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杨晞傲然而立,以冷冷的目光看着由几名亲兵相扶着,跌跌撞撞来到一众人面前的边令诚。
他已经想明白了边令诚为何会从西门方向来,心里也有一丝惊喜在涌动。
这个宦官来的真是时候,给他送大礼来了!
第三十三章 祭旗
更新时间2014115 18:02:41 字数:2206
(新书榜上距黑土大神只几百分的差距,最多一百张推荐票的分值,兄弟姐妹们,帮唐远爆菊去!*-*)
------------
边令诚当然不清楚此时的杨晞已经在掂记他项上的人头了!
此时的边令诚可以说心里稍安,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他在逃亡的路上已经知道进行任命杨晞为潼关兵马使,代哥舒翰指挥潼关军务的,这消息让他放了心,这也是他回潼关最重要的原因。
“末将见过杨兵马使!”
见杨晞对自己很冷淡,边令诚心里涌上一阵不妙的感觉,但还是上前行了礼。
他与杨国忠关系挺好,杨国忠的几个儿子也都有交集,只是与杨晞的交情浅了一点,但也不算差,但今日见到杨晞,初见到却让他心生恐惧。杨晞表现的太威严了,而且满脸杀气!
杨晞挺着身子站到边令诚面前,以威严的语气问道:“边将军,本将问你,你从何而来?”
边令诚是潼关二十万人马的监军宦官,他同时还领着左监门将军职,是以人都称之为“边将军”。
杨晞真的弄不清楚,李隆基为何对宦官这般信任,高力士被授以非常高的职位,什么国公、大将军职都有挂着,人人都称高力士为“高大将军”。边令诚这样一个宦官,也任监门将军职。
叫一个“无根”的宦官为将军,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大唐初期,宦官在朝中可没有一点发言权,正是从李隆基时代开始,宦官开始逐渐干政,最终尾大不掉,成为大唐一害,甚至连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说了算。一想到此,他心里中生出无比的厌恶来。
打倒宦官!这是他以后要做的事!
一听杨晞问这个,边令诚有点尴尬,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回杨兵马使,灵宝兵败后,末将拼死抵抗无果后,无奈撤退,最终被溃兵挟离潼关,不过在听到朝廷已经遣杨兵马使率军急救潼关后,末将又立即赶回了潼关城!”
看到边令诚这副神态,其他将领的目光又都落在他身上,杨晞换上一副戏谑的神态说道:“边将军,原来你已经到过潼关城,想着潼关城守不住了,就弃城而逃了,对吗?只是听到朝廷再令本将率军驰援,觉得潼关城还可以一守后,才返回的,是这样吗?”
边令诚更加尴尬了,偷眼瞄了下杨晞后,最终还是摇摇头,“杨兵马使,末将并没想到弃潼关而不守,只是被溃兵挟离出城的!末将知道自己的职责,也想尽快返回长安,面见皇帝,陈明灵宝兵败的缘由,并搬请救兵!”
边令诚的狡辩惹来了众将的鄙夷,许多人甚至暗暗吐了口唾沫。
见过无耻的,但没见过边令诚这样,自顾逃命还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
杨晞倒是没对边令诚吐唾沫,他还换上了一副笑容,背着手转了两个圈,继续以戏谑的口气说道:“边将军,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想尽快回到长安搬救兵,那现在潼关城已经落入叛军之手,我们再也没可能站在这里说话!你觉得你刚才的解释,你说自己不是怯战逃跑有人相信吗?”
“啊?!”边令诚惊叫了一声,茫然地看着脸色已经显冷的杨晞,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杨晞走到边令诚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以非常冷的口吻问道:“边将军,作为一军之监军,想必你非常清楚畏敌怯战者要受到什么处罚的吧?!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将军被处死好像也是以此罪名,还是你罗列的吧?”
也不待边令诚回答什么,杨晞抱拳问站在一边神色复杂的哥舒翰道:“末将请问哥舒元帅,畏敌怯战,临阵脱逃者,要做如何处罚?”
