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儿也自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莎莎了然地点点头,也不多说,径自去洗漱。吃完早餐,一家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出焦急和喜悦。
大家也不多说什么了,李莎莎和李先智搀着老太太,李玉兰挽着王氏就都去了后院。晨光中的后院,花菜和西红柿已经成熟,西红柿又大又红还挂着露珠儿,雪白的花菜衬着碧绿的菜叶格外好看。
李玉兰见都成熟了,就拿起后院角落里放的竹篮,四人一人发了一个。老太太见没有她的份,不甘地对李玉兰说道:“玉兰,给奶奶也来一个,我也要和大家一起高兴高兴。”李玉兰也没辙,只好也递给老太太一个。
一家人将西红柿成熟了的都摘了下来,居然摘了五篮子。剩下的花菜,大家都不知道怎样去摘。李莎莎可收过一次这个,有了经验,知道得使小刀从底部割下来,就拿了小刀做了个示范。
王氏和李玉兰一见就知道怎么弄了,她们俩也一人拿了把刀收起花菜来了。不一会儿,菜地周边就码了一圈白嫩嫩的花菜。
终于把成熟了的都收了下来,好家伙,花菜收了也有两背篓呢。这么多的东西,也不知道一时半会能否卖完了。李莎莎心里就开始计较起来,可以给大爷爷家送一些,平时跟奶奶不错的柱生家也要送一些过去,对面坪里的大姑奶奶家也要送一些,剩下的就上镇上卖一卖试试,就是不知道今天是不是赶场的时间。
看着大家兴奋的模样,李莎莎就将自己想的分配方法说了出来,大伙儿一合计,觉得李莎莎说得很是合理。李玉兰和王氏算了算日子,今天正好是四月二十,镇上有大场。只是这么多的东西怎么弄过去。
李先智一听能去镇上赶场,马上出主意:“奶奶和姑姑莫着急,你们不记得每逢大场,从村里到镇上都有牛车可以搭乘么。到了镇上,咱们一人背上一背篓,不就行了。”老太太一听也赞同:“是,一逢大场,牛车估摸着能一个时辰一趟,你们赶紧都装好,到村口等着牛车过来。智哥儿跟着一起去,还能背个小背篓,莎姐儿就跟我这老太婆在家吧!”
李莎莎一听,这哪里行,就自己奶奶和姑姑去卖东西不得让人忽悠得云里雾里的。她想了想开口道:“老太太,我也跟奶奶他们一起去吧,您知道我奶奶和姑姑哪里会做买卖哦,我的嘴可比她们两个能说呢,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王氏和李玉兰也觉得李莎莎说得对,王氏就对老太太说道:“老太太,确是如此,您就让莎姐儿跟我们一起去吧,她现在比原来懂事多了,也会说话,比我们两个加起来都强。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卖完尽快就回来了。”
老太太摆摆手:“我也不是非得让莎姐儿陪我,只是怕你们带着她还得分心来照顾她麻烦。既如此,你们就一道去吧,我跟家里给大家看家,还可以给菜地浇点水,看是不是能再快长一些。”李莎莎高兴地搂着老太太就亲了她一下,老太太也高兴地拍了拍她的头。
说好了接下来怎么办,就好弄了。几人七手八脚把菜花和西红柿分出几小份来,派出李玉兰和李先智背着背篓给那三家送东西。送完东西,剩下的就分两大一小三个背篓装好。三人背上背篓,王氏领着李莎莎跟老太太告别了,就往村口去了。
到村口的时候,发现村口或蹲或站了一些人。李莎莎心想多亏让王氏将蓝花布给背篓都盖上了,不然让村里人看到又有的问了。有认识王氏的大妈们就跟王氏打着招呼:“宗辉娘,你家玉兰可越长越俊了!你们这是去镇上吗?”王氏很少出门,大家也有些奇怪,见她还是带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一起,所以有此一问。
王氏没想到会有人问,又想起孙女说不能告诉别人知道菜地的事,就磕磕绊绊的有些说不出来。李莎莎见王氏这样,知道她又不知从何说起了。于是大声地说道:“这位大娘,我奶奶见今天是赶大场的日子,就带我们去镇上见见世面。”
那大妈见王氏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倒是领着的小姑娘嘴皮子利落。就笑着问:“宗辉娘,这个是不是宗辉家的丫头啊!”王氏陪着笑:“是,是,可不就是她么。”旁边有人小声嘀咕:“不是说掉溪里,烧的不省人事,活过来也是个傻子么,今天见着倒看着比原来机灵了。”
李先智听到这里有些生气,大声说道:“胡说八道,我妹妹好好的,谁说我妹妹是傻子。”刚刚那个嘀咕的声音马上消失听不到了。李莎莎拉了拉李先智的衣袖说道:“哥哥,别生气,难道你说人家是傻子人家就是傻子么,就好比狗咬了你一口,你还要咬上狗一口才行吗?”
