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霸蜀 作者:庄不周 >

第552章

霸蜀 作者:庄不周-第552章

小说: 霸蜀 作者:庄不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小的区别,只是他还没看出徐州所传浮屠教和天竺的浮屠教有什么区别。

“一个正当年华的才女,研究浮屠教干什么?”魏霸将书放在一旁,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揉揉太阳穴:“丞相允诺封王了。”

“意料之中的事。”说到正经事,彭小玉也收起了笑容。她负责内部的机密事务,有专门的渠道来往于成都、交州之间,陈震刚刚离京的时候。消息就同步送出了。“丞相已经没多少筹码了。”

“可丞相不是轻易认输的人。”魏霸抚着唇边的髭须,眼神微缩:“我总觉得,这里面似乎还有什么阴谋。”

“千般妙计,也要有足够的实力为后盾。”彭小玉冷笑一声:“事到如今,只要夫君自己谨慎一点,不要被他坏了性命,他又能如何?”

“嗯。”魏霸应了一声。出神的看着窗外。交州天气热,蚊虫也多,所以在窗户外面罩了一层碧纱。从亮着灯的屋里向外看去,除了明月之外。其他的景物都罩上了一层薄雾。他看了片刻,又道:“让玄玉查一查,丞相究竟还藏了些什么手段。以我对丞相的了解,他不是那么轻易容易放弃的人。这一次,我不仅得把他的饵吞掉,还要收了他的鱼钩,最好能将他本人也拉下水。”

“不打败他,你就没自信么?”彭小玉瞟了他一眼,嗔道:“明明可以不战而胜,非要行险。”

“不知道。”魏霸叹了一口气:“也许,他就是拦在我面前的一座山,不跨过去,终究是个心结。”

……

陈震在朱崖呆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魏霸一直没有见他。陈震虽然急得上火,却也只能按捺住性子,在朱崖看看海岛风光,还走访了附近的几个县城。

朱崖岛上的原住民不多,新来的移民却非常多。这些人聚集在魏家庄园的周围,自然的形成一个个的聚落,规模大些的便称作县,规模小些的便称作乡里。既然是不远千里而来,那些乡音相近的人自然的聚在一起,名字便也以老家的名字代替。

陈震在这里看到了很多中原的地名姓氏,其中不乏从青徐等地来的。自从董卓入洛阳,袁绍等人起兵讨董不成,反而自相混战,青徐之地就成了战场所在,原本人烟稠密的青徐现在户口耗减,一部分是因为战乱而死,另一部分却是因为战乱而逃。

外逃的人远远比死去的人还多。农耕民族重土安迁,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背井离乡,战乱是促成移民的最大原因。如果不是中原战乱,大量的百姓南迁,别说交州得不到这么多的人口,就是整个江南的开发都会慢上许多。

魏霸占据荆南和交州,成了乱世最大的受益者。中原的那些重臣们,虽然知道有不少人南迁,但是在他们的眼里,交州还是蛮荒之地,不值得重视。诸葛亮本人大概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才没有对魏霸产生足够的警惕,现在终于让魏霸坐大了。

一念及此,陈震就觉得非常惋惜。

朱崖是海岛,虽然宜耕面积不少,毕竟不如出海打渔来得方便。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最朴素的道理。所以陈震在朱崖的这段时间,看得越多的还是出海的渔船。每天早上,都有不少渔民驾船出海,每天晚上,都会有无数的渔船回来,几个港口总是帆影如织,人声鼎沸。

陈震注意到,不时的有战舰入港,从上面放下一些遇到风浪而倾覆的渔民,然后又重新起帆,驶入大海深处。当出海的渔民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两艘楼船随行。

经过打听,陈震才知道,那是水师战舰,他们在海上的任务一是护航,以免海盗打劫,一是在渔民们遇到意外情况时予以救护。同时,他们还承担由朱崖到九真、日南一带的远途护送。陈震花了些心思,打听到这支水师大概有四五艘巨舰,二十多艘楼船,大小战船三百多艘,总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分成三批,一批出海,一批返航,一批留守朱崖休整。

陈震很惊讶,他从来不知道交州水师有如此规模。在一次与魏霸的记室杨戏见面时,他隐晦的提出了这个疑问。杨戏很不以为然的说,将军麾下的水师按区域划分,不到万不得已,将士们不会远征。毕竟离家时间长了,思家念土的情绪会影响作战。交州水师除了那次远征武昌之外,基本上不出交州海域执行任务,朝廷当然不知道了。

陈震很惊讶,随即又问了一个问题,魏霸现在治下的水师一共有多少人?

陈震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水师行于海上,魏霸又不向丞相府要钱要粮,所以丞相府根本不知道魏霸麾下究竟有多少水师。

杨戏眨了眨眼睛,笑而不语,被陈震逼得急了,他推脱道,我只是一个文职,不知道军事上的事,反正你也看到了交州水师的规模,大致上,你应该可以推断出东海的水师规模。东海是前线,交州是后方,理论上说,目前在东海的水师只会比交州水师实力更雄厚。

“邓艾他们是不是都去了东海?”

