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农家喜事 >

第38章

农家喜事-第38章

小说: 农家喜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莲子还是随苏可言说道,“铺子里不但可以卖点心,还可以卖干果,鲜果也是可以的。”

这种果子店就类似她所熟悉的蛋糕店之类的,经营起来,应该不至于太陌生。

莲子设想着,滔滔不绝地和苏可言说着。

苏可言微笑着看着她,安静地听她说,时不时为她抚平被风吹乱的头发。

没一会儿,卢坤送来了午饭,两人一起吃了,直到下午上课的铃声又响起,莲子才和苏可言分别,回了家。

莲子回到家之后,杨氏正站在兔笼子前边喂兔子,见莲子回来了,说道:“锅里给你留着饭呢,快趁热吃去吧。”

“和可言哥哥一起吃过了。”莲子说了一声,向杨氏那边走去。

这三只小兔子已经完全长成,虽然不是很肥,但是好在看起来比较健康。

莲子正拿着一片菘菜叶逗兔子吃,忽听杨氏道:“这兔子咋拉稀了呢?”

“哪里?”莲子忙问道,兔子拉稀可是非同小可,必须要重视。

“这只。”杨氏伸手指了指其中一只缩在笼子角落,有些懒怠动的兔子。

莲子看了看这兔子,又看了看稀薄的水样粪便,向杨氏道:“娘,快把这两只兔子逮出来,放圈里吧。”

刘景仁闲着没事的时候,在家里砌了个圈,想着等以后在家里再多养些牲畜。

兔子正常的粪便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球,如果说哪天突然拉稀了,要是再不管的话,用不了几天,兔子就会死亡。

这只兔子一定是病了,目前还不明病因,为了避免传染其他两只兔子,所以必须将它们分开。

“要不喂点小米子试试,兴许能好了。”杨氏说道,她以前也没养过兔子,自然不知道兔子拉稀的严重性。

莲子忙道:“娘,你先不要给它喂食儿,我马上去请大夫来看看。”

“还用得着请大夫?”杨氏问道,看起来没那么严重啊。

莲子点了点头,随即出了门。

兽医刘三的手艺,莲子上次也见识过了,算是十分不错的。请他过来,肯定是能放得下心的。

请了刘三过来,看了看之后,没说话,只是从随身带的药箱里取了几个小包,交给杨氏,说道:“煎水拌在食里,一天三回,一回一包,把这些药吃完就行了。注意勤换草,别给兔子喝冷水。”

莲子找他的时候,和他大体说了兔子的症状,刘三准备了些可能用到的药放在药箱里,看来他猜对了。

杨氏一一答应了,又进屋取了些钱给刘三,送他出了门。

莲子将药包打开,里面的药材是一些陈皮、白术、焦山楂之类的,是健胃消食的。看这些药,兔子应该是得了肠胃炎。

好在这病不传染,只要把兔笼子打理干净了,不给兔子喂生水生食儿就行了。

杨氏赶紧将药煎了,又拌了熟料,喂给兔子,吃了三四天,果然是又活蹦乱跳了。

莲子索性将这只兔子也送去了圈里,左右现在用不着,等到将来买了牲畜,再挪地方不迟。

这么想着,莲子突然想劝说杨氏和刘景仁买上一头奶牛养着。

奶牛不能干活不能吃肉,只能产奶,所以这乡下少有养奶牛的。但是莲子家做点心,牛奶的需求量极大,如果以后再开了铺子,那可就更大了。整日家跑上那么远去买牛奶,总归是十分不方便的。

奶牛的价钱比耕地的黄牛要便宜上不少,买上一头,应该也就八九两银子吧。

吃晚饭的时候,莲子将想买奶牛的想法说了,杨氏想了想,向刘景仁道:“他爹,我也觉得咱该买上一头,省得你光出去买牛奶。那玩意儿沉,路上跌跌绊绊的,还要洒上一些,白白的让人心疼,左右也不是很贵,还是买上一头吧。不但省出了买牛奶的钱,还不用你和咱家的黄牛再出力。”

