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鹰1型是一款先进的单人单翼三发动机;最大马力达到240马力;时速可以达到250KM;装有一门双管的12。7MM航空机枪;而且上面还有个世界第一个“射击协调器”。
它的问世使前射的枪弹第一次能够穿过前方螺旋桨的旋转面,使射击轴线能尽可能靠近机身中心线,从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轰一轰炸机是一款双翼四发重型轰炸机。该机的载弹量达到了2800公斤;这是陈绍根据后世一战后的一款最先进的轰炸机生产出来的中国第一种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原名齐别林。斯塔克RIV;不过因为基地生产的发动机更强劲;所以载弹量提高了800公斤。
可能是现在这个时期对飞机的见识还不够;所以蔡锷和蒋百里并没有太大的反映。不过在飞机厂看到;一架架飞机升空;这两人还是很激动的;这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成立自己的空军了。
其实陈绍还想马上搞出伞兵;但是现在并没有一款合适的运输机;只能作罢。要是让蔡锷和蒋百里知道身边这个年轻人对现在的一切还不满意的话;估计两人有种直接掐死他的冲动。
随后;一行人观看了海空军的训练场面;又到还在建造的码头上走了一会儿;便回到了清河村。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陈绍带着他们两个到一团的兵营中的训练场;今天早上陈绍为了彻底拿下这两人;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事;昨天晚上就叫孔文鸿和王云山他们开了个短暂的会议;具体内容就是;今天早上开展一场实弹演练。各种装备炮弹不限量供应。
所以当他们三个人到了的时候;已经准备好的一团战士;和坦克营的一百辆坦克也都准备好了;在训练场远方有个巨大的山头;山头上已经表明的各种记号;而且山头上还有各种碉堡和战壕。而陈绍三人在孔文鸿和王小山的陪同下;走向已经准备好的观察台上;而且还为他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高倍数的望远镜。
首先发出声音的是王云山的炮营;一个营的105MM野战炮;还有陈绍特地从预备团调来的所有105MM野战炮,和一团直属的75MM山炮,共计上百门火炮;发出了震天的声响。远处飞来了十几架战机;这是陈绍现在唯一拿得出手的飞机了;战机的航空机枪往下面俯冲扫射;高处的轰炸机丢下一颗颗航弹。还好;现在也是起床的时间;所以也没有吵到别人。
远处的山头已经陷入的一阵火海;五分钟后坦克营也开始出动;而坦克后面还跟着一个营的士兵。等坦克快开始爬上山坡的时候火炮也停了下来;不过坦克上面的那门60MM的坦克炮响了起来;后面的士兵也一个个的向着标记好的几号开枪;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子弹向不要钱的往山上扫射着;后面一个连的迫击炮部队也架好炮管;一发发炮弹;往山上的战壕飞去。整个训练场充满了硝烟和扬起的尘土味。
观察台上;蔡锷和蒋百里已经站了起来;其实从炮营刚刚开炮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坐不住了;如此多的火炮齐射;空地一体的攻击;他们两还是第一次见过;不只是国内;就算是在日本;也绝对看不到这种场景;坦克冲锋引起的震动;和快速前进的速度;还有那款重机枪的超远距离射击;都打破他们对武器的认识。他们试想了下;就算在那边的山上摆上一个师;估计也不需要多久被会被消灭。何况面对如此攻势;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起反抗;不尿裤子就不错了;除非是百战精兵。
远处山上当坦克越过战壕;爬到山顶的时候整个演戏已经结束了。陈绍让一个士兵开来了一辆卡车;拉着他们几个人往山上开去。
当他们走到山上的时候;一个个大大的弹坑;旁边各种已经被摧毁的碉堡废墟;还有许多已经倒塌的战壕。让蔡锷和蒋百里都感到自己当真是坐井观天;这样的攻势下;现代战争已经走向了比拼装备的时代了。
&;quot;二位;你们说;要是给你们一个精锐的步兵师;你们守得住吗?&;quot;陈绍开始了他的攻势。
&;quot;不可力敌。&;quot;蔡锷短短的四个字虽然没有回答陈绍的问题;但是这四个字也是他心里的答案。
蒋百里到是很干脆的说:&;quot;我守不住;但碉堡都被摧毁了;靠人肉哪里挡得住&;quot;
&;quot;如果要是对方也拥有和我们差不多的装备呢?&;quot;
&;quot;还有谁拥有如此的装备?&;quot;蔡锷和蒋百里对视一眼;很是疑惑。
看到他们的眼神;陈绍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想岔了。
