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高手李鸿章 (实体书版)作者:雾满拦江-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王……我问你们,你们知道天王是谁吗?
谁?那伙欧洲人问道。
就是南京城中的洪秀全,一个疯子!勒德兰大叫。
那伙美国流浪汉哈哈大笑起来:好吧,那你们就跟我们去苏州城,看一看就明白了。
常胜军的秘密武器“飞而复来”号,就这样被夺走了。这件事虽然不是白齐文干的,可是这伙欧洲军人正是听从了他的召唤,才干出这种事来,所以板子一定要打在白齐文的屁股上。
消息报到李鸿章的座前,李鸿章拍案而起,目透凶光:
白齐文,你死定了!
你难道不知道,人在中国,有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死法吗?
你必须选择一种,必须的!
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
常胜军的消失,标志着中国人对西式文明的坚决抗拒态度。而李鸿章以不世的权谋之术,兵不血刃地将常胜军解散,更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潮流的不兼容。更可怕的是,替中国人完成这桩功业的李鸿章,日后也将被他的政治对手拖入同样的处境,这意味着中国人对抗世界文明进程的成功与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人才是弱者
白齐文落到灰头土脸、必死无疑的地步,是李鸿章以谋略玩儿弄戈登的直接结果。这一系列事件,最奇怪的是,就连出局的舰队司令阿思本,都看明白了李鸿章在玩儿弄戈登,而戈登却毫无防范能力,被玩儿到了极为悲惨的地步。何以如此呢?
其实,李鸿章倒也不是非要玩儿弄戈登不可,虽说戈登高鼻深眼,非我族类,但李鸿章与之还是相交甚欢的。
李鸿章憎恨的是常胜军,不把常胜军玩儿残搞死,李大人难消心头之恨。
想一想,李鸿章初到上海时,无官也无职,无枪也无权。在当时尴尬而绝望的境地中,谁是他最大的敌人?
是常胜军,而不是太平军!
由于常胜军这支奇怪的武装存在,导致李鸿章在沪上开局时万般艰难。当时的情形是,常胜军装备先进,武器犀利,华尔先生与美丽的张梅女士又构成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再加上常胜军于战场上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这使得常胜军成了上海父老心目中的英雄。这支强势武装的存在,将李鸿章和淮军压得死死的。纵然是淮军出战,赢上一场两场,即使战果能够与常胜军相比,上海父老也未必肯认账。
如果不是李鸿章够狠,硬是把他那光脚板的淮军,训练得比配备着最厉害火枪的常胜军更凶悍,李鸿章所谓的沪上机遇,不过是镜花水月,欺人之谈。
李鸿章的成功人生,是他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之中,硬生生打拼出来的。这期间没有丝毫的侥幸,也没有丝毫的运气,全是靠了李鸿章那过人的才干与谋略。这期间只要出上一点点差错,李鸿章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遑论什么“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路欲封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常胜军千不该万不该从一开始就欺压在李鸿章的脖子上,引发了李鸿章对常胜军的深仇大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此外,常胜军是一支雇佣军,不是中国皇帝陛下的奴才型军人。单只是这个理由,就足以让人上火了。再加上常胜军的军纪太差,那李鸿章大人就更有理由搞死常胜军了。
总之,李鸿章与常胜军之间,主要是私人恩怨,因此这仇恨才难以化解。
理由有了,接下来就是手段,也就是如何搞死常胜军。
李鸿章初到上海时,英法联军刚刚攻入北京城不久,其时中国人闻洋色变,心里对洋人恐惧到了极点。李鸿章是否也有这种恐惧,不太好说,但他到了上海,就天天找机会跟洋人接触,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洋人。经过一番研究,李鸿章惊讶地发现,洋人其实也是人,只是身上的狐臭较为浓烈而已。而且洋人远离故土,处在异邦中国,实际上心里更加孤寂害怕,之所以耀武扬威,不过是恐吓中国人,以降低自己心里的恐惧而已。
