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明清当军阀 >

第76章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76章

小说: 回到明清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龀傻模劣谘栏啵怯玫矸邸⒀┭巍⒈『苫熘贫桑⑼炅搜酪院螅谇磺辶梗淙槐炔簧舷执栏啵欠旁谡飧鍪贝丫窍嗟辈淮砹耍徊还仓挥行鲁遣呕崛绱舜蠓降慕庵侄鞯弊鋈粘J褂茫桓龅胤剑鼋鍪茄我幌罹妥阋匀靡话愕闹胁彝ネ诽哿恕�
两千吨级的驱逐舰尾甲板上,热气球正在进行升温,这种随军航行的热气球是不会停火的,只不过到了晚上会收回甲板上,在夜间,只要情况允许,就会一直以小火烘着,保持气球温度,虽然这样会降低热气球的使用寿命,但是海上航行,有任何大意的行为,都会出现万劫不复的灾难。
侦察兵不停的给钢瓶加着压,扭大了送油阀,热气球是胃口最好的一种飞行器了,只要能烧的东西,从理论上都可以使用,但是使用木柴之类的东西烟气太大,燃烧值也不高,但是新城的炼油厂炼出来的油品质还不合格,无法应用到发动机上,但是仅仅是用来烧还是不成问题的。
从耐高温的陶瓷喷嘴处喷出来的雾状油料烧起一股强劲的火苗来,热气球内部的空气温度也是越来越高,庞大的热气球摇摇晃晃的,将甲上的固定木杠扯得嘎嘎低响着,已可以升空了。
今天轮天侦察兵杜担山和他的搭档杨壮升空了,身上高空热气球上,一呆就是一整天,别提多难受了,撒尿还好解决,直接从空中向下放就行了,可是来大的可就难了,若是直接放炮的话,借着风落到下面兄弟的头上就要挨骂了,所以都是直接拉到袋子里,下来之后再扔进海里,只是在这空中摇摇晃晃的,可是一个技术活。

第3卷 第533节:险地失优 (1)

杜担山和杨壮利落的爬进了热气球当中,食姆双指比划了个圈,另外三指伸手,这是一切准备就绪的手势,据说这手势还是萧大人发明出来的,说是什么西夷话OK的意思,或许连西夷都搞不懂这OK是啥意思。
热气球在天风还不是很亮的清晨缓缓的升了起来,在上升的途中,杜担山就打开了他的饭盒,里面装着热腾腾的米饭,几块酱肉,还有一些豆芽青菜什么的。
用勺子向嘴里塞了一口,伸手抓起了望远镜随便看了一眼,低头接着吃,牛壮就认真得多了,架着高空侦察用的大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视线范围之内的一切。
“先吃饭吧,这一大早的,还黑乎乎的,能看到个啥,一千米外就啥也看不到了,再等半个时辰吧!”杜担山含着饭食含糊不清的说道。
“看一圈吧,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嘿,看那些村姑,这一大早的就出来的洗衣服哈!”牛壮嘿嘿的怪笑着。
“洗衣服,又不是洗澡,有啥可看的,等到了广州,咱去青楼里转一圈,尝尝那些西夷娘们的滋味,娘的,真贵,干一次要十几两银子,我赚了两个月了。”杜担山嘎嘎的怪笑着说道。
“哼,我可得留着钱,要不然以后讨了婆娘,还不喝西北风去!”牛壮说着,将望远镜架到了另一侧,趴在望远镜上向海面处观察了起来。
“咦?海线上有影子,担山,你来看看!”牛壮突然惊咦了一声,伸手扯了扯杜担山。
“一大早的能有啥,连渔民还没出海呢!”杜担山把最后一块酱肉塞到了嘴里,把铜板一次压制成型的饭盒扔到了一边,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向望远镜上凑了过去,看了一眼,杜担山抬起了脑袋,瞪大了眼睛,与牛壮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异。
他们分明就看到了十里之外有一团黑影,看不真切,似乎是一支船队的模样。
两人几乎同时向大型望远镜扑了过去,却又撞在一起,还是牛壮的体形更大一点,把杜担山挤到了一边,而杜担山也抓起了双筒望远镜。
这种用于远程侦察的望远镜可都是萧远来的精装货,在这个年头有钱也买不到,虽然是山寨货,但是挑的都是高倍的,足足二十倍变焦。
把手臂架在框沿处,不调的调整着焦距,终于可以确认那就是一只船队,距离大约十里左右,而且正在向这里行来,太远了,天又黑,哪怕有望远镜也不可能看得清楚旗号。
杜担山一把抓起了肩头的对讲机就捏了下去,“这里是高空,这里是高空,发现正东南方向有疑似队接近,距离十里左右,正在向我方接近,正在向我方接近,天色太黑,无法看清旗号,我们正在进一步侦察,完毕。”

