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乐业-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有了收入,不象那些种地放牧的一样还要等到秋收才行。
而且,现在林家垄断了扶桑、奉天市场,加上本土内部的市场,只嫌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就没有因为没生意而倒闭的商家工场,这样一来,做工的收入就极其稳定,不至于象种地放牧那样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生怕来个灾荒之年——这么一对比,原本死抱着土地的人也动心了。
生产扩大商业繁荣可以带来滚滚的税收,不过现在是看不到增长的税收了,现在官府的府库却是闹钱荒,除去放贷剩下的那两千多万金币远远不敷使用,一旦再来次战争,那么官府就只有赊帐去打仗。
没办法,缩减开支吧。征召起来的多余的军队可以解散,组建官府行政需要的花费不能减,只能减缓公共设施的修建了。桥一座座的修,路一段段的铺,学堂医馆图书馆先普及到州一级,公共休闲园林先凑合一下,国民训练营暂时就不建那么多了,水利想都别想……这么一节省下来,府库居然勉强能维持得住,加上催要奉天的赔款,即使这个时候再打上一仗也是可以支撑的,等过个几个月九州那边的银矿送来第一批银块,加上税收和钢铁专卖的收入,那么财政危机应该能挺过去。
林靖文现在头疼的是另一个问题。
农业?还是畜牧?
林家粮食产量本来就低,说低都不足以形容,林家原本十多万人口,除了奴仆种植官田之外,民间自发从事耕作的尚不足百一,自产的粮食主要要打渔和养殖,一直都是靠进口粮食来维持需求,所以,林家治下粮食的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好在以武力压制了扶桑和奉天,进口的粮食价格虽然高,但百姓还可以接受。
前时攻占安东,安东地域狭小,土地是肥沃了,但人口既不多,土地也不广,更是多多从事放牧的,耕作的也不多。现在得了肥沃广袤的辽东吧,辽东倒是耕作放牧都有,可总得有一个侧重点吧,是偏重耕作?还是偏重畜牧?
耕作的粮食产量比畜牧要高,而且稳定;放牧虽然粮食产量要低点,但常食肉食百姓的身子会更健壮,而且,放牧得到的马、牛、羊哪个不是用处多多的东东,马可骑乘可拉车可耕地,牛的用处就多了,除耕地之外全身都是宝,羊皮羊毛也是纺织和皮革业的重要原料——更加重要的是,放牧可以得到大批骑术精湛的骑兵,如果在全民习武之上加上全民骑射呢?
重和二年五月,林靖文下令,将攻占安东辽东夺得的十万匹马过百万牛羊除了官办牧场所留之外全部分发给百姓,让百姓转耕作为半耕半牧,以后除官办大型农场之外,禁止百姓单只从事耕作。
官府推广了新的定居放牧办法,在种植米麦之外,种植牧草或者青苗,以牧草或青苗养殖畜牧。
后世的荷兰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荷兰人在农场之中种植小麦,不过他们可不是要收获小麦,而是养牛,让牛去啃吃青麦,这样养出来的牛肉质好奶水足,是上等的肉牛和奶牛。
后来这种方法沿自欧洲的传统耕作方法。欧洲人采用的就是半耕半牧的方法,圈起一块土地作为农场,农场主的房屋就建在中间,房屋四周土质好的土地种植作物,其它地方就作为牧场使用。这种半耕半牧的方法被广泛传播推广,欧洲人将其带入美洲。据说这种方法传自古波斯,东方草原上的赦勒川上的游牧民族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林靖文现在推广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单只放牧根本就不能满足粮食需求,但单只耕作的话不但对土地伤害很大,而且农民的体制毕竟不如牧民,林靖文要大规模推广骑射的话更需要的是放牧而不是农业。
半耕半牧,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的粮食和源源不断的骑兵啊!
