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避难之家园 作者:阿苔-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做饭洗碗洗菜,当环卫工人,在垃圾厂处理垃圾之类的工作,这些工种就专门分配给村里这些还没到养老年纪,但又干不动重活的老人。村委们对这些工种还硬性规定了工作时间,老人家不需要每天工作达到八小时以上,每天工作四五个小时即可。像在炎热夏天当保安在村里巡逻的,还要规定他们每小时轮一次岗,避免他们中暑。
然后有些老人还反映,他们有些身体素质确实好,虽然达到了村里养老年限,但自觉身体还可以,还不想养老,还想干点活多刷工分,村委们只得又调节了一番,安排人调配出一些轻省的临时工作,天天在村委楼那里颁布,让他们想去打散工时就去那领取任务。
这事解决之后,八月中旬开始,就陆续有员工的家属们跟着住进村里。那时基地的房子虽然还没有建好,但村里还有些简易房,挤挤也能住。这些新人们住进来后,有些人手脚不干净,于是村里常常发生偷瓜偷菜之类的事情。
以前村子里的风气很好,原住村民们向来不会偷鸡摸狗。外来的族人从小有族规祖训管着,家教都很好,实在不好的苗子族老们在村里都重点盯着。所以邵家外来的族人一般不会没有规距,再说外来族人跟村子里的族人都有亲戚关系,想要想拿打声招呼就是,哪用得着不问自取。这些事都是村里渐渐多了外来新人才发生的。
村委们在村民报了几次案后,就在全村装了摄像头。有些人就被村里的监控摄像头拍到,或被村民抓到。村委们特意制定了新的村规,对在村里行不法之事的人,一开始不用当众惩罚,只需要列出一张违规确认单,让这犯事者的家人和所挂靠的子户或主户所有成年家人一起过来,一起确认违反村规的行为,一一签名和按手印。这单子村委把原件复印,给犯事者家、子户或主户的户主,人手一份,原件留档。
村规规定,村里的人不得干违法的事。要是违反这条村规超过三次,全村通报批评,村委里留档的原件确认单被公示。要是情节严重的,不用超过三次违规,就要召开村民大会投票决定是否将犯事者驱逐出村。情节严重与否的标准,一于参照国家法律标准。
村委们自信,要从村里找出几个谙熟法律条文的专业人士,还是很容易的。自从有几个不长眼不长心的新人被开出一张违规确认单后,村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偷鸡摸狗的事,严重一点的违法事件就更没有了。
除了这些琐碎的小违法事情,村子里刚开始,在原住村民和外来人家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不太和谐的事。以村民们的说法,就是有些家长在作天作地作死。
之前外来的人陆续搬到村子里住下来后,每天上完工,傍晚时夏天天色正好,有些人就喜欢到村民们的田地里散散步,大家一起围绕世界末日的主题,聊聊人生感悟哲学,环看世界畅想未来。
对田野景色感到新鲜的人,还聚在一起拍拍手机图,虽然不能上网传上微信微博了,但留着以后自我欣赏也是极好的。原住村民们也喜欢看他们嘻嘻哈哈的,看了觉得心情愉悦。他们都挺有分寸,知道粮食宝贵了,不会糟蹋田地。
树上的果实成熟了,还有人拿点零食想向村民们交换。村民们也都同意了,随便换点什么都行。这些水果现在不能往外卖,就算白送几个他们也没什么舍不得,反正它们摘下来后都是往食堂那里送去,给工程队的人吃的。
开始几天原住村民和外来人家处得还是很融洽的。后来更多的人来了,家长也带着孩子们来玩,有些熊孩子不好好走路,把人家的田和菜毁了些,手痒的还直接去摘地上的西红柿黄瓜,树上的果实之类。
家长们也不阻止,在一旁笑嘻嘻地看,有些家长甚至帮着一起拿。别人看不过眼去阻止,还一个劲地说:“小孩子嘛,就喜欢皮,就让他们开心开心。”
“就几个果子而已,不值什么,用不着太在意。”
