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胤禛 >

第22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胤禛-第22章

小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 胤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
六朝古城的习俗,从元旦到上元,这十五日中,几乎都可以说是新年的期间,一切都透着新鲜味儿,等到到了上元佳节,新正的日子,新年的气息,已经是到了最后的阶段,一过今天,那便是所谓“残灯末庙”的时期,一切都趋於平静了,人们的兴奋的心情,也都平淡下去,该正经把此后一年中的事业,作一番打算了。然而,为了留恋这新年的风光,尤其是这一年之中,除了元旦,这又是第一个的佳节,所以,一般人们对於这个节日,却是极端予以重视的。
过去,在京城里,上元佳节,是极其热闹的,一些商店住户,都在夜里燃放着大量的花炮,各样新奇的焰火,在人们的喜悦声中,显示出一簇簇新奇的火花,在争奇斗胜的闪耀於天空上,灯山火树,五色迷离,把夜静的天空煊染成绚烂与火炽的景色,连团圞的圆月,也有着相形见拙的姿态,静悄悄的躲在天空,无复为人所注意了。
尤其是一般商店的门前,燃放的花盒,在火花之下,显示出形形□的人物,更是在人们的心头,增加了无限兴奋!因此,每个繁华的街头,都是在拥挤着大量的人群,在作着尽兴的鉴赏,而如今呢?在新的决战体制之下,一些无谓的享乐的消耗与浪费,已早为人所摒弃,因而既往的奢华,已都是云烟过眼了。今夜,据说各商店为了节约物资,都不燃放花盒,那么假使伫立街头,想当有上元依旧风景全殊之感。
上元节,又有灯节之称,在过去今日的晚间,除了火树银花点缀之外,家家户户,都是大放光明的。什么纱灯,官灯之类,都点燃在门前或屋檐之下,儿童们也在牵着鸡灯,羊灯,或是围着走马灯嬉戏,处处都是一片光明,尤其是从前所谓灯市之中,都悬挂着慧心独运的自制的花灯,白纱素绢绘着各种鱼虫花鸟,山水人物,殿阁楼台,一片光明与皎洁月色,交相辉映,更是别有一番盛况,万人空巷看花灯,热闹情形,也可想见了。
此外,上元节在习俗上,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远客归乡,过了今天,又要打点行程了,所以,在夜色阑珊,灯火辉煌之下,吃着圆圆的元宵,象征着一颗颗团圆的心,在尽情享受着家庭中的团圆乐趣,而一些游子,未克归回度岁,远道怀乡,恐怕不能没有元夜怀人的感慨呢!
流传民间,逐渐发展成观灯盛举。到隋朝,虽仅二代帝王,但对上元放灯的做法截然不同。隋文帝禁止放灯,显示节俭,而隋炀帝却大举放灯,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唐代的上元放灯达到一个□,本来平时宵禁,不许夜行,而上元佳节却例外,〃金吾驰禁,特许夜行〃,为的是让百姓观灯游玩。皇家的提倡,使灯火的制做又提高了一步,出现了〃灯树〃、〃灯楼〃等花样。宋代放灯的日子,比唐代延长了2日,把原来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又加上了十七、十八2日,共为5日。制造上又出现了〃鳌山灯〃、〃无骨灯〃、〃琉璃灯山〃等奇巧制品。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你在想什么。”胤禛又一次拉住我的手,“怎么那么心不在焉的?”胤禛心疼的说。
“不是有你了吗?”说着我望了一眼胤禛。
“你呀!真是没有话说了。”胤禛的语气之中有些无奈。
“落儿,你看这个灯谜的答案是什么?”胤誐提着灯笼走到我面前。
“三凤求凰?”胤禟望着这我。
“双龙会。”我想也不想的回答。
