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后世的记忆,让赵兴清楚地记得现在他在地图上所看到的居延泽,便是后世在无数史料之中出现过的居延海。
从暗影队员反映上来的情报可以看出,居延属国自远古以来就是一片碧海云天、树木葱笼的好地方。先秦以来,这里几度繁荣鼎盛,后几经战乱破坏,历尽沧桑。居延泽以浩水水域,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养育了无数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也成为西凉地域最重要的粮食和马匹产地。
让赵兴感到无比痛心的是,就是这片曾经繁衍生息了无数人马的湖泽,在建国之后的六十年代初期彻底消失。前世的赵兴,曾经带领一支十多人的小分队秘密前往这一带执行重要的抓捕任务,当他看到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的居延海时,实在无法想象这片飞沙扬尘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经延续了好几千年,还是传说之中老子得道升天的圣地。
正因为有着跨越近两千年的对比,所以赵兴对于凉州西部的环境恶化问题十分留意,这也是他此次不惜亲自前往玉门关的重要原因。
在军用地图上,赵兴还看到距离敦煌城以东五十里外也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淡水湖泊,名字被标注为环泽。一条名为灵水的河流自青藏高原流下,最终注入到了环泽之中。这处湖泊便是整个武威郡最重要的淡水水源,湖泊附近的渊泉和沙头等地,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最让赵兴感到高兴的还是出现在玉门关以东十来里处的一处不知名的小湖泊。这处湖泊的面积约摸只有环泽的十分之一,居延泽的三十分之一,但因为紧挨着玉门关和敦煌城,便成为扩建敦煌最宝贵的淡水资源。
赵兴指着无名湖泊对华卫国和一帮武威的官吏说道:“这处湖泊今后便叫做玉龙湖,你们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般保护好他,若是谁让这片湖泊消失,便提头来见我或者我的后人!”
众人见赵兴说的十分严肃,顿时心中凛然,暗自记下了太傅大人的重要嘱托。
赵兴接着说道:“我这里有一条命令,大家需要记住。今后凡是在居延泽、环泽和玉龙湖三十里范围以内每种活一棵树木的百姓,赏银一两,时间以五年为限;每种活百棵树木的百姓,赏金二两,并记录功勋,时间以十年为限;每种活一片万棵树林的百姓,赏金百两,居家入籍卧虎城,时间以二十年为限!”
不等众人吃惊地表示异议,赵兴接着说道:“有赏便有罚。今后严禁西凉百姓在凡是有湖泽河流的地区三十里范围之内,砍伐多年生长期的树木。盗伐一棵者罚银一两,盗伐十棵者罚金一两,盗伐百棵者服劳役五年,盗伐千棵者处以极刑,盗伐万棵成片树林者株连九族!”
众人听到赵兴对于砍伐树木的惩罚竟然如此之严厉,不仅倒吸一口凉气,但是没人敢于出声表示异议。倒是一旁的刘继礼提醒赵兴说:“若是不让此地百姓砍伐树木,则如何重筑敦煌城?今后百姓制作家具、房梁、门窗的木料又该如何解决?还有平常百姓家生火取暖、烧柴做饭的柴火从哪里来?”
赵兴对于刘继礼的提问非常满意,于是耐心解释说道:“今后的木材主要从天山山脉间伐运往此处,鼓励百姓使用蜂窝煤做饭。要不了多久,我们还可以从这里的地底之下发现黑油和燃气,今后可作为百姓照明和生火取暖之用。”
吩咐和交待了这些事情之后,赵兴觉得似乎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自己去做,可是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于是他索性不去苦想,拔脚回到自己房中,安慰起破瓜在床的蔡琰妹子来。
注1: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
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西居延海原有水面近3000平方公里,自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东居延海解放后干涸了6次,到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六三三章 一座敦煌远不够
?等到赵兴返回住所之后,他看见披着一件羊毛大氅的蔡琰,正手拿雁尾蘸水钢笔在纸上悉悉索索地写着什么,不时还停下笔来皱眉沉思。
赵兴于是蹑手蹑足地摸到妹子身后,伸过脖子往下一看,只见蔡妹妹书写的文章标题是《希冀之地,敦煌!》,只是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未解之事,以至于让一向文思泉涌的才女都不得不停下笔来。
“遇到什么未解之事了?”赵兴从蔡琰身后将妹子轻柔地搂在怀中,温和地问道。
蔡琰似乎早已察觉赵兴来到身后,所以并不惊慌,而是索性伸个懒腰,将后背紧紧地抵在赵兴宽厚结实的胸膛上,有些慵懒地说道:“还不是被你说的要筑什么新敦煌给闹心的。现在这里要什么没什么,怎么可能在五年之内就会变成西部重镇呢?我若是按照你规划的那些去写,岂不是有愚弄百姓之嫌?”
