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庶女攻略 >

第333章

庶女攻略-第333章

小说: 庶女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娘一面朝着宋妈妈使眼色,示意她退下去,一面道:“三嫂消消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好歹也跟我说一说,让我心里有个底才是。”
  “她刚才不是全告诉你了吗?”三夫人冷笑,“她克夫。方家竟然瞒着我们,把她嫁到了我们家。”说到这里,她有些激动起来,“要不是因为给俭哥儿说话,我还被方家瞒在鼓里,只怕到死都不明白……”说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十一娘。
  原来,自三夫人回了山阳后,就开始帮徐嗣俭相看,想找个能和方氏媲美的二儿媳来。结果别人一听说她的长媳有两万两银子的陪嫁,纷纷表示出不起这样的嫁妆。她只好嘱吩媒人,她只选姑娘的人品,不挑姑娘的陪嫁,但那些人家还是婉言拒绝了媒人的提亲。一来二去,她不禁有些着急起来。特别是凤翔知府的小女儿,比方氏还出众。她想着自己虽然是高攀,可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就趁着一次庙会的机会特意去碰凤翔知府的夫人。这才知道方氏克夫的事。
  “……他们这是在方家骗婚,这样的媳妇,我们家无论如何也不能要的!”三夫人义愤填膺地道,“凤翔知府的夫人说了,她的女儿决不能和这样的人做妯娌。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就是后悔也来不及。”
  十一娘很是无语。只好道:“三爷知道吗?”
  三夫人表情一滞,有些心虚地高声道:“这种事我怎么好意思和三爷说。那方氏要是知道廉耻,事情败露,就应该主动求去才是。竟然还有脸把娘家的兄弟叫来和我们家说什么和离?他们哪里把我们永平侯府放在眼里了我们要是不给点教训,只怕要被方家骑到头顶上了!”
  也就是说,三爷不知道。
  难道是因为这桩婚事是她订的,现在出了事,她不好意思跟三爷说?
  十一娘思忖着,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淡淡地道:“既然大嫂已经拿定了主意,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只是和离也好,休妻也好,总要告诉侯爷和三爷一声才是。还有太夫人那里,也要去打招呼为好。”
  三夫人听着有些不自在,忙道:“我这两天不知道是被方氏气糊涂了,还是急急地山阳回来受了累,心口疼得厉害,怕太夫人担心,所以才没去给太夫人问安。你回去跟太夫人说一声,明一大早我就过去给她老人家问安。”
  “三嫂的话我一定带到。”十一娘笑着着,道,“不过,三嫂既然打定主意要休妻,有些事,还要是仔细思量一番才是。这‘七出’里面,大少奶奶到底犯了哪一条?”
  三夫人一怔。
  十一娘就沉吟道:“无子,大少奶奶成亲还不到一年,于情于理都不能算是理由;不事舅姑,三嫂走之前还到处夸奖大少奶奶为人孝顺懂事,三嫂走后大少奶奶每天去给太夫人晨昏定省,从不断更,这一条显然不符合;恶疾,大少奶奶自嫁到徐家,连个头痛脑热的时候都没有;妒忌,勤哥儿没有妾室,两个通房如今好生生的,也谈不上。口舌,家里从太夫人到孩子,哪个看到方氏不是欢欢喜喜的;至于淫佚、盗窃,那就更没有可能了。三嫂,你倒说说看,这妻,怎么个休法?”
  “这,这……”三夫人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或许是我多心了。也许三嫂去见太夫人的时候,太夫人根本不会问起这些事。”十一娘说着,笑着站了起来,“时候不早了,再晚一些出门就要遇到禁宵了。方氏一日是你的媳妇,她一日就是徐家的大少奶奶。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些事也给她留几份后路,像今天这样一棒子打死,勤哥儿脸上也没有光了。我明天就等大嫂过去,也好商量个对策出来。”
  三夫人连连应“是”,亲自送她出门。
  方氏站在院子里,见她们两人出来,犹豫了片刻,还是迎了上去:“四婶婶,我送您出门吧!”
