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球在好莱坞创始阶段虽然是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它却被米高扬挤了下来。
在36年创始人莱默尔被挤得大权旁落后,环球一直靠小制作混饭,连公司仅有的几个大明星也都跑了。这也使得孟享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下来,并借助着收购的诸多院线,重新让环球焕发了生机。
他们除了在和华夏合作的《星球大战》和《蜀山》外,也顺应美国主流拍了一些主旋律片。其中就抢拍了原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卡萨布兰卡》。
这部在42年上映的影片,不仅捧红了新环球签约的明星英格丽褒曼,而且给诸多美国人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浪漫迷人的卡萨布兰卡的形象。
但战斗一开始,那些满怀憧憬的美国新兵们立即体会到了巴顿说的话,到处飘荡的战火让他们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法国人甚至出动了飞机,对美国人的战舰和登陆部队攻击。
法国人的炮火曾经压制得美国人这一路的3。5万人一支抬不起头来。
伴随着随处可见的断臂残肢、泼洒着脑浆滚落的头颅,拖拽在草丛中的带着午餐味道的小肠,以及一处处低洼地带的血泊和一具具开始爬满虫蝇的尸体,这群美国新兵在死亡的挣扎中,开始了他们的地狱之旅。
不过,这段旅程并不算漫长。
法国人的抵抗虽然激烈,但后劲不足。
自从战败后,法国人的军备就受到了德国人的控制,法国的军工产业正在为德国人服务。而法**队的那些过时的武器显然无法对抗全球战争工厂武装起来的美**队。
三天后,阿尔及尔的法军率先投降。
一周后,奥兰港被4万多盟军攻陷。
而直到十天以后,卡三布兰卡才被巴顿攻占。
相对于美军1万六千多人的阵亡总数,仅仅在卡萨布兰卡就倒下了八千多人,相对借助着地利优势的法国人不过万人的伤亡,委实让巴顿有些恼火。甚至在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队伍来接收那些被俘法军的时候,他都一直怒骂不停,差点掏枪毙了几名法国战俘。
这次盟军伤亡虽然超过了3万,但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盟军的第二战场已经开辟,在北非轻易站稳了脚跟。
能把美国陆军牵扯到北非,再造一个巨大的绞肉场,这显然也符合孟享的战略部署,根本没有对德国人过多的提醒。
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只能坐视法国人独自抵抗,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阿尔及尔法军投降后,就直接挥军南下,彻底占领了整个法国。
德国人不希望这些不稳定因素再出现其他的意外。
隆美尔也不得不抽调2个师的兵力,和意大利人的3个师一起,加强了利比亚的防御。
山寨公司在利比亚不断为德军武器油料等补给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这使得盟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中肯定会有利比亚。
比盟军更了解山寨公司对北非军团重要性的隆美尔自然不敢疏忽大意,随时戒备着盟军的下一步行动。
但在德国舰队重新在直布罗陀海峡外巡游截击的时候,在德国人抽调部队彻底占领整个法国的时候,西线的盟军暂时沉寂了。于此同时,在东线,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了。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63章 苏俄人的反攻
“反攻?”斯大林紧皱着眉头。
“这是我们一个机会!虽然没有了严寒,但这个时候的泥泞会把德国人的战车死死的拖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朱可夫在斯大林面前面色沉静道。
“这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他心中也有稍许的低落。
苏军整个冬天都在寻找歼击德国人的良机。但德国人显然也明白俄罗斯的严寒对他们的致命,整个冬季,德国人大多数时间都在防守巩固阵地,并没有大肆进攻,给苏俄人机会。这也就使得急迫进攻的苏俄人损失更大一些。
当天气已经有了回暖迹象后,德国人才蠢蠢欲动。
朱可夫明白,一旦德国战车重新冲刺起来后,恐怕苏俄人很难再挡住了。
看着带着稚嫩面孔的年轻小伙子一队队的走向前线,又一堆堆的成为冰冷的尸体被抬下前线,朱可夫也明白俄罗斯承担牺牲的能力也不会是永无止境的。
现在已经是在用俄罗斯的底牌来拼赌未来。朱可夫希望把手中的底牌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全部推出去,压倒对手。
“德国人还没有从寒冬中缓过劲来,他们的后勤补给经过了一冬的消耗,并没有补充太多,现在应该是他们比较虚弱的时候。再说,他们还要应对第二战场以及法国。虽说法国人的抵抗有些脆弱,但却牵制了德国人的部分主力。大不列颠岛的英美联军也会配合我们的攻势,对西线的德军进行压制。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华西列夫斯基也赞同道。
“可以打!”沙波什尼科夫也点了点头同意道。