“小孩子还不懂事,就贪图新鲜,你们别介意。”
“不好意思啊,孩子不小心,不过这菜洗洗还能吃,问题不大。”。。。
村民们忍了几天,就把他们的行为都用手机拍下来,还有一些看不过眼的旁观人帮忙拍下了视频。村民们把这些拍下来的场景作为证据,集体告到村委会。
这事闹起的风波不小,因为熊孩子的熊家长们一直在耍泼辣耍无赖,胡搅蛮缠的。说小孩子都这样皮,不是有心的。说村民们就是小题大作,说他们没有爱心。还说村民们要是觉得损失大了,他们大不了就赔偿。那语气活像是原住村民想讹诈。
村委会怒了,他们开始以为只需要批评教育一下熊孩子,让家长们以后严加管教就好。熊孩子到处都有,关键是要教育,村委们自己小时候也熊过,所以对熊孩子们,还是很宽容的,就打算不开违规单了。
没想到熊孩子背后都有一群熊家长,没错,是一群,包括熊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类人物。一个独生熊孩子的背后,有两个大人和四个老人。哪怕在大岗村这个家庭阵容大多不是很健全,但几个熊孩子的熊家长们凑在一起人数也不少了。
村委们真没想到,都什么时候了,这些脑袋拎不清的熊家长们还在偏宠偏疼孩子,也不知道他们这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他们决定除了教训熊孩子,还要教训熊家长。于是将他们一律从严处理,除了扣他们的工分,直接把这些人统统开了违规单,熊孩子一张,涉事家长一张,然后叫来了他们的随户户主,如果挂靠的是子户人家,就连同主户全家都叫来,一个个签名按手印确认,最后将违规单张贴在村委楼公布板前,来了个全村通报批评,比私下处置小偷小摸还要严厉。
这是大岗村第一次张贴违规通知单,也是第一次对村民作全村通报批评。这件事情在大岗村的少年儿童教育史上是影响深远的,以后学校在对孩子们进行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时,都要提起这一桩破事。
熊家长们当然不服,他们几户人集结在一起和村委们谈判,还有人威胁说要告到乡镇政府,说村委设置私刑破坏个人隐私权名誉权,还拿了少儿保护法出来说事。也不用等村委们出手,村民们自发组织拉横幅,去那几户人家门前骂人,嚷嚷着要把他们赶出村子,直骂得人家不敢出门。
现在那几家人在村里,是很少有人家愿意搭理的。
走在村子里,偶尔还会被人指点,说:“看,就是那XXX熊家长。”
“就是他们教出个熊孩子祸害我们村。”。。。
村委们因为这事,立了新的村规,规定了熊孩子犯错,家长也要受到处罚。当村里的学校完善起来后,村委让老师们对孩子严格教育,让学校领导相应组织孩子们多上劳动课,以便让孩子们更多的体会田里劳作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
邵文柏说:“小孩子不怕熊,而是怕没人管教。”
邵老爷子点头说:“这个没错,你们几兄弟小时候,可没少被罚跪着背家规写大字。”
年越好奇问:“爷爷,他们几兄弟谁挨罚最多?”他记得小时候和文杨文柳玩,大多都是在屋内玩点玩具,或去湖边的公园玩玩游乐设施,爬爬小山坡,没什么特别熊的事情。
邵老爷子笑说:“开始是阿柏挨罚的多,但他后来学乖了,几乎就没被罚过。他也不是乖,就是个内里精的,滑不溜手,让人抓不到把柄。倒是阿杨阿柳,在国内还好好的,去了国外就跟老外的小孩淘,胆大包天,什么惊险的事情都敢尝试,背多少家规,写多少大字都改不过来。”
邵文柏听完看了看年越,就低头笑了笑。他是很久很久没挨过罚,但他最后一次在家里挨揍,就是把他和年越的事情告知爷爷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我觉得有些父母不是父母身份时还是好好的一个人,只是涉及到孩子就变了个人样,不可理喻的都有。
第20章 分房和超市