&;quot;我说的不是国内;相信我过不了多久;日本也会开始装备坦克和飞机。更别说北方的沙俄了;而且我搞这些工业也不是针对国内;也是在防备我们这两个不怀好意的邻居;相信我;我们迟早有一战;别望了我们的台湾和旅顺还在日本人的手中;而且远东还有150W平方公里还在沙俄的统治之下;这些我们都必须拿回来。其实别看我现在兵强马壮;但是不敢扩军太快;底下的军官根本无法胜任大规模战斗的检验;让他们管理几百人还可以;要是规模再大的话;难免会出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避免受到侵略;所以我才再三恳求两位留下来帮我;帮我也等于帮整个中华民族。&;quot;
听到陈绍的话;两人想起在日本遇到的种种事情;又见到了如此强大的工业群;顿时下定了一个决心;相信这个年轻人;也许他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第二十六章 军校
第二天;全国上下所有的报纸争先报导了一则消息;而这则消息名震全国:
中国第一所军校中华军校在GX省开始建造;实行西式教学;并且向全国各地招收学员。
这所中华军校,之所以名震全国,正是因为蔡锷和蒋百里;两人担任军校的副校长;并且向德国请来不少的军事教官。
中华军校的校长由陈绍担任,因为陈绍现在和德国的关系很不错;对于陈绍要聘请军事教官的要求;德国方面欣然同意。
蔡锷和蒋百里一起亲自登报招募学生:中华军校地处GX省,旨在为国为民培养合格之士官。但凡有才有志者,可免费入学。
浩大的声势,冲天的名气,完全掩盖着陈绍和龙腾集团的存在。即便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也会认为这里是蔡锷和蒋百里豢养私兵来养老的地方,根本不会想到军校的底细原来那么复杂。
而GX省的李宗仁更是叫人带来了5W大洋;资助建校。对于李宗仁来说;军不军校对他来说无所谓;但是只要把那两位侍候好;让他们别在GX省搞风搞雨就好了;而且李宗仁还把陈绍当成是蔡锷和蒋百里的代言人。在云南的唐继尧也送了5W大洋。而远在北平的袁世凯知道蔡锷和蒋百里要建军校;也高兴了几天;并且把原来保定军校的不少学生送过来。
对于钱和人;陈绍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军校建于清河村村口往华士镇的公里边;占地6千亩。等学校全部建设完毕已经到了来年开春;也把陈绍口袋里的钱差点掏光了;有阵子;陈绍都没有钱建设红警单位。
高大的中华军校校门是大理石建造的,左右两块十米高的大理石上题着蔡锷亲手写的校联:为民争命,为国夺运;横批中华军校。
校门进去50米便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铭记这中华军校的校训:
对我们将要服务的人民、政府和社会要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要得到均衡发展;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力争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经成为时代的欢呼。
“无知”——求知心切,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问一些“傻问题”。
向别人学习,如果不比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话,起码和那同等重要。
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每个学员不撒谎,不欺骗,不盗窃,也决不容忍其他人这样做。
个人要服从集体或更大的整体,服从部队,服从一个团队。
纪律和军容是我们比其他学校甚至部队要求更严格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坚持原则。
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服种种阻力完成任务。
我们要做的是让纪律看守中华,而不是教官时刻监视学员。
“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为了赢得胜利,也许你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学会忍受不公平,学会恪尽职责。
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持久。
等待比做事要难得多。
要有信心,把握自己的未来。
不要沉沦,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选择奋起。
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
确信无法突破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是等待。
如果你没有选择的话,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责任、荣誉、国家!
