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绝代佳佞 >

第24章

绝代佳佞-第24章

小说: 绝代佳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接?”楚歌装憨。
  “小侯爷你真不明白么?咱们杀了巡抚大员,和造反还有区别么?这圣旨来,怕是就说这件事的,如今武将军不在,要是咱们大张旗鼓开门相迎,只怕他当众宣读圣旨,那时候免不了有个小兔崽子什么的邀功心切,真拿了咱们去领赏,可不是万事皆空了么?”
  楚歌笑笑,起身,说:“好!何大哥,咱们现在就去章江门,把那个钦差截住,剥皮抽筋!”
  第五十五章 钦差驾临
  更新时间2008…8…30 10:07:25  字数:2453
  他们自然没有将那个钦差剥皮抽筋,相反,是恭恭敬敬地迎进了隆兴府。
  不过虽然有楚歌再三保证让何长安放心,但何长安还是决定安排五百的甲兵随行迎候,以备万一。
  楚歌想了想,点点头,“既然如此,楚歌也带上武将军留下的三百亲卫,咱们好好炫一下武力!”
  何长安并不明白楚歌所说炫耀武力,是给谁看的。他只是忧心忡忡地,紧急调集了兵士,就先赶往了城门方向。而楚歌则以需要准备为由,拖在了后头。
  章江门是隆兴府最为美丽的一座城门,楼高两层,飞檐翘脊、气宇轩昂。楼外紧挨着的就是闻名天下的滕王阁,阁内,还有接官亭一座,能够容纳三百余人,专供来往官员在此歇脚,转乘轿子或马匹,进入隆兴府。
  而今日从京城来的钦差,便暂候此地,等待隆兴府内官员出迎。
  何长安整了整盔甲,目光慢慢地环扫了一遍跟在身边唯唯诺诺的隆兴知府以及路对面隐隐对峙而立的两位布政使、参政议政、提刑按察使等一派官员,还有远处大批本地的绅宦名流,沉声说:“开门。”
  霎时鼓乐四起,章江门终于一反几日以来闭门不纳的状态,大开迎客。
  钦差大人那边,随行的军士刷拉拉雁翅状分两列散开,整齐地让出一条通路,刀戟林立,好不庄严肃穆。而那钦差大人便也摇摇摆摆地从接官亭里出来,接受隆兴府众人见礼。
  这位钦差,竟然是个公公!
  不过看着对方那张女里女气的白脸,听着公鸭一样的嗓音,何长安却不敢有半点不敬。他原本是宫中侍卫出身,自然认得这个人,就是宫里现在的实权人物,人称孙总管的内侍省内常侍,孙公公孙德安。
  至于隆兴府各路官员士绅,更是不敢怠慢,宫的总管,若能高攀的上,那真是一辈子的荣耀了。虽有个别清流一脉,自认卢太傅嫡系,对“太监”不是很瞧得起,但钦差的身份,却是他们不得不敬的,更别提他们还有任务在身,要指望着钦差大人为他们转奏传言于上,为隆兴府前一段发生的事情“肃纲明法”,“整顿奸邪”了。
  因此上一片夸张的恭维四起,个个都想在第一时间给钦差留下个好印象。
  即使是隆兴府目前品轶最高的两位布政使也未能例外。
  可孙公公作了钦差,却是趾高气扬,也不理隆兴府众人的巴结,略略和何长安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听说武将军和楚小侯爷在这里?”
  “回孙总管的话,武将军初五日已经先行启程了。楚小侯爷倒是在这里,一会儿就到。”
  双方正说着,忽然远远听见战马嘶鸣。众人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却见隆兴城内一条长街烟尘滚滚,正不知有多少人马朝城门处来。
  好在不一时,人便近了,看甲胄,却是武青亲卫服色,但与来时不同,这三百人,楚歌让何长安给他们都配了马,步兵改骑兵,那凛凛的威风和煞气却没有变;此时拉出来,个个盔明甲亮、刀剑如雪,好一番斗气昂扬。
  到了城门处,众亲卫发一声喊,带了马分列左右,让出了中间的……楚歌。
  何长安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的楚歌。
  那日在巡抚衙门相见,立即就是血拼、守城,劳累疲倦、一心保命而已;之后楚歌又缠绵病榻,倒让他忘记了这位小侯爷从前的风采。
  而现在众军拱卫的楚歌,却没有依制穿六品武服,而是一身朱砂锦袍、鎏银玉带、腰悬利刃、足蹬云靴。当真是鲜衣怒马,美人如玉;只见她如飞行至城门处,当街勒马,那马人立而起,昂首嘶鸣。而楚歌则微笑端坐马上,那一种意气风发、舍我其谁的态度,好不叫人羡煞!