李鸿章意识到,洋人才是真正的弱者。因为在中国,洋人数量稀少,中国人多势众,砍了他们宰了他们,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找不到。而他们如果想对中国人动武,一两个洋鬼子说了又不算,还得经过国会议会的讨论。所以,如果你想搞洋人的话,用中国人博大精深的整人之术就可以了,这远比弄来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喊打喊杀更有效果。
于是李鸿章就发挥优良整人之术,狂整常胜军。其方法也简单,就是一个捏住财政拨款的生命线,然后不停地挑动常胜军的内斗。如果常胜军不接受李大人的挑拨,李大人就毫不客气地切断对常胜军的粮草军饷的供应。
所以李鸿章不停地折腾常胜军,攻城时把你叫来,给老子狠狠地打,等城池攻下,立即把常胜军赶走,让你一点儿油水也捞不着。再加上截长补短,一会儿把常胜军调离松江大本营,一会儿又找借口将常胜军拆开,导致常胜军中,人人激愤,个个不平,动不动就哗变。
常胜军心中不忿,动辄哗变,这所有的压力,全都压在了戈登身上。等于是戈登替李鸿章承受了所有的麻烦,不停地干着脏活累活,还落得个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罪名,让戈登先生郁闷到了极点。
最气人的是,李鸿章一边名正言顺地整治常胜军,暗算戈登,一边表面上却和戈登称兄道弟,动不动搂脖子抱腰,要多亲热就有多亲热。这也是整人之术的最高境界:当面称兄道弟,背后猛捅一刀。李鸿章在官场上,向来是堂堂正正,但他也是最精通传统整人之术的,把这些玩意儿拿来给洋人享用,也称得上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洋人的威风了。
李鸿章这样的阴损招数,中国人脑子懵懂,还真没几个人看明白,只看到他天天和洋鬼子搂脖子抱腰,此举分明是汉奸行为。而洋人隔岸观火,却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对戈登先生的境遇,萌生了强烈的同情。
同情之后,洋人顿时对李鸿章生出无限的敬意。
这才是中国的智者,他知道这个游戏怎么个玩儿法,搞得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却一点儿也不犯规。
但李鸿章既然要玩儿戈登,不是玩儿玩儿就算了的。李鸿章要把戈登玩儿出新的花样,玩儿出新的境界,非得玩儿死戈登不可。
整治常胜军,玩儿弄戈登,只是李鸿章谋略的第一个章节,后面还有更刺激的。
这就是说,后面还有让戈登先生更郁闷的。
投降派扩大会议
可以确信,在李鸿章的玩儿弄之下,戈登先生对他未来的悲剧命运是所有察觉的。这证据就是他不停地接受欧洲记者的采访,同时拼老命写日记写回忆录,以期能够在不幸来临之时,多少替自己挣点儿形象分。
戈登先生在他的笔录里记述说:次日(1863年12月1日星期二),程总兵(程学启)果然来面告,纳王已派三名青年将领来谈判,并请戈登过营相见,这个消息当然使他十分宽慰。当晚十点钟,戈登就到程学启的炮艇上,看见三位英俊的青年军官。戈登跟他们交谈之后,回到自己营中,让这三位将领在程学启的炮艇上过夜。
戈登先生之所以感到宽慰,是因为他的常胜军正在苏州城下遭受到了一连串的惨败。
先是夜战时突然出现了月食,吓坏了常胜军的后续部队,以为是要天塌地陷了,不由分说掉转炮艇就逃,把个戈登先生扔在太平军的炮火之中,差点儿被活活打死。
继而,太平军中最具天才的军事将领李秀成,率领卫队,穿越山间羊肠小道,衔枚疾走,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苏州城,执掌了指挥权。由此导致了戈登先生的又一次惨败。是役也,李秀成亲自指挥太平军,向常胜军发起进攻,戈登如何是李秀成的对手?结果常胜军仅军官就被打死十三名,士兵死掉一百五十四名。
然而这一战是天才将领李秀成最后的辉煌了。李秀成惨遭洪秀全勒索,卖尽府中所有财物才凑足了买路钱,离开南京之后,立即前往淮上,希望联络淮上巨捻张乐行,扭转颓势共取天下。可是他来得迟了一步,那巨捻张乐行,已经被自己手下的兄弟捆绑起来,打包卖给了僧王僧格林沁,被千刀万剐了。李秀成无可奈何,只好返回老巢苏州。
此时太平军大势已去,已经进入了死亡倒计时。李秀成心中最渴望的是清军能够网开一面,让他投降。但是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他在被俘之后,曾经悲凉地说道:因我粤人,无门他入,我乃国中名将,有何人敢包我投乎!