杨氏这最后一句话说的家里的孩子们都笑了起来。

“要不再买匹马吧,以后就让牛只耕地就行了。”莲子又道。

刘景仁口里正在嚼着一根腌萝卜条,咽了下去之后,说道:“行,等着下集,看看你老爷爷有没有空,一起去买了。”

“对啊,有了马,咱家也就能有马车了,以后想啥时候去赶集就能啥时候去了。”栗子开心地说道。

老让耕牛拉车,也不是那么个事儿,还是有匹马好办一点,不管是出去送货,还是外出走动,都是既快又方便的。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五章 找钱庄

二月初一,又是一个大集,刘景仁早几天前就和周通礼约好了,这日去赶集买牛买马。

当时周通礼一听说他家又要买牛,又要买马,着实吓了一跳,惊讶地说道:“这又是牛又是马的,可是不小的花费啊!”

庄户人家都是买牛,不但能干农活,平时外出也可以套上牛车,代替一下脚程。马可就不一样了,价钱和牛差不多,但是不能干农活,只是个跑腿的。庄户人家又没有多少事用得着马,无非就是赶个集上个店的,着实用不着。

至于奶牛,那就更是用不着了。牛奶又不当饱,喝了也没用。

刘景仁只憨厚地一笑,说道:“走的路多,怕把牛累坏了。”

周通礼也是一笑,庄户人家爱惜牲口,从不让牲口干多了活儿。

二人在集上挑了一番,马倒是好买,但是奶牛可就麻烦了,集上根本就没有卖的。最后没法,刘景仁和周通礼只好又去了原来买奶牛的那户人家里,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头牛。

十两银子的价钱着实不低了,但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方圆几百里,只他一家有奶牛。

买马和买牛,共花了二十三两银子,超出了预算好几两。但是一家人仍然是开心的,这么算下来,光是买牛奶的钱,就省去了不少。

次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对于乡下人来说,这龙抬头更是个大日子。一大早杨氏就起了床,连着孩子也一并喊了起来。刷锅烧火炒了面豆子,又在院子里设了供桌,摆了炒面豆子,并其他的一些五谷粮食,供了天地,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莲子心中不免感叹,这时间过得真是快,转眼就到了二月,惊蛰过后,万物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倏忽一夜间发芽滋长。

三月里就要忙着种花生,莲子家分家分得的那二亩三级地,一亩种了冬小麦,等到四月底收了麦子,再种上秋花生。而另一亩撂荒的,三月里就要种上春花生。杨氏在家闲不住,里里外外的活儿都做得井井有条,留作种的花生在头年就已经拣出来了。

至于那新买的二十亩地,目前地里还比较贫瘠,土壤偏酸。莲子让刘景仁将家里烧火剩下的草木灰全送去了地里,先改善一下土壤,等到种完了春花生之后,就先种上一季的大豆试试,等到收了大豆,再种上地瓜。这样改善个一两年,相信地力会慢慢恢复的。

董贵山的酒楼重新开张也已经有一个月了,目前运作的算是正常。不出莲子所料,只八天之后,酒楼前期的投入就几乎全部收回了。

董掌柜本来还心内惶惶的,后来一对账,乐的什么似的,总算不至于血本无归。照目前这情形,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往后可就每天都能盈利了。

莲子家还是按照年前和他的约定,给他的酒楼做了酱料,隔上个三五天,那边就会派车来取。

这酱料在酒楼里并不单卖,也不是做菜的时候放进去,而是只要是进去吃饭的客人,都会免费送上这么一小碟。可别小看了这一小碟子酱,有了它,定会让人胃口大开,同时又显示出了这酒楼的慷慨。长此以往,回头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所以董掌柜一直很庆幸,当初听了莲子的建议。这小丫头,难道就是他的福星不成?

他也按照当时的约定,在酒楼开始盈利之后,就亲自将三百两银子送到了莲子家里。

杨氏和刘景仁见竟然给了这么多银子,有些手足无措。当初拿着一百两银子的时候,就激动了好半天,这突然又来了三百两,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自家莲子也只不过是帮着出了出主意罢了,请宁卿写字的银子也早就付了。给这么多钱,会不会,太多了点?

