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女孩也没有家世好得过钱氏的了。
紫萱原先是赵周氏身边的人,没想到打了赵周氏的面子,勾搭了赵安顺不说,现在还有了孩子,赵周氏如何能受得了,知道后就送了一碗红花过去,然后让人发卖了事。
赵安顺也是真的喜欢紫萱,瞒着赵周氏把送来的红花倒了,让人把发卖的紫萱买了下来,安置在外面的院子里,过起了金屋藏娇的日子。
赵周氏看出了这样的事让钱家知道要横生枝节,于是钱氏刚刚及鬓就以各种方式催着完婚,钱家想着女儿到底是要嫁进赵家的得罪了婆婆,日子也不好过,就嫁了女儿,以至于钱氏现在已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了。
而赵安顺也就把紫萱养做了外室,不到半年就生了个儿子,不过赵安顺也知道如果给赵周氏知道了,她们母子性命难保,所以一直表现的很正常,也对钱氏很好。
赵周氏因为赵安顺娶了妻子收了心,就放松了些,等孙子出生更不管他了,甚至于不是钱氏娘家硬气,又生了男孩,她早就给她儿子找几个妾了,不过言语间要让钱氏大度的为赵安顺选妾。
钱氏也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女子,赵周氏一提纳妾的事,钱氏就装傻充愣,不做理睬,把赵周氏气了个仰倒。
婆媳关系破裂,赵安顺作为儿子和丈夫就犯难了,对这两个女人是打不得骂不得,自然外面温柔小意的紫萱就更得他心了,去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紫萱既然爬上了赵安顺的床,就不会想这么一辈子无名无份的跟着赵安顺的,就是她愿意,她的孩子怎么办,做个外室子,那是连科考资格都没有的,那怎么行,于是就时不时的吹枕头风,希望能让她的孩子认祖归宗。
赵安顺这点还是知道的,一直没出声,有时逼急了就不去了。
紫萱这才想明白只有先把赵安顺的心完全拉拢了才有机会,于是渐渐的也不提了,本来这件事等个一二十年,等到赵安顺自己当家作主了,也还是有可能的。
可是赵周氏的事情一出,赵安顺作为儿子呆在府里的日子就多了起来,加上赵老侯爷这些日子有意培养赵安顺把他外放出去,一时间赵安顺还真没时间去紫萱那儿。
紫萱是越等越越着急,毕竟她比赵安顺大五岁,已经老了,女子的青春本来就没见年,在赵府上也听过男人喜新厌旧,而钱氏比她小了六岁,又为赵安顺添了嫡子,紫萱是见过钱氏的,那样的青葱年华,国色天香,她心里觉得赵安顺不可能不动心,而那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她只是个没名没分的外室。
这样的担心,在她听到有人说赵安顺要外放,可能没个三年五载的回不来了,就如同晴天霹雳,炸的她一片空白。
她身边的嬷嬷又说男人多薄幸,只有名分才是最牢靠的,她想:好歹她生了赵安顺的长子,不管怎么样,她都要挣一挣。于是雇了辆马车来了赵府,抱着孩子找了赵老侯爷。
老侯爷是什么人,当然知道庶长子就是乱家的祸根,何况二房已有了嫡子,于是就想着把这个孩子收下来送到庄子上养着,以后给上一些私房,让这个孩子平平安安,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当然他的身世老侯爷觉定一定要瞒的紧紧的。
紫萱这个母亲嘛就给些钱送走,以后婚嫁各不相干,紫萱眼看着孩子被夺自己也要被送走,怎么肯罢休,哭闹着要孩子。
这时赵安顺赶过来了,他是真的喜欢紫萱,毕竟那是他少年时候的*恋,那么美好和甜蜜;赵安顺心里对于紫萱是不一样的;对于紫萱的孩子也是与众不同的;那是他第一个孩子也是他和最喜欢的女子生的孩子;如果不是担心自己的母亲不会放过紫萱和孩子;他很早就把她们接回来了。
在知道紫萱找到了赵老侯爷也就是自己的爹时,他心里除了害怕还有一种解脱,他想就算把自己家法伺候也要保住她们母子,这也是他来到这儿的目的。
于是赵安顺当着众人的面不顾赵老侯爷的横眉冷对,认下了紫萱母子,赵老侯爷一口气没提上来,晕了过去,也就没能及时的阻止这件事的发展,等到赵老侯爷悠悠醒来,紫萱母子已经被赵安顺带进了赵府,众人也已经知道了赵安顺庶长子的存在。