  三夫人看也没看方氏一眼,一面径直往外走,一面笑盈盈地和十一娘说话着:“……我走的时候,谨哥儿才刚做了周岁礼。小孩子一天一个变化,如今只怕能说会跳了!”
  十一娘一面笑着朝方氏点了点头,一面应酬着三夫人:“前几天刚开始学说话。一开口口就是四个字,又宏亮又清楚。这些日子我想教他多说两个字,就是不成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是个木讷的人!”
  三夫人看着,对十一娘的在态度更发的亲昵了:“我们家哪有木讷的孩子……”
  和十一娘边说边往垂花门去。
  方氏知道三夫人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她难堪,然后达到排挤她的目的。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话,默默地跟在两人的身后到了垂花门。
  有小丫鬟匆匆赶了过来:“夫人,三少爷说肚子不舒服!”
  三夫人一听,急起来:“怎么个不舒服法?你跟我说有什么用,还不快叫外院的去套车,给三少爷请个大夫来?”说着,歉意地朝十一娘笑了笑,“我就不送你了。你慢些走。”
  那小丫鬟没有动脚,朝方氏望去。
  方氏忙从衣袖里掏了个对牌递给那小丫鬟。
  小丫鬟这才飞奔而去。
  十一娘不动声色,道:“既然是俭哥儿病了,我也去看看吧!”
  三夫人担心儿子,也不和十一娘客气,两人一起去了徐嗣俭那里。
  徐嗣俭看上去气色不错,就是捂着肚子只说疼,看见十一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四婶婶拖步了。”
  “说哪里话!”十一娘刚和他客气了一句,三夫人已拉了他的手急急地道,“你这几天都吃了些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拉不拉肚子?”
  “我没事。”徐嗣俭道,“就是肚子一阵一阵的疼。”
  三夫人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抬头看见默默立在一旁的方氏,立刻劈头盖脸地喝斥:“你是怎么管的家?竟然让小叔子吃坏了肚子……”
  方氏站在那里任她训。
  徐嗣俭拉了拉母亲的衣袖:“娘,四婶婶还有这里呢?”
  十一娘看徐嗣俭精神挺好的,不站在这里听三夫人训斥方氏,再次向三夫人告辞。
  三夫人担心徐嗣俭,客气了两句,让甘老泉家的送她出门。
  十一娘虽然是弟媳,却是徐家的宗妇,永平侯夫人。让甘老泉家的送出门,未免有些失礼了。
  方氏想提醒三夫人一声,三夫人已朝着她喝道:“就知道傻傻地站在那里,你母亲是怎么教你的?小叔子不舒服,你就是这样服侍的……”
  她不由眉角一挑,冷冷地道:“婆婆说的是。我娘的确没有教我,和我一般年纪的小叔子不舒服,竟然要我去服侍。”
  三夫人听得哽在那里,半晌都没有说话。
  在门外听到的十一娘不由轻轻地摇了摇了头,跟着甘老泉家的出了垂花门。
  就有一道人影突然窜了出来。
  十一娘和宋妈妈等人都吓了一大跳,连连后退了几步,更有胆小的小丫鬟厉声尖叫起来。
  “婶婶。”人影朝着十一娘恭敬地行礼,“是我,徐嗣勤。”
  “是你啊!”十一娘透了口长气,拍着胸道,“你怎么会这样?”然后道,“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他忙上前一步:“婶婶受惊了。”脸这才露在了垂花门上挂着的大红灯笼下。
  “婶婶,我有两句话和您说。”徐嗣勤望着她的眼神很认真,表情因此而显得有些严肃。
  “什么事?”十一娘猜想他要说的话与方氏有关系。
  徐嗣勤就吩咐甘老泉家的:“你选退下去吧!”
  甘老泉家的有些犹豫地看了徐嗣勤一眼,慢吞吞地退了下去。
  许妈妈等人也机敏地在垂花门内的抄手游廊上站了。
  初夏夜,蔚蓝色的天空缀满了似锦的繁星。
  徐嗣勤沉默了良久,轻轻地道:“四婶婶,您还记得我四表妹吗?”