莲子见爹娘没有接,而董掌柜还空举着银子,忙上前,笑道:“多谢掌柜的了。”说着接过了银子。

三百两银子的辛苦费,看起来似乎是不少,但是一旦和董掌柜从中获取的利益比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

照酒楼现在这情形,光是一个月的纯利,恐怕就三百两不止,所以莲子收的心安理得。

要不是怕以后脱身困难,闹的不欢而散,莲子当初就要求入股分成了,那得来的银子,肯定会多得多。

董掌柜也没多坐,只是喝了碗茶,便急匆匆地告辞了。

家里突然就多了好几百两银子,放在家里着实不安全。莲子想着,这镇上应该会有类似银行的钱庄之类的地方吧,把银子存进去,这样就放心多了。

这些钱,目前应该是花不着的。她虽然打算开个铺子,但是这还只是设想,近期肯定实现不了。新买的二十亩地也还没迈上正轨,整治薄地要有耐心,还是等这二十亩薄地整饬好了,再买别的地吧。

家里现在还在给张掌柜的铺子做着果脯和蜜饯,又给酒楼那边供着酱。光这两项收入,就远远足够维持一家人的和和美美、有滋有味的生活,根本就用不着动那几百两银子。

目前,银子只会越攒越多,所以,找个钱庄存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眼前,杨氏和刘景仁也正为这银子发着愁。

“她爹”,杨氏向刘景仁道,“你说,恁多银子,难保不被贼惦记上了,这该咋办?”

刘景仁也是深皱眉头,该怎么归置这银子,他咋知道。

“爹,娘”,莲子道,“要不咱把这银子存钱庄吧。”

莲子提议刚出,便被杨氏否决了。

“那咋成?”她说道,“咱自家的银子,咋放心放别人那里?要是人家卷了银子逃走了,咱上哪找去?”

莲子心中道了一声无奈,竟然忽略了这个问题。

看来这古代的庄户人家,思想还是不够开放啊。这些钱庄,其中的很多都是一个总票号的分号,这些分号,会开的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那信誉是完全有保障的,哪里怕他们会卷了银子逃走?

只是杨氏和刘景仁以前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事,有这种担心,也是不足为怪的。看样子,要想说服他们,还着实要费上一番心力。

现在家里有了马车了,莲子想着快春耕的时候,家里一定会再去镇上采买物事的,到时候,她去看上一看,找一找可靠的钱庄。

家里的花生除去留的种,只剩下一丁点儿了,还能够再做最后一次点心。莲子打算等到逢集的时候,再去卖上一次,今年新花生下来之前,就先不做了。等到收了新的花生,再做来卖。

家里有了马,行起路来自然是快上不少,这回算是赶上了时候,占上个好位置。

今日胡勇成没有来,莲子心道自从和董掌柜合作以来,他已经就不来集上卖菜了。光是供给酒楼,那些菜蔬就不太够,根本就用不着再来集上卖。只是不知他现在都在家里忙活些啥。

摆好了摊位不久,生意还是一如既往得好,买点心的人络绎不绝。

今儿早上倒是不冷,飘着薄薄的雾,空气十分湿润。莲子深呼吸一次,一种春天的感觉浓浓地涌上心头。

正当她想伸伸胳膊,活动活动关节的时候,忽然见一个素白的身影款款而来,细细一看,不是宁卿是谁?

