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败家女胖娘娘 >

第17章

败家女胖娘娘-第17章

小说: 败家女胖娘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劳公公了。”我乖乖的站在门口等着。看来五妹的寝宫里还挺上规矩的,五妹性子天真纯善,我本来还挺替她操心,担心她被那些个奴才欺负,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姐姐这会儿怎么过来了,正好来看看妹妹我新写的这幅字。”听到我来了,五妹已经奔出来迎接我了。

“昨日我去找了太后教了我这双手齐书的本事,今日我练了大半天,直到这会才写的工整了点,姐姐帮我看看如何。”五妹一把我拉到书房,就献宝似的的把她刚写的字拿给我看。

为什么!!!这古代的女人都是天才吗?照五妹的说法,她昨日才学的用双手写字,今天就已经可以写得这么工整了(虽然比皇后那时差点,但比我是好的太多了,惭愧惭愧),再多给她两日,恐怕周伯通的双手互博术也不在话下,人聪明到这种程度真是太可怕了~

“嗯,此字甚好,假以时日,必当有所成。”心里虽然惊讶的要死,面子上我还是不能搞得像个土包子似的,只是略略夸奖了五妹一句就把话题转向了别处:

“昨日五妹你说你和皇上今日曾私下出宫?”

“是啊,四姐你还因此教训了我一通呢,怎么了?”五妹一脸不解的望着我。

“你们是怎么出去的?不会被太后知道吗?”我接着问道。

“这个嘛,嗯~,事实上,是这么个情况…”五妹故意卖起了关子。

“好啦,不要磨磨机机的了,快说吧。”我着急的问。

“好啊,被我发现了吧,”五妹突然拿手指着我说,“四姐,你也想溜出宫去对不对,被我逮到了!”五妹得意的跟什么似的,果然还是小孩子啊!

“我哪有~”我本着犯罪不留痕的原则死不承认,“你还不快点坦白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溜出宫的,小心我大刑伺候!”说完伸手做出要挠她痒痒的样子。

“好啦好啦,我招了还不行。”果然这是五妹的死穴,她伸手投降:

“我们要是穿着皇帝和妃嫔的衣服出去当然会被逮到啦,不过皇上身边的小顺子和敬事房的人混得不错,所以就让他找人开了放行单,我和皇上一个扮成小太监,一个扮成宫女不就能出去了。反正护军有不认识我们。”五妹说的很轻松的样子。

“天!你们知不知道这事要是被人知道得闹出多大的阵帐来!要被人知道我大情堂堂天子,居然扮成小太监的模样,岂不贻笑大方……”我义正严词的又教训了五妹一番。弄得她颇有些委屈。

其实我心里在盘算着另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三日后,北京城内,冰渣胡同路北的贤良寺。

我穿着一身湖绸的青色长衫,戴着一顶黑呢瓜皮帽,倒也有几分翩翩公子的风范。出宫时穿的那身太监服早被我换下放在背着的布包里。

要问我是怎么溜出来的?宫里和敬事房的太监熟识的可不止小顺子一个~(可怜小德子了,身上伤还没好利索就要为我奔走,这会估计正和云儿两个人在永和宫担心的走来走去呢。

我一早打听过了,外省的朝廷大臣进京朝见基本都住在这贤良寺,李鸿章自然也不例外。

我对门房的人谎称是李鸿章家乡的人来找他有事,片刻之后,我被带到了西跨院的厢房。

“这位小兄弟,李某与你相识?”听了下人回报说是他家乡人来访,李鸿章大概没想到出现在他面前的会是我这么个完全陌生的面孔。

“在下与李中堂有要事相商,还请大人屏退左右。”我一面阴阳怪气的说着话,一面从袖子里掏出一枚印章,稍稍亮了亮。

李鸿章自然是精明,一看我手中拿的是一枚狮子纽纹压爪鸡血石印章便知我并非寻常人,立刻叫下人退去,从我手中接过印章一番细看。

这枚“率性主人”印章是光绪的小印,昨日我特意请他到景仁宫鉴赏五妹的字,然后在他盖完印后随手顺了过来。

“未知皇上派公公私下来见臣有何要事?”李鸿章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恭谨起来。

“中堂大人应该知道,皇上向来赏识大人的,不然也不会力排众议要增加北洋水师的军费。不瞒大人说,为了这事,皇上可是和太后苦苦相求,甚至不惜自减养心殿一半日常开支。”说到这,我顿了下,看李鸿章的态度。