“杀无赦!”哥舒翰面带寒意地回答道。
“不错,刚才本将也宣布过,将士若有畏敌怯战、临阵脱逃、谋逆造反、率军投敌者,杀无赦!”杨晞的话中终于透露出了杀气,闪着阴冷之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战战兢兢的边令诚,威严的喝道:“作为一军之监军,大军溃败之际不助主帅御敌,收拢溃兵,只顾自己逃跑,要军律当斩!”
被杨晞这样一喝,被吓坏的边令诚“扑通”一声跪在了杨晞面前,磕头请求道:“杨兵马使,末将知道错了,末将并不是临阵脱逃,是真的想回长安搬救兵的!末将听到杨兵马使率军救援潼关后,也马上就回来了!杨兵马使,末将与令尊一向交好,还请你看在令尊的面子上,饶了末将一命,本将会亲自向陛下和杨相公请罪,自请处罚的!”
杨晞退后了两步,离边令诚稍远一点,并令两名军士上前按住边令诚,在边令诚被迫抬头后,继续喝斥道:“边令诚,你作为一军之监军,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在统兵大将布署军务时候,时常指手划脚,不尊军令,并在皇帝面前一再进谗言,以至统兵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被杀,乱了军心,还时常上表陈述哥舒元帅有私心,导致军心不稳!正是你的一再建言,陛下和杨相公才相信,我大军可以击败城外之敌,以至陛下做出错误决定,令哥舒元帅率军出城作战,最终导致灵宝之战大败!你要为这场失败负全部的责任,不杀你,天理难容!”
哥舒翰及其他将领目瞪口呆,在杨晞的巧舌之下,灵宝兵败的责任完全推到了边令诚身边,谁曾想到过杨晞会这般说!
杨晞“咣当”一声拔出了手中的长剑,指着面无人色的边令诚道:“边令诚,这是皇帝陛下赏赐给本兵马使的御赐宝剑,可以奉皇命处斩任何一个抗命不尊、畏敌怯战、谋逆作乱者,此前已经有燕山郡王火拔归仁死在剑下,你将是第二位被斩于此剑之下的将领!”
杨晞说着上,以一副傲然的神态看着目瞪口呆的哥舒翰及其他将领,大声宣布道:“作为一军之监军,左监门将军边令诚,在大军溃兵之际,不仅不配合主将收拢士卒,再作抵抗,而是自顾逃命,置数万军士溃败与不顾,过潼关而不停留,弃潼关天险而不守,罪不可赦!为了避免再有领军将领出现临阵脱逃,畏敌怯战情况,本兵马使决定,在阵前处斩边令诚,以儆效尤,来人,将边令诚拉到潼关城外,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处斩!”
说着将手中长剑扔到了边令诚面前,他要杀鸡骇猴,拿边令诚的人头祭旗,为自己扬刀立威了!
第三十四章 凝聚了军心,树立了威望
更新时间2014115 22:01:19 字数:2251
(每次上传章节,在章节前面另外加几句话,主角名字才不会变成杨曦,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是!”马上有几名亲兵出列答应,捡起杨晞扔在地上的长剑后,拖着边令诚往城外去了!
随之传来的是边令诚那杀猪一样的嚎叫和求饶,“杨兵马使,饶命啊!末将和令尊杨相公一向交好,被杨相公引为亲信,你怎么可以杀我!杨兵马使,杨四郎,求你饶了我吧……杨四郎,只要你饶了我,我以后什么都听你的,我会向陛下上表为你请功的,杨四郎,你不能杀我啊……杨兵马使,杨四郎,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带你到宫中玩过的……杨四郎,我所作一切都是按杨相公吩咐而为的……”
但杨晞置之不理,听任边令诚在那里嚎叫,表情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边令诚虽然父亲杨国忠的亲信人物,但在杨晞的心中,这名宦官却没有一点份量,他根本不会为这样一个人的死而起什么异样心思,而且他现在心中所想的,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他知道,边令诚是个绝对很让人讨厌的人,只从他进谗言以致皇帝李隆基杀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功勋卓著的战将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此“无根之人”也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杨晞不知道历史上的边令诚是怎么死的,但他相信,边令诚以这样的方式死,被杀在潼关外,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将其杀了,可以算是此人最死的其所的死法了。
无论如何,他今天都要杀了边令诚,即使哥舒翰求情也不会答应!