想必又是去看他母亲回来了。

这孩子,也着实可怜。

宁卿同样也看到了她,微微一笑,向这边走来。

“早啊。”莲子甜甜一笑,打了个招呼。

宁卿点了点头,和他们一家人打了招呼。

“再拿点点心吃吧,这回有新做的品种。”杨氏热络地招呼,毕竟人家也帮了他们不少忙,给块点心吃还不是应该的嘛。

只是,不知道上次送去的那半车,他吃完了没有。

“好啊”,宁卿笑道,也不客气。

杨氏早已将盖在点心上的洁白的棉布掀开,用油纸包了一包点心,递给宁卿。

这个是莲子新做的水果蛋糕。

把全部的花生米儿都用完之后,点心才只做了一篮子,这些实在是太少了。莲子去地窖里寻了寻,见留下自己吃的果脯还剩下不少,便寻思着做个水果蛋糕也不错。

这时节没有鲜果子,但是将果脯泡上一泡,也是不错的。

蛋糕做起来其实也简单,只需用鸡蛋和牛奶和了面,加点糖和油,放进锅里蒸就是了。做出来的滋味,并不比以前她吃的那些精细制作的差。

宁卿道了谢,拿出一枚碎银子,递给杨氏。

“哎呦,可别”,杨氏忙道,人家帮了大忙,上次本是求人办事才送的半车点心,人家竟给了五十两银子,连车和牛买下来都绰绰有余了,哪里还用得着他再给钱?

“上次给的钱啊,已经够了,以后想吃啥啊,只管过来拿就是。”杨氏又道。

宁卿也不多客气,道了句“多谢”,刚要走,忽然被莲子喊住了。

莲子离开摊位,将宁卿拉到一边,低声问他:“你知道这镇上哪家钱庄比较牢靠啊?”

宁卿从小就在这苍山镇上,家里虽说是做的医药行业,但是也是行商的,应该是对钱庄比较熟悉的吧。

“你是想存钱还是做其他的?”宁卿问道。

莲子眨眨眼睛:“存钱啊,不过不是很多。”她又嘿嘿笑道。

“那就去鸿通钱庄吧。”他说道。

“好啊”,莲子点头,他说的,肯定是信得过的。

这鸿通钱庄,是宁卿家族的合作钱庄,总店设在都城,这里只是其中一个分号。但是在这苍山镇,却是最大的一个。

“只是”,莲子又道,“该怎么走啊?我找不到路。”

宁卿微微一笑,问道:“你什么时候去?”

“大概下月六号吧。”

“到时候我在这里等着你。”宁卿又道。

阳光透过稀薄的晨雾洒在宁卿的发上,使得他看起来完美得像大理石雕像一般。

莲子心中感动了一大把,像他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神一样的存在,竟然可以亲和至此,帮了她这么多的大忙。她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谁说他不近人情,傲气的不得了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嘛。

“好啊”,莲子笑道,脸上的欢乐丝毫没有掩饰。

又说了几句旁的话,宁卿便回去了,莲子也回到摊位上。

“说啥了啊?还偷偷摸摸的。”杨氏问道。

莲子把刘景仁也喊过来,凑到他们耳边低声说道:“我让宁卿给咱们联系一个信得过的钱庄,咱们下月初就把多余的钱存了吧。”

“啥?”杨氏惊讶问道。

这事儿她不是当时就否决了吗?这闺女咋就自作主张,不听话了呢?这不是胡闹吗?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六章 存钱

莲子忙解释道:“娘,这钱庄真的是个好东西。你想想啊,这镇上多少有钱人家都把钱存进钱庄?也没见人家卷了钱逃跑啊,那就更看不上我们这点点钱了。”

杨氏想想也是,但是仍然不放心。

“哎呀,娘,我都央烦宁卿了,你就放心好了,他肯定不会害我们的。”莲子无奈道。

这话杨氏倒是信,宁卿那孩子她也喜欢,肯定不会有坏心。

莲子见杨氏不说话了,又劝了一番,最后推推刘景仁。

刘景仁想了想,这才发话:“她娘,我看莲子说的行,要不咱就把钱存进钱庄吧。”

“是啊,还能得利钱哩!”莲子又将利钱一事重复一遍。

杨氏看看莲子,又看看刘景仁,犹豫片刻,这才点头道:“那行,就这么办吧。”但是脸上,总归还是有几分不放心。

点心很快就卖完了,收了摊子之后,三人又去了卖种子的地方。

新买的二十亩地马上也要下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