这话一出来,众人都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有人就打趣道:“这小妮子,说话还挺逗。”那个嘀咕的是村东头的李宗喜家的齐氏,跟侯氏私交甚笃,平时也是一个牙尖嘴利的,挑事拨非的一把好手。这时心下气恼,什么狗咬你一口,这不是骂我是狗吗。
李先智拍拍李莎莎:“嗯,妹妹放心,哥哥定不会去跟狗咬回来的。”这话一说完,村口那片小小的空地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听着这大笑声,齐氏的脸涨得通红,心下只想,让你们笑,等着,会让你们哭痛快的。
这一打岔,大家就忘记刚刚的话题,都只记得夸起李莎莎来。李莎莎小嘴跟吃了蜂蜜一般,这个叔叔那个婶子的叫个不停,只把大家哄得开开心心的。
见大家情绪都很好,李莎莎就问道:“各位叔伯婶子,莎姐儿从未去过镇上,不知道镇上哪家饭铺子最大最气派啊?”大家听她问起这个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是镇上荣东街把口那家醉太白最大,有的又说是镇上荣东街尾那家仙客来最气派。
听得李莎莎也不知道哪个说的对了。只想着等会一家家看过去,不光要能买得起,还得铺子掌柜的人不错才行。不然,没两天就从镇上传到村里,他们家就该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大家叽叽喳喳热烈地讨论完,见那牛车还没有过来。有的人就开始抱怨这都半个时辰了,怎么还没有来,有的就回答道:“哎,应该快来了。”果然话音还没落,就看从弯道那边慢悠悠地来了两辆牛车。
李莎莎估摸了一下村口等车的人,有七八人的样子,自己家还有四个人,三个背篓。别人也是箩筐、竹篮的没有空手的,两辆牛车应该是堪堪能坐下。
不一会儿,牛车来到近前,村口等车的人一窝蜂围了过去,王氏怕人冲撞了李莎莎,忙拉着两个小的退到一旁,等大家都坐定了,看到后面的牛车还有空座,就先将李莎莎和李先智放上牛车,又和李玉兰将三个背篓都抬上牛车,这才和李玉兰坐到牛车的尾部。
那头拉车的牛慢悠悠地一下一下甩着尾巴往前走去,听着牛车嘎吱嘎吱的声音,李莎莎都要让牛车晃悠地都昏昏欲睡了,突然听到一个尖利的声音:“三婶子,你这背篓里装得啥东西啊?”
李莎莎听得这一声,立马睁开眼,发现刚刚那个李宗喜的媳妇齐氏也坐在了他们这个牛车上了。李莎莎这才仔细打量起她来,见那齐氏长得胖乎乎的,一双小mimi眼,最难看的是一颗巨大的好吃痣长在上嘴唇上。
李莎莎见她不仅问着话,那手也伸到自己家背篓上盖着的蓝花布上了,马上就准备掀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她一把摁住齐氏的手:“齐家婶子,那下面可是有长虫的,你要掀开爬出来咬着你的手,可不关我们的事啊!”齐氏一听,那手跟触了电一般缩了回来,恼恨地说道:“三婶子,你怎么能把这种东西放到牛车上,要是伤了人可怎么好。”
王氏急忙摆手:“不是长虫,是……”还没说完,李莎莎拉了王氏一下,王氏立马闭上嘴不说话了。
齐氏正竖着耳朵听王氏说呢,见又是李莎莎给打断了,有些不甘心地接着问道:“三婶子,不是长虫是什么啊?要不说清楚,要不掀开给我们看看,不然你们就都下去。”
王氏嗫嚅地说不出话来,李莎莎见状又笑着打哈哈:“齐家婶子,侄女跟您开个玩笑,您就要赶我们全家下去,这车都坐到半道了,难道您帮我们付车钱么?”