  孙公公早看出了马上人物,连忙赶上了几步,反向她拱手作揖道:“小侯爷,这么长时间没见,还是这么光彩照人哪!老奴这里给小侯爷见礼了!”
  登时,隆兴府众人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隆兴远离京城,对京里的绯闻谣传,本来就少了些敏感的神经。楚郡侯失势,楚歌被贬湖南,虽是尽人皆知,但楚歌的天子宠幸未衰,也不过是风流传闻、茶余饭后聊博一笑;谁曾想到,楚歌权势,仍至于此!
  面对孙公公的奉承态度,楚歌轻轻跳下马背,扬了扬马鞭,用略带亲昵的口气笑着说:“原来这次的钦差,是孙公公来做么?来来来,一起往清风楼去,何将军在那边设了宴,给你老东西接风呢!”
  这态度,虽然是熟悉之至的口吻,但对于一个钦差来讲,却显得有些轻慢了。不过隆兴府的人大多刚刚在孙公公那里热脸贴了冷屁股,对现在楚歌的作为,心中竟有些暗暗的欣喜。
  孙公公听说要去酒楼,连称不敢,只说自己圣旨在身,要宣了旨,才敢再论其他。
  楚歌拗不过,只好随他。
  于是在前往都督府的路上,孙公公、楚歌,以及被楚歌拉来的何长安,三个人在前,并排走着;后面是比楚歌、何长安品级都要高的多的江南西路三司衙门官员、隆兴知府、参议参政以及士宦乡绅……
  道路两旁,排满了密密麻麻的镇南军将士。从楚歌带着三百“招讨使”亲卫出现,这些人就已经接近激动的边缘。他们虽然并不知道隆兴守卫战中楚歌的作用,但是那五百“招讨使”亲卫,可是早在镇南军中,成为一个神话的流传。
  打败赤脚军之后,武青带走了近二百亲卫,另外三百人,也都随同楚歌一起,住进了都督府,故此,镇南军兵士对这些英雄的崇敬之情,无由可达。今日居然一下子看见威风凛凛的“神话人物”出现在面前,那份澎湃的心绪,可想而知。
  不知道是谁带头先叫了一声,“陛下圣体安康!”接下来就转化成了滔天巨浪,镇南军兵士,还有被阻隔在外层围观的百姓,一个一个找到了宣泄心情的路途,大声振臂高呼:“陛下安康!”“小侯爷安康!”“武将军安康!”甚至,也有叫何将军、钦差大人的;一路民心如镜,向背可知。
  声潮如涌中,那几位布政使和参议参政,独独脸色煞白。原本要借着钦差到来的机会为巡抚大人翻案的心,都淡了不少。不用再问圣旨写些什么,只看今日光景,就知道,大赵数百年来以文统武的风气,只怕,要转了向了。
  第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礼物(上)
  更新时间2008…9…1 8:04:08  字数:2319
  孙公公带来的圣旨,有好几份。
  首先宣读的,就是关于这次诛杀江西巡抚郭子良的事情。
  何长安跪在隆兴府大小官员之间,听着孙公公的公鸭嗓,一字一顿地宣读着,他那紧提着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去。
  皇帝端木兴在旨意中宣称,江西巡抚郭子良,素行不端;“今有荆湖南路招讨使武青奉朕密旨,诛灭此贼,朕心甚慰;又闻江西土寇出没不常,外解梗阻,该抚镇何全无奏闻?着即发官兵扫荡,以通饷道。如乡绅士民有倡义急公,忠愤誓守者,即时奏闻,以凭纪录叙用。如有传讹惑众,弃城倡逃之人,立行逮究,将财产没官充饷,不得徇纵……”
  后面的话,其实何长安全没有听到耳朵里;他的心中,一直充斥着那句话:“奉朕密旨”!“奉朕密旨”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皇帝将这件事完全自己抗了下去!他还记得武青说过,陛下赐他天子剑,许他便宜行事。然而天子剑也好,便宜行事也罢,都解释不了擅杀二品大员的极端行为。
  也唯有现在这样,那就是皇帝陛下将这个责任自己担了去,才可以为他们这些人开脱,才可以不治他们的罪。但这样做的话,那么,只怕连皇帝自己,都要忍受言官的唠叨好久,甚至,还会背上一个暴戾独断的名声。
  他没有奢望过皇帝会担下这个不属于他的责任,原本最好的期望是,或许陛下会看在武青、楚歌的面子上,放过了他,随便找个什么替罪羊来承担这个责任。
  可是现在……何长安心中生出一种无以为报的感觉来。随即自己又心中苦笑,打熬官场这么多年,他以为他已经看透,谁料在这样的关头,还是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酸腐气呢!