“德国人的前锋已经到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城。”铁木辛哥也缓缓道,乌里扬诺夫斯克是列宁的家乡,也同样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地方。
“我们的前方只有一条伏尔加河。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铁木辛哥继续说道。
华夏人已经占到了乌拉尔山和咸海,苏俄人已经没有广阔的大后方可以依赖了。
其他人皆沉默不语,就连斯大林也阴沉着脸一声不吭。
“我们唯有一战!”这位老元帅突然提高了嗓门决然道。
“战!”沉默了良久的斯大林最后终于挤出了一个字。
他在赌,他的地位已经在连续的暴风中摇曳,若是再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战败。恐怕他真要地位不保。但若是胜利了,仅仅一场胜利就足够让国民们的热血重新兴奋起来。
况且,唯有战斗,才会不断获得英美更多援助。
……
“我们会送去更多的物资!”罗斯福直接向斯大林保证道。
大规模生产下,美国人的运输机和运输舰队更多了。补充的数量超过了损失。而且最重要的是,苏俄向华夏人再次妥协,确保了更多运输线路的安全。
在那次国内动乱被血腥镇压后不久,斯大林很干脆的给了华夏明确的和谈答复,归还华夏以前被割让的所有土地。而那些被华夏占领的土地,苏俄也默认了他们的自由选择,同意用那些共和国继续以国家的形式倒向华夏。
这是苏俄人最后的一点颜面。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苏俄本来就是一个联盟,其中的这些共和国即使倒向华夏,等以后苏俄强大起来后,也依旧有收回来的可能。这总好过被华夏完全吞并,成为华夏领土的一部分要好。
美英等国也一起向华夏施压了。
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远东。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身份,也同样意味着以后有他们伸手的机会。
一个强大统一的华夏也同样不符合他们的亚洲利益。
这个问题上,就连德国人也沉默不语,两不相帮。
“一步步慢慢来,实际的好处才是最重要的!”孟享对此虽然不屑,但也深知一战后的国家和民族主义意识复苏后。已经使得那样赤果果的吞并方式有些招眼了。虽然这个时候还不似二战后那么明显,但面对着世界各大强国直接的压制时,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即使连那些老牌的帝国。也只是殖民,很少有直接吞并成领土的。这不止是牵扯到土著人的抵制和反抗,还牵扯到国际利益的分配问题。那么一大片北方区域,无论是哪一个老牌帝国都不希望让华夏吃独食。
面对着国内如饥似渴的吞噬西方文明的各种成果的爆发期,孟享依旧希望翻脸的时间能再拖上几年。
“即使有个自治国家的名义又怎样,有个苏俄联盟。我就能有个华夏联盟。我要用移民彻底把整个西伯利亚染成黄色!”对苏俄人的要求,孟享心中并不是很在意。
他知道顶着一个联盟的名号。更方便做事。不仅仅是在北方,即使是东南亚甚至澳洲的行动,有了个联盟,也可以狠狠打英美的脸了。
不需要苏俄人提起,孟享的计划中都有这个华夏联盟,来作为缓冲。现在随着南方战局的不断展开,为了平息当地土著人的情绪,方便以后的蚕食,暂时顶着一个国家的名义又何妨?
只要在殖民傀儡控制下,大量的华夏移民成为主流后,一切就顺理成章的合而为一。
不过,孟享也不会就那么轻易的放过苏俄人,一连串的要求自然是要压榨。
在华夏和苏俄的交战中,身为战败国的觉悟需要付出各种赔偿。没有赔偿,一切免谈。
苏俄人也穷,大量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战争中去了,即使有余钱也需要应对未来战争的消耗,哪里会赔给华夏。
孟享也不着急,借着和苏俄扯皮的时机,调控整个欧洲的布局。
双方虽然现在在赔偿问题上僵住了,但在美国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好处后,华夏还是暂缓了对援助苏俄飞机的拦截。虽然没有开放通过西伯利亚地区的空中通道,但最起码华夏不再理睬从北冰洋上空飞向乌拉尔山以西的运输机了。
于是在孟享不希望苏俄人早早的倒下的统筹谋划的放水下,虽然北冰洋上的海运受到恶劣天气和德国人拦截的因素,输送困难,但对苏俄的空中运输援助却随着东侧安全空域的拓宽而加大了。
得到了美国人大量援助的苏俄人又有了一战的底气,他们再次筹划起了一次43年东线最大规模的战役。
……
5月初,这场大幕终于被拉开了。
在保障东西两线配合又互不吃亏的情况下,盟军内部有了一个通盘一致的时间表。
5月6日,在阿尔及利亚的盟军在获得支援达到了20万规模的时候,并没有分兵,而是集中兵力直取突尼斯,续写火炬计划的下一步。
与此同时,在苏伊士运河的英军也开始向对面的德军阵地反攻。
两头作战吸引了德国人的主意后,也稍稍让柏林的目光转向北非。
而第二天,西线上的大不列颠岛上,盟军出动了70万人,对在岛上的40多万德军发动了一次大反攻。
同一天,在东线,苏俄人出动了2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向德军攻去。
从沃洛格达到奥涅加湖的北方阵线,苏俄人的40万大军一直在防守。加上严寒,他们成功的守住了一长串阵地。
但在获得了20万新兵后,60万大军展开了反击。
在中央阵线以高尔基城到古比雪夫一带的苏俄防御阵地上,100万苏军暴起攻向了对面的德军阵地。
