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科幻纵览 >

第92章

科幻纵览-第92章

小说: 科幻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玫慕细叩钠兰邸6谥泄幕⒅芯哂锌蒲Ъ际跚阆虻闹斗肿由锨昀创永疵挥谐晌髁鳎谝桓雒挥锌蒲嘉常肮哂诘赖滤嘉奈幕铮钥蒲Ш吞剿魑行牡奈难ё髌罚趺纯梢猿晌髁鞯囊辉保俊保ㄎ庋摇独砺塾胫泄苹玫姆⒄埂贰蹲裕梗繁本┕士苹么蠡崧畚募罚�

从这一现实出发,科幻作者们不得不经常面对如何调整与主流艺术界的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下面四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科幻文学自有其特性,与主流文学全无关系。张系国便认为,科幻小说应该自觉地与主流文学划清界线。……这可以说是科幻小说家的“堕落”,企图占有主流的地位,所以才想要改这些名词。这“堕落”是反面意思,由次文化“堕落”回主文化去,对次文化本身的成员来讲,是一种倒退,甚至是种离“经”叛“道”现象。转引自黄海《最后的乐园》前言,台湾红狐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张系国的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取消科幻小说自身特质的倾向的否定。“……一个小说家不能没有自觉的创造。他必须依内在的标准,全心投入创造,而不是去迁就另外一个标准,这样写出来才会是好小说。举例来说,写《沙丘》的赫伯物,他的小说写得不错,可是后来写《沙丘神帝》时,虽然文学界一片叫好,科幻小说迷却看也不看,因为里面卖弄文学,讨好蛋头学者们。”(《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85页)

这种观点的产生,部分原因是因为主流文学对科幻文学长期漠视引起的反感;部分是因为相当一批科幻作者确实与主流文学全无关系。他们产生于广大的科幻迷阵营,创作伊始就主要从前辈的科幻作品中汲取营养。并且,科幻文学创作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用现有的主流文学观念去衡量,去理解。他们确实有某种“自给自足”的感觉。

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作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科幻文学并非从天而降,它只是一种特定题材和特定手法的文学,早晚要与其它文学融合在一起。主流文学积累千年的创作经验,也需要科幻作者们借鉴和汲取。划地为牢的作法将会使科幻文学失去广阔的发展天地。

第二种观点是希望以主流艺术的创作手法来改造科幻创作。“作为文学的一支,科幻小说如果也能向主流文学争取空间,逐渐减低它的科学异想成分,它也就升华幻化为具有高度想象特质和哲理思考的文学,也具有了吸引人的神秘感。”(黄海《优秀科幻返身”主流文学”》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在实践方面,西方科幻界的“新浪潮运动”在这方面就有过尝试。国内最近一段时间也有部分科幻作者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笔者认为,从主流文学中借鉴一些技巧上的东西,丰富科幻创作的手法,提高其艺术水平是应该的。但完全用主流文学来改造科幻艺术是不可能的。单纯将科幻文学作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将主流文学视为改造者,本身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一来,主流文学其实就是几种类型文学的综合体,只不过暂时位居主流而已。类型文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无法互相取代。

二来,直到目前,主流文学并未接受现代科学的精神,从整体上看完全是一种基于传统农业文明的过时艺术,各方面都表现出对时代的不适应。笔者认识的一些搞主流文学的朋友,一听科幻小说,首先反映的就是:写这种东西多难呀,还要懂多少多少的科学知识。

而科幻文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学会了从科学中汲取营养,它的整个美学基础既来自于文学艺术,又来自科学,并且具备长远发展的潜力。无视这一点,也就取消了科幻文学的个性和独特价值。

第三种观点,以阿西莫夫为代表,认为科幻文学将来能够谋朝夺位,变成惟一的主流文学。他曾经说过,“科幻小说对作家所提出的挑战和问题,是任何其它小说所无法相比的。除了要满足其它一切小说的写作要求外,科幻小说必须提供一个十分清晰而可信的科学技术背景。阿西莫夫一直主张,科幻小说是最难写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果一个作家能写好科幻小说,一般来说,他就能写好其他小说,甚至非小说作品”(《科幻创作教程》《科幻世界》94、1、13页)。

