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子拜迎兄长!”
王守一刚踏上入阁浮桥,便听见妹妹迎拜之声,从阁门处传来,他忙扶着浮桥软绵绵的牛筋扶手,立在浮桥上,朝阁门处一抬手,“菱妹请起!”
“小妹谢过兄长!”王菱应着声,立起身来,王守一也已急步走拢阁门,他见立起身来的幺妹,正焦急地观察着自己的神情,便苦笑了一下,一边在阁中的矮榻上入座,一边招呼幺妹,“快坐下叙话吧!”
这位居孀的幺妹,在国舅的眼中,似乎日日都在起着变化:因为急剧地变瘦,那原本有些娃娃气的脸,变得老气横秋;加之丈夫杖毙后,她在首饰、衣裙上的不大讲究,眉、眼、唇几乎也毫不修饰,使她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干瘪的老妇人的味道。看着幺妹的巨变,又回想着刚在正坤宫里看见那位皇后妹妹的不可遮掩的衰弱景况,王守一胸部好似压着铅锭一般。
被兄长暗窥着的幺妹,也在打量着兄长的神情。她并不入座,却走近兄长的坐榻前,以她素来的任性,逼视着兄长:“我知道:她还是怕这怕那,不肯依从!”
“这也不怨皇后陛下呵!”王守一仍向幺妹示意入座,想先把她安定下来,再细细商议。同时,又忙着对这任性、急躁的幺妹解释说,“皇后陛下对这事十分惶骇不安,她要我们不要忘了,就在两年前,今上惩治诸姜不久,于己亥再度严敕: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不得交往;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皇后陛下含泪告诫我等:长孙昕自取死道的故辙,万万不可重蹈!……”
“屁话!”一听提起自己丈夫惨遭杖毙一事,王菱非但不能安然归座,反而发泼地猛拍卧棂栏杆,咆哮般对哥哥说,“全因她懦弱成性,名掌六宫之印,实则受制于武氏贼妇!我若是她,当了皇后,谁敢拔我妹夫一根汗毛,看我不把他闹得食寝不安,算我枉来人世一遭!”
“菱妹!……”
“哼!今上有敕,有敕又怎么样?若不是丽月鬼使神差,去她老爹府上祝寿,那姜皎大逆祖宗严制的妄议皇后易置之罪,又怎为那皇帝所知?哼!说不定更立太子不久,就该她进冷宫了!……事已如此清楚明白,她还在害怕违敕!怕怕怕,难道她就不怕人家只凭她未曾育子这一桩事,便可将她禁锢于上阳,成一个活死人么?”
王菱这连珠炮般的话,震得王守一也难安于榻了;他一下子站起身来,在阁内那扇面形的弯弓堂面上,焦急地踱着步子。
“你坐下来吧!”幺妹却看不惯兄长那徘徊不定的模样,过去一手把兄长袍袖扯住,把他重新按回座榻,溅喷着唾沫星子,眼珠突暴地看着王守一,又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兄长啊!不是小妹失礼,你和我们那位皇后陛下,当年真象吃了豹子胆似的,一个在外,一个在内,为皇帝去拼命;而今倒好,江山拼来了,天下也太平、兴旺了,反而连保住自己族中的富贵都没了勇气!你们也不想想,象姜皎这种狗东西,想在太平盛世大揽本族富贵之贼,真是又多又狠!我也知道,姜皎之事一出,你和皇后陛下也已看清皇帝老倌在朝纲大振、宁靖四海后,看不得皇后那满脸的皱纹,日以继夜,惶惶不安!可这有什么用?得让我姐姐生下太子来!生下太子来!”
“菱妹……”
“哼!只要有了儿子,再凭她是皇帝的结发糟糠,又辅佐皇帝两朝除好,皇帝老倌再不高兴,却也只得让她永掌六宫!兄长啊,只要姐姐有了儿子,我们王氏族人,就有了大唐朝一半的天下!”