杨戏沉吟半晌,点了点头。

陈震倒吸了一口凉气。交州水师有一万五千多人,那东海水师至少有两万人。周胤、邓艾等人撤出彭城,去了东海,大概不仅仅是给马忠一个下马威那么简单。魏霸早有计划放弃彭城。彭城受挫,骑兵折损严重,在青徐一带与魏军争锋必然带来更大的伤亡,所以魏霸干脆把主力撤出了青徐,全力加强水师的力量,把这个难以建功的战区交给了马忠。

换句话说,即使诸葛亮不安排马忠去东线,魏霸也有意放弃青徐。而他放弃青徐,恐怕也不仅仅是无法与魏军铁骑争雄这么简单,他是主动撤退,韬光养晦。这么做的目的,也许就是要让诸葛亮觉得东线已经不再是威胁,好把主要的目标转移到关中。

换句话说,目前诸葛亮要挟天子之威,御驾亲征关中,以夺李严兵权的形势,早在一年多前,就在魏霸的预料之中。他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推动着朝堂上的局势向前发展。包括今天诸葛亮被迫以封王为条件,换取他的支援,其实都在魏霸的预料之中。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做出了什么决定,而是魏霸逼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陈震一时心灰意冷。

第0951章 福兮祸兮

建兴十四年三月,陈震千里奔波,匆匆回到了成都。

他甚至没有回家,一脚就迈进了丞相府的大门。

“孝起辛苦了。”诸葛亮走进门,打量了陈震一眼,很亲热的招呼了一声。陈震却没有心思回应,他草草的拱手施了一礼,急不可耐的说道:“丞相,我觉得这么做害大于利。”

诸葛亮诧异的看着陈震,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陈震这么失态。看起来,这句话大概已经在他肚子里盘旋了很久,所以一见面就迫不及待的吐了出来。

“别急,孝起,先把你看到的情况说说。”

陈震应了一声,把自己这小半年的见闻说了一遍,特别是重点讲述了魏霸不为人知的水师,最后说道:“就目前而言,天师道势力大增,不论是官还是民,信仰天师道的人都不在少数。不过,现在的天师道仿佛和我之前了解的天师道又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多了实证的习惯。”陈震沉吟道:“以前的天师道也讲一些玄妙的道理,现在依然讲,但是更注意验证推理,看起来是一些不足为奇的东西,却争论得非常厉害,不仅是口头辩论,而且还要做一些实证。”

诸葛亮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陈震究竟在说些什么。陈震想了想,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丞相,你觉得一件东西从高处落下,快慢与什么有关?”

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带有明显魏霸风格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细细思量之后,就会发现根本不简单。他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陈震。

“很少人都会认为,是轻的慢,重的快。对不对?”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不对。”陈震摇了摇头,讲了一个交州流传甚广的铁球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一次争论,双方都是天师道的信众,但是争执不下,最后特地建了一个高达二十丈的木楼,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下落速度的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与空气阻力有关。

诸葛亮非常意外,一时为之出神。

“我想提醒丞相的不是这个结论,而是魏霸治下的学风。从中原迁往交州的世家依然在传承儒家经典,可是在儒家经典之外,也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其他的学问。比如这天师道的学问,比如这实验的学问。丞相,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可不是想想那么简单。”

“这有什么复杂的,找两个轻重不一的东西一起扔一下就是了。”

“不然。”陈震摇摇头,苦笑不已:“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实验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后来经过反复辩难,选定了两个大小不一铁球,丞相可知道是为什么?”

诸葛亮沉吟片刻:“铁球重,不易被风所动?”

“丞相高明。”陈震挑起大拇指,感慨道:“丞相与那些人相比,超出不止一筹。可是,若非我提及,丞相能想到这个实验。想到这里面的细微区别么?”

诸葛亮的脸色慢慢的有些发白。他懂了陈震的意思,那些人虽然不如他聪明,可是有无数人互相辩驳,反复论证,他们就能做出他所无法企及的成就。

也许魏霸治下不可能再有一个像他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可是当他把大量读书人的兴趣导向这些实证学问的时候,他就可能拥有数十甚至数百个比他更聪明的人。也就能做出更多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创新发明。

魏霸本人也很聪明,可是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聪明,他让更多和人像他一样思考。而这个办法就是借助天师道。天师道在利用魏霸扩大传道范围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的被魏霸利用了。他们传的道已经不仅仅是天师道的道,还有魏霸的道。

现在,魏霸不仅仅是一个神将,他更等同于一个精神领袖,是没有天师之名的天师。

那么,一个诸葛亮能和成千上万的人对抗吗?

