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黛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何不趁着奶奶用饭的时候去,本来饭后是该她清闲的时候,可今儿周瑞家的领来一老一小,说是二太太家的什么亲戚,正等着二奶奶饭后见面呢。姑娘那时候去,也不合适的,何苦多等上一遭儿。亦或是把信交给别人来办,不必用在这等着的。”
“我啊,本没事儿,来这遛食儿呢,她这人多,瞧着热闹,我也来凑一凑。见不见的,我不着急。”
陈嬷嬷就爱听林姑娘说话,人美声美,语气态度也可亲。便打开了话匣子,说些她觉得有趣儿的见闻。
黛玉倒不关心这些,她反而爱听陈嬷嬷的家世,多问了几句。陈嬷嬷便把她打小的到大的经历讲给黛玉听。
陈嬷嬷本来出生在京都城一户平常百姓家,虽算不上富庶,每天的日子倒也算充实无忧,陈嬷嬷上有两位个兄长一位姐姐,长兄参了军,没两年战死了。如今兄弟只剩了一个,长姐远嫁到扬州,几十年了无音讯了。她还有个小妹,十四岁的时候被卖到一家大户人家做丫鬟,活计十分体面,后来她伺候的小姐出嫁,恩典她出了府。因模样长得好,被一位来京买办的商户相中,做了他的小妾,给跟着商人去了杭州。
“我这妹妹从小和我亲,嫁了人之后,稍过两个口信儿给我。听她的话,似是过得挺好的。我那位妹夫是做漕运的,家底丰实,吃穿用度自不用愁的,对她也好。上个月她还稍口信给我,说不日便随妹夫父子到京,等安顿好了,便请我过去,让我再不必给人家做牛做马了。”陈嬷嬷说到后面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怕隔墙有耳,被有心人传到主子那里去。
黛玉点头,“这倒好,嬷嬷临走前可别忘了叫我,我送你一程。”
陈嬷嬷感激一笑,谦虚道:“别听她胡说,猴年马月的事儿呢,她嫁过去足有五年了,肚皮没半点动静,哪里能站稳脚跟?她自己糊弄不过来呢,可管不了我。我啊,只听她能传消息来,知道她好好地,有这份心,便满足了。”
黛玉见陈嬷嬷脸上流露出安详之色,知道她说的是心里话,心里不禁被触动。这有姊妹的感觉真好,不管是亲的或者是结拜的,互相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谊,无论距离多远,甚至生死相隔,永不会变的。
周瑞家的打发走刘姥姥,来找黛玉,发现她在大姐儿房里,笑着请黛玉过去。
黛玉把信交给周瑞家的,让她转交。
“二嫂子忙,我便不添乱了,只来瞧瞧大姐儿和你们便要走的。”
、11第十章 计划失利
大姐儿自己闹了一阵儿,便睡着了。黛玉轻轻地摸了摸大姐儿的小脸蛋,便转身要走,被陈嬷嬷叫住了。陈嬷嬷赶忙从被里头找到那只被大姐儿藏起来的钗花,意欲还给黛玉。黛玉没要,把那钗留给大姐儿,只道是与她有缘。
周瑞家的看那钗不俗,暗赞黛玉出手大方,对其又客气了几分,亲自把黛玉送回翠玉阁,才拿着信到王熙凤这里交差。
王熙凤刚打发人走,听说黛玉来了,怕怠慢了外戚。和周瑞家的急道:“可真不巧,正有事儿找她呢。她来,你们也不告诉我,白白错过了。”
周瑞家的交了信,解释道:“姑娘只是来玩儿的,不想扰了你,才不让我们通报的。和大姐儿玩了好一会儿才走,临走给大姐儿留了个钗,十分贵重的。”
王熙凤听到这,松口气,黛玉既然肯给大姐儿留东西,应该是不恼她的。给林家传信的事儿,真对不起她。本来她以为黛玉不过是在老太太面前装大度,不然这回怎么会亲自送信来,这么郑重,就是对她的一种警告。王熙凤本来是这么想的,后来有大姐儿这出,便觉得是她自己多想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王熙凤也不追究了,收下信,决定多花两个钱,请三人一起送信去扬州。也不走什么旱路,宁可慢点,走水路。
王熙凤留着周瑞家的一起商量人选,忽然有人来报:“林家来人了。”
王熙凤奇怪问:“什么林家,哪个林家?”