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承受悲惨命运的能力。
冲动,决不是真正英雄的性格。
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
历经严酷的训练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速度决定成败。
不要怕有疯狂的想法,只要你肯努力。
首先要建立起自信心。
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要敢于战胜一切恐惧。
要感谢生活中的逆境和磨难。
主动锻炼自己,培养果决的性格。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现实中的恐惧,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
目标要明确,信念要坚定。
只有自己去做,才可能知道能否成功。
做一个真正无畏的人。
要战胜恐怖,而不是退缩。
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要敢于“硬干”,不要怀疑自己。
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办法”或“不可能”常常是庸人和懒人的托辞。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任何个人,在危机来临时,都要想到打破常规。
要利用好经验,而不是受他们的束缚。
要敢于异想天开。
尽量多动脑,少出力。
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正确的战略战术比优势兵力更重要。
当初蔡锷和蒋百里看到陈绍给他们的校训时;对陈绍的的敬意更重了。中华军校四年制本科学员的课程共40门,其中30门为必修课程,主要有数学、工程、英语、历史、社会科学、心理学与国家安全课题。10门选修课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学、人文学、国家安全事务与公共事务等。各学科还分细目。教学中,西点重视采用新技术辅助教学,使军校的课堂教学达到优秀的高水平;为此陈绍这半年来都在为这些老师努力着;全世界挖墙角;而且这阵子一直在造工程师和科学家;充当军校的老师。
中华军校校徽;主要图案是:象征着中华武装力量的盾牌。盾牌上浮出了万里长城的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盾牌上面有一柄象征着军事职业的三菱军刺。长城与军刺表示中华军校的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盾牌顶端,绘有一只张牙舞爪的金色神龙;龙爪紧握13支利箭和橄榄枝,象征着战争与和平。龙右边的饰带上,刻有中华校训——责任、荣誉、国家。龙左边的饰带上,刻有中国1917中华军校。(你们自己想象;我自己想的)
教学区中心的中华军校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军队图书馆。图书馆现有藏书5W册;都是在世界各地收罗和生化教官编写的;中华军校体育设施种类齐全,设备完善。它拥有两座大型综合体育场、一幢体育大楼和数个室内外游泳池、室外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这些设施都是陈绍特地安排的建造的。
中华军校校歌:
亲爱母校,
永驻心头,
校训铭记,
岁月悠悠。
职责毋忘,
荣耀闪光,
中华中华,
戍吾家乡。
日夜教诲,
尔之赤子,
珍惜荣誉,
为之战之。
吾等毕业,
卫戍海空,
中华中华,
报国尽忠。
离校之日,
事业之始;
祝愿母校,
鸿运高照。
多多益善,
莘莘学子;
为您而生,
为您而死。
1917年;3月1日
一大早,求学的学子们已经排起了长龙,漫长的队伍笼罩在晨雾中看不到尾,每个人都翘首以盼。富裕点的学生们,裹着厚厚的棉衣,有的还带着家里的仆人伺候。而穷苦点的学生,紧紧地攒紧仅有的短小衣服,有的兜里还揣着昨夜在火灶下闷好的烤红薯。但总得来说,都能遵守规矩,排队等待下午才开始的招生报名。
中午的时候,一队威武无比的士兵开了过来。
大约一个连的士兵,穿着花花绿绿的作战服,上面还有一些说不出来作用的战术包,身上背着上了刺刀的中华一型步枪,整齐地小跑着从学生们前面路过。
“一、二、三、四……”为首的连长带头喊着口号,也是一身野战军服,英气无比,脸上带着一股让人难以接近的威严。背上的步枪也同样上着寒光湛湛的冰冷刺刀,只是腰间多了一支军官用的毛瑟手枪。
“一、二、三、四……”连长刚喊完,士兵也跟着喊出了整齐无比的口号,声威震天。一百多人的声音震天不说,从人群面前跑步过去,犹如是一群出柙的猛虎,卷起一阵气浪,居然吓得当场不少的学子们打哆嗦,心道眼前的军校果然非同寻常。
“一排留下,原地警戒大门!”
“是!一排听令,稍息,立正!”
得到命令的第一排顿时在排长的号令下,分站在大门外两边,熟练地将步枪取下,啪的一声握在胸前,杀气十足。
“我的妈呀,这,这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是蔡校长的私兵呀,真吓人咧。”远处家长云集的角落里,一个商人打扮的学生家长擦了擦头上的汗,走南闯北也见得多了,但这么威武的士兵,他还真没见过。
军姿严正,杀气腾腾,军威骇人。
“谁知道呢,唉,希望我家的小子能进去吧,全中国的军校,也就这儿数第一了。”一个家长应声道。
“蔡校长威风丝毫不减当年,唉,可惜他不愿意再次兴兵争夺天下,不然以眼前这些士兵的气势,什么孙大炮,张大炮,哪是他对手啊。”
不说众多家长议论纷纷,学生们更是被这支虎狼之师一般的民团连队吓到,但也更加坚定了要进入中华军校的决心。
不久后,几辆老式的黑色小轿车疾驰而来,小车队刚刚在大门前挺稳,警戒的士兵们顿时更加挺直了胸膛。
“敬礼!”
啪的一声,士兵们再次握枪提起,放到胸口位置,眼睛一致望着车队的方向。警戒排的排长小跑着跑向车队,小车里已经有几个穿着特殊黑色作战服的人;那是这半年来达到特种兵的战士;组成了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队长是已经达到兵王的王小山。下了车来,警戒在黑色小轿车面前。
随即,一个短发的青年推开门走下来,来人正是华石县县长,兼中华人民军最高长官的陈绍。原华石县县长已经退休;李宗仁为了讨好蔡锷他们;把县长给了陈绍。
“报告长官,一团侦察连连长刘云飞向你报告。”
连长刘云飞顿足敬礼,以自己最严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