赵兴低头用下颚狠狠地蹭了蹭蔡琰的发髻,闭着眼睛用鼻子嗅着妹子发丝之间淡淡的幽香,然后嘴里咕哝着说道:“不要对你男人这么没有信心好不好!当年有谁想过我会将名不见经传的的李家庄最后修成了一座卧虎城?别看现在的敦煌是个破落的小城,只要有你男人我在,保准五年之内繁华胜过长安城!”
蔡琰于是转身盯着赵兴的眼睛,一脸期待地说:“那好,这几天你们在实地进行勘察和划界的时候,顺便带上我去,我倒要看看你这敦煌新城与旧城相比有哪些不同!”
赵兴摸摸鼻子,提醒蔡琰说:“你这几天走得动路吗?”。
蔡琰闻言大窘,红着脸拿一对粉拳猛捶赵兴,一边捶一边嗔骂:“都是你这坏人,一点都不怜惜人家,一晚上折腾了那许多次!”
赵兴急忙闪身出屋,临走之前还不忘戏弄蔡妹妹说:“那可不怨我,谁让你将一包的**都服下呢,那原本可是华佗老东西给咱俩人准备的。若不是哥哥我身体壮,谁能吃得消你一晚上的索需无度呢!哈哈……”
过了几日,挑了一个暖和无风的好天气,赵兴在华卫国(敦煌太守)、阎柔(汉军骑兵师师长)、刘继礼(太傅府大总管)、蔡琰(晋报首席记者)以及当地一众官吏的陪同下,亲自对敦煌新城的修建工作进行实地勘察和划界。
以往就曾说到,赵兴其实对于杀人打仗的事情并没有多少兴趣,倒是对于赚钱建设的营生非常地热衷。从他在重筑敦煌城这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别人想象的热情就可以看出,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但他的这个喜好仍然没变,甚至有些变本加厉起来。
赵兴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人说道:“一座城市的格局,首先看得不是城墙有多么高大,城市的占地有多么开阔,城内的人口有多么密集,我们的眼睛要往下面看!要看这座城市的供水管路是否完备,地下排污暗渠是否可以做到防疫和通畅,泄洪下水通道是否能够承受暴雨和洪水的考验!”
众人第一次亲耳聆听赵兴的教诲,于是纷纷点头表示记住了赵兴的话语,蔡琰也是当即便将赵兴这番话认真地记了下来。
又走过一处地方,赵兴向前指着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说道:“城市地底的供水和排污系统好比就是人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而城市的主干道就是人的脊柱,必须要考虑到防守和便利两个因素。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敦煌城内只有几万人口,便没有眼光地只修筑一条容纳两辆马车并排同行的街道;我们应该着眼十年之后,百年之后的敦煌城,如果那时候这座城市内有人口五十万,甚至是过百万,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条至少可以容纳八辆马车并排同行的主干道!”
也不知道特种兵出身的赵兴,平时里都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在跟大家谈论城市规划的时候,居然一套一套地,而且说出来的大多数道理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一路走,几乎都是赵兴在说,其余人在用心听。因为跟在赵兴身后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将他说过的话当做是行动指南,很少有人怀疑赵兴所说的事情是否经得起推敲,有没有道理。即使有时候赵兴说的话看着没有道理,但在事后证明,还是赵兴说的在理。
造成这种一人说话众人点头的状况,实在是因为只有赵兴一人拥有看透未来的神奇经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除非赵兴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了他全部思维的拥趸者和追随者,否则他作为理论先知的地位根本无人可以撼动。因为他随口说的一些道理,比如关于城市下水道的重要性,只有在后世经过反复的事实教训洗礼过之后,人们才会真正的重视。
来到碧波清澈的玉龙湖畔之后,赵兴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道:“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一切都将消亡。将来随着敦煌新城的完工,这里会聚集很多人口,大家对于水的需求将会直线上升,如何珍惜利用玉龙湖里面的每一滴水,便是我们最需要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有所心得的华卫国于是问赵兴:“我觉得,想要保护好玉龙湖,首先是要按照太傅大人的命令,确保玉龙湖周围的树木草丛保持生机,同时严禁将不干净的污水向湖中倾注,禁止周围的农夫为了扩大天地而毫无节制地从湖中引水灌溉。”
赵兴听了华太守的这番话,觉得十分欣慰,点点头鼓励地说道:“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把整座新城的污水排放系统引向与玉龙湖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最终让这些污水流淌到干涸的沙漠之中,经过地底下的沙土层层过滤,这些水抵达地下暗河的时候,已经变得干净许多。”
才女蔡琰听到这里,问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虽然玉龙湖储水量十分可观,但毕竟总量有限。若是不加限制地扩张敦煌新城,将来总有湖水难以满足城内百姓用水的时候,到了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赵兴被蔡妹妹这个很有前瞻性的问题拨动了心弦,他静静地伫立在湖边,别人还以为他是在思考,实际上此刻他的心思却已经回到了曾经的过去,或者说曾经的未来。
