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化心理透视:心颤-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还不算“独身主义”的最高水平,更有甚者,是内心竖立起界碑一般的明确的独立意识,早已发表了论著一般的“独立宣言”。比如这样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独白:
“婚姻,仅仅是躯体的窠臼吗?那也是我整个灵魂、整个精神世界的港湾。我反正已经在生命的漂泊中感到疲累,不能再让不速之客登录满是创伤的心灵的客船,不能维系在一根破损欲裂的缆绳。我的躯体可以经受日晒雨淋,但我的情感不能栖息在破漏的屋檐。我不能,不能用无价的自由,换取残缺的爱情,不能让洁白的情愫出于污泥后再沐荒谬的红尘……我选择独身,我就还是原来的我,完整的我,自由的我,高贵的我。如果我问任何一束伸到面前的鲜花,你的背后、你的秋季和冬季,永远是芬芳和艳丽吗?我相信,没有任何一枚花瓣可以做出承诺的回答……”
这样的宣言,足以让俗骨凡胎的男人望而却步,足以让最怜香惜玉的男人也自惭形秽。
有人说自觉选择单身的女人是“精神上首先富起来的第二性贵族”,有人说独身主义是一种“高级灰色”,是卓尔不群的理想主义者。有学者认为,信奉独身主义者是经济学中“交换理论”的实践者,比如有人说:“婚姻是一种选择,同时又是一种放弃。即放弃固有、个性甚至是自由。许多人对主动选择单身生活的人们抱有好奇,猜想他们是在算一笔婚姻的经济账后才做决定的。因为经济社会使一切都物化、量化,一些精明的人觉得结婚不划算,所以保持单身状态。”——这段话的作者并不是独身主义的赞赏者,但的确道出了一种心态和世态中的现象。
∩是,对于大龄女,尤其是对于高学历、高知大龄女,已经很难仅仅靠“怀春”的“激情燃烧”,靠一见钟情式的“火花碰撞”,靠“被爱情撞了一下腰”的“一触即发”。也许,她们并没有因为告别了“妙龄女郎”而芳容退减,但的确在“成熟的魅力”中,被理性和阅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燃点”。
瓦西列夫在名著《情爱论》中说:“爱情作为必然范围内的自由意志的表现,是情感的高度、大胆倾泻。”哥德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毛姆说:“爱情是一片大海,不管她能否游过去,反正,她勇敢地跳进了这片大海。”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始终和童年的情形相仿:轻率、冒失、放荡;逞着性子哭哭笑笑。”卢梭说:“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是情感在促使我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
坦诚地说一句:性爱需要激情,当“高级灰色”自以为“成熟”的时候,很可能被一种乌托邦心态偷偷挪动了点燃激情的奶酪。那带有必然性的自由意志、大胆而率真的真性情,还是不要丢失了好。
依赖与驾驭:悖论漩涡(1)
有人说:男人是太阳,女人是月亮。
有人说:男人是山,女人是水。
有人说:男性是北方,女性是南方。
有人说:男性是女性的天,女性是男性的地。
有人说:男性之美在于力,女性之力在于美。
所有这些比喻,无论是否有道理,总是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社会化过程中影响人们心理的文化因素。
在女性解放的追求中,有人以此为出发点,为捍卫这些观念而斗争;也有人以此为障碍,为冲破这些观念而追求。
女人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心理修养的依据和目标并不容易。如果说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不同的人,那么把女性气质做出不同的划分似乎是有必要的。有人做了横向比较,总结说日本女人“柔”,英国女人“雅”,俄国女人“健”,法国女人“俏”,美国女人“狂”,德国女人“稳”,韩国女人“贤”,中国女人“素”。
有人说男人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女人是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种种变化如果一时把握不准,那就看看女人。生活水平如何,行为方式如何,精神面貌如何,思想观念如何,不会观察女人也就失去了观察社会的敏感。就连房地产、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也能从女人那里摸准脉搏。商品房的户型、私人轿车的外观、家用电器的功能,无不受到女人的导向,而化妆品、服装、饮食、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那就更不用说。男人主导生产,女人主导消费,男人影响存款,女人影响支出,男人在竞争中奋斗和创造,女人激发男人创造的欲望和灵感。总而言之,社会分工无法取代阴阳裂变,阴阳互动永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性别吸引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发动机靠汽油注入动力,汽油靠女人的欲望和需求点燃。
改革开放使中国女人的“素”有了变化,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依赖型向支配型转化,而温柔贤淑、顺从、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种种三从四德、女儿经等等训诫的影响在很大意义上被冲破。但是,改变“素”的总体形象,恐怕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东方女性——中国女性的总体形象,既是由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塑造的,也是由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程度及人们的观念、意识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家庭关系等各方面的制约都没有变化到足以改变中国女性的总体形象。
如果单纯从女性解放的理想化、抽象化的意义上来考察面对男性的女性心理问题,肯定是空洞而褊狭的。中国女性在审视自己的时候,不应当忘记自己所置身其间的总体的框架,而应当在东方社会和历史时代的角度上把握自己,这是一个总的前提。这样说,并不是一种保守,而是从对女性负责,对男女互动意义上所形成的特定关系负责,对女性修养、对女性在婚姻爱情中的幸福和谐负责。
张律师同时接到两个同窗的委托,那是一对夫妻。丈夫M和妻子H当初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她们的结合引起许多人的羡慕。张律师在接到委托时却陷入尴尬,二人为了离婚都要张律师代理,并且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为自己找回公平。张律师不仅为难,首先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对夫妻自由恋爱,感情基础很好,而且都是事业上的强者,都是有知识的人,有什么解不开的扣呢?
