赶紧也用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