有了这个解释,魏霸治下的实力迅猛增长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他将法家学术的耕战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诸葛亮喃喃的说道:“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国家所用,反而成为国家的隐患,是我这个丞相的失职。”

陈震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魏霸实力非同小可,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名义。如果再授予王爵,则无能为制,必然失控。”

“不授王爵,就不会失控?”诸葛亮惨笑着反问道:“让他如此静养,只会让他的实力增长更快。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上阵搏杀。战场上,多少总能消耗一些实力的,说不定……还会有一些意外之变。”

陈震无奈的摇了摇头,诸葛亮已经开始钻牛角尖,寄希望在战场上再出现彭城之战那样的意外了。他也不想想,魏霸吃过一次亏,就一点教训也不吸取,还会再吃第二次亏?

陈震没有再说什么。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

……

天子下诏,因战事紧急,诏使者赐车骑将军魏霸牛酒夺服,负责东海的战事。

诏书下达之后,火速送往朱崖。

李严得到消息,无动于衷。陈震去朱崖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已经和魏霸多次交换意见。

李严早就知道魏霸在成都有眼线,而且眼线并不掩人耳目,甚至有些张扬。魏家庄园还在成都,他们能打听到不少消息,传往交州。李邈是彭小玉兄妹的亲舅舅,也是魏霸布在成都的眼线。除了这些人之外,成都那些有家人在魏霸麾下的当然也会时时保持联系。

但是李严想不到魏霸有更快捷的联系方式,当李邈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将魏霸的回复送到他手中的时候,李严几乎怀疑是诸葛亮伪造的。原因很简单,这么短的时间,就算用最快的马,也无法将消息传递到魏霸手中,更何况是收到回复。

可是李严不仅一次收到过魏霸的亲笔信,魏霸的书法和诸葛亮的书法的确很像,可是他能分辩得出来,因为这里面有一些只有魏霸和他两个人知道的标记,这些标记就是李邈也不知道。

李严这才知道,魏霸和成都之间的联系居然紧密到了这种地步。事实上,成都的消息传到交州,最快只要五天而已。

能将这个秘密透露给他,自然是魏霸对他的信任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李严惊讶之余也松了一口气。

能和魏霸做朋友,大概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陈震还没有回到成都,李严就接到了魏霸的亲笔信。魏霸向他承诺,他们之间的联盟不变,这次李严向诸葛亮发难,为魏霸再次出山创造了条件,魏霸感激在心。君投之以木桃,我必报之以琼瑶。交州支援朝廷的钱粮,将指定给关中军团使用,为了防止诸葛亮从中截流,他会将相当的一部分以私人贸易的形式运往关中,希望李严能善加利用,借以立功。届时一东一西,夹击曹魏的同时,也打破诸葛亮的如意算盘,让他自食其果。

有了魏霸这个承诺,李严虽然不能完全放心,多少也松了一口气。他也清楚,魏霸这么客气,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联盟,而是因为魏霸目前有无法克服的短项:战马。

魏霸要靠他提供战马来维持骑兵的规模,否则,魏霸就很难在陆战中与魏军争锋。当然了,这个优势不是永远的,等魏霸占领了辽东,拥有了自己的战马来源,他这个优势就会慢慢的消失。

李严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优势消失之前将利益最大化,壮大自己的实力。现在他要做的是争取早点回到关中,将兵权从吴懿的手中夺回来。而要回到关中,就需要魏霸出面力挺。魏霸要力挺他重回关中,当然不能通过这些见不得关的渠道,只能经由正式的途径。

所以,李严只能等,等诏书送到朱崖,魏霸正式回到朝堂,发出他的声音。

就在这时,李严收到一个消息,敦煌太守姜维不知道什么时候兼领护羌校尉,移驻金城。

李严勃然大怒。护羌校尉是武职,任免理应归大将军府负责,现在他这个大将军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姜维怎么就兼任了护羌校尉,由敦煌移驻到金城了。金城和敦煌隔着上千里呢。诸葛亮这么做,是让姜维先靠近关中,为夺兵做好准备吧。

李严立刻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很淡定,他告诉李严,姜维这次调动,主要是由敦煌太守转任金城太守,护羌校尉只是暂时兼领,并不是正式任务,所以没有通知大将军府。

就在李严准备发飚的时候,诸葛亮又说,其实,调姜维转驻金城是为陛下亲征做准备。姜维的一万骑兵到时候是要归大将军辖制的,先由敦煌转到金城,是为了不引起魏军的注意。

李严顿时一怔,他听出了诸葛亮的话外之意:“陛下亲征,谁是主将?”

诸葛亮无声的笑了起来,目光在李严的脸上来回扫了扫:“正方,除了你这个大将军之外,还有谁有资格当此重任?”

第0952章 好大一个坑

李严狐疑的打量着诸葛亮,不知道诸葛亮又在打什么主意。

诸葛亮无奈的笑了笑:“这次大战其实谈不上什么主将,从东到西数千里,分为三路,联络不便,只能各自为战,直到会师洛阳之前,都谈不上统一指挥。”

李严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已经想得很清楚。

“东线有魏霸,中线有陆逊,西线是陛下所在,当然要有一个能力与威信都不弱于他们的人主持。”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指指李严,又指指自己:“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李严调侃道:“丞相谦虚了,丞相两次北伐,一次东征,我只有南阳一战,岂敢和丞相相提并论。”

“如果只是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