  只是不知道,皇帝陛下如此作为,到底是看在谁的面子?武青?楚歌?
  孙公公又拿出了第二份圣旨:“兹有镇南军副将,从四品轻车都尉何长安,诛叛有功,特加壮武将军衔,令暂代镇南军都督职。”接着孙公公停下来,看着何长安笑道:“何将军,这份旨意,不过是陛下接到郭子良伏诛的奏报之后发出的,当时朝中还不知道隆兴府大败赤脚军的事情。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另有圣命到来,只怕那时的嘉奖,便不是加衔暂代这么简单了!”
  何长安此刻心中的感觉,就像是快要渴死的人忽然捡到一只水葫芦,痛饮一番之后又发觉那只葫芦居然是金子做的——真真是畅美之极,整个人都显得亮堂了起来。
  孙公公又说了些嘉勉的套话,这才转头道:“圣上还有给武将军的升擢和赏赐,不过既然武将军不在这里,咱家也就只好留待日后再来宣旨了。”
  他说完,便停顿了下来。然而四周,江西路和隆兴府的各路官员却都还跪在地上没有起来,心中暗道,还有给楚小侯爷的圣旨没有发罢?
  就连楚歌,也在暗自纳闷,怎地孙公公停下来不说了?
  那孙公公四下看了看,咳了咳,道:“咱家这里还有两份圣谕,请谢聆春谢大人前来接旨——”
  一时众人面面相觑。
  隆兴府内何时有位谢大人了?
  楚歌心中更是惊讶疑惑,她遣郑石去截住钦差,就是为了问明圣旨内容,两方面商量好如何应对……可是没有听说还有圣旨传给谢聆春啊,难道谢聆春随她偷潜出京的事情早就被端木兴察觉了?但心中转了几转,知道对方既然叫出“谢大人”来,这事终究躲不过去,只得吩咐人去将谢公子请来。
  待到谢聆春出现,识得他的人才开始悄悄议论:“这不是小侯爷带着的那个男宠么?什么时候成了大人了?”
  孙公公却顾不得那许多,直接宣读圣旨道:“今血衣卫癸字部首领谢聆春私潜出京,罪当不赦;然朕心宽厚,姑念其诛逆有功,暂加封血衣卫都指挥使,令戴罪立功,钦此——”
  孙公公才说完,整个都督府中一片静寂无声,当真是落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血衣卫都指挥使,就是整个血衣卫的最高长官了。官衔为正三品。但真正恐怖的,倒不是一个三品的职位,而是血衣卫都指挥使几个字所代表的意义!
  这几个字,代表着的,就是一只凶猛狼群的头狼;而在场的众官员,却都是那待宰的羔羊。只要头狼一发话,在羊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会窜出一些恶狼来,甚至是掀翻了身上的羊皮窜出狼来,扑在他们身上,将他们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至此,文官们是再不存一点为巡抚大人翻案的心思了。陛下果然是早有预谋,连血衣卫的头目都派到了这里来,不是为了诛杀巡抚郭子良,又是为了什么?!