他的死,可以用来激励士气的!
杨晞真的感慨边令诚来的正是时候,可以说,今日就是以此人的人头,替他长了威风,树立了威望,并鼓舞了全军的士气!这从众将士看他那异样的眼神中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即使不用脑子想,他也知道边令诚遭到将士们的厌恶程度。封常清、高仙芝两位战功卓著的名将,都因为边令诚的奏言而被杀,无论身边这些将领与封常清和高仙芝关系如何,总是会对此举感到愤怒的,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恨不能除这位宦官而后快,但没有人敢杀边令诚,除非他想投降或者谋反。
作为元帅的哥舒翰,也肯定很忌惮边令诚的,这是根本不需要去想的事,他现在以皇帝李隆基所赐的宝剑杀了边令诚,肯定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杨晞完全相信,杀一个边令诚,可以换来更多将士对他的好感和信任,即使哥舒翰也是如此。
边令诚的嚎叫声慢慢远去,杨晞这才收住了冷漠的目光,转头对身侧的哥舒翰及诸将道:“哥舒元帅,诸位,我们过去看看边令诚是怎么死的吧!”
在得到哥舒翰及其他将领的点头后,又马上下了命令:“传令全军将士都上城头,共睹边令诚这个临阵怯战,扔下大军不管不顾,自顾自己逃命的人是怎么死的!”
说着也不等众将说什么,先一步走到城墙边,长身而立,驻足观看。
哥舒翰也没犹豫,马上示意身边的亲兵扶他过去,其他将领更是争先恐后地涌到城墙边,看着边令诚被拖到城外一高坡上。而得到命令的军士,也都放弃了休息,跑到城头上,观看边令诚怎么被杀。
上此时的边令诚已经被拖到城东南方向的一个山坡上。
那是一个城南、城东军士都可以看到的山坡,边令诚像条死狗一样被拖到那里,被绑在一棵上。
知道杨晞不是恐吓他,而是真的要杀他,边令诚早已经被吓瘫,能做的只是一个劲地哀求,最后连哀求的声音也喊不响了,但没有人理会。在没被拖出城时候,已经是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惹的拖着他走的那几名军士都掩鼻。及至被拉到城外,绑到树上时候,已经昏了过去。
最后是在一名军士扑了盆水的情况下,他才清醒过来,不过已经口不能言,浑身打颤。
一名执行军纪的郎将以杨晞那得李隆基所赐宝剑划过边令诚的颈项。
在发出很短的一声惨叫后,边令诚这位深得皇帝李隆基信任,被杨国忠引为亲信的宦官喉中喷出一股鲜血,随即脑袋耷拉下去,一命呜呼了。
也就在潼关城关数千将士的亲眼目睹下,边令诚的人头被大刀砍了下去,随后被装到一个盒子里。
随着边令诚身首分离,潼关城关响起一阵叫好声,随即叫好声越来越大!
杨晞也跟着振臂高呼,表示了要与潼关城共存亡的决心!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刹那间,潼关城内外,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叫声,将士们群情激昂,特别是一直以来受边令诚气,但大多时候敢怒不敢言的哥舒翰、王思礼、丘行良、高适等人,更是觉得解气,他们对杨晞的印象再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个少年人,真的杀伐果断,刚抵达这里时候,没几句话就杀了燕山郡王火拔归仁,现在连边令诚这个只有皇帝可以杀的监军宦官都敢杀,而且边令诚还是其父杨国忠的亲信人物。
这个少年人,太狠了,换作城内任何一个将领,都做不出他短短几个时辰内做出的事!
至少边令诚这个监军宦官是没人敢杀的,除非造反!
杨晞从诸将的神色变化中读出了很多味道,这让他心里狂喜。
杀了边令诚,收到的效果果然不同凡响!
