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外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周星驰的话,李建仁扮演的如花忽然做起了腼腆状,手半遮着脸,细声说道:“这怎么行呢,我可是黄花大闺女啊。”
周星驰的表情很严肃:“我知道,我只不过是想整整我的朋友而己。其实在下正是唐伯虎。”
如花变得骄蛮:“ 什么糖做的老虎,我不认识你。你再不走,我可要叫了。”
周星驰很无奈,手伸进了衣服:“这样好了,我给你一两银子意思意思。”
如花:“一两银子?你当我什么,最起码十两!”
周星驰大吃一惊:“哇!你这德性还要十两?!干脆去抢了!”
如花忽然站了起来,结果比周星驰高出了一大节:“不错,我就是抢!把钱拿出来!”
两个人乱打起来。周星驰明显处在了下风,大叫:“你……你……”
如花一副女中豪杰的样子:“去死!”
周星驰自然不甘示弱:“打你!”
如花应道:“捅你!”
不一会,高大的如花被唐伯虎打落在了河中……
“CUT!”导演李力持一叫停,全场都欢呼起来。因为这场戏的效果确实太棒了。拍摄的时候,工作人员都是忍着才没有笑出来,这样的场面出现在银幕上,观众怎么可能不笑呢?
工作的顺利使周星驰心情很好。工作之余,他准备好好看一看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上海一直是周星驰记忆中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周星驰从小便听说过很多关于上海的传说与故事,比如十里洋场,比如海上文坛,都使他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而且,周星驰也可以算作是上海人,虽然他不会听也不会讲上海话,但他的父亲却是地道的上海人。在周星驰的遗传基因里,自然存在着许多上海元素。
周星驰吃了自己十分喜欢的面条,什么上海粗炒、上海面,令周星驰对上海面食的美味大为赞叹!先吃过之后,周星驰漫步在上海的街道上。啊!上海原来是这个样子!周星驰此刻看到的上海,与他通过历史了解到的上海完全不同,这里的变化很大,充满了十足的现代感。高楼林立,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这样的景象让周星驰很高兴,因为他意识到,祖国内地的发展与外界所了解的并不一样,这里的发展很迅速,也是很发达的。上海的夜景更给周星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漫步在黄浦江畔,一侧是旧上海,一侧是新浦东,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美好而且浪漫。这样的上海,使周星驰在拍摄《唐伯虎点秋香》的整个过程都感受到了难得的舒心。
1993年的7月,《唐伯虎点秋香》开始了紧张的后期制作。在当年的暑期档,顺利出炉。
对于周星驰颇有颠覆传统意味的电影风格,香港影坛或许已经熟悉。但对于内地电影界,却并不十分了解。周星驰的新片《唐伯虎点秋香》一经在内地上映,便引发了国内影评人的广泛争议。国内影评人争议的焦点,落在了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把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风流英俊、才华横溢的江南四大才子刻画成为了庸俗的市井之徒。这究竟是历史的背叛,还是影片的创新?
国内影评人的声音,有赞许也有批评,它们都纷纷传入了周星驰的耳中。
其一: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展示了香港电影人颠覆古典题材的超凡创造力。在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以及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再加上“面目全非脚”一类的搞笑创意,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令人既兴奋又目瞪口呆。
其二:
在广泛引起国内影评人争议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女主角秋香出场时根本没有传统概念上的“艳惊四座”的风采,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初见她时并不以为她很美丽,直到秋香身边出现了一群不堪入目的“丑女”时,唐伯虎实在忍受不了“丑女”之丑后,方知秋香这个“矮子中的高个矮子”的美丽。这样的桥段在让人笑得舒爽之余,更让人觉得痛快——我小时就老觉得,书里面怎么就那么多美女呢?
其三:
周星驰演才子唐伯虎既不英俊也不风雅,与其说潇洒毋宁说放肆,与其说多情毋宁说好色,整个就是一“反才子”。而唐伯虎点秋香,既不是郎情妾意,也不是情意缠绵,只是他在矮子里挑出高个矮子式的看中了秋香,又可谓“反才子佳人”。反掉了才子,反掉了才子佳人,片子里再找不到文人才士的酸迂和优越感。
……
影评人的声音,代表了业界对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以及周星驰表演风格的关注。因此,面对赞许和批评两种不同声音,周星驰表现出了相同的态度,那就是任由别人评说,他问心无愧!
票房成绩是证明一部电影优劣的标准之一。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最终取得了4017万港元的收入,名列1993年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之首。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成功给了周星驰很大的信心。一方面,在西片冲击香港电影市场的景况下,他的影片仍旧能够跃居十大卖座影片之首,使香港电影能够在众多的西片中力挽狂澜于不败,这是整个香港电影业的成功;另一方面,这部电影选择了以“反讽”作为表现的方式,无疑是一次独辟蹊径的尝试,这个尝试的成功说明周星驰在随着时代的脚步发展,并没有停滞。
周星驰难免又想起了年初的影片《龙过鸡年》,曾使他饱受讥评。那时,曾有人极为尖刻地称:“这将是周星驰的最后一年!”