  媛姐儿?
  十一娘一愣。
  没等她回答,徐嗣勤已道:“我还记得她是为什么远嫁的!”
  他年轻的面孔带着与实际年纪不相符的沧桑。
  “婶婶,”徐嗣勤的声音低沉缓慢,像凝冻的小河。他拱手,朝着十一娘作揖,一作到底,“请您在四叔面前帮我说说。我,我是不会休妻的。”
  十一娘望着在她面前躬下身子的徐嗣勤,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眼睛有些湿润。
  她想了想,轻声道:“那你知不知道,你这个决定,会让方氏以后的日子很难过!”
  “我知道!”他直起身子,“我会好好待她的。”
  “你要记住你的话。”十一娘说着,眼角的余光无意朝着垂花门内瞥了一下。
  方氏静静地站在垂花门的台阶上,被夜风吹起的裙角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五百四十五
  车轮撵在青石路上,发出单调有规律的“骨碌骨碌”的声音,车厢里更显静谧。
  十一娘斜斜地歪在大红色五彩云纹捧福的迎枕上,宋妈妈坐在榻旁和她说着话。
  声音不高不低,正好压过车轮声,又不甚至让随车的婆子听见:“……我和几个小丫鬟在一旁的厢房里卿天。听那几个小丫鬟说,三夫人一回来就指着大少奶奶的鼻子大骂了一通,然后就气得‘病’倒了。大少爷也是脸色铁青。大少奶奶在床前侍疾,被三夫人赶了出去,还说,看见大少奶奶就有气。要是大少爷不想她被大少奶奶气死,就别让大少奶奶进她的门。大少爷就让大少奶奶暂时回避,自己和三少爷在三夫人身边待疾。
  “大少奶奶就在屋外服侍。每天亲自生火煎药,端到门口,再由杏娇送到屋里去。三夫人劝大少爷休妻,大少奶奶在屋外听得一清二楚,也不分辩,也不和大少爷置气,每日依旧汤汤水水的服侍着。大少爷的脸色这才渐渐缓和了些。后来三夫人知道药是大少奶奶煎的,连碗带药全甩了出去。大少爷慌了神,跪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头,又自己去厨房里煎了药,三夫人这才消了气。每天在大少爷耳朵旁边叨念着休妻的事。”
  也就是说,一开始徐嗣勤是很生气的。
  十一娘拔弄着手碗上沉香木雕花莲的串珠,沉声道:“那大少爷怎么说?”
  “大少爷一开始还劝三夫人不要生气,先把病养好,这些事等三夫人病好以后再说。后来就只在一旁恭敬地听着,旁的话,一句也没有了。三夫人气得够呛,”说到这里,宋妈妈俯过身去,在十一娘耳边低语,“就借口晚上睡得不安生,总梦到些不好的东西,她心里害怕,让大少爷给她做伴。大少爷就在榻前安了张美人榻,每天晚上服侍三夫人的茶水。”
  十一娘挑了挑眉角:“这样说,大少爷这些日子都一直歇在三夫人屋里了?”
  宋妈妈轻轻地点头,直了身子,恢复了刚才的声量:“三夫人不是支使着大少爷做这,就是支使着大少爷做那。大少爷一会要去给三夫人请大夫,一会儿要去抓药,一会儿家里的银子不够了要去银楼兑银票,每天忙得转得团团转。有时候和大少奶奶遇见了,也不过是点个头。
  “不仅如此,三夫人还常常趁着大少爷不在家的时候对大少奶奶冷嘲热讽或指桑骂槐树一番,让大少奶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个安生的时候。大少爷要是在家呢,三夫人就时不时地哭一上场,不是说自己命苦,到老了还要受儿子、媳妇的气,就是可怜俭哥儿受了大少奶奶的连累,连个媳妇都说不上。等她死,怎么有脸去见徐家的列祖列宗的。
  “这样闹了几天,大少奶奶算着殿试的日子过了,就差人请了方家舅爷来。两个人在屋里说了大半天的话,方家舅爷连声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
  十一娘想到小丫鬟拿了方氏的对牌才敢行事,又想到杏娇看方氏的脸色才敢去倒茶……思忖道:“三夫人回来以后,就这样每天闹腾,没干点别的事?”