赵周氏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上其他,立马去找了钱氏可惜迟了一步,钱氏带着孩子已经回来娘家,这让赵周氏气愤不已,终于病倒了。
赵老侯爷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再遮掩也没什么用,干脆大方的认下,这样好歹还能留下些面子,否则被有心人参奏,说赵安顺宠妾灭妻,赵安顺是仕途也别混了,直接呆在家得了。
当天晚上,赵安顺被赵老侯爷狠狠的揍了一顿,听说打的他都是抬着回去的,可见赵老侯爷对赵安顺的失望和气愤。
钱氏那儿到现在也没个消息,只是打探的人回禀,钱氏身体不适,去的人都没见到身影,钱老爷和钱夫人也脸色难看。
赵天鸣知道这些事恐怕少不了自己母亲的手笔,毕竟紫萱一个小小的丫头出生,如果没人暗中帮忙,如何能见到赵老侯爷,又如何能让赵安顺知道她们来到了赵府,去的还那么巧。
在他印象中,赵安顺也就是他称为二叔的人,是个文弱的青年,因为赵老侯爷喜欢书生,于是赵周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名师教导,寄希望于赵安顺能金榜题名,不仅讨老侯爷欢喜,还能势力大增,可惜却是到现在连个秀才也没中,还是赵老侯爷讨了个监生的恩典才进的国子监。
不想平时这看起来很温和甚至于有些懦弱的二叔,在这件事上表现的魄力确实是令人刮目相看,算的上是个多情种子。
只不过,不知道又把钱氏和他的嫡子置于何地,往往最多情的人也最无情,可惜了那些无辜的人,总被这样的多情伤的体无完肤。
作者有话要说:
、20
不管赵安顺的事如何解决的,现在赵天鸣却是遇到事情了。
他,被选为淮南王世子齐释的伴读。
前面说了淮南王要来京祝寿,和朝廷缓解关系,也说了选伴读,可是那不是他爹他娘他外婆都是说过的,他只是个打酱油,一定不会选上的。难道现在也流行了墨菲定律了,这么就差铁板钉钉的事也能变成这副样子,太欺负人了。
赵天鸣以他来自现代那些宫斗剧的经验,十有□,在皇宫都要出事,想他说起来也算是个皇亲国戚,可是那和真正的龙子凤孙一比,价值立马成几何递减,宫中这样的高危区他还是绕着走好,现在突然要让他进宫当伴读,还是和朝廷不和的那个淮南王世子伴读,赵天鸣觉得他就是个炮灰的命啊,怎么看怎么凄惨,为此,连他最*吃的红烧蹄子他都没了胃口。
赵父赵母赵老侯爷为此大动员,跑了上下才知道,是那个淮南王世子亲点的赵天鸣当做伴读的;具体一些的他们也不知道。
赵天鸣再怎么样抵触也是圣命难为;知道不可改变;赵天鸣沉默了一下;就积极的打探皇宫的消息;毕竟原先他整天的读书;最远的也不过是去太白楼喝个茶;因此对皇宫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人强多少。不过好在他有个好外婆;赵母为此特意去了长公主府;回来时就多了位才出宫不久的嬷嬷。
赵天鸣一改往日消极怠工的情绪,好好的听这位嬷嬷讲宫中情况。
景孝帝是先帝的三子,在他之前还有两个哥哥,当然在他之后更是有着先帝*子五皇子,一出生就封了荣王,四皇子早夭,自此先帝实际上也就只有四个皇子,大皇子是欣妃所出,二皇子为叶贵姬所出,当今圣上是中宫之子,五皇子为周贵妃之子。
当年先帝独宠周贵妃,自然五皇子是先帝最喜欢的儿子,加上当今圣上年纪上也不占便宜,和五皇子相差不大,先帝一直想让五皇子继承大统。
当年当今圣上被逼着去了淮南王那儿,先帝以为能让五皇子继承皇位了,可惜为了打压当今圣上,先帝给了大皇子、二皇子很大的权利,他们和五皇子一样都不是嫡子,现在嫡子一走,他们的矛盾就升级了,为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夺位争斗。
直至最后皇子争夺的厉害,朝廷出现了乱相之兆,又有淮南王在旁虎视眈眈,先帝不得把把嫡子召回,封了太子压制其他皇子。
即便如此当今圣上也是个靶子的作用,好在当今圣上运道才智都不缺,最后才坐稳了江山,但是皇子之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除了当今圣上,其他的皇子不是病逝了就是谋逆被杀了。