而周星驰最后用行动做出了回答,那就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成功。
第六章徘徊与彷徨
我听过好多讲法,有人说“你不够老,所以不给你奖,多等几年啦!”又有人说:“你演的都是喜剧,好难拿奖的!”我真是什么说法都听过,但老老实实,我现在真觉得不重要,拿不拿奖无所谓!最要紧的是自己的戏受观众欢迎!
——周星驰
A、找寻方向,《济公》换来票房惨败
有人说,周星驰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
的确,他的生活在某些人眼里是很单调的。除了工作,他几乎没有更多的喜好。比如仅有的对李小龙的景慕、对漫画书的喜欢等等,周星驰又把它们与工作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人们在他的电影中会看到李小龙的影子以及漫画的影像等。
周星驰的脑子里总是充满着对工作的思考。1992年,周星驰迎来了事业的颠峰时期,五部作品名列香港年度十大卖座电影前五名。但人的事业总是如同数学中的曲线一样,有着波峰的时刻,也会有波谷的时刻。在1992年的巨大成功之后,周星驰的下一部电影《龙过鸡年》票房率就有所下降。虽然周星驰通过《唐伯虎点秋香》实现了反攻,但自己演艺风格如何发展,却成为周星驰需要面对的一个尖锐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新影片的拍摄计划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一天,杜琪峰向周星驰谈起影片《济公》的拍摄计划,他的表情里充满了对这个题材的喜爱:“星仔,济公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吧?”
“济公?”周星驰回答说:“当然知道了!济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的。”
杜琪峰听到周星驰的回答面露喜色:“那就对了!我找你来商量的,就是拍摄一部关于‘济公’的电影!”
周星驰这才明白杜琪峰问他这个问题的目的,他想了一下,然后对杜琪峰说:“好啊!这是个好题材啊!”
有了周星驰的认同,杜琪峰开始向周星驰讲述具体的思路:“早在1966年,香港就拍摄过关于济公题材的电影,名叫《济公捉妖》,由陈宝珠、李红、萧芳芳等演员主演,曾在当时的香港产生很大的轰动。可以说,济公的故事是很具有群众基础的。”
周星驰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老是听巷子里大爷讲济公的故事。那时侯,我对济公充满了好奇,经常想这个和尚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耐?”
杜琪峰点了点头:“既然人们都知道济公,我们就不愁影片的观众。我们的电影应该较民间流传的故事有所创新,要是能做到让观众大吃一惊才是最好的!”
周星驰也大为赞同:“那我们就来一个‘戏不惊人誓不休’,怎么样?”
杜琪峰为周星驰的样子逗得笑了,说:“为了把这部电影拍好,我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你知道济公的出生地在哪里吗?就是以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中国道教南宗祖庭闻名于世的天台山!我虽然没有去过,可是对那里古、幽、清、奇的自然风光早有耳闻。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经到过这里的琼台峰受玉液神丹;东汉时,剡人刘晨、阮肇入桃源坑采药,邂逅二位仙女,喜结良缘;东晋时,五百罗汉在石桥显圣;陈隋之际,高僧智凯首创天台宗,同麓国清寺成为韩国、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唐和五代时,禅宗牛头禅、临济宗、法眼宗发达于此;北宋邑人张伯端在三国高道葛玄开辟的桐柏山创立了道教南宋。天台山作为远近闻名的佛国仙山和五百罗汉道场,广为传颂。”
听到杜琪峰介绍的天台山,周星驰清楚了很多,他想起了一首关于古人描写天台山的诗词来:“我记得东晋文学家孙绰曾经写下了《游天台山赋》的名篇,想必描写的就是这里吧。他描写的很生动,我还记得其中的句子:”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杜琪峰接着周星驰的话题说道:“天台山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济公就是其中之一。被世人称为‘活佛’的济公,原名李修元,法名道济,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的一个仕宦家庭。他走南闯北,浪迹天涯,留下了很多救人济世的传奇故事。很多人认为他是大智大勇的化身,称他是普度众生的‘活佛’。”
杜琪峰讲述的关于济公的人物背景,使周星驰第一次对这个耳熟能详的人物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周星驰说:“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故事一定可以写得很神奇。他虽然是活佛,却也是一个普通的和尚,这样的人物我觉得表现起来会很有深度!”