李莎莎话音刚落,那赶车的汉子就忙回头问道:“谁要半道下车,可都是说好了到镇上的,你们这半道下车,我再难拉上人了,下车可以那得一人先交一个铜板来。”
齐氏气得半天没说出话来,他们一家四口人可就是四个铜板,她才不做这冤大头,赶紧抿紧嘴不说话。李莎莎见这呱噪的人闭了嘴,忙对赶车的汉子说道:“赶车的大叔,没人要下去,是那个婶子跟我们说笑呢。您赶车吧,到时回来,我们还坐您的车,好不好?”赶车的汉子一听还有生意,高兴地一挥鞭子回了声:“得嘞!”那牛让鞭子抽得哞地叫了声,加快了速度往镇上跑去。
李莎莎见没人找茬,她也是来这个世界第一次出远门,看着路的两旁都是庄稼地,多半都种着玉米。可能是因为干旱,玉米苗都有些蔫蔫的。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远远看到岩泊镇,也是建在两山之间的山谷之中。镇上的房子盖得比村里密集多了,还有两三层的房子,远远的就能看到各种店铺的色彩鲜亮的布幡迎风飘扬,估摸着这就算是高楼大厦了吧。
待进了镇子,赶牛车的汉子将牛车拴在镇上专门停车的地方,让每人都交了一个铜板的车钱,然后对大家大声喊道:“现在是巳时,到午时三刻,咱们往回返,要坐车的看着点时辰啊!”大家轰然应了声,就四散走开。
王氏和李玉兰背好背篓,又给李先智背上。然后一人领着一个往镇子里走去。今天是大场,镇子里的集市上挤满了人摩肩擦踵的,各人都带着自家的鸡鸭蔬菜或是自己编的箩筐斗笠什么的。鸡鸭的叫声、人们的叫卖声,让整个集市上闹哄哄的,此起彼伏的好不热闹。
王氏和李玉兰找了半天也没见着有空余的地方,又往里走了一会儿才好不容易找到个空地,却是一个顶角落的。将身上的背篓卸下来,王氏和李玉兰摆了两堆,一堆西红柿、一堆花菜。通红的西红柿衬着白嫩嫩的菜花让人看着就有食欲,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价。
王氏和李玉兰没做过买卖,人家一问就有些扭捏。李莎莎则接过话茬:“这位大妈,这是我家的特产西红柿和花菜,您算是有眼光了,这两样别说咱们镇上,就是咱们县城里也找不出第二家有的。”
那大妈有些不耐烦:“就是没见过问问多少文一斤啊?”李莎莎脆生生地说道:“因为是独一份,所以这个西红柿和花菜都是十文钱一斤。”李玉兰和王氏听了,吓得捂着嘴没敢说话。李先智也从后面扯了扯李莎莎的衣角,李莎莎将他的手拂开,神色坚定地看着那问价的大妈。
那大妈听了价钱,看她的眼色仿佛是看外星来客一般。李莎莎又说道:“大妈,您肯定觉得这价钱堪比猪肉的价钱了,对不对?”那大妈见她明白,就点了点头。李莎莎接着说道:“可这个东西的种子是从外洋传过来的,我们家买种子的钱都是很贵的,跟那大白菜种子可不是一个价钱,而且没有种过,浪费了许多种子才种植出来的。大妈您说是不是得卖得贵一些才能保本。”
那个大妈有些质疑:“你这东西就是如何精贵,也不能赛过猪肉去啊,这个菜怎么能跟肉比呢。”李莎莎笑了笑:“大妈,这个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了,如果您愿意多花一些钱尝尝鲜,那就会觉得价格很是合理,毕竟在咱们这个镇子上是独一无二的。若是您只想吃得饱一些,您就可以去买猪肉了。”
李莎莎说完,就抬头对着围了一圈的人们点了点头。围着的人都是觉得这两样东西没有见过都想着尝尝鲜,只是这个价格让大家有些望而却步。李莎莎见大家有些犹豫,就让王氏拿小刀将一个西红柿切成七八块,分开让几人尝了尝。