丈夫M做了如下的诉说:“和H生活在一起,真是有苦难言。她事业心很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埋头苦干,争强好胜,在家里养成了咄咄逼人、发号施令的习惯。她必须是家里的主角,我必须是配角。可我这个配角又必须是‘主动’的配角,家里的一切内政外交必须由我考虑周到,可她又不是个甩手掌柜,我在家里辛辛苦苦做的一切她都不满意。我一个男子汉,不仅在家里没有地位,在朋友那里也没有面子。这种日子多少年了,她无法改变,我也没有盼头,一切都该结束了。”而妻子的诉说也颇有道理:“M是个自以为是的丈夫,家里的一切他都要督促检查,不是东西放得不是地方,就是房间布置得不合理,或者是厨房卫生不到位,评头品足,啰哩啰唆。我在外面忙,多么想回到家里有一个可以依赖、可以交流的老公,可他这也不满意,那也不顺心。无论我在外面有什么喜悦或痛苦,他一概不关心,只有无休止的埋怨。其实他的审美观不怎么样,他对生活的理解也太粗浅,我不需要这样的男人。”张律师又向周围的人了解情况,同事反映:“M算个好丈夫了,H要是离开了这样的丈夫,她怎么能干好事业?”但有的人却说:“H心里其实很痛苦,虽然她事业上要强,也有成就,可是常看到她眼睛红红的。我私下里和她深刻交谈,她会如泣如诉地抱怨自己的老公。别人看上去挺不错的一对,其实日子没过好。”
张律师感到“清官难断家务事”,他经过一番认真分析,认为H和M大概是一种夫妻“错位”的冲突,男人想成为主人,可实际上成了“主妇”;女人既想依赖男人,又要在实际上驾驭男人。
张律师遇到的“纠纷”也许独特,但其中的“矛盾模式”却并不罕见。其中,女方依赖感和支配欲之间的矛盾心理,有一定普遍性,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其一,要情感寄托,不要人格依赖。
古人云:“阳根于阴,阴本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古人另有所云:“概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亦。”“一阴一阳之为道”。中国阴阳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可以深悟。但接受其一点启发很有必要。男女结合的家庭生活,男女应互为根基、互为靠山。男人撑起一片天,女人装点风光秀色,关键在于彼此情感上的依托而不是依赖。各个家庭具体的分工格局当然各有千秋,但套用一句组织的话来说:分工还要合作。因为,分工格局的僵化,就容易造成依赖感的形成,容易造成某一方离开另一方就“没法活”。任何一方的“职责”都不是固化的,另一方不是没有份;任何一方在家里都是“主人”,没有一方是“奴仆”。尤其对于女人来说,在家庭中或在某一方面依赖性过强,迟早会影响双方的感情。任何一方面形成分工固化或“责任依赖”,都会逐渐造成人格依赖。当女人过多依赖老公的时候,老公反而容易靠不住。自己找不到自己,对方也迟早会忽略了你。只有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老公才必然在较大程度上以老婆为依托,家庭的安定团结才有了稳定基础。
依赖与驾驭:悖论漩涡(2)
其二,是影响而不是改造。
一个人一生中会发生许多改变,所以社会学家创造出“社会化”这个概念。既然是“社会化”,做妻子的就别总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对老公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妻子的价值观未必都对,可是太多的妻子总是认为自己的对,老公的不对。真理到底掌握在谁手里?许多妻子都固执地、坚决地认为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即使老公一方的确有明显的缺点错误,那也要靠“影响”,而不是靠“改造”。当然,总体上说,影响也是改造,但最好还是讲“影响”而不要讲“改造”,这两个词的词义毕竟有区别。太多的妻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管教”的角色,而老公当然就是那个“对象”。有人说过“女人的力量在于以柔克刚”,有道理。如果老公的确是个有重要缺点错误的“落后分子”,妻子也应当善于在他总体社会化过程中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如果老公只是有一般性缺点错误,那妻子最好在生活的教科书中作生动的词汇或标点符号。就算劳教所里面,也是十分讲究“感化”的,女人对男人的影响,最有效的方式是感化的方式,而绝不是警察、督察、纪检或任何上级领导。如果妻子非要承担丈夫改造工程的总监,那么向老公举起改造的塑刀的时候,不仅难以完成艰难的“造型”,而且迟早割断情感的纽带。男女结合的时候,已经意味着独立人格的双向认可,女性非要把改造工程提到日程上,固执地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实际上首先在改造一个前提:人无完人。女人自己也绝不可能是完人,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成为完人或成为另一个人呢?女人想完成改造老公的伟大工程的愿望,是典型的拿着愚蠢当聪明。