所以说投降这种事,也要看运气,不是说你想投降就能投降的。李秀成终究是名气太大,又卷入太平军太深,已经注定了命运的悲剧。但李秀成没有机会投降,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没有机会,而且李秀成也发现了他的手下谁也不肯放过投降机会。
据李秀成自述称:郜永宽这班之人,久悉其有投大清之意,虽悉其所为,我亦不罪。
而且李秀成的自述表明,苏州城中,分明是进行了一次投降派云集的扩大会议:现今我主上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相害。
李秀成终究是光明磊落之人,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于是苏州城中,如何与淮军接洽投降,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于是太平军以纳王郜永宽为首,余者有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以及大将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大家凑在一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寻找能够与淮军搭上线的社会关系。
他们找到的是巢湖水帮头子郑国魁。这老郑,细说起来也是个有趣的人物,太平军未来之前,他在水面上讨生活,于是朝廷跑来招安。郑国魁虽然接受了招安,可依旧是在水道上出没,杀人劫财,干他的水盗老本行。不久太平军打来,护王陈坤书命令郑国魁易帜,归附太平军,于是郑国魁把他的旗号换过,仍然是干他杀人劫财的水盗行当。再后来李鸿章来了,再次下令郑国魁易帜,老郑又改过旗号,可仍然是一个水盗。太平军与清军来来往往,郑国魁干脆谁也不招惹,你让我挂什么旗号,我就挂什么旗号,只要不耽误老子劫财杀人,什么事都好商量。
郑国魁始终是一个快乐的水盗头子,从未有过变化。变来变去的,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不改他一颗劫财杀人的“赤子之心”。
但郑国魁心里最仰慕的还是护王陈坤书。郑国魁经常对人说:护王眼有斜疾,人称陈斜眼,他就像是头勇猛的狮子,百万军中来去自如。只可惜与李秀成关系不睦,所以躲到了常州。但迟早,李鸿章也会拿下常州,杀死陈坤书这头斜眼雄狮。
纳王郜永宽派人联系郑国魁,央求与李鸿章的淮军接洽。于是郑国魁以中间人的身份,协助双方展开了半公开半秘密的接触谈判。
但是双方一开始接触,就极不愉快。淮军这边出场的是悍将程学启,可是不承想,太平军郜永宽那一边却对程学启不以为然,他们要求戈登先生在场。
提出这个要求,于太平军而言是必然的。虽然戈登先生和程学启一样,在朝廷的官职只是个记名总兵,但戈登先生是英国人。郜永宽等人看得明明白白,洋人在中国是高人一等的。你看那个白齐文,他虽然已经入了中国籍,可是由于长得高鼻深目,仍然被视为洋人。所以白齐文先生在中国享有极大的特权,他可以劫持常胜军的炮艇投奔苏州,混不下去又风风光光地走人。换个中国人这么搞搞试试,不扒了你的皮才怪。
亲眼所见的事实,让郜永宽等人不得不相信,洋人硬是比中国人高一等。却不想程学启天天和李鸿章一块儿算计戈登,早就把洋人看得透透的,知道洋人其实并不比中国人高级,只是中国人把自己看得太低贱了。
既然郜永宽等人只相信洋人,那就叫戈登来一趟吧。
于是程学启叫上戈登,脱去官服,化装成不明真相的群众,坐一艘小船顺流直下,来到苏州城北的阳澄湖上,和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举行了秘密会晤。
可怜戈登先生,他千不该万不该跑这一趟。只因为他一时缺心眼儿,掺和了苏州城太平军投降之事,导致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而风云一时的常胜军,也因此灰飞烟灭,为天下笑。
李鸿章兵临苏州
双方谈判开始,程学启开宗明义:你们必须杀死李秀成,以表投诚之心。
杀李秀成?郜永宽吓了一跳。他要投降,只是因为太平军大势已去,他实在找不到理由为洪秀全殉葬。但说到杀李秀成,那李秀成是有情有义的英雄,待部下一如兄弟,郜永宽是下不了手的。于是他就嘀咕了句:这个不好办,忠王此时不在苏州城中,你让我怎么杀?
