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隋亡唐兴七十年 作者:蔡磊 >

第13章

隋亡唐兴七十年 作者:蔡磊-第13章

小说: 隋亡唐兴七十年 作者:蔡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汗以及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她在突厥为大隋做了不少事,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之前就是她设法送的信。隋炀帝在江都死于宇文化及之手,萧皇后也成了宇文化及的囚虏,后宇文化及败于窦建德,又是义成公主把萧皇后等人接来突厥。因为视唐朝为灭国仇敌,义成公主坚决支持突厥对大唐的不断侵扰。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突厥一直是令大唐最初两代帝王寝食难安的祸乱之源。用贞观天子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正是因为忍无可忍,贞观天子才痛下决心,彻底摆平了东突厥,然后是吐谷浑。后来才有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和亲吐蕃的举措。再后来,贞观天子的锋芒又指向了横行西域俨然是西域霸主的西突厥,甚至也包括占据如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的高昌国。那都是打出了大唐国威、军威的大仗、硬仗,以至大战之后,当地有童谣这样唱道—— 
  
高昌兵马如霜雪,   
汉家兵马如日月。   
日月照霜雪,   
回首自消灭。   
也就是在这之后,才有了东西近万里、南北过万里的辽阔广袤的大唐疆域。   
又出兵,又和亲,一手硬,一手软,贞观天子大治天下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这两手。 
   
关于和亲,贞观天子有过这样的说法:“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   
下边的话也是贞观天子自己说的:“北狄世为寇乱,今延陀倔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与之为婚媾,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 
  
看见了吧,一女可抵十万兵,如此良策,为何不用呢?贞观天子的这番话,针对的是十分具体的对象——延陀。所谓“延陀”,就是薛延陀,铁勒十五部中最强的一部。他们本来住在现今的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和塔尔巴哈台流域,正是由于他们和铁勒另一属部回纥共同起兵,为大唐征服东突厥提供了大好良机,后来他们就占据了原来东突厥的领土。贞观天子本来就是要跟他们和亲的,但他们却总是和贞观天子闹别扭,甚至不愿接受被大唐朝廷遣送的突厥人回到自己的游牧故地。突厥人转而被安置在长城以外,成了薛延陀攻击的目标,但又不时侵扰大唐边境。 
  
那一次贞观天子真是伤透了心。征服了东突厥后,他曾是那么真心地对待东突厥人,不仅妥善地安置了众多余部,而且还封官授职,他们中的许多头面人物更是被安排在自己身边,目的当然也还是为了教化。但谁料想得到,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竟会纠集一批部落子弟,乘夜突袭皇帝御帐。叛乱被当场镇压,贞观天子对外族人的信任也同时大打折扣,这才有了将他们迁回原住地的举措,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求个平安保险吧。但占了他们地盘的薛延陀不接受他们,这不是明摆着与朝廷为难吗?跟这样的家伙和亲,贞观天子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就因为他曾经应允过和亲,所以后来变卦赖婚的举动又让他的臣子们非议不已,就连一直对贞观天子大加赞赏的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里批评说:“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乃复恃强弃信而绝之,虽灭薛延陀,犹可羞也。” 
  
此说笔者却不敢苟同。和亲既然只是一种基于政治考虑的谋略,对象是否合适、时机有否变化当然都在考虑之列。当初之所以采纳群臣建议,考虑要对薛延陀和亲,贞观天子主要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手下爱将在交战中被对方俘虏,为了换回爱将,才有了联姻之允。爱将既已安然而归,且自己也有了消灭对方的办法,那又何苦毁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好姑娘呢?哪怕是皇帝呢,也应该有点人之常情吧?贞观天子的赖婚之举倒让我们于无意中见识了他的真感情真性情,让我们多了些认同感与亲切感。 
  
不错,我们是在说历史,历史也的确是一种宏大叙事,但它毕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演绎而成的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情,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有时反而更能表现一个人的真性情。被我们当做榜样说了半天的文成公主当年远嫁吐蕃时只有十六岁,从繁华异常的京师去那么一个远天远地不无神秘的地方,她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一百多年后唐肃宗李亨的宁国公主去回纥和亲时哭着说的那句话,难道还不让人揪心吗? 
   