第五卷三百年故唐旧地第二章 回跋弓骑
不管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需要好的作物和牧草。
玉米土豆和番薯那是不用想了,还远在美洲呢,林靖文只能从现在就有的作物上下工夫。
占婆米作为一种早稻,不但自身产量极高,而且可以使稻米一年耕作收获两次,提高了一倍还多的粮食产量。不过稻米对水利要求很高,必须种植在水田里,本来么,辽东河流众多降雨丰富,是可以种植稻米的,但辽东的水利设施极其简陋,契丹人搜刮都来不及,他们是不可能去为百姓修建水利的,但等林家官府修缮好水利之后可以推广稻米。但占婆米还未传入北方,林靖文要推广的话只能从中原的两浙甚至是占城一带引进。
这个时候辽东人耕作的话一般种的是麦和栗,而且,林靖文居然发现有种大豆和青稞的。原来,辽国地域广阔势力强大,远到西域都是他们的地方,吐蕃高原上特有的青稞被契丹人从河西吐蕃人那里带了回来。这东西好啊,营养高,大规模种植的话产量十分惊人,而且更重要的是,青稞极其耐寒耐旱,生长周期更是只有短短的四个月,可以和其它作物搭配种植,充分利用土地。
还有紫苜蓿,这种原产自波斯的优种牧草传入西域一带之后,匈奴人早就将它们带到了长城之北,历经上千年的演变,这种举世闻名的牧草已经有很多地方在种植,林靖文也在辽东发现了它们的身影。紫苜蓿也是好东西,也是耐寒耐旱,可以在零下20到30度的气温下存活,而且产量那叫一个高,一年可割草三到四次之多,而且因为是豆科所以营养丰富,是首屈一指的优种牧草。
豆科?那不是可以用来轮作么?
林靖文想起豆科植物可以和作物配合起来轮作,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更大的作用却是提高土地肥沃度,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占城米现在还不急,那玩意儿在大琉求和吕宋种植就好,辽东还是种植传统的麦、栗、豆等作物要好些。在得到青稞和紫苜蓿之后,林靖文下令由农业司和牧业司合并成的农牧司大规模推广这两种作物,推广轮作,大力推广汉以来就有的翻车、楼车等农业机械,这些农业机械制造复杂价格昂贵,一般只有地主富豪才用得起,但林靖文下令农牧司大量制造然后租给百姓使用。
良种作物,农业机械,充足的耕牛,加上肥沃的土地,这些因素加起来辽东的粮食产量想低都不成。
而且,农牧司还大力推广轮作制。耕作时节种上青稞、小麦、栗米等作物,第二年就可以种上大豆、紫苜蓿等作物提升地力,再过一到两年再换回粮食作物——这是简单的草田轮作。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轮作,《齐民要术》中花了很大篇幅记载了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水旱轮作等多种轮作方法和作物搭配,林靖文对农业是不了解,但既然有现成的东西拿来用就可以了。
辽东一户人家少说也分到了几十亩土地,偏重耕作的就将全部的土地都开垦,全种上粮食作物,等到轮作的时候就换上牧草,而偏重放牧的则是以种植牧草为主。
——终归来说,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草而居那是不可能的,林靖文不可能为了追求骑射就让治下的百姓变成牧民,只能采用定居式放牧,半耕半牧。这样半耕半牧长大的百姓虽然不可能象游牧民族那样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但加上官府刻意规划引导的话,百姓们精通骑射却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十多万匹马是不是少了点?平均分下去二十多个人才有一匹马,这样还怎么练习骑射?
马不够啊!听说宋政和四年的时候那个耶律延禧还因为军马过百万所以将不少马匹赏赐给贵族官员的,怎么这么大的辽东才十万匹马?
不够?林靖文的惯性思维发作了,不够就去抢啊!