  宋妈妈有些不解,揣测着十一娘的心思道:“三夫人回来后哪里也没有去,每天就在家里,逼着大少爷休妻。”
  十一娘见她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沉吟道:“要是我没有记错,三井胡同的这些妇仆,好像都是大少奶奶的陪房吧?既然是大少奶奶的陪嫁,徐家一不给月例,二不负担嚼用。三夫人有什么事,只是指使不动吧?和你说话的这些小丫鬟都是些什么人,你可打听清楚了?”
  宋妈妈明白过来,忙道:“我也是怕方家的陪嫁向着大少奶奶说话,所以特意挑了跟三夫人从山阳回来的小丫鬟说话。据说三井胡同服侍的人虽然大部分都是大少奶奶的陪房,可大少奶奶对她们这些在三夫人面前服侍的人却很是恭敬,正屋里传出去的话,从来不曾怠慢。语言中对大少奶奶都很是推崇。说大少奶奶不愧是江南的书香世家出来的,行事做派、谈吐举止处处透着读书人的温文尔雅,大方从容。”
  十一娘听了,就轻轻叹了口气。
  宋妈妈则跟着苦笑。
  三夫人既然想休了主持中馈的媳妇,这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媳妇手中的权利收回来,然后把媳妇拘在家里,身边得力的人想办法打发出去,再想办法扣几顶诸如“不孝”之类的大帽子才是。这样只间一味地在口头上狠又有什么用?
  现在大少奶奶搬了救兵来,只怕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平息的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道:“夫人,您看这事,该怎么办好?”
  在宋妈妈心里,三夫人这样背着太夫人、十一娘折腾固然不对,可方冀这样上门嚷着要和离,就是对徐家的大不敬。徐家怎么也不能示势,要不然,岂不随便什么人都能跑到徐令宜面前叫嚣一番?
  “侯爷正和太夫人商量这件事。”十一娘理着自己的思绪,免得等回太夫人问起来答不上来,或是答得让太夫人不满意,“先回去听听侯爷和太夫人怎么说了再做打算吧!”
  也是,天塌下来了还有侯爷和太夫人。
  “是妈的瞎心了。”宋妈妈笑着,提了木桶里用棉絮保温的青花瓷提梁壶给十一娘继茶。
  “不用了。”十一娘摇了摇手,“快到荷花里了,我等会还要去给太夫人回话。”又道,“我还有些事要好好地问问你。”
  宋妈妈放下提梁壶,恭敬地应了声“是”。
  马车到达荷花里的时候,玉版带着七、八个小丫鬟,提了大红的瓜型宫灯在垂花门口等她。
  随车的婆子刚放了脚凳,玉版就迎了上去,亲自扶十一娘下了马车,低声道:“侯爷和太夫人正等着夫人呢!”
  十一娘点头,换了青帷小油车,去了太夫那里。
  只有杜妈妈一个人在屋里服侍。
  太夫人示意十一娘在自己身边坐下,杜妈妈倒了茶,掩了槅扇门退了下去。太夫人立刻道:“老三媳妇在家吗?”
  “在家。”十一娘传达着三夫人的推脱之词,“可能是路途太远,从山阳回来的时候……”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太夫人已朝着她摆手:“这里又没有外人,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不要说了。”
  十一娘低声应“是”,尽量不带立场、简明扼要地回答着太夫人提问,最后,她适时把徐嗣勤的意思传达给了太夫人和徐令宜:“……勤哥儿说,谣言止于智者。他不想休妻。”
  徐令宜听着直皱眉头。
  太夫人却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来:“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些。以后只怕会被方氏吃得死死的。”说完,目光就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问她,“那你说说看,方家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十一娘自己也在反复地想这个问题。
  她慎重地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姻缘。谁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照我看,方家说要和离,也是想先发制人,来个置之死地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