“自然是扬州城的林姑爷家。”
王熙凤这才反应过来,忙叫人去请,不忘打发人去通知黛玉,把惊喜第一时间送到。王熙凤趁着等人的功夫忖度着:林家突然派人来,莫不是没收到信,来找她兴师问罪的吧?
……
黛玉得了信儿,不知是喜是忧,赶紧到贾母处等着。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也不知怎么消息灵通,也去了哪里凑热闹。
黛玉祈祷着,只要这信不是林如海病重的消息,什么都行。
终于等来了王熙凤,待她一进门,黛玉就盯上她了。见王熙凤满面春风,笑容可掬。黛玉松了口气,肯定不是坏事了。
王熙凤笑着把林如海的信呈上,递给黛玉。又将事情经过讲清楚。
原来那个张仟在去扬州的路上,图省时方便,一时自大的走了小路,遇见山匪,他见山匪人员众多,个个手持刀棒,当时就吓得大叫尿了裤子,张仟老实的投降,他趁着山匪们把注意力定在包书信的锦布包之时,弃马而逃。可巧有以为姓楚的公子偶路过此地,听见张仟的求救声,前去搭救,没见着呼救的人,却撞上了那群正分赃的匪徒们,双反交锋,楚公子的仆从把众匪徒打得落荒而逃。而张仟留下的锦布包,便落在了楚公子手里。楚公子根据其中一封信的描述,找到了扬州城的林府,将厚厚的一摞信交予林如海。
“这位楚公子倒是个仗义人士。”贾母点头赞道,她见黛玉还在看信,沉稳的端一杯茶细细的品着,只等着黛玉读完信回禀她信中的内容。
宝玉却是个急性子,每每林姑父来信,他都要心惊胆战一把。他最担心林姑父书信里提及黛玉回扬州的事儿,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的。为了不让林妹妹回扬州,他真的希望林妹妹的那些信丢了,林姑父也不会给黛玉回信,这样他再不必担心有什么信、林妹妹要不要回扬州的问题了。
宝玉等不及了,凑到黛玉身边想和她一起看信,黛玉却故意躲着,笑着背过身去不给他看。宝玉边拉扯着黛玉,求她,被王夫人瞧见了,甩给他一个凌厉的眼神儿,宝玉立时老实了。端端正正的回到原地坐着,消停了好一会儿。
探春笑话宝玉:“你倒学学那位楚公子的仗义,整日和我们厮混算什么。《你是我生命的主角》”
“你当我不愿意出去闯荡闯荡,我这便去回老祖宗,择日让我出去云游一番。”
“你这人,好生没理,我说这边,你想的那边,完全不在一个题上。”探春摔帕子不理宝玉。
宝玉也不恼,笑呵呵的凑到探春身边哄她,兄妹俩叽歪了一阵儿,终于听见探春的笑声。宝玉这才转头去问王熙凤:“二嫂子,你说的这楚公子叫什么?家住哪里?可有什么出处?”