闻得此言,李鸿章显然也有些激动,感叹道:“皇上对臣的爱护之心,微臣没齿难忘。”

“大人有这份心就好了,可是大人应该也看到了,在这朝堂之上,醇亲王和翁大人极力反对此事,大人可明白是为了什么?”我故意试探李鸿章。

“这醇亲王不了解水师对于我大清的重要,而翁大人,”李鸿章苦笑了一下,“只怕是因为这北洋水师是由臣督办…”

“既然大人明白这个道理那就好办了,皇上的意思是想请大人为了国家委屈下自己,为当年的事向翁大人服个软,大家同是在朝为官,总是这样斗下去也不似个事啊。”我好言相劝。

“公公所言自然是有理,臣知道翁大人一直记恨于当年之事,可臣敢对天发誓,当年臣对于翁大人的兄长一事绝对是秉公处理,绝无私心。这皇上现在反叫微臣去向翁大人赔礼,臣实在是不甘愿啊。”李鸿章话的语气虽然不重,但意思却很明确:要我道歉,没门!

“皇上自然不会叫大人白受委屈的,您只需如此这般…”我低声向李鸿章传授道。

次日傍晚,碧琳馆(我与光绪约好,为避人耳目,就每隔两日于傍晚时分来此处见面)。

“瑾儿,你一定想不到,今天在朝上,翁同龢居然改口支持朕的决定了,而李中堂还主动捐了十万两白银,翁同龢跟着也主动认捐了五万两,有他们俩开了先河,那些个王公大臣也纷纷站出来各自捐了些,我粗粗一算,加上之前老佛爷那的五十万两,已经有差不多二百万两之数了。”

“臣妾恭喜皇上得偿所愿,还请皇上恕臣妾欺瞒之罪。”我神色严肃的跪下向光绪请罪。

“瑾儿快请起,说说看,你对朕犯了什么欺瞒之罪。”光绪和善的说。

“臣妾犯下的是极严重的过错,不敢起身。”我低头道。

“哦?那你倒说说,你犯了什么了不起的错。”光绪坐了下来,一脸微笑的看着我。

“臣妾曾于昨日私下出宫,见过中堂大人…”我向光绪娓娓道来昨日之事。他的表情由一开始的镇定自若到后来越来越惊讶,当我说完以后,他已经要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你是说你劝李鸿章向翁同龢道歉所以他今日才同意增加北洋水师的军费,然后你又叫李鸿章故意在上朝时说要捐十万两白银,以翁同龢的脾气,自然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跟着捐(坊间传言李鸿章有千万身家,所以即便十万两白银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而翁同龢一向有清廉之名,又身为京官,一年的俸禄不到二百两,即便是家里世代为官,朝廷也时有赏赐,这五万两于他恐怕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两个一带头,朝中大臣自然不好意思不作表示,瑾儿啊瑾儿,你若是男儿身,朕在这朝堂之上也就不会这么孤立无援了。”光绪感慨道。

“只是这李鸿章怎么舍得就为了拖翁同龢下水就一下掏出十万两这么一大笔钱?还有,你是这么让他相信你是朕派去的人的。”光绪还是有所不解。

“这就是臣妾犯下的另两项大罪,一是…”我掏出那枚鸡血石印章,双手捧着递给光绪。

“好你个瑾嫔,没想到你还会这手,难怪朕今日怎么也寻不到这印章,还有一项罪过是什么?”光绪故作威严的闻道。

“臣妾以皇帝之名承诺李大人私下退还他五万两捐银。”我越说越没底气,声音也越来越低,相反光绪的反应倒是很大:

“什么??瑾嫔你——还真是,干得好啊!哈哈~”光绪突如其来的大笑把我吓了一跳,“不过,”他突然收起笑容,一脸正色的说道:“你始终是放下了私自出宫,私会朝臣,窃取宫中财务,假传圣旨这四项死罪,不罚总是不行的。”

第三十一章 彼得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第三十一章 彼得
看着光绪嘴角露出的浅笑,我心里不禁打鼓。

我当然知道光绪并不是真的想责罚我,但是面对不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的光绪,我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

“该怎么罚你好呢?”光绪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有了,不如就罚你给朕讲个故事好了。”还好,光绪还算仁慈。

故事,讲什么故事好呢?

思虑了片刻,我终于从记忆力搜出一个有点模糊的故事(反正讲错了在这儿也没人知道,嘿嘿~)

“有这么一个国家,一个叫彼得的小孩子和他的哥哥一起继承了皇位。由于彼得还太小,而他的哥哥又生病不能理事,所以国家大权就掌握在了她的姐姐的手上。小彼得是一个很爱玩的孩子,他喜欢航海和造船,还喜欢玩军事游戏,从小时起就建立了少年游戏兵团,几年之后,他就凭着这支游戏兵团把他的姐姐关进了尼姑庵(这回我变聪明了,一早把修道院换成尼姑庵省的又解释半天)。再后来…”是的,我选择给光绪讲述了彼得大帝的故事,显然,这个最初处境和他一样不如意的皇帝奋发的故事让他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皇帝真的让朕汗颜啊!”听完故事,光绪感叹道,“瑾儿你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朕军队的重要性?”光绪果然是一个敏感的人。

“我只是想到这个故事觉得彼得在最初的时候处境和皇上是相似的,但是彼得他花了七年的时间组建一支军队足可见他是一个有谋略而且可以忍耐的人。”我回答道。

“你的意思是我也应该忍辱负重,一面糊弄着太后,一面暗中暗中积聚自己的力量?”光绪的眼神亮了起来。

“皇上英明,实乃万民之福也。”我笑盈盈的学着那些个大臣的样子对光绪拍起了马屁。光绪看的哭笑不得。

“那你认为朕最应该拉拢的是哪方面的势力?”光绪来了精神,继续问我。

“这个,小女子不才,暂时也没想好,不如皇上说说看自己的想法。”莫说我我对于军事向来没有什么研究,就算是我是军事达人也不能在不了解这晚清军事局面的情况下乱发言啊,把皮球推给光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现在掌握军权的大都是太后的人,要谈拉拢的话,我觉得最先还应该是李鸿章。他是直隶总督,又督办北洋水师,他的态度可以影响到下面很多官员。只是这老狐狸实在是精明得很,恐怕现在的情况他怕是不肯把宝压在朕的身上。”光说完绪叹了口气,摇摇头。

“李中堂自然是关键,可是皇上可不要忽略了这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兵,关键的时候,千军万马也未必比得上他们。”我突然想到若是光绪能够控制这京城或者哪怕只是紫禁城周边的军事力量,来场逼宫,也未尝不可啊。

“这现任的领侍卫内大臣是寿恩固伦公主的额驸景寿…”光绪边想边轻声的念叨。

“是他?!”这个名字我当然不会陌生,他是咸丰帝当年的顾命八大臣之一,那场辛酉政变之后,肃顺被斩于菜市口,郑亲王和怡亲王被赐自尽,而景寿这家伙居然在后来加官进爵,一路扶摇直上,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是个额驸?在我看来,这厮十有八九是临阵变节,站到了慈禧那边。这样看来的话,这家伙不好搞定。