其三,要平等交流,不要居高临下。
妻子教育丈夫最常用、最普遍的做法是“四不原则”——诲人不倦、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坚持不懈。这也没什么,因为的确有不少男士在妻子的多年培养下成长为“有涵养,有耐力,有韧性,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仔细分析,许多聪明的妻子们在坚持“四不原则”的时候,其实有一定的附带措施,比如在批评对方的同时也能够作自我批评;在当着外人情况下不轻易批评老公;虽然经常批评教育但也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用温柔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等等。总之,绝不将老公的自尊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玉脚。所以,对众多的聪明的妻子来说,她们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总体上平等的格局。
问题是,有一些比较愚蠢的女人,尽管不一定“四不”,尽管经常循循善诱、谆谆而谈,但她们从内心认为自己是老公的老师,至少是教化者。她们天才地认为如果不教育,他就不能提高;如果不是由自己进行教育,他就会变坏;如果不以老师、高明者的身份和姿态进行教育,他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明事理,甚至会堕落。所以,一些男人在这样的女人面前感到一种做学生的压抑,一种受教育的痛苦。更让男人难堪的是,妻子可能会与领导、同事、朋友进行沟通,以形成教育老公的“统一战线”。尤其是外人在场,妻子绝不放过机会,不失时机地向人家列举老公的不良表现,以求得大家共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再就是通过“学生家长”——自己的公公婆婆来实施教育配合。
这里有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我的一位同学,因为在家里发牢骚,老婆不放心,怕他“犯错误”、“走上邪路”,便到他的同事中进行一些调查,掌握了一些“错误事实”之后,认真严肃地向老公训话。结果是,我的这位老同学第一次忍无可忍地给了老婆一巴掌。——打人不对,可这一巴掌难道不也宣告他那老婆为人之妻的彻底失败?
另一件事,是一位女人找我进行咨询,说她的老公已经半个月不回家了。问她原因,原来是她得知自己的老公和单位领导关系有点紧张,便自作主张,买了许多礼物去拜访老公的那位领导,说了许多好话。就算是一番苦心吧。可是她老公知道后,气得直哆嗦,二话不说甩门出去了,半个月不回家,连电话都不愿打。
的确有这样的女人,她们潜意识中觉得老公的尊严是自己的“天敌”,千方百计地去扼杀老公的个性、去刺伤老公的自尊、去削平老公的棱角、去压抑老公思想上的任何“异端”,否则就觉得老公早晚要出事。在她们眼里,老公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自己是个世故练达的“家长”。这样的女人往往在别人眼里显得聪明能干,但实际上,她们比那些看上去“傻乎乎”的女人愚蠢得多。
其四,协调而不要支配。
现代社会,更多的家庭中存在的夫妻关系不协调,问题主要在男方,逆来顺受、夫唱妇随基本上是“主旋律”,批判“大丈夫主义”依然比批判“小老公主义”更加迫切和重要。但这并不影响一部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充当家庭里的“武则天”。
人们往往把追求平等、民主、自由、公正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来加以考察,但这远远不够。其实,这些社会价值在心理需求上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说,如果不是心理感受上的问题,如果不是在各个心理需求层次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价值追求”的话,对于这些价值的社会追求一定会淡化许多。心理上的压抑和扭曲,不断强化着心理需求,所以对于平等、民主、自由、公正的追求才顽强地写在人们社会制度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旗帜上。
依赖与驾驭:悖论漩涡(3)
家庭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夫妻之间的双向体验,都是夫妻之间在心理需求和心理调整方面的双向、细微、敏感的交流与碰撞。双方的心理顺畅与和谐,是家庭幸福、夫妻美满的重要保障,任何扭曲和压抑都会埋下危机的伏笔。
记得前些年,有一篇题目叫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