在南方战线上,斯大林格勒周围再次响起了万门火炮的齐鸣。90万大军再此跨过了伏尔加河,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上向德国人发起了反攻。
在5000多辆坦克和6000多架飞机发动机的轰鸣伴奏下,苏俄人的5万多门大小火炮的爆吼也同时在东线上空回响,撕开了历史天空崭新的一页。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64章 不着急
“德国人兵力有限,这是他们一大不足之处!”在华夏总参谋部中,范种不无遗憾解说道。
随着疆域的扩大,德国人的军队人数也在激增,不过现在总人数维持在600万左右已经接近他们的极限了。
即使吞并了奥地利、捷克等国家,并入了这些地方的日耳曼人,但德国人的总数也不过在八千万附近徘徊。
德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全民战备状态,老希依旧努力的维系德国人的正常生活,而且还有大量的工厂需要青壮劳力来开工。这个时候,德国人还没有到穷兵黩武的地步,目前的军队规模超过六百万已经让德国人倍感压力了。
正因为德国士兵少,所以德国人只能打造精兵战略,来弥补这个差距。
德国人的武器也以此为核心,以精兵为依托。这也是德国武器一向以精密性能优良著称的一个原因。
但没点水平的还玩不了,仅仅一个维护就足够让人崩溃,远不似苏俄武器那么耐糙。
若不是有基地修理厂这个逆天掌控,还有众多的精锐克隆兵,孟享也不会蛋疼的连暴德械武器,尤其是那些虎豹坦克。
但也正是这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得对德国工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和更少的产量。这也导致在前世,德国人的众多经典武器并没有及时的补充到位,一直在匮乏。
若不是有基地的扶持,解决了德国人的部分装备问题,恐怕德国人的这个精兵战略的大窟窿绝对难以补上。
此时,德国人已经是一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了。
但依旧无法掩盖他们人数偏少的一个致命不足。
毕竟德国人在两线作战,而且还有大片的疆域需要照顾。这些军队人数一分散,就难以形成太大的威胁。
平时用于维系和靖安还好,一两场大规模的战斗也可以适应,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却是盟军的全面反攻。
若是说西线。一直在冬季战争中主力偏向了西线的德国人还能稍稍占优,但东线上,苏俄人出动的250万大军掀起的潮涌足以淹没德国人的前线阵地。
德国人在东线兵力在43年初的时候,也就不过250万左右,再加上150万的附从军,总数达到了400万。
但这是整个东线。德军在各地的驻军和附属人员先占去了一半。
杀向高加索等地的军队又去掉了50万。能面对苏俄人的进攻的前线军队,还不足150万,其中核心的德军还不足百万。
而苏俄人的那250万是硬砸在前线的进攻部队。那些防守高加索的,以及在后方的后勤部队,甚至那些占领地区的骚扰游击武装都不包括在内。
若是100个德军面对250个苏军,德国人有把握取胜。
1万德军对抗对抗2。5万个苏军。德国人敢打全歼。
但100万或者150万对250万,这样的差距已经不是靠精锐能轻易获得整体优势的了。
当数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引起质变了。
况且经过了战火洗礼,生死淘汰后剩下的苏俄军队也已经不是当初那支凭着一时脑热,只会喊着口号冲锋的炮灰军队了。大量的苏俄百战老兵已经支撑起了苏军的强大。
苏俄人也汲取了上一次斯大林格勒的教训,那一场大战,虽然苏俄也投入了190万人,但在狭窄的斯大林格勒地区,反而不如精锐的德军更适合。一批批的投入反而弄成了添油战术。最终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失利。而这一次,苏俄人在漫长的三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爆发出了250万军队的威力,打得德军顾头不顾尾。
这么庞大的计划,要说德国人毫无察觉也不现实。只是盟军在西线的一系列行动也牵扯了他们的不少精力。
到处起烽烟,让德国人真的有些手忙脚乱。
不过,德军不愧是有钢铁精神的队伍,在如此局势下。依旧守住了盟军的第一波进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止德国人手不足的问题开始突显,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德军的后勤无法同时供应那么漫长的补给线。
之前,德国人即使两线同时作战,在进行一些大规模战役的时候,都是尽量错开时间,让后勤部队有所倾斜。
但这一次是英美苏首次联合的大规模行动,即使在前世都是罕见的。只有遭遇连连打击的苏俄人首先妥协后。才有了这一次的集体行动。
一起向德国人发难也就意味着德国人避无可避,两边都是重点。
即使在东线,苏俄三条战线一起进攻,也不存在佯攻,主次之分。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消耗和后勤补给线的困扰,在东线的德国物资储备存货也不多了。
处处告急下。一直不算多么强壮的德国后勤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了。
缺油少弹下,即使钢铁打造的军队也只能歇菜。
高尔基城一线的德军阵线本来就因为拖长了补给线,而有些力衰,此时在苏军的猛烈反扑下,首先出现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