  孙公公又咳了几声,在满场的静默中显得尤为突兀。他咳完又停了一会儿,才说:“请荆湖南路副招讨使楚歌跪接口谕——”
  众人才被狠狠压下去的心又都提了上来,别人都是圣旨,怎么楚歌的是口谕?莫非还有什么变故?
  这这样想着,孙公公已经狠一狠心,快速地宣读出来:“楚卿你可知罪么?朕旨到之日,你还能跪在这里听谕旨的话,说明隆兴还算是有惊无险了吧?不过楚卿你难道不记得朕临行之夜和你说过的话?不可轻易涉险。隆兴府的事,和你有什么干系?要你湖南的招讨使来凑热闹么?越界行权,朕决定罚你俸禄一年,着回京时当面和朕解释。”
  又是出乎楚歌意料的内容!她着郑石通知过孙公公,如果给她的圣旨,能够对她在江西建立威望有帮助的话,就当众宣读;否则,就私下里给她……可是,这口谕里,罚俸一年……记得方才孙公公说起给武青的圣旨的时候,不是说的嘉奖和擢升么?怎么轮到了她,却是厚彼薄此?还有,这份口谕,实在是太暧昧了,什么临行之夜,什么当面解释,落在有心人耳朵里,那些谣传就算是坐实了……
  可谁料她还在这里腹诽那口谕,孙公公却还没完似地,又躲闪着眼光,说道:“陛下还有东西给小侯爷。”
  第五十七章皇帝陛下的礼物(下)
  更新时间2008…9…3 8:21:57  字数:2334
  可谁料她还在这里腹诽那口谕,孙公公却还没完似地,又躲闪着眼光,说道:“陛下还有东西给小侯爷。”
  于是江西路以及隆兴府的大小官员,便都眼睁睁地看见了这一幕:内侍省内常侍孙德安孙总管,将一只镶金嵌玉的沉香木盒子,用黄绫托着,恭恭敬敬地奉在了楚歌的面前。
  楚歌也连忙恭敬地接了,依照惯例,当场将那个小盒子打开——
  里面只有一块和外面托盘上一模一样的黄绫。
  东西呢?莫非路上丢了?
  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楚歌看看孙公公,再看看盒子,终于问了出来:“孙公公,陛下赏赐的,就是这个盒子?”
  莫非是别有深意么?
  不料孙公公垂了眉,指了指盒子,说:“不是盒子,是里头的那……帕子。”
  帕子?楚歌将那方黄绫拈了起来,打开瞧瞧,倒是方方的,角落里还绣了什么东西,可……手工也太粗糙了吧?确定是“绣帕”么?不是垫盒子用的?
  “陛下说,这是他早以前和小侯爷打赌输了的,要亲手替小侯爷绣个帕子来用……”孙公公说话声音越来越低,但在场的众人还是都听了个清清楚楚。立时场中一片抽气声。
  陛下亲手绣的帕子么?这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珍贵了……别说是罚俸一年,就是连升三级,也抵不过这一方帕子所代表的含义……众官员无数道目光,齐齐盯在了那帕子上头,几乎要把帕子烧出个洞来。
  楚歌讪笑了下,将帕子放回到盒子里,依照规矩谢恩。不过……在抬起头的时候,狠狠地剜了孙公公一眼。
  这个死太监,这种口谕当着众人来说,是给她上眼药么?亏她先派郑石远远地去接着,确定是好消息,还塞给了孙公公那么厚的银票——居然当着众人的面闹这么一出。还嫌她丢脸丢得不够,连陛下亲手绣的这样的话都出来了!
  孙公公对着楚歌责怪的眼神,也只有苦笑,不是他不知道这种私密的口谕,可以在单独的时候再宣给楚歌,只是……楚歌塞给他那么多银子,要他替她提升威望——还有什么比陛下的宠信更令人畏惧艳羡的么?……最最主要的是,如果他帮不到她,他怕到手的银子又会飞了……
  不过好在有谢聆春在一边。这场宣读圣旨的大戏结束之后,倒也没人上来和楚歌说什么有的没的,就连何长安都没有过来要求看一看“陛下亲手绣的”帕子是个什么模样。大家的目光,更多地还是集中在了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