第3卷 第534节:险地失优 (2)

“继续侦察,各战舰舰长,立刻升帆机动!”负责本次航行指挥任务的飞浪号驱逐舰的舰长蒋甘在对讲机里高声喝道,颇为沉稳。
新城的海军总指挥是杨胖,但是杨胖现在坐镇新城附近,负责新部队的海上实战训练,而护航,就由各军舰的舰长轮翻负责,这样还可以煅炼一下海军高级指挥的指挥能力。
敌人远远小看了新城海军的战舰性能,新城的船舰升帆,已经放弃了原始的手拉式,原始的硬帆落帆容易,但是要升帆,却要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人拉着绳子将帆拉起来,可是新城使用的是绞盘,而且大量的使用的金属件和滚柱式的轴承,只要两个人就可以快速的升起一面软帆来。
军舰这头动作了起来,商队那边也不例外,古时候的海上航行,从来都是兵民不分的,遇上海盗,水手摇身一变就是善战的士兵,新城的商队更是如此,商船并不仅仅是贸易,还承担着训练水兵的作用,上头的水兵大部分都是刚刚走出训练营的士兵,操船或许还不熟练,但是打枪开炮,个个都是合格的士兵,不合格也无法走出严格的训练营,主管新兵训练的楚雄楚将军,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
风帆虽然可以快速的升起来,但是船只要航行起来,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船刚刚动起来,只见远处的海面上,已经密密麻麻的扑来船只了,而高空热气球也传来了进一步的消息,是海盗,挂的都是海盗旗子。
“看来郑家是贼心不死啊!”梅泉叹了口气,伸手抄起了一把步枪。
蒋甘虽然是第一次指挥舰队护航,但是前几次跟随,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经验,但是却从来都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
眼看着对方大量的船只压了上来,半月形的围了上来,蒋甘放下了望远镜,抹着下巴上的短须眯着眼睛估算了一下距离,果断了下达了新的命令。
“各军舰放弃高速突袭,一排列队,舰炮对外,随时准备炮击,商船补充梯次防线!”
梅泉虽然是官职最高的一个,但是他只负责商队,一旦遇上战事,他也服从指挥官的命令,配合着军令,福船下浆,将船补充到了二线,随时准备替补一线。
“各舰长注意,密切观察敌船距离,只要进入射击距离,可以抢先开炮!”蒋甘沉声下令。
各舰长纷纷回应,而蒋甘对着身边用于内部通话的竹筒与炮舱的指挥官取得了联系,抢先进了警告射击。
一门炮被击发,轰的一声,硕大的炮弹飞射了出去,远远的落入了海水中,溅起了粗大的水柱,由于使用的是内藏式的引线,所以炮弹落水之后还会燃烧一小会,然后在水下炸开,将海面上炸起一团浪花来。

第3卷 第535节:险地失优 (3)

做为本次护舰的旗舰飞浪号驱逐舰上也打起了警告对方不得靠近了旗语,可是海盗船那头仍然没有回应,仍是一个劲的猛冲着。
对于郑大海来说,新城军舰之所以厉害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城的火炮犀利,二就是新城的军舰跑得快,一旦跑起来,再加上火炮的射程,只有他打别人,没有别人打他,不胜才有鬼了。
郑大海在倭寇的夜航引领之下,虽然冒险,却也总算是将对方给围了起来,使其失去了机动能力,哪怕火炮再厉害,只要冲上去靠帮做战,凭着人多势多,再加上海盗极强的近身搏杀能力,岂有不胜的道理。

第3卷 第536节:清晨海战 (1)