贾母笑言:“我也好奇,什么样的人家教诲得此子。”
“倒是问那个送信的了,不是什么大家的。是位商人的公子,比宝玉虚长两岁。却是打从七岁起跑江湖了,两地奔跑,为求些许的薄利。”王熙凤说这话时,见薛姨妈和宝钗脸色不对,赶忙补充道:“他家是小户商人,自比不过皇商,一个天儿一个地儿的。”
“出自这样的人家,更厉害了。”贾母倒不计较这位楚公子的出身,反而觉得他能出淤泥而不染,十分难得可贵。贾母点点宝玉的脑袋,教诲他好好和人家学习。
宝玉笑道:“老祖宗您放心,您不说我也是要学的。”余光一直盯着黛玉,终于看见她读完信,宝玉第一个蹿到黛玉身边,问她心中的内容。
黛玉微微皱眉,娇滴滴的容颜里满布着令人怜惜的哀伤。宝玉禁不住心疼,问黛玉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黛玉摇头不语。
贾母见状,面目也凝重起来,拉着黛玉劝说一番。黛玉这才拿帕子擦擦眼,眼睛红红的。
“父亲得了风寒,身体不大好。”
黛玉这一句哀伤的话,加之她哀戚的神情,令人不得不重视这句话的严重性。
贾母思忖着,素来坚强的黛玉悲伤至如此,那林女婿的病必然不轻了。赶紧拦着黛玉入怀 ,哄着她别着急。黛玉到很懂事,再不哭了,只说累了和贾母告别。贾母猜她伤心,不忍破坏屋里的氛围,才要躲回屋子里一个人伤心的。心里为这孩子的懂事又开心又心疼的,点点头,吩咐鸳鸯亲自送黛玉回去。
黛玉刚走,王熙凤观看贾母的颜色不好看,问道:“那咱们——”王熙凤的意思是想问贾母,要不要送黛玉回去。
贾母思忖了半晌,没想出个答案,也不言语。
宝玉不同意,急得求贾母,不许她允了黛玉回扬州。
王夫人听这话生气,骂他:“你林姑父病了,她回去尽孝,是她该做的,你有什么资格拦她?你难道要她成个不孝不义的女儿”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舍得林妹妹离开,”宝玉说着,委屈的哭了,钻进贾母的怀里,求贾母道:“我不要林妹妹走,林姑父病了,咱们把林姑父接到这儿来,我和林妹妹一起孝敬他。”
“胡闹!亏你想得出来,你林姑父病重,哪里经得起舟车劳顿。你脖子上长得是棒槌么?”王夫人气急了,要去打宝玉,被薛姨妈拦住。
薛姨妈心疼道:“哎呦呦,你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你打他,心比他疼得厉害的。宝玉还小,想法不定性呢,偶有一两句顽童的话冒出来,实在情理之中。”
“才不是什么顽童的话,我是认真的,林姑父不来,那我就和林妹妹一起去扬州孝敬他,为林姑父侍奉汤药,等林姑父好了我便带着林妹妹再回来。”
宝玉仗着有贾母和薛姨妈在,不相信他母亲敢当众打他。
王夫人气得脸色铁青,指着宝玉说不出话。
贾母见事儿闹过头了,才出言温温的说了两句,轻浅的责怪宝玉几句了事。
王夫人碍于贾母对宝玉的疼爱,只得悻悻地收手。心里却狠狠地的诅咒黛玉那丫头,跟勾魂儿的狐狸精似得,也不知下了什么**药,把她的小儿子迷得七荤八素的,谁的话都不听。
不行!绝不能让黛玉这样住下去,否则宝玉定会被这个狐狸精带坏了!保不准哪天,宝玉为了这个林妹妹,可以六七不认,连亲爹娘都敢给卖了。
王夫人心里坐定主意之后,当晚便招来王熙凤商量,让她想办法劝动老太太,把林黛玉送回去。老太太如果不肯,她们便书信一封给林如海,告知他林黛玉想回去尽孝心,林如海必不能阻拦。
王熙凤有些为难,毕竟当初老太太把黛玉接过来的目的很明显,是要代林姑母抚养黛玉的。如今半道把黛玉送回去,老太太那边不好交代,对黛玉的名声也不好。眼看黛玉要到定亲的年纪了,家中没个得势的主母做主,她哪里还能配得上门当户对的人家。
“太太三思,这事儿老太太不同意,咱们私下里做主了,终是瞒不住的,她老人家若知道咱们瞒着她,可不好了。”
王夫人听着抑郁,心里知道王熙凤说的在理,这事儿瞒不住老太太的。立时想得计划太不周全,真的去做了,只会影响她行善积德的名声。可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宝玉站在林黛玉那边,她必须想办法把宝玉拉回来,拉到她和外甥女的身边来。只有宝钗才是宝玉的良配。
不能让她永久的离开,离开一时也是好的!
王夫人道:“且让她暂时回去侍奉父亲尽孝,待她爹病愈,我们再接她回来便是。一则圆了她的孝心,二则显着咱们周到。一举两全,她老人家必会同意的。只是这事儿还是要你林妹妹有这意思的好,若单咱们去说,老太太未必肯应下的。”
王熙凤笑道:“这不难,今儿瞧林妹妹是有心思回去的,只怕是不敢提。明儿个我去和她说,她必然欢喜的。”
第二日,王熙凤去找黛玉,把王夫人想送她回扬州看父亲的想法说了一遍,当下得了黛玉的同意。王熙凤命人准备好去扬州的船,选了三两个可靠的人跟着去。等万事具备了,这才去回禀贾母,联合着王夫人一块儿劝说贾母。按理说以贾母温厚随和的性子,必然会遂了众愿才是,谁知道她竟然一口否决了她们的提议!