泪眼滂沱的宁国公主当时说的是:“国家事重,死而无恨。”   
显然,远嫁异邦的公主知道,自己的婚配与爱情无关,自己只是在完成一项政治正确的国家任务,个人的幸福与否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还记得早在蔡文姬流落匈奴之前就远嫁异邦乌孙王,因而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悲秋歌》的乌孙公主吗?   
也是肩负和亲重任的公主,在诗里压根就没提什么国家民族之类的字眼,她只是满腹哀怨地告诉我们,她嫁的地方她嫁的人,她只是告诉我们,她在那里吃的什么喝的又是什么。于是,一个住不惯帐篷,吃不惯牛羊肉,喝不惯酸牛奶,可能也洗不上热水澡的公主形象跃然纸上。诗不长,抄录如下,也算用了一次陈寅恪老先生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方法吧——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看见了,就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但又诉说无门,曾经是公主、后来又成了王妃的她,居然只想变成一只能自由自在飞回故乡的鸟儿!   
讲古堂   
薛万彻   
初唐名将。投奔李渊后进入李建成东宫为将,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是贞观年间的重要军事将领。   
宇文恺   
博览群书,多技艺。杨坚时领营建新都副监,除了仁寿宫之外,还有许多宫廷建筑也出自其手。杨广时官拜工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隋朝的灭亡跟隋炀帝大兴工程、横征暴敛是分不开的,大运河也是导致隋炀帝败亡的因素之一。不过,大运河对全国政治、经济的作用却是无法估量的。   
隋炀帝像。隋炀帝在历史上以暴君昏君留名,其贡献往往为人所忽视。   
李大亮   
唐初名将,随李渊入关,授土门令。性烈如火,不善言辞,讨吐谷浑有大功。贞观时累官至剑南道巡省大使,拜右卫大将军兼右率卫、工部尚书等,后封武阳公。   
文成公主   
她并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有人推测她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虽无确证,但总是宗室之女当无疑问。   
王珪   
曾与魏徵一起辅佐李建成。李世民即位后,仍受重用,曾任宰相。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面。   
魏徵像。   
马周以酒洗脚。马周出身贫寒,但经苦学之后,学识渊博,因给中郎将常何捉刀写奏折而为太宗赏识,最后官至宰相。图中所画的马周以酒洗脚之事,取材自杂剧,其人之特立独行与放浪不羁由此可见一斑。 
  
薛延陀   
隋唐时北方游牧民族,铁勒诸部之一,由薛部和延陀部合并而成。初属突厥,后归唐,隶于唐燕然都护府。   
独孤信   
既是贵戚,也是重臣。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之父李昺。后被宇文护罢官并被逼自尽。   
来和   
着名术士。杨坚请其看相,他答说公当王天下,愿忍诛杀。而在回答武帝时,却说杨坚并无异相,只能当个将军,不必多疑。杨坚称帝后,两人都对此津津乐道。   
后记 历史给了我们第三只眼睛   
一   
第三只眼睛的说法也许真是算不得新鲜了,但若不如此表述,又的确无法说清在对历史的阅读中曾经有过的那种如同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获得天眼的感觉在我真的像是睁开了第三只眼睛。 
  
都说是文史不分家,但学中文的我在三十岁之前,除了《史记》和一些古代文论,对前人留下的真正的史学着述却一直兴趣不大。记得那本比砖头还厚许多的《旧唐书》放在书桌上长达半年之久,读了还不到十页;父亲书橱里有一套二十本的《资治通鉴》,我曾打算一本一本看完的,但一次一次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在厚今薄古、将文明世界的许多成果和遗产一概斥之为“封、资、修”的年代里长大成人,突然有一天身处改革年代,那感觉真的是八面来风应接不暇。于是我就以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的历史真的已经成了历史,真的已经成了只该躺在图书馆里蒙尘蒙垢的前朝典籍;我以为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进行,将要降临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上空的,一定是一轮全新的红彤彤的太阳,我以为空前绝后的新纪元从此真的开始啦! 
  
但我很快就不这样想了。   
因为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娘胎里孕育成形,靠的是那根输送养分的脐带;落地后那根脐带是剪掉了,但那个标志性的印痕却从此牢牢地跟定了我们。历史与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不也是这种关系吗?  
 