也有一些国内作者同意类似的观点。比如:“我们这群人不惧流言,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文体和风格。我们一致坚信,在下个世纪,世界将是科幻的世界,科幻将是文学的文学。先锋所指,只有科幻能包容一切难以言说的主题和情感,体现真正的超越性,回答像‘现实的本质’这类能构成问题的问题。没有能比科幻更能打动后现代人心灵的文字了。甚至诺贝尔文学奖也将由科幻小说家来获得。”(韩松《星河的生日》,转引自《科幻时空》99、2期)

但是,阿西莫夫本人从未写好过其它类型的小说。纵观中外,既是科幻大师,又能够兼写好其它文体的也廖若晨星。

科幻小说只是一种类型小说,它有自己擅长于表现的方面,也有自己不擅长表现的问题。比如社会现实问题就不合适于用科幻小说来表现。一位科幻前辈曾经以反映现实为指导思想,创作了描写足球问题、房改问题的科幻小说。作为实验还可以,但这些问题,显然由现实主义小说反映起来更为顺倡。另外,许多超现实情节奇幻小说可以写,科幻小说则不可以写,因为要顾虑到科学的界限。

最后一种观点,也是笔者赞同的观点,就是科幻艺术一定要力争以本来面目受到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并且用自身积累起来的长处改造正在落伍的主流文学。在这方面,不少大陆和港台科幻艺术作者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科技这股强大的历史创造力量,在主流文学体裁中是个盲点。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的科幻小说,正好弥补了主流文学在这方面的不足。”(香港,李伟才《发扬科幻的批判精神》,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任何作家,如果要反映当今现实世界,都无法避开科技的题材。正如阿西莫夫所说的,我们今天生活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幻小说是科学时代的文学!”(大陆,郭建中《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前景》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快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当代艺术再也不可能与当代科技老死不相往来了。当电脑大举进攻,无孔不入,冲击电影电视,侵蚀摄影绘画,你还能习如古井、屏息入静地沉溺在心灵空间吧。就算你关门闭户专写古典题材作品,但你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目光在屏幕上移动,你的潜意识也会提醒你,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了,还是为当代人和下一代青少年写点富有科技时代气息的作品吧。”(大陆,杨潇《科幻与跨文化交流》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这个时代的冲突如果用一般方式写,这种写的人太多了,很难突破,就像唐诗到宋就变词,词后就是曲一样,小说从古典的方式到用科幻的方式写作,因为有新的背景,可以有新的表现。”(台湾,沈君山,《科幻小说座谈会谈话》,转引自《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51页)

以自身面目进入主流文学,这不仅是科幻文学的重要前景,同时也是主流文学脱胎换骨的一个契机。科幻文学将为主流文学提供许多新的动力。在这个问题上,郑文光先生作了不少理论上的探索。不妨引用他的两段文字作为说明。

“从大量的科幻小说的创作实践来看,科学的创作方法是一种可供自由选择表现角度的创作方法。他写的还是现实社会,但他可以从一个绝妙的角度来写。就好像我们给一个实体照像,可以从照出来最好看的角度、最能突出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照一样……用科学方法创作的小说同用其他方法创作的小说有什么区别呢?用其他方法创作的小说,大多数是从仔细的生活观察中,经过思索,提炼出一个题材,酝酿出一个形象,或是把大量的事集中在一个形象上。用科学方法创作小说是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提出一个假设,随着这个假设的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情都要起变化。科学方法创作的小说就要写这些假设、变化……科学文艺,特别是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丰富之极。我看,不光儿童文学作者,甚至是成人文学作者,多看看科学幻想小说,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科学小说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可以在表达主题方面获得一些优势。它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夸张,变形,将现实世界变为虚化世界,这叫幻化,其最终结果可以把主题深化。”(郑文光《谈幻想性儿童文学》)

“科幻小说的独特气氛,神奇感。传奇性和隐喻、暗示、象【炫|书|网】征主义手法,本来正是科幻小说作为文学体裁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地方,却往往被人视为荒诞无稽。”(郑文光《当代美国科幻小说选序言》)

除了创作手法,甚至在读者数量和市场规模方面,科幻文学都能为主流文学提供新的动力。下面这段话说的是美国科幻界的现在,也是中国科幻界的将来:

“干吗要把艺术小说写成科幻小说呢?有个现实的答案:科幻小说比较容易出版,过去是这样,现在仍然如此;除了科幻领域,现今付钱买短篇小说的市场差不多都不复存在了。如果能够按照科幻小说的套路写出艺术小说,即便它的叙事效果仅仅相当于历史上的小说和当代的小说,这种小说还是可能找到它本来在如此一种传统框架中无法找到的读者的”《科幻之路》三卷711页)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七章:与各种文学流派的比较(2)