王散和孙泽等将匆匆被招集起来,他们正忙于训练骑兵,说是训练,其实是他们自己在练习骑术和骑战,郁闷,以前林家可是没骑兵的,他们这些将军参谋都没用过骑兵,不加紧学习那怎么能行。
却不想,他们一来就听自家主公又要开战。
孙泽等将领倒是没什么意见,打仗好啊,打仗就意味着军功,有军功就能升官,还有赏赐。这次北伐辽阳他们本来是摩肩擦掌地要多多争点功勋好混个爵位来着,可是辽军中的汉奚兵一反,他们的这个梦想顿时就破灭了,正郁闷着呢,现在听说主公要重新发起战争,他们还不给高兴坏了。
孙泽兴奋地搓着手,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许多。“主公下令吧,无论主公看上了哪块土地,末将定为主公取来。”
王散无力地拍拍额头,狠狠地瞪了这个想升官封爵都想疯了的家伙一眼,却劝林靖文:“属下以为不可。我军自攻伐奉天以来连场大战,本就兵力疲惫,主公再次发起征伐的话还得等兵士们养好伤痛积蓄战力才是。而且,虽然我们从辽阳缴获了大批粮草,但军械经过多次大战已然不足。刀枪盔甲倒是不缺,但缺皮甲,目前我军的三万骑兵尚有一万多人没有硬皮甲,都是用鳞甲和软皮甲暂代。而且,箭矢消耗太大库存已不足百万,可以预计辽国一定会起兵来收复辽东,至时大战不可避免,这百万支箭现在不能动用。”
“特别是火器,火药还好说,虽然因为没有大型硝矿和硫磺矿,火药的产量一直不大,但现在有了抛石机,对火药的需求大大降低,火药目前还能支持。但火器的库存严重不足,而且火器生产一直都是十分缓慢。爆裂弹消耗太大,目前库存不足千枚;燃烧弹也不多,因为缺少猛火油,所以燃烧弹的制造更慢,目前只有不到七百枚;还有火霹雳,之前爆裂弹和燃烧弹的制造一直占了大头,火霹雳的生产基本陷于停顿,现在几乎没有库存。不过现在人口多了,军械场正在扩大规模,预计再有三个月左右便能补回攻打安东之后的消耗,再有半年军械库存便能恢复到攻伐奉天前的水平,主公要再起战端还得等上至少三个月才好。”
对着王散的苦瓜脸,林靖文也没说什么,只是拿来辽东的地图,指着辽阳西北方向的鸭渌府,问道:“鸭渌府驻有多少辽军?”
王散愕然,知道自家主公的目光是盯上鸭渌府了,他更想反对了,不过还是先得回答主公的问题。“鸭渌府的辽军不多,虽然是方圆几百里的大府,但驻军尚不到两千之数。只因为鸭渌府虽然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而且地域广袤,但那里女直人横行,回跋部女直占据了鸭渌府北部。回跋部可是女直大部,有将近五万人的规模,可战之士过万,而且是女直各部之中少有的善骑战的部族,其骑射之术让契丹人也十分头疼。不过回跋部女直和建立金国的完颜部女直还有五国部关系很不好,互相之间多有攻伐,上次金国攻打辽阳府都是绕过辽河从沈州那边过来的,兜了个大圈子。”
“骑射?”林靖文听得眼睛一亮,连连追问:“女直人还有会骑射的吗?这回跋人怎的跟其它女直部族不同?”
“这个属下倒是知道的不详细。”王散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其实回跋部和曷苏馆女直一样都属于系镨女直,也就是女人直,不过回跋部就是因为善战才被辽国允许留在他们原本的地方,而不是象曷苏馆女直那样被迁到辽阳南面。而回跋女直对辽国还是有些忠心的,连鸭渌府东面的长白山部女直都投靠了金国,偏偏回跋女直硬是跟金国大战连年,听说金国还没占到什么便宜,不过根据细作司的探子回报,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因为回跋部抗击金国,封了回跋部首领耶律山奇儿一个都统制的官职,但被耶律山奇儿拒绝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真的很奇怪,既不投靠金国,又跟辽国闹翻,这耶律山奇儿到底是怎么想的?
孙泽却觉得奇怪,问道:“女直人还有姓耶律的?王大人,你没弄错吧?”