“为什么啊!”胤祯、胤祥望着我。
“明代解元徐文秀偶遇蔡兰英双方一见钟情。徐文秀乔装打扮后至蔡家做书童与兰英恋情为蔡母识破,被赶出蔡家。蔡母打算将兰英许配给昌太守之子昌仪,范兰英不从乔装书生逃离家中,后被微服访御史陆朝龙收为义子取名陆英。文秀、仪范、陆英参加京举行考试均一榜分别中得状元、傍眼与探花,主考官乃兰英之父蔡尚书,老眼昏花招陆英为婿,3顶花轿一齐至蔡府迎亲。蔡老夫妇得知真相后措手不及最后同意兰英自择佳婿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谜意思是,说是三凤求凰,实际上,其中一人为女性,其他二人才是“龙”(指男性),也就是说,只有‘两’个‘龙’,所以叫‘双龙会’。所以啊!这个谜面的答案是‘双龙会’。”我微笑着解释。
“好刁钻的谜面啊!”胤誐挠挠头。
“十弟,我看是你太笨了吧!”胤禟笑着打趣。
“九哥,我哪有这样啊!”胤誐不满的说。
“小姐、小姐,快看看这个谜面的答案是什么呢?”凌蝶满头大汗的跑到我面前。
“瞧瞧,你累得满头大汗。”说着拿着手绢给他擦汗。
“谢谢小姐。”凌蝶有些受宠若惊地说。
“好了,说说吧!什么谜面?”我望着她。
“‘墙上挂灯谜’”凌蝶望着我。
“你怎么想知道这个谜面啊!”我望着凌蝶。
“小姐,我拉着你去看看吧!”说着凌蝶拉住我,向前走去。
“这是什么下人,一点规矩都没有。”胤禟不满的说。
“九哥,这叫体恤下人。”胤祯望着胤禟。
“好了,十三弟、十四弟、我们走吧!”胤禛望着他们。
凌蝶拉着我走到一个猜灯谜的面前。
“小姐,就是那个,哪个好漂亮啊!”月凝指着那副玉镯。
真的是一对很精致的玉镯。
“小姐,本来我和凌蝶想给小姐一个惊喜,可是奴婢太笨了。”说着凌蝶和月凝沮丧的说。
“你们这两个小丫头啊!”我望着他们笑了笑。
“小姐,你知道答案吗?”月凝望着我。
“我取得那个玉镯送你们一人一个。”说着我望着他们。
“老板刚才那个谜面的答案是壁虎!”说着我大声的说着。
“小姐你回答的是正确的。”说着少年抬头望着我。
竟然是余鱼同,怎么回事余师兄啊!难道他沦落到这个地步,不对啊!他可是天地会的堂主啊!
“小姐,我这里还有几个谜面,不知道小姐是否肯赏啊!”说着陈家洛走了出来。
“好啊!”我微笑着。
“建国方略。”
“玉。”
“绝妙好言。”
“狼狗。”
“羌音打破苍暮声。”
“枪。”
“相依相伴对残同。”
“羽。”
“小姐可真是聪明啊!那就请收下在下的这对玉镯吧!”说着陈家洛把玉镯递给我,好想还有一个纸条。
我手下玉镯,顺便把纸条收好。
“来,玉镯给你们带上。”说着把玉镯带到他们两个人的手上。
“小姐……。”
“好了,好了。”我打断他们要说的话。
“落儿,你是不是饿了,刚在看你在宴席上都没有怎么吃。”胤禛望着我。
“好啊!好啊!”我摸摸自己的肚子,还真是有一些饿了。
我们来到一个酒楼面前走了进去,小二带着一脸皱眉的笑迎了上来。
“哟,客官,里面请、里面请。”小二一脸的谄媚样。
“小二,给爷来一间大的包厢。”胤禟望着小二。
“好嘞,几位客官楼上请。”我们跟这小二走上楼。“来,这边请。”小二拿着肩上的抹布擦了擦桌子,“几位爷请坐。”毕恭毕敬的请我们坐下。
“几位爷,有什么需要啊!”
“落儿,今天我请客,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胤禟望着我!
瞧瞧~~真是一个财大气粗的人九爷啊!你可真是大神啊!不过既然是你请客,我肯定不客气。
“小二,你这儿可有什么特色的菜啊!”我望着小二。
“我们这儿有的可多了,像什么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伙计滔滔不绝的报起了菜名。
“好了、好了,你这儿有什么特色的菜给爷上来就是了。”胤禟不满的说。
“好嘞,几位爷,等着啊!”说着转身就离开了。
唉!这可真是财大气粗的范,真不愧是数字中最有钱的啊!