、12第十一章 B计划
贾母也没说缘由,只是阴着脸警告众人,再不许谁提黛玉回扬州的事儿。《穿越之狐狸你不要跑》
黛玉是后到的,听说事情经过之后,十分讶异。按理说以贾母的性格,该同意她回扬州才是,连最难搞定的王夫人都搞定了,却在贾母身上出了问题。黛玉想不明白,她辛辛苦苦布得‘回家局’就这样破灭了。
事情闹得无疾而终,黛玉也不敢再提,毕竟林如海给她的信里根本没提什么生病,内容只单纯的是父亲嘱咐女儿照顾好生活的话。她因为想着回扬州,才冒险编瞎话的。如果这事儿被人仔细追究起来,她肯定吃亏,所以不敢造次,只好寻思换其它的方式。
一切暂时平静下来,黛玉继续在荣府里安逸的呆着,打发时间。
好在她孝期已过,可以参加府中举办的一些小活动。比如刚入冬,宁府举办的赏梅活动,黛玉就积极地响应参加。
贾珍之妻尤氏摆了两桌酒席,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以及宝钗、黛玉等女眷前去赏梅。早饭之后,贾母带着众媳妇和孙女儿们去了东府,尤氏先带着众人去会芳园里赏梅花。园中树木多萧条之色,唯有其中的梅花林傲然盛开,花瓣嫣红粉嫩,散发着淡淡的梅花香,不畏冰寒,不屈不挠,独自开放着。
探春折一枝钗形的梅枝,插在黛玉的头上。玩笑道:“这花儿最像你,不与百花争艳,不为春夏癫狂,明霜傲雪,娇而不艳!”
“妹妹说笑了,这梅花生在冷天,自身难免‘冷’些,我可是个‘热’的。”
“林妹妹你真是的,探春妹妹是夸你呢,还不快领情。她的嘴里能冒出赞美的话,太不易了,林妹妹也该珍惜呢。”宝钗道。
探春听到后面这句,不高兴了。宝钗什么意思?意思她平常说话总是挑刺,很少赞美人了?
探春直白表达:“宝姐姐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哟,随便玩笑一句,你就生气了?好,我的错,你气性别那么大。
探春更不高兴了,怎么就成她气性大了?她就夸了一下林妹妹,怎么就变成气性大了?
碍于宝钗是客,而他们又在东府做客,探春顾全大局,才没对宝钗斤斤计较。如果换做往常,她必要追根究底,问宝钗个不是。
探春就奇怪了,平日宝钗在她们面前表现的十分利落大度,出手大方,也爱舍钱给下人,不拿架子,在府里下人之中的口评颇好。偏她有个奇怪的一点,每每有林黛玉出现的时候,她就有些沉不住气,说的做的竟是些幼稚的事情。
探春被搅得没心情,趁着陪贾母喝酒的时候,带着惜春先行告退。小辈里剩下迎春、黛玉、宝钗、宝玉一桌。
几杯酒下肚之后,宝玉突然说困了。贾母便让贾蓉之妻秦氏带着宝玉去歇息。剩下的迎春和黛玉正在讨论字帖,宝钗一个人孤单单的不知道说什么,假意笑着听二人说话。
不一会儿,宝钗以不舒服为由,离席去小解。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会芳园,见那盛开得艳梅喜欢的不得了,凑过去欣赏,也让她的心平静平静,得一片安宁。谁知从西边突然传来说笑声,宝钗悄悄地凑近去,发现黛玉和迎春也在这里,一边赏梅,一边说着闲话。
黛玉若有似无的环顾四周,突然拍手,对迎春恍然大悟道:“我才想起来,宝二哥那里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他的字儿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咱们也学着写一写,把咱们字儿中柔弱劲儿去掉了。”
“好好,我们这边去找他要!”迎春附和。♀新娘变保姆:闪婚妻难为
黛玉摇头道:“二哥哥正在歇息,咱们此刻去不方便,还是等着晚饭之后,趁机和他要吧。”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