而为此当今圣上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皇子没什么特别喜欢的,要说有那也是不到一岁就去世的四皇子,要说四皇子就不能不说乔贵妃。
乔贵妃是太后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妈娘家侄女,出生好,相貌好,才学好,唯一不好的她年纪生的不对,和皇帝相差了七岁,太子妃是没戏了,不过好在皇帝的原配太子妃命薄,没等太子登基她就香消玉殒了,这时太后就把乔贵妃接进宫做准备。
可惜当时太子府中的侧妃也不是好惹的,特别是生了大皇子后来封为德妃的姚氏,她和乔氏门第相当又有孩子撑腰,要是直接把乔氏封后怕朝廷上阻力太大,于是太后和皇帝商量先封乔氏为贵妃掌凤印,管六宫之事。
后来乔贵妃生了四皇子,皇帝就下旨封了乔氏做皇后,还没等封后大典开始,四皇子就去了,乔贵妃也没了。
而直到现在四皇子和乔贵妃也是皇帝的忌讳,是皇宫最不能提的人名,当年四皇子去世,一夜皇宫血流成河,要不是太后阻止,恐怕当年宫中妃嫔一个也在劫难逃,即使现在皇帝也不大去后宫,对皇子们也没有都亲近,传闻是迁怒他们的母妃,连带着不喜欢他们。
而太后是最讨厌的除了周贵妃还是周贵妃,虽然周贵妃和五皇子已经不在了,可是先帝竟然把陵寝的另一半留给了周贵妃,那可是只有正妻才有的“生同塌,死同穴”的权利,先帝这样做不是告诉天下人周贵妃才是他的妻子,又把她这个皇后置于何地。
所以在宫中上至皇帝,下到宫人无一不知,周贵妃绝对是太后的怒点,先帝一死她自己就殉情了,这样好了,让准备好好招待周贵妃的太后心里憋着气,按着先帝遗照把他们合葬了,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憋的太狠,后来又没发泄出来,太后一提起周贵妃就咬牙切齿。
而后宫妃嫔因为皇帝不好女色并没有太多,大皇子的母妃德妃,二皇子的母妃淑妃,三皇子的母妃贤妃,她们三人因为生了皇子而三足鼎立,毕竟皇帝就那么三个皇子,即使再不喜,到时候也是他们之中的皇子即位,自然皇子的母亲势必会是宫中最后的胜利者。
其他一些小宫妃都依附于这三位妃嫔。
同时因为赵良谊和赵父的恩怨,赵天鸣对赵良谊关注很多。
赵良谊是宫中除了三妃之外比较特别的存在,她唯一的亮点是生了陛下唯二的公主,且莫离公主还颇得皇上喜欢,这么一来自然这位公主的娘就成了三妃拉拢的对象,加上她身后的建安侯府,皇子们也对她礼让三分。
不过嬷嬷是宫中老人,因为长公主给她养老,自然说的更尽心些,她隐晦的提了提,现在的皇宫还有一股隐藏的势力。
当年淮南王去了淮南,文孝皇后也和淮南王去了淮南,可是文孝皇后能在宫中保淮南王长大成人,那宫中的掌控力是何等的厉害,太宗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淮南王可是不安好心,就算不亲自暗害,那也是放任不管的,就是在皇帝如此态度下,能保淮南王长大的文孝皇后在宫中的势力可想而知。
现在虽然经过了三代帝王更替,可是宫中是不是还要淮南王的势力,谁也不好讲,看这次淮南王把世子送来宫中读书,想必也是胸有成竹的。
赵天鸣觉得无语了,他本来打算对这个淮南世子采取远距离态度,毕竟淮南王可是皇帝心头的刺。如果自己这个伴读和淮南王世子来个兄弟情深,就算自己和皇帝有那么一丁点的关系,那也是极其危险的,到时候,淮南王世子拍拍屁股走了,他就是再衷心,和淮南王有私交那就得不到重用。
可现在知道淮南王那边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不要自己还没朝皇帝表完衷心就被气恼的淮南王干掉了,那他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前途啊。
于是赵天鸣纠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对淮南王世子,真是远则不逊近则怒,自己得好好的把握,赵天鸣内心深深吐糟:太宗,你干嘛要欺负淮南王,你以为他是小绵羊,结果成了霸王龙,现在更是连累自己死了多少脑细胞,还得提心吊胆的怕变成炮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啊!