“你知道他?”光绪问道。

“以前有听说过而已。”我慌忙掩饰。

“哦,额驸他最近身子不太好,太医去看了,情况怕是不大妙啊。”光绪继续说着。

“如此甚好!”我还在想这老家伙该怎么对付,没想到他已经病入膏肓,哎呀,我是不是太过分啦,看到人家快死了我居然乐成这样,光绪看我的眼神也好像在看怪物一般~

“咳咳,我是说,额驸如果身子不太行的话,这领侍卫大臣必然是要换人的,皇上可要早作准备,最好能在这个位子上安插上自己的人。”我忙解释道。

“瑾儿此言有理。至于禁军的那些个统领,大多是这几年太后一手任命的,恐怕也是为后党所用啊。”光绪想到这京城之大,居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心里颇不是滋味。

“皇上可以有机会多召见召见这些个统领,让他们知道这天下是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叶赫那拉!过些日子皇上再试探试探他们的态度,忠于皇上的和思想动摇的一律封赏笼络,至于那些个冥顽不灵的,皇上可以慢慢除去。”我鼓动光绪。

“瑾儿,”光绪握着我的手,“朕对你有愧啊,是朕让你卷入到这政治纷争中来,你本可以在后宫中安安稳稳的读书画画写字品茶,是朕让你陷入到这些个勾心斗角中来,如果不是在我这个无用的皇帝身边,你,会不会快乐点呢?”

光绪意料不到的发了这样一段感慨,大概是我刚刚提到权力斗争那兴奋的样子让光绪觉得是他害了我吧。

“皇上,臣妾从来不是皇上想的那般天真善良,不同于五妹的是,臣妾的额娘是不受宠的侧室,自小为了在家中立足,臣妾就知道要努力让自己看上去乖巧懂事,这样才能赢得阿玛的注意,在家中才不至于受人欺负。所以只有我能和阿玛最疼的五妹一起去广州,一起进宫,所以,皇上不必对臣妾愧疚,这勾心斗角的事,我不是第一次干,更谈不上什么委屈之说。”为了让光绪心理安慰,我不遗余力的把自己塑造成了金枝欲孽里面的“玉莹小主”的感觉。

听我镇定地说完这些话,光绪好像第一次认识我一样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最后说道:“不管怎样,有你在我身边,始终是上苍待我不薄啊!”

“能为载湉你出谋划策,于我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我喃喃的道。

离开西花园的时候,冬日夜晚寒冷的西风已经全然感受不到了,真的到了早春时分了,而光绪和这个大清朝的春天是不是也要到来了呢?

第二日,光绪以送还五万两银子为名微服出宫私下见了李鸿章。

那日在贤良寺他们进行了一番长谈,具体的内容光绪并没有说给我听,我只知道在光绪的请教之下,李鸿章说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发展的独到见解。提出了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几样:海军、学校、铁路、工厂(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银子~)。光绪因此受益匪浅,对国内的形势也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所以,无论以后李鸿章的立场会不会向光绪这边倾斜一点点,这场谈话都已经是值回票价了。

只是,这位精明的李中堂怎么也没想到,一转头,光绪就去了翁同龢的府上,私下赏赐了两万两白银给他。光绪是个心软的人,自然不忍见自己的老师捐尽家产,不过他知道这老头倔得很,要是直接还给他他就算饿死也不会要的,所以只能以赏赐的方式。这样一来,翁同龢自然是感激涕零,在日后的日子里,这老头子都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光绪的身边,也听了光绪的话,再没有私下算计过李鸿章。

第三十二章 献宝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第三十二章 献宝
那之后的日子,江南草长莺飞,而紫禁城也是出奇的平静安宁。光绪虽然仍旧很宠五妹,但偶尔也会听我的劝去看看皇后,见到皇帝和皇后的关系缓和,太后自然乐见,对于宫中开始渐渐放手让隆裕去做,甚至于朝中之事也不大过问(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一心放在颐和园的建造工程之上。

而这些日子里,我在宫里的存在感则越来越低,除了每日的固定的请安,我几乎不怎么跨出宫门。倒不是我的低调功夫做得多好,而是我每天要忙很多的事情,首先,名以食为天,这宫里伙食虽然好但日日这么吃也腻,我没事就想着法子叫厨师整点法国菜,意大利菜来解解馋(当然是模样和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