郑大海纠集起的这些海盗都属于精锐部分,实力相当的不错,炮也不少,足足上百门之多,甚至还有明朝中期的老式铜炮,火力最为强大的就数郑三咬着牙派来的两艘从西夷人手上购来的西式海船,上头足足有二十门火炮。
海盗不事生产,他们的火炮多数都是抢来的,或是挖门盗洞买来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是自制的土炮,单论火力的话,就凭这支数百艘船组成的队伍,足以攻陷沿海地带的任何一座大城,哪怕是泉洲那样的大城都可易可取。
可问题是,跟新城下了血本的海上舰队比火力,除了找死,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形容词了。
新城现在的军舰分成护卫、巡洋、驱逐三级,吨位一千的护卫舰上每侧都装了足足三十门炮,而且还是新城最新式的后膛一百毫米口径的火炮,而且还用新城目前近战威力最大的轻型火炮,四筒散弹炮多达二十门。
而巡洋舰的单侧火炮有四十门,近卫用的四筒散弹炮三十门,驱逐舰的侧舷炮更是高达五十门,近卫散弹炮也多达四十门,而且后膛火炮随时都可以换装散弹进行射击。
新城的海上舰队由于数量少,所以便追求起了火力至上的原则,能装的武器全都给他装上,一直装到最大极限才罢休,除了火炮之外,短管的98步枪更是人手一支,闲着没事打鱼玩,练得一手好枪法。
如此多的火炮,哪怕采用了滑道缓冲,其后座力也是大得惊人,若是一起开起火来,只怕不用敌人打,就要自己把船震沉了,新城的船虽然先进,可也是木制的,其坚固程度自然无法与现代的钢铁巨舰相比。
所以开炮的时候,是以两炮为一组,依次开火,或是自由散射,总之,侧舷如此多的火炮,不可能一起开火。
敌军一再逼近,高空热气球上的杜担山和牛壮两名优秀的侦察兵,一个油滑机灵,一个稳重正派,二人配合起来,倒也相得宜彰,由牛壮把持着对讲机,清晰而稳重的将消息传递下来。
“快快,都给老子准备好了,干他娘的!”本次旗舰飞浪号驱逐舰的炮舱当中,挂着少校衔的炮兵指挥官晃着手上的手枪一个劲的吼叫着。
“长官,你小心着咱,别走了火,咱当海军的,就算是死,也得死在炮下,不是枪下!”有老兵笑嘻嘻的开着玩意,一溜的火炮摆开,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哼,再不戴上耳塞子,震都震死你个狗日的!”少校哼了一声说道,伸手抓过一个棉制的耳塞扣到了耳朵上,如此多的火炮一起开火,产生的声音都足以把人的耳朵震聋了。

第3卷 第537节:清晨海战 (2)

一字排开,一侧的炮兵可以开火,另一侧就闲了下来,所有的水兵抓着短管98步枪跑上了甲板,准备抵近射击,四筒散弹炮也操作了起来,装好了散弹,随时准备击发后面火门当中的雷汞。对方终于近了,进入了火炮的射程当中,像红夷大炮那种射程足有六里的变态级大炮是不可能像新城质量更轻的后膛火炮那样拉到军舰上来使用,这些海盗的炮都是射程较近的佛郎机子母炮,放到这个时代,也算是比较先进的火炮了。
而新城炮舱的舷窗一开,火炮的炮口向外一伸,密密麻麻,黑洞洞的炮管着实让人头皮也跟着一阵阵的发麻。
郑大海使劲的眨了眨眼睛,捏着下巴的乱糟糟的胡子,在他身后几条船上,是一千郑家精锐。
本来郑三还想调用从新城买来的新式火枪,不过犹豫的良久,还是没有动作,一动那种新城独一份的枪械,必然会暴露,到时候可就不好打交道。
不过郑家神通广大,从大明朝弄来为数不少的掣电铳,这也是郑大海信心的来源。
大明朝的火器一点也不比西方弱,甚至还要强上几分,掣电铳是明朝的火器专家郑士祯发明,甚至经过一代天才皇帝崇祯爷改进的,已经与现代的后膛火枪有些相似的。
整支枪的外形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后部却有了大动作,没有枪栓,但是却有了子铳,子铳里事先装好了火药和铅弹,使用的时候,击发一次,取下子铳,装上新铳,只需要一个燧发操作的工程,使得击发的速度大大加快。
但是这种子铳却不像新城的子弹那样是事先制做好的,部队出发只要携带就行了,而是临战之前装药,因为这个年头的火药还没有使用湿制法,火药的三种成份并不结合,经过长途的运输后,颠簸之下,较重的硝和硫会下沉,炭居上,这样的火药爆起来效果太差了,需要重新搅绊才行。
若是这种能够快速射击的火器普及的话,满清早就被打回森林里玩鸟去了,大明朝还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全手工的时代,这种武器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制造繁琐,郑家能搞来五六百支,已经是天大的面子。
郑大海见身后的郑家子弟已经准备完毕,一挥声,进攻的鼓声呼呼的响了起来,以速度和火力见长的新城海军现在失去了速度优势,郑大海的致胜决心也更加强烈了。
在晨风当中,海盗们的船鼓足了风,甚至下了浆加快速度,他们个个都清楚,跟新城的海军打炮战是找死,只有冲到近前去,靠帮做战才是王道,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让他们尝尝厉害!”见警告炮击无效,蒋甘沉着脸低声喝道,对讲机将他的声音清晰的传到了各舰,各舰的舰长也将炮击的命令通过竹筒传到了炮位上。