赵兴想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的帝都,因为人口急剧膨胀,饮水问题成了老大难,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修建“南水北调”的工程。只是当人们遍寻祖国的大江大河之后,才惊恐地发现,能够用来给帝都提供干净饮用水源的河流竟然所剩无几……
过了片刻,神游太虚而返的赵兴缓缓答道:“正因如此,今后敦煌新城的人口必须限制在五十万之内。我们不仅仅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大汉的桥头堡,还要在张掖、酒泉、居延、武威,乃至于今后的西域三十六国,甚至是极西之地,每一个地方都要修建可供百姓安居乐业的城池,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一座城市被人挤爆的情形发生。”
ps:今天是本书第一位盟主“大象”的生日,南道在这里祝你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今天爆发五更,特为庆祝!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六三四章 主动投降也不行
?就在赵太傅、赵大人忙着在敦煌城内进行他的“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出于大汉正东位置的徐州战场上,新上任的龙骑军军长李铁柱差不多快要把张勋和纪灵等人的气都要整断了。
俗话说的好:快刀斩麻不觉疼,钝刀割肉痛断肠。被围困在淮陵以西三十多里处的张勋一部,已经在这里寸步难行地苦挨了整整三个月之久。到现在张勋也没能看到前来营救的纪灵一面,他已经伤心绝望到了极点,甚至派出去主动向对面晋国大军乞降的信使都有好几个了。
然而,令张勋感到更加绝望的是,对面那边新上来的主将李铁柱,比原来围困自己的张辽还他妈的不是东西。那小子居然说让兄弟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再集体投降,若是实在没有了粮草,龙骑军可以友情提供一些。尼玛,连主动投降都不被人答应,这日子还让人咋过啊!
张勋以为自己十分苦逼,实际上他是不知道纪灵比他还要苦逼。按照袁术的指示,纪灵率领两万步兵前来接应逃亡的张勋,本以为可以趁机消灭胆大妄为的两千飞虎军,结果发现自己一脚踢到了铁板之上。包围张勋的哪里是两千飞虎军那么简单,而是一万五千龙骑兵,外加五千飞虎军。
纪灵跟晋国的部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哪一次不是以袁术这一方的部队失败而告终。有时候就算己方兵力占优,但最后胜利的天秤依然倒向晋国那一方,更何况这次他要面对的是两万晋国部队精锐中的精锐。
纪灵一见张辽和李铁柱是故意用张勋残部作为诱饵,专门等着自己率军前去上钩,便立即调头准备跑路,可惜飞虎军已经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虽然拦路的飞虎军当时只有两千骑,可就这两千骑兵便让纪灵向西撤回扬州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飞虎军的战术实在是太油滑多变了,他们将游击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区区两千骑兵便让纪灵产生了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感触。纪灵只是稍微迟疑了一下,从后面撵上来的龙骑军便彻底与他的两万步兵混在了一起,结果纪灵再也无法玩出什么“金蝉脱壳”之内的逃跑招式。
几次发起正面冲锋,纪灵的部队都被龙骑军打得鼻青脸肿,就连他本人也不是张辽的对手,险些命丧黄龙钩镰刀下。等到后来张辽升任徐州军团的统率,将职位让于小将李铁柱之后,纪灵以后自己突围的机会终于来了。
结果,他有些绝望地发现,这位与自己纠缠了好几个月地小家伙,比张辽还“不要脸”,还要奸猾狡诈一些。
李铁柱指挥下的龙骑军,从来不与纪灵的部队进行正面对决,就是喜欢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今天寻找机会抓纪灵几百士兵过去,明天又寻找机会鼓动纪灵手下的士兵起来造反。一段时间折腾下来之后,纪灵原本带来的两万部队如今只剩下一万不到,眼看着竟然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李铁柱为什么不允许张勋一部近五千人投降?那是他想趁这个机会把已经投降过来的七千丹阳兵好好锻炼一番,同时也是让这些士卒与扬州彻底划清界线。
李铁柱又为什么不想办法以雷霆手段快速解决了纪灵一部剩余的一万人?那是他想以纪灵为诱饵,忽悠袁术再次派兵前来救援,然后为晋国抓获更多的优质丹阳步兵。
虽然徐州军团只有三万龙骑军和三万青淮军的编制,如今他手下已经抓获了超过一万七千人的俘虏,但李铁柱觉得这还不够多。
主公赵兴从小就教育他,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要具备大局观念,千万不可只顾着自家门前那点眼前利益。作为赵兴最忠诚可靠的追随者,李铁柱现在已经是一方大军的主将,所以他的眼光已非昔日可比。
李铁柱知道主公即将对辽东地区用兵,今后还要占领三韩、扶余、娄邑,甚至是海那边的倭瀛。对于这项庞大的计划,李铁柱发自内心地觉得激动和拥护,但他也清醒地看出晋国如今的兵源,已经难以承受极度扩张之后所需的军力。
想要永久彻底地占领一片地域,首先就得有忠诚可靠的部队驻守。东北之地复员辽阔,三韩和倭瀛之地的刁民更是桀骜难驯,这就需要晋国派驻至少十万以上的部队驻守,才可以确保今后对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