“是祖上被辽国赐的姓。”王散撇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女直人哪有耶律姓的,想想就知道肯定是赐的。”
孙泽尴尬地干笑两声,摸着脑袋不再说什么。
“那回跋部应该有很多马吧?”林靖文却是想起了自己的目的,他前段时间看细作司呈上来的情报,里面就有说鸭渌府牛羊充塞山谷的,不然他也不会把主意打到鸭渌府上去。
王散这才知道自家主公打的什么主意,感情是看上人家的马了,可回跋部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啊。他连忙劝说自家主公:“回跋部是有马,探子回报说至少有超过六万匹,加上其地契丹人、渤海人和汉人养的马,至少有十万匹。但是主公,回跋部有一万战士,而且是主公推崇的弓骑,一万弓骑可不好惹啊,主公三思!”
弓骑不好惹?林靖文对此嗤之以鼻,那也得看弓骑是在谁的手上,如果是在铁木真手上的话林靖文还顾忌三分,但女直人嘛,他们知道避实就虚吗?知道分进合击吗?知道大包抄战术吗?知道逐突吗?弓骑的威力不在于它是远程兵种,更在于它那恐怖的移动力。回跋人的一万弓骑是有些让人头疼,但这些弓骑的家人可是都在鸭渌府的,他们能移动,难道他们的家人还能移动不成?到时候大军将回跋人驻地一围,还看他们怎么移动。
“发骑兵一五千万、步兵两万、武刚车两千进攻鸭渌府。”林靖文稍微一想就下了命令,“这次我亲自出征,孙泽、那朵、鲁元戎、赵栻、折可保五人随同出征,其余人等守卫辽阳。”
“喏!”众将慨然应喏,王散也无可奈何地妥协了。
第五卷三百年故唐旧地第三章 秦风。无衣
林家军沿着太子河乘船东下直入鸭渌府,岸上一万五千骑和两千武刚车马蹄隆隆车轮滚滚,将近四万大军连绵几里之长,端的气势惊人。
鸭渌府就是以后世的本溪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不过这个时候的鸭渌府远比后世的本溪市要大得多了,南至朝鲜的咸镜两道,北到吉林的栗沫江,如此广大的地区都属于鸭渌府。
不过,这么大的一块地盘人口却是十分的少,非常少,土地方圆几万平方公里,但户口却不到十万,人口不过几十万。根据缴获的辽国东京道的官方资料显示,鸭渌府的户口不过六万之数,人口满打满算也才三十余万人,其中多是女直人,除了回跋女直之外还有不少北女直,也就是靺鞨人,这些靺鞨人都服从回跋女直人的统治,被辽国通通称作回跋女直,也就是北女直。
真是够地广人稀的了,辽阳府本就是人烟稀少了,但跟鸭渌府一比却显得格外的人烟稠密。
要放在后世,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说也有几百万的人口,密集点的都能过千万,可是现在……三十万人,对比也太大了。更北方生女直的地盘还惨点,整个吉林大部加上黑龙江和山南地区,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过是十万户口,用地广人稀都不足以形容。
几万大军,船连着船车挨着车,刀枪林立马嘶长鸣,整个河面两岸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气息,就象是……怎么说呢,气氛太过凝重。士兵们渴望出征,渴望胜利,尤其是看着飘舞唐旗和迎风飞舞张扬的黑龙旗,将士们前所未有的感到一股深深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几百年了,真的是很长的时间,以二十年成人算,足足十五代人的时间,汉人没能象今天这样昂首挺胸过,汉人,不但已经收复了失去的故土,赶跑了契丹鞑虏,今天,汉人的军队更是几百年来第一次以汉家之名讨伐异族。
看着那高举的“唐”旗,看着迎风张牙舞爪的黑龙,林靖文感慨万千,甚至眼睛不由得湿润起来。
他从后世而来,后世的中国虽然国力远比现在强盛,但却是个受人欺凌的角色,汉人,不但出了中国要受尽欺辱,即便是在中国之内也被人处处压一头,外国人在中国有特权,就是那些少数民族也……那可是中国本土啊,居然在本土之内让外夷处处压国民一头,那到底还是不是自己的国家?到底国民们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还是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