那几人吃完,确实觉得跟平常的蔬菜不一样,居然有些酸酸甜甜的味道。李莎莎又跟着解释:“这个西红柿,又称狼果。果汁丰富,酸甜可口。可以凉拌、炒鸡蛋,味道绝佳。”那几人尝过后狠了狠心,每人称了一斤回去给家里人尝鲜。
王氏和李玉兰见这情景,简直将李莎莎佩服得不行,毕竟一下子就收了八十个铜板。可后来还是看热闹的多,出手买的人少。李莎莎见日头越来越高,就对王氏说道:“奶奶,靠着这样零散地卖出去,估计到午时三刻还是卖不完的,不如咱们去酒楼试试,如果他们收咱们的菜,以后可以给他们长期供应。”
听了这个话,王氏和李玉兰也只有点头的份,这莎姐儿的本事,今天可是让她们开了眼了。几人收拾好东西,又将背篓盖上蓝花布朝镇子里店铺林立的荣东街走去。
荣东街把口的就是村里人说过镇子上最大的醉太白酒楼,李莎莎抬头打量了一下这个三层楼的酒楼,看上去应该是很有实力的,于是领着王氏她们走了进去。
一路进去,雕梁画栋的看得王氏和李先智的眼睛都不够使了,一看就是没进过酒楼的。李玉兰倒是很淡定,可能是在府城见过世面的。
因为没到午饭时间,店里还有些冷清,只是有几个小伙计在那擦洗桌椅。李莎莎他们一进去,就有一个肩上搭着白毛巾的伙计过来了。那伙计笑眯眯地说道:“几位客官是要用午膳吗?我们酒楼午膳得午时才开,您看您几位是不是晚点再过来。”
李莎莎听了觉得这个酒楼的东家应该还是很会做生意的,因为他们几个人身上穿的都是粗布衣衫,虽然还算整洁,可或多或少还是打了些补丁。若是换了那狗眼看人低的,早就将他们轰了出去。
李莎莎心里合计好了,就向那伙计福了福:“这位哥哥,我们不是来用午膳的。只是家中种了些新奇的蔬菜,想卖与贵酒楼,您看是不是请贵掌柜的出来看看我们的东西。”
那伙计开始也没将这伙子人放在眼里,只是平时掌柜的都是这样吩咐,来的都是客,不能因为客人的衣衫就看人下菜碟。
只是这家人穿着朴素,肯定不可能是在自己酒楼消费得起的。所以也只是好言相劝,见这小姑娘长得白白净净的,圆溜溜的眼睛透着股机灵劲,说起话来也是文质彬彬,很有礼数,像是读书人家出来的。
伙计想了想:“这位小姑娘,你跟家人就在这边等等,我去后面请掌柜的过来吧!”说完,一溜烟去了后厨。
不一会儿,那伙计带了个白白胖胖穿着长衫的中年人出来。伙计客气地介绍:“这位小姑娘,这是我家掌柜的,姓秦。”那秦掌柜让伙计急吼吼地拉出来,不知道出了何事,见人就带三分笑的包子脸望向李莎莎的目光带着探询。
李莎莎走上前,向那秦掌柜的行了个福礼:“秦掌柜叔叔,我家种了些新奇的蔬菜,您看看,贵酒楼是否要这些东西。”说完,让王氏从背篓里取出西红柿和花菜送到秦掌柜的面前。
秦掌柜开始还没拿李莎莎放在眼里,心想,我这醉太白酒楼是这岩泊镇上最大的酒楼,还有什么东西是我没见过的。等他们将东西送到他面前,他也有些糊涂了,活了三十多年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那红彤彤的果子,颜色分外喜人。而那白生生的花朵般的菜,不知是什么名字,也不知怎么个吃法。今年天干得厉害,蔬菜都有些供不上。天,如果有这两样东西,而别的酒楼都没有,那自家的生意肯定会火啊!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光想一想,秦掌柜就激动万分,骨子里那商人的敏锐马上就抓到了可能的商机。虽然心里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