“对了,村里建了这么多房子,你们是怎么分配安排的?”年越问邵文柏。
“分配房子这个倒简单。我们让主户的人按抽签顺序先挑,他们挑完了,子户和从户的人再跟着抽签挑。村里再继续来新人,就让村委房管处按人均面积和家庭人员情况分配。”邵文柏说。
“这听起来很容易嘛,我听说你们建房子时是宁滥毋缺的,开始分房子的时候都是房多人少,这挑房子到住下来,过程很顺利吧?”年越继续问。
“不,还有是一点小波折的。我们不是设了工分卡嘛,村里规定分房子的时候是要扣工分的,山上的房子温室房大点,所以扣的工分多一些;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也扣得多一点;山城层级高的走起来累,扣的工分比层级低的要少一点。这个都是划分了等级的,大家都看得到。”邵文继续说。
“这不是村民们自己建的吗?这还要扣工分?他们也愿意这样?”年越问。
“我们出了建材和工具,提供专业人员和技术,还组织了工程建筑队去建造,扣他们点工分也是应该的,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邵文柏以一副在商言商的理所当然语气说。
“大岗村新村这片地我们拿了政府特别批文,得到了开发经营权的,所以脱离了集体土地的性质,这也只是个走形式的过程,拿了批文是为着不让村里人拿这个说事,反正这个村子是归我们村委管的。工分村民们一直在挣,扣完了还会有,房子分完了就没有了,你看他们愿不愿意。现在外面想进来的人多的是,房子的好你们也看得见,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也只是闹了一下,这个不太难解决。”邵文柏对他们说。
“这倒是。”年越垂头,他果然想得太简单了。
看到年越的自省样子,邵文柏笑起来,说:“其实我们不是在苛刻他们,主要是为了促使他们住了新房子以后不松懈下来。扣了他们的巨额房款,以后还会扣每月的水电,这会让他们惦记着上工挣工分,人惦记着上工,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对外面的事情东想西想了。”邵文柏解释说。
“哦,这个我可以理解。”年越点头。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乱了,政府虽然现在没明说,但大家都猜得到将来会有大灾难。我这也是为了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正经过日子上,免得有些人想不开,还影响别人的情绪。何况村子的建设还没有完工,大把的活等着人干,哪能让他们整天惦记着世界末日这事不干正经事。我们也担心,等到政府那边一公开消息,那还会有得乱,我们现在也只能做一点心理预防措施。”邵文柏又多说了几句。
年越点头,越听越觉得有理。他记得那些电影灾难片,知道大难临头时,心理脆弱一点的人都很惶恐的。
邵老爷子在一旁哼笑:“阿越你别听阿柏说得这么好听,他这人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这扣房子工分的事不会这么简单,他这话也只能哄哄你了。”
林伯也在一旁跟着笑,他是看着邵文柏长大的,又常在邵老爷子身边,对邵文柏的本性还算了解。
年越听了怒瞪邵文柏。
邵文柏摸下巴笑笑,说:“这工分相当于村里的货币,村民们手里的工分太多,我怕到时候超市的物资供应会失控,所以把这个卡得紧一点。我们保证没人会饿死,但也不可能让他们恢复到以前的好日子,他们要习惯一下紧衣缩食粗茶淡饭的生活。何况,村里的医院和学校都是免费的,这已经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了。”