就是为了搞清楚我们将要往何处去,我们也有必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现在的共和国是上世纪40年代末宣告成立的。她的第一代领袖曾经说自己是秦始皇加马克思。不管别人对此如何理解,我认为他其实是在对自己一生的业绩进行定性——   
在秦始皇的故乡移植马克思主义。   
这才叫任重道远呢。甚至就是在今天,关于这个任务,我们也只能说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二   
唐朝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而持久影响力的朝代。贞观盛世、大唐雄风之类的说辞在今天仍然耳熟能详,不少侨居海外的同胞直到现在还以唐人自居,而作为一种国粹的象征,改进后的花团锦簇的唐装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在由我们做东的亚太地区首脑峰会上也是大放异彩。 
  
关于这个朝代,有多少文人墨客讴之歌之吟之颂之舞之蹈之赞之扬之了啊!   
关于这个朝代,有多少专家学者写出了多少专着专论多少皇皇大作了啊!   
但我依然有话可说,而且自认并不是在炒冷饭。   
是历史给了我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让我看见了以前视而不见的许多东西,同时也就让我找到了将这一切表述出来的最适合的方法:就事论事,就唐朝说唐朝。作为历史的门外汉我能说的也许极其有限,但历史既然是一条有因有果环环相扣浪浪相叠的长河,那么,为了搞清楚某一段河面的水情水文水质,与此相互关联的上下游的信息又怎能视而不见呢?同时,将隋唐两朝放在一起说,也并不是我的发明,《隋唐演义》虽然不如《三国演义》那么着名,但也成书甚早,在时间上并不输于后者。 
  
作为真正的后来者,笔者之所以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捡拾前人牙慧的尴尬,就在于如今已是21世纪,而国内八面来风的改革开放也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啦。   
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一个个体生命来说,三十年的时间实在是算不得短,更何况对我个人而言,这又是一段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生最为重要的三十年。 
  
时代待我等不薄,我等能不能真的无愧于这个时代呢?   
前后用了开皇、仁寿、大业、义宁四个年号的大隋从始至终由盛而衰前后还不到四十年,与国祚绵延近三百年的大唐相比,它真可以说是一个短命王朝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两个前后相连的王朝如此天上地下判若云泥?将它们放在一起来一番比较,在比较中来一番重新认识,我们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早就不是前人写《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时候了,也早就不是闭关锁国自说自话自成一体的时候了。经历了长期的进化演变磨合震荡之后,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类社会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真的开始彼此认同携手并进了。 
  
在以过往文明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领域,也有一种人类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则。这种随着人类文明而进步发展完善的规则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对过往历史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有了相当程度的把握。 
  
由西方人编纂的以东方中国为对象的分朝断代的“剑桥中国史”是这样,汤因比研究比照几种文明撰写的《历史研究》是这样,美国人丹尼尔·布尔斯廷撰写的《美国人》三部曲还是这样,甚至就是问世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法国人勒尼·格鲁塞的《草原帝国》也是这样。正是《草原帝国》的作者这样说道:“人类从来不曾是大地的儿子以外的东西,大地说明了他们,环境决定了他们,只要认识到他们的生存方式,则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行为便会即刻‘一目了然’的。” 
  
幸运就在于有这样一些前辈和他们的书在。   
幸运就在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能看到这些书。   
哪怕就是照猫画虎呢,我们的眼光、胸襟甚至是笔触也和往日大不一样啦。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和贞观之治一样,所谓的康乾盛世也是迄今为止许多国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我们历史的黄金时代。可是,你一旦看过那本出自法国历史学家阿兰·佩雷菲特笔下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旦你知道就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我们的祖先面对暌违已久的异域文明,竟会表现得如此左支右绌大失水准,你就会明白,总是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我表扬,只会让我们自己和文明世界渐行渐远南辕北辙,直至丧失了平等对话的资格。坦白地说,我的这本小书想要表达的思想其实只在一点—— 
  
纯粹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完完全全就是撞大运般撞来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好皇上李世民,带给我们的贞观之治早已结束,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有坚实的制度作保证的永不凋零无法逆转的贞观盛世才是我们所有人的理想所在! 
  
本书是我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讲古堂”系列写的第二本书。如果说第一次是误打误撞狐狸碰上了猎人的话,那么这一次就是心甘情愿地刻意为之。原因当然也很简单,那就是这家出版社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我的责任编辑表现出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以及工作效率,令人感佩万分。自觉还算满意的书稿要是不交给他们,会让我觉得不但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出版社和这样的编辑,应该说,不但是广大作者的幸运,也是更为广大的读者的幸运。 
  
2007年8月9日于京东一统斋 
(全文完)   
全文完
本图书由最新TXT小说下载网。。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好书,敬请登录。。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