第3卷 第538节:清晨海战 (3)

两千米,进入射程,对方虽然分散着,但是问题并不大,一声令下,火炮依次开火。
海军中士刘四和下士毛小鱼是优秀的海军炮兵,盯上了跑得最快的一艘敌船,狠狠的一拉炮绳,撞针反复运动,重重的撞上了击发的雷汞片,轻微爆炸的雷汞片又引燃了内部纸弹里的火药,轰的一声巨响,炮口喷出几米长的火焰,将炮弹推出了炮膛,在空中划过一道尖啸向敌船落去,而沉重的火炮也因为巨大的后座力斜向下沉,遇到轨道,重重的向后滑去。

第3卷 第539节:炮战 (1)

完成了击发过程的火炮后滑动了几米,拉索拉住了经过缓冲后的火炮,再加上后方包着棉的棉包缓冲,使得火炮停止了滑动,刘四观察着射击效果,下士毛小鱼领着两名壮硕的士兵把推动着火炮复位,打开炮栓,塞入新的炮弹,闭合炮栓,装上雷汞,在半分钟之内就完成了重新射击的准备。
陆军有厚实的大地做支撑,省去了滑动缓冲的过程,可以做到一分钟三炮左右,优秀的炮组甚至可以做到一分钟四炮,若是现代一百毫米口径的火炮做到这射速,能把指挥官气死,但是放到这个几分钟一炮的时代,已经是一种变态般的射速了。
而海军优秀的射手能做到一分钟三炮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快了,而刘四这一组,两名士官领着两名列兵,绝对是其中的高手组合。
“你们两个小兵兵,加把劲,干完这一票以后,你们说不定就是士官了!”刘四在一阵阵的炮响声当中吼道,拼了命的喴,在炮声和耳塞的双重阻挡下,也只得像蚊子一样,两名小兵冲着刘四嘿嘿一笑,再次拉下了炮绳。
开花弹终于砸中了对方的敌船,在内部爆起一团火光来,新城的炮弹放弃了开花弹和实体弹的区别,携带两种弹药,无疑会对后勤增加极重的负担,所以开发了这种两用的炮弹。
直接用生铁铸成铁球,外壁打磨光滑,内部掏清模砂,形成一个壁厚达到了一指半的炮弹,有重量,可以达到实体铁球的功效,有爆炸力,再加上生铁直接铸模,使得铁质较脆,一旦爆起来,破片乱飞,冲击波乱撞,威力大得出奇。
第五炮打完,被刘四瞄上的船已经沉了,火炮向缓冲位退去,并没有马上复位,毛小鱼抓起身边水桶里裹着湿布的木棍,从炮口处向后推去,一直推到炮弹。
由于使用的是纸制装药弹壳,所以爆炸的时候,直接就将这些纸壳在炮膛里烧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