现在村里的超市每天会供应一点鲜肉蛋奶类的生鲜食品,这些是让村民们按户口本成员人均限额购买的,还不保证每一户人家都买得到,每天卖完了也就没了。原住村民们还好,过惯了农家生活,自觉影响不大,而且他们大多养有鸡鸭,每天吃点蛋不成问题。村里的关系户就不一样,他们大多以前在外面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前几个月在市里的时候,家里还有些储备,偶尔政府也发一点,所以哪怕生活水准下降,在饮食上还能保证荤素搭配,蛋奶水果常有。那些从海外回来直接到达大岗村的人士,那就更不用说了,生活水准在来大岗村之前就没有下降过。尤其是,海外人士在国外住久了,饮食上就随了老外的习惯,喜欢大块吃肉的人不少,这方面邵家双胞胎兄弟就是典型代表人物。叫这些人几天不吃肉,就如同烟鬼几天不吸烟一样难受。
原住村民们在吃的方面,对肉蛋的需求量比外来人家要少得多。以前农忙时他们甚至是早上熬一大锅粥,炒点青菜切点咸菜腊肉煎几个鸡蛋备着,喝完粥就去下田忙活了。中午回来继续喝早上熬的粥和菜,等到晚饭才好好吃一顿干的,以前穷的时候还没有肉吃。现在年景好,也只是在饭桌上多添几个荤菜,但不像城市人家那样,对吃喝有太多讲究的。
城市里的人来了大岗村后可谓由奢入俭,嘴里都要淡出鸟来了。尤其是现在人每天的工作量大,总想吃点好的补补,所以村里超市肉蛋奶之类的生鲜食品很紧俏,村委们还得安排车队运货时顺路跟服务站点的村民交换,才能供应得起施工队的消耗。那也只限干苦力的建筑工程队中午在食堂吃一顿,或是晚上开工的晚饭吃一顿。食堂里的食材有多余的,才拿去超市出售。
那些在村里干的不是苦力活工种的人就没有这个待遇,只能在家开伙。脑子灵活的人就拿家里的物品跟原住村民换来一些鸡鸭或蛋,这些事村委们是不管的,只要买卖双方你情我愿就好。
除了食物,人还有别的日常生活需求,像日用品厨房用品之类。还有村里的房子家具只是基本标配,村民要想弄得好一点,也得跑超市挑选一点家居用品,像窗帘桌布这些房子就没配备,要自己准备,要求讲究的还要弄一点坐垫抱枕,夏天热了还得有竹席竹垫。房子的床上也没有配备床上用品,席子被子和枕头还得买。
原住村民还好,搬家只需要将旧房子里的东西搬到新家稍稍布置一下就行,日常生活用品和厨房必需品,他们本来就有囤着,对这方面需求不大。他们只是怕以后日子难过,到超市刷一些罐头食品和糖果奶片类的物资。还有就是怕天气冷了,家里的衣物不够,也刷一点羽绒服。
外来人家除了邵家族里的人早有准备外,关系户里就没那么多人有充分准备的,他们之前囤物,也不会朝重新置办一个新家的方向去准备,大多都是实用类的东西。而且,他们也同样怕手里的物资不够用,来了村子看到有大超市,个个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囤物冲动,并且都不约而同地付诸行动。
自从村里有了超市,村民们现在手里工分多的不多的负额的,上完工之后,都盯着村里的超市,一旦有他们想要的物品出售就赶紧上前疯抢。超市幕后老板邵文柏为此花费了不少心思去解决这群体性事件。
他一方面要控制村民们手中的工分额,这个相当于是控制村里的货币流通量,除了扣房子巨额工分,他还和其他村委规定了工分卡月透支限额,避免村民们无节制刷卡。一方面他要卡着超市的物品出售量,制定限户定额购买量,这个是控制村里的商品供应量,防止有限的存货因过早推向市场遭到疯抢,避免超市在以后的经营期无货可供有名无实。
“未来的日子还长着,这水得细细地流啊,最好是像打点滴一样一滴滴地滴着。我这超市里的东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了,用完了就没了,超市经不起他们天天抢购啊。”邵文柏对家里几个人长吁短叹,他真不想说,他走在村子里时,认识的人看着他两眼放光,像是盯着一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