☆、踏青【修】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踏青在济南也是历史悠久,老济南人都能说出踏青的来历。明朝王象春在《齐音》中就有《踏青》诗:“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载。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诗中有按语说:“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山南花开最胜,犹是太平光景。”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
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落儿,你怎么这么开心啊!”胤禛望着我。
“四哥,你不知道,我上一次只在苏州呆了一段时间,都没去杭州,我可是很想去看看那个雷峰塔!”说着我望着胤禛。
“落儿姐姐,你可真是让人无语耶!”胤祯望着我。
“十四弟,你不懂了吧!着雷锋塔啊!可是有来历的。”我望着胤祯神秘的一笑。
“除了这白娘子的和许仙的故事之外,这雷峰塔还有什么故事啊!”这一次换成胤禛幽幽的望着我。
“对啊!小姐,这雷峰塔还有什故事啊!”凌蝶望着我。
“这雷锋塔啊!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称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为人津津乐道呢!”
“原来这雷峰塔还有这个故事啊!”胤祥、胤祯望着我。
“那是。”我毫不谦虚地说。
“好了,我们就要到杭州了。”凌蝶望着我。
“是啊!”也不知道他们要我来杭州干什么?难道是有什么行动了吗?不会是要杀康熙这个腹黑的小老头了吧!
“小姐,你怎么了?”凌蝶望着我有些关心的说。
“我没有事,蝶儿等一会我要出去一下,你帮我应付这三位爷。”我望着凌蝶。
“小姐,你要去哪里?”凌蝶担心的望着我。
“我有事要去见见齐轩哥哥。”
“什么?”凌蝶望着我。
“发生什么事了?”胤禛望着我。
“没有事!”凌蝶望着胤禛,“我们小姐有些不舒服。”
“落儿,你怎么?”胤禛关心的说。
“我没有事,只是可能有些水土不服。”我假装不舒服的靠在凌蝶的身上。
“我们先找一家客栈住下来吧!”胤祯望着胤禛。
“行。”胤禛立马同意。
客栈的某一间客房。
“小姐,你真的要出去吗?”凌蝶望着穿上夜行衣的我。
“是的,看来天地会要有所行动了,我这个雪羽堂堂主怎么不参加呢?”说着拿着剑飞出了窗户。
“走,跟着落儿。”胤禛望着身后的两个弟弟。
“四哥,你说落儿姐姐会是什么身份?”胤祥望着胤禛。
“我们先跟着看看。”胤禛有些心痛的说。
落儿,原来你会武功,要不是这一次我发现你骗我,你还要瞒我到什么时候?落儿,你的行为真让我伤心。
某一处森林。
“雪茵,你怎么到现在才来。”说着齐轩拉过我的手。
“你以为要骗那几个皇子真的那么容易吗?”我不悦地望着齐轩。
“没有人跟来吧!”徐天宏望着我。
“没有,我可是很聪明的。”
“你啊!一点都不谦虚。”文泰来望着我。
“有什么事吧!”我望着他们。
“我们有一个任务,目标……”齐轩在我耳边小声的说。
“什么?九爷?你们打算干什么?”我吃惊的说。
“我们打听到九爷府上有一笔钱。可是很多呢?正好用来反清复明。”
“十三弟……”胤禛拉住胤祥,“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们的目标可是九哥啊!”胤祯望着胤禛。
“我们先听听,要知道这可事关落儿呀!”胤禛望着他们。
“好吧!”两个人沮丧的说。
“这怎么可以,这太危险了。”我望着他们。
“所以需要你的帮助啊!”齐轩望着我。
“我马上就要参见选秀了,能帮什么忙?”我望着他们。
“雪茵,我们现在要你帮忙,你要拒绝吗?”陈家洛望着我。
“师兄,不是我不想帮忙,只是这个九爷不好对付啊!”
“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