在执行军纪的军士将斩杀边令诚的宝剑恭敬地递还给杨晞后,杨晞并没马上将宝剑归鞘,而是举在身前,对周围的将领大声地吼叫:“要是再有人如边令诚,火拔归仁等怯战畏敌,临阵投敌,谋逆造反者,杀无赦!”
“末将等必定齐心协力,拼命杀敌!”诸将参差不齐地回应者,但最终变成了怒吼。
城头上的军士也跟着怒吼起来,誓言与潼关城共存亡!
杨晞也跟着怒吼了阵,这才将宝剑归鞘!
城头上的变化让杨晞再没有任何的担心,这是他最需要的。
凝聚了军心,树立了威望!
随即杨晞命令,将边令诚首级送往长安。
随首级而去的,还有一份他亲笔署名,陈述边令诚几大罪状的奏表。
这份奏表,只有杨晞签名,他拒绝了哥舒翰等其他将领要在上面共同署名的要求,他怕皇帝李隆基迁怒于其他将领,这件事是他一力而为,他要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来所有的责任。当然他在将这份“礼物”送往长安的时候,也写了份私信,让人交给杨国忠,陈明他这样做的意思。
第三十五章 惊呆了
更新时间2014116 11:20:28 字数:2381
(感谢srqg、abccd5432书友的打赏!)
长安,兴庆宫,兴庆殿内,皇帝李隆基正和宰相杨国忠在商量事儿。
杨晞率军急救潼关,虽然答应了自己儿子去冒险的杨国忠有壮士断腕自救的想法起来,但杨晞到底是他最宝贝的儿子,从情感上怎么都不愿意就此放弃不管的。也就在杨晞率军急救潼关后,他亲自张罗,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募集后续救援人马,并一再督促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尽快出发。
只是后续人马不似李福德、刘光庭等将所领那已经准备停当,以备不测的三千人马,数万大军不是这么容易就募集停当,很快就可以出发的!
领军将领虽然是陈玄礼,但陈玄礼也不可能亲自率领这么多人马,手下必定要有其他级别的统兵将领,这些将领也要临时征调,数万人所需的马匹、军械、沿途的粮草等都要准备,再加上陈玄礼又有点故意与杨国忠顶着干的意思,并不是全心做事,因此速度远不能和杨晞率军驰援的快速相比。
但陈玄礼也不敢故意拖延,只是一切都按章办事。
杨国忠自然着急的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令陈玄礼率军出发,也在几次亲自督促,令陈玄礼加礼准备速度后,再进宫找李隆基,要皇帝多下几次令。
他这个宰相的命令陈玄礼不敢不听,但可以阳奉阴违,但皇帝的命令,陈玄礼可不敢有任何的拖延,杨国忠是深知道这一点的。
因为放心不下所有事,杨国忠自然放弃了回府的打算,一直呆在宫中,并令他的其他三个儿子,杨暄、杨昢、杨晓都留在身边,有什么重要的事让他们亲自去做。
上阵父子兵,任何外人都没有自家人可以信任,这是杨国忠坚信的一点。
需要吩咐的事都吩咐下去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过去,陈玄礼要带到潼关去的五万人马也差不多准备停当了,各级领军将领都配备足够,前锋人马已经在杨国忠另外一名亲信人物窦华的带领下,率先出发,往潼关而去,后续的人马也在慢慢开拔。
亲自看到了这些人杨国忠,不顾自己一个晚上没睡的疲惫,又着急地进宫,准备找皇帝议事。
灵宝兵败,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潼关危急,李隆基自然心急如焚,一个晚上也没睡好,一大早就起了身,正准备召近臣过去议事,恰巧这时候杨国忠进殿了,君臣两人也就呆着说话。
说话间,从潼关再次传来了平安的信息。
收到潼关平安,叛军未抵城下,杨晞所领人马已经星夜驰抵潼关消息的李隆基和杨国忠自然大喜。
李隆基自然不惜赞美之词,盛赞了一番杨国忠教子有方,杨晞竟然这般神勇,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