那……你们能不能劝得谭绍光也投降?程学启只好退而求其次。
郜永宽摇头:这也不可能,慕王的家人亲眷,全都在南京城中。如果慕王投降了,那他的家人就会死得很惨。
这个……连续两个要求都被郜永宽驳回,程学启顿时气馁,无话可说了。郜永宽立即发起攻势,提出他们的要求:我们要求,投诚之后必须要保证我们的身家性命,以及家人的性命安全。
程学启:……这是自然,你看你们太平军投过来多少人,李大人可曾亏待过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
郜永宽:虽然如此,我们还需要戈登先生做担保人。
正是这个要求,害死了苏州城投降的八王。可是郜永宽如何能预料到以后的事情?在他的心里,洋人是比中国人高级的,只要戈登先生做了担保人,那么他们的性命就无虞了。
显然,戈登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也认为自己很高级,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李鸿章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偶。郜永宽等八王的性命,不让他担保的话,还可能真的不会有什么变数,可现在他做了担保人,那李鸿章可就不客气了。然而戈登先生想不到这一点,再者说他亲眼看到许多太平军投奔过来,李鸿章都是一律重用,看不出郜永宽等人会有什么理由例外。所以,戈登先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愿意担保。
此后,郜永宽又提了一个要求,他希望投诚之后,能够获得总兵的官职。这个要求让程学启勃然大怒,这等于是当面抽程学启嘴巴。因为程学启替淮军出生入死,打了不知多少仗,才不过是个记名总兵的职务,而郜永宽等人寸功未立,张嘴就要做总兵,这岂不是明摆着羞辱程学启吗?
程学启感觉受到了羞辱,郜永宽同样也感觉不爽,他要献出的可是苏州城啊,这是何等的功劳,就给一个总兵怎么了?不行吗?
谈判到此,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郜永宽和汪安钧返回苏州城,而程学启则回来向李鸿章汇报。
李鸿章听了,沉吟良久,说:先等等看,就等三天吧。
三天过后,苏州城中,悄寂无声,不见郜永宽等人有丝毫回音。李鸿章叹气摇头,说:你看看,还是得打,不见个真章,是不行的。
一声令下,淮军潮水般向苏州城涌了过去,只听得城头上枪炮之声震耳欲聋,冲上去的淮军,被打得退了回来。
李鸿章摇头:看来,打也是不行,这座城池根本就没有短期攻克的可能,或者是长时间地围困,或者是……
或者是派人入城去找郜永宽,你到底投降不投降,给个准话吧。
使者潜入苏州城中,两日后回来了,报说已经见到郜永宽,郜永宽称此时忠王李秀成正在城中,忠王心细如发,智计过人,郜永宽等人无法展开行动。
听了这个报告,程学启顿时破口大骂:你娘的郜永宽,你不是说李秀成不在城中吗?噢,这会儿又在城中了?在城中你快点儿下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