第二节:科幻文学与传统浪漫主义

作为一个具体文学流派的西方浪漫主义,其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对当时统治欧洲的古典主义艺术原则的反叛,其作品多有回归自然、否定科学进步的倾向,并以诗、画为主,与工业化、科学化背景下产生的科幻文学极少有共同点。科幻文学与传统浪漫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情节限制在自然规律以内,抛弃了宗教迷信等超自然的内容,适应了科学时代的社会要求。

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所具有的强烈反叛精神,却与现代科幻小说非常接近。在今天许多科幻爱好者心目中,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反叛文化”。人们只有对现实有所不满,才去描绘未来,描绘并不存在的可能性。另外,浪漫主义强调“表现”重于复制现实,也是科幻文学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节:科幻文学与现实主义

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序言,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个定论可能会让科幻迷大吃一惊。但它完全正确。威尔斯确实在科幻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两方面,同时达到了高峰。  

表面上看,科幻文学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科学实证主义原则。只不过,在科幻文学那里,这个原则是公开的,而在现实主义文学里,这个原则是隐含的。

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奠定基础,其动力之一就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全社会科学意识的普遍提高。在此之前,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少不了融入些鬼神情节。《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是这方面的代表。而现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则肯定不会跨越这个界限。对于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来说,虽然具体某位作者未必体会到这个原则,但他们在实际创作中,是明白“现实”与“超现实”的区别的。而出版商、编辑们在组稿时也能清楚地区分这一点。

除了这个关系外,两者在写实风格上也是一脉相承的。科幻文学在题材上是虚幻的,但在细节上是写实的。那些不存在的人、物、事都被要求去逼真地描写。在前面“象【炫|书|网】征主义科幻”中,笔者曾经分析过,传统象【炫|书|网】征主义取材于日常生活题材,以虚幻的笔法写真实的生活。而科幻本身就虚幻,所以极少有人再用虚幻的笔法来写。和这个结论相对照。绝大部分科幻作品正是用写实,甚至高度写实的手法,表现虚构的内容。衡量一部科幻作品是否优秀的前提之一,便是能否在细节上把想象写实。

人们一向觉得,只有“现实主义”作品才能够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现实”时,有一个重要的两难境地,那就是真实性与悲观主义的矛盾。一方面,挖掘现实问题较深的作品往往悲观主义色彩浓厚,令人感觉阴暗。另一方面,如果某个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没有被解决,作者在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里把它“解决”,作品就会显得“不现实”。而科幻文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因为任何现实都是未来的萌芽。作者完全可以充分地揭示现实问题,而把解决过程放在未来,把深入揭示现实和乐观主义精神结合起来。

其实,如果单单提倡反映现实,那么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理由便日益薄弱。现实主义文学面对着两个竞争者。一是日益发达的新闻媒体。在反映现实的速度和内容的丰富方面,现实主义小说无法与之相比。第二是日益专业化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解释问题的科学性方面,现实主义作品也无法与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相比。在现实主义达到顶峰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它的这两个跨行业的竞争对手都还不发达,再加上政治环境的高压,许多国家的作家希望用小说来反映现实。而在当今时代,这些理由正在消失。所谓当代文学的困境,更多的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困境。从长远角度看,“表现”作家自我的文学肯定要占据上风,这几乎是由社会分工来决定的。而科幻文学正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

当然,现实主义不可能走向灭亡。永远会有大量的读者,想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当今社会是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之间彼此不了解。甚至家人、邻里、多年老同学,一旦隔行,便如隔山。这也给传统现实主义提供了一大出路,就是细化地描写各行各业。前面提到的商战文学、科学小说、环境文学,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细分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现实主义将成为一系列类型文学的母体。

第四节:科幻文学与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于欧洲的艺术运动。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机器文明使速度和竞争构成时代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来,面向未来,从反映停滞不前的现实,转而反映新的现实和价值观。

从作品层面上看,未来主义主要集中在绘画和诗歌上,因此与以小说为主的科幻文学缺乏直接的可比性。科幻文学本身的理性成份也与未来主义的虚无思想有本质不同。未来主义把速度、力量等运动形式抽象出来予以表现的作法,更与现代科幻小说无关。但总得来说,我们可以仍然把科幻文学当成在未来主义原则影响下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或者说是理性化的未来主义。从最基本的价值观上看,未来主义将未来的价值放在首位,重视科学进步带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