周星驰和杜琪峰敲定了这个全新的拍摄计划,共同确定了电影的名字,简洁明了,叫《济公》。
不久之后,杜琪峰为影片选择的编剧邵丽琼编写出了电影《济公》的剧本。
降龙罗汉与掌管凡间际遇之神发生争执,惊动了众仙出面为两人作调解。降龙指责际遇之神滥用职权,不顾人间疾苦。众仙均对降龙的观点不以为然,幸得观世音支持。在观音和众神的调解下,最后达成协议,让际遇与降龙打赌:若降龙能在指定时间内令三个凡人为他人自我牺牲,便是降龙得胜,否则只能等待再生轮回。 降龙投胎为济公和尚,一面游戏人间,一面普度众生,更伺机接近目标人物:祖先犯错的九世乞丐、被男人玩弄被女人唾弃的九世野鸡和杀人如麻的九世恶人。三人最终被济公和尚感化,做出了为人牺牲之举。降龙罗汉重新返回天庭的时候,他已经由罗汉升任尊者……
1993年秋冬之交,《济公》在香港正式开机。
这部影片的演出阵容很强大,除了由周星驰扮演降龙罗汉及转世之后的“济公”之外,由黄秋生扮演九世乞丐、张曼玉扮演九世野鸡、黄志强扮演杀人如麻的九世恶人,更有周星驰的老搭档吴孟达也加盟其中。
到了《济公》开拍之后,周星驰感觉到驾驭这样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很有难度的。最初,周星驰在和导演杜琪峰讨论题材的时候,就明确了这部影片一定要出新,当时周星驰的出发点是能够使自己的演技多有一些新的发挥空间,但事实上,这种出新却造成了电影人物众多、情节繁杂的毛病。
1993年的冬季,电影《济公》作为圣诞档期的影片与香港观众见面了。
这部周星驰与杜琪峰第二次合作的影片却并没有取得当年《审死官》那样的成功。导演杜琪峰的执导手法虽然使影片流畅热闹,但细节的处理略显粗糙,加上剧情十分混乱,很多插曲又打乱了情节发展。与此同时,影片的喜剧效果也不明显。种种原因,都使电影《济公》遭受了冷遇。最终,电影《济公》仅仅取得了2156万港元的收入,这与周星驰多部4000余万港元票房收入的影片相比,仅仅过半。很多人形容这部电影是:“票房惨败!”
B、惯性表演,令周星驰感到了自己的徘徊
转眼是1994年的初春了。
周星驰坐在一辆新型的白色跑车里,眼望着车窗外在高速公路上滚动的车流,心海里感到颇有些茫然。
他发现,香港在几年间变得更加繁华了。而香港飞速发展的几年,正是周星驰事业腾飞的时期。如今,周星驰已经不同以往,他从往日一个跑龙套的普通演员,经过了一系列历练之后,最终跻身于香港著名演员的行列。往往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他的世界里,除了工作几乎还是工作。尽管周星驰的兴趣爱好都与电影艺术有关,可是对工作的投入使他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都开始感到陌生起来。
轿车已经驶进通往香港岛的大隧道,沿着幽深的隧道向前行驶去,不久就上了高速公路。周星驰的眼前很快出现了一片林立的高楼,那是维多利亚海边近几年新建成的一片片住宅小区。
周星驰想起了自己的事业,心情不由的变得沉重起来。经历过了事业黄金时期的周星驰,蓦然间很怀念自己初闯影坛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的周星驰并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他是在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奋斗,那么单纯!如今他的奋斗已经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观众和业界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一些票房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电影,都可能换来一片讥评声。周星驰很清楚,自己已经不能停滞不前了,他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透过车窗,外面飞逝而去的事物,使周星驰的思绪开始陷入往事的回忆之中……
“星仔,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敢选择你主演《赌圣》那部片子吗?”问周星驰这个问题的是导演刘镇伟。
“我也很奇怪啊!尽管那时侯我也拍了几部电影,可是做主演的并不多,而且知道周星驰名字的人也少之又少。你寄予那么大希望的《赌圣》,怎么可以选一个没多大名气的青年演员来主演呢?”
刘镇伟看着周星驰,说:“其实,选择你的原因还是因为你自己!”
“我自己?”
刘镇伟说:“你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吗?”
“当然记得!1989年的《流氓差婆》!吴君如才是影片的主角,我是在最后20几分钟才出场的!”
“没错!就是那部电影。当时你的喜剧表演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拍片休息的时候,你和我讲起了你对喜剧表演的看法和你理解的表达方式,我觉得你很有想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喔!”周星驰这才恍然大悟。周星驰最初进入电影圈,拍摄的是李修贤的警匪片,纵然他对喜剧表演有极大的天赋,也没有用武之地,而刘镇伟的电影《赌圣》则是一炮走红的作品,其中的喜剧表演第一次给了他很大的空间。
“我想很多演员都跟我谈过表演,为什么只有你会引起我的注意?后来跟你合作了很多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你的才能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表演,为什么不试一试当导演呢?”
“导演?”听到刘镇伟的话,周星驰大吃一惊,因为这样的建议从来没有人向他提起过。周星驰忽然记起了有一次在片场拍戏时,当没有他的戏份的时候,他站在了摄影机的旁边,忽然问了导演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