不管赵天鸣怎么抵触和希望淮南王一时脑抽不要他做伴读了,可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就是因为它的不可逆转性,时间一到,赵天鸣叼着他的小包袱,眼泪汪汪的和赵府众人告了别。
赵父本来送走赵天鸣还是很伤感的,结果赵天鸣愣是把一场送别会搞成了送葬的凄凉,把赵父那些伤感楞是减了八成,幸好还有剩下的那么两成压着,才没做出敲晕赵天鸣直接送马车的行为。
赵天鸣现在是脑抽了,看见赵父连说了两个:“时候不早了,进宫不要
迟了。”心里觉得自己还没走呢,就人未走茶就凉了,心里那个气啊。
这样一来他更伤心了,指责赵父说:“爹爹,我还没走呢,你就嫌弃我了,我看我一定是捡来的,母亲我好伤心,爹爹不喜欢我了,我要是一走他更不记得我了。呜呜!”
赵母也瞬间斯巴达了,对赵父怒吼道:“我就知道你对我们母子俩个没真心,鸣哥儿都要走了,这一去皇宫最早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现在只不过是舍不得我们,怎么你还催着儿子走,我就知道你不心疼鸣哥儿。”
赵老侯爷也火上浇油的说道:“鸣儿啊,你别伤心,你爹不要你,爷爷疼你,爷爷给鸣儿出气。”
说着手就打了赵父一拳,赵父白白眼,敢怒不敢言,心里嘀咕道:这都告别了快一个时辰了,没看人家公公都喝了三碗茶了,你们还知道十天半个月鸣哥儿就能回来了,这样整的整个一个凄凉啊,传出去还以为我们府对皇帝的决定不满呢,当然他们心底肯定不满意的,但是咱能别这么明显吗。
赵父看着在这儿完全没有话语权,就决定还是把给公公们的赏银再加厚一倍吧,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今天这一出应该也不会传到皇帝和淮南王世子那儿吧。
不管赵天鸣如何拖延,最后在天黑之前,赵天鸣还是进了宫。
他先去的御书房,皇帝宣他进去,看着他眼睛红红的知道肯定是哭了,要是别人皇帝宣旨进宫伴读那是无上荣耀,就是在不舍也要微笑以待,否则就是赵天鸣这样的,都可治个大不敬了。
但是现在的赵天鸣在皇帝面前就是个孩子样,还是个瘦弱的孩子,皇帝对他还有那么一些喜欢一些移情和愧疚。
是的,是愧疚,要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做什么都应该是理直气壮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看着赵天鸣明亮的眼睛,清澈中透着对自己的亲近,皇帝就觉得有些对不住他的信任。
本来就是淮南王世子直接点了赵天鸣,凭着建安候和长公主的面子,皇帝也可以驳回的,毕竟赵天鸣也算是皇亲国戚,一流世家的继承人和淮南王世子扯上关系,搞不好就有危险,可是一想到借此机会可以多看看长的像自己,是四皇子替身的那个孩子时,皇帝就鬼使神差的答应了。
现在看着赵天鸣红红的眼神,倔强的挺直腰板,就好像见着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自己的父皇就要把自己送到淮南,本来应该是嫡子受尽尊崇,结果嫡子身份却成了他远走他方的借口。
自己那个时候还没有后来的铁石心肠,还对父皇有着*戴和眷恋,也是不舍得母后和姐姐,带着红红的眼睛和倔强的身影去了淮南,没想到碰到了自己一生的劫。
赵天鸣很奇怪,他动作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