“可,菱妹……”
“可,可什么!哼,不能生下儿子,难道就能保她永主六宫?就能保我王氏享受这盛世的富贵?兄长!我也要提醒她——也有你!我那屈死鬼,不是死在皇帝的狗屁法度下,而是死在她这不能生儿子的皇后陛下手中的!……”提起自己的丈夫,一股悲苦之浪直涌咽喉,止住了王菱气愤交加的诉说。
其实,无须幺妹这么点拨,这位皇后的长兄,也深知皇后无子所产生的后果,将危及王氏家族。而且,这后果,在姜皎事发后,已征兆大露。使包括皇后本人在内的王氏阖族老幼,都处于惶悚惊忧之中。也正因为这样,国舅才主动和幺妹设法,使皇后能生出儿子来,好容易,才有救星降临王府,教给了皇后生子之方。但是,皇后知道后,却一再拒绝,并哀恳他们兄妹,不要苦求福而招致灭门大祸。并说:“今虽苍天不佑,不能育子;而凭恃薄德,尚可苟延。如信邪说,妄求神佑,以身败德丧纪,毋须天子敕废,自己又有何颜执掌六宫!”被皇后这番谕告所折服的国舅,去幺妹府中婉转劝告王菱断了这个念头,而王菱却哭闹不已,又点拨得国舅变了主意,答应幺妹再多去宫中几遭,说服皇后答应他兄妹的计议。
但是,今日事已迫急,王守一再度进宫,却仍被皇后倾泪戒阻,此刻又被王菱泼闹不休,他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只觉得自己面临绝壁,无路可走,一时间,也陪着幺妹泫然暗泣。
“你是王门长子,阖族祸福,全仗你承挑!哭,有什么用?谁要你作儿女子状,哭来?”见兄长流泪的王菱,却一把拭去自己的泪水,跺着足,指着哥哥责斥着。同时,又蹲下身子,拉拉王守一的袍袖,焦急地说,“法师说,今夜是南箕北斗,俱在南方的稀有吉辰,‘错过此渡无好舟’!她虽不肯,难道就不可按你我兄妹和法师密议之法而行!”
被么妹逼问、喝斥着的王守一,泪水未干,又陷入更为揪心的焦虑中。
王菱所说的法师,就是少保府东面化度寺的寺主、敕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的明悟和尚。明悟和尚在中宗神龙年间,便经常出入临淄王府、兵部崔日用的府第,为王府和崔日用府中的妃嫔及内眷解说经义。他的“俗讲”也异常生动、有趣,深受临淄王妃、现在的皇后和崔日用老母的喜爱。在崔日用奉韦皇后懿旨,率兵围困临淄王府时,早已倾附李隆基的崔日用,就是密遣正在本府为老夫人“俗讲”的明悟和尚,潜入临淄王府,向李隆基密报凶讯的。因之,在李隆基登极不久,便敕封明悟为银青光禄大夫,并敕主持义宁坊东侧的化度禅寺。
在皇帝于开元十年秋八月己亥敕书下达前,与王守一比邻的化度寺主,和国舅家的往来,还是甚密的。就是这水阁内,也常于盛夏之夜,回荡着明悟那颇为洪亮的谈笑声。己亥禁止僧道入百官之家的敕书下后,明悟不能再到国舅府中,为国舅及内眷讲说《昭君变》、《降魔变》,消磨长夜了。只是偶尔去寺中降香,相互于客堂中见上一面而已。
但是,就在今年夏天,国舅夫人降香归来,却转告明悟托告之语,要他夜间去香斋一晤,有要事相告。国舅遵约前往,明悟将他迎入香斋,紧闭斋门,却抽泣起来。
对明悟举止困惑不已的国舅,忙问明悟为何掉泪,明悟却对他说出一桩令他又惊又喜,使他大动其心的事来!
国舅万想不到:这个常以六根清静为戒的高僧,先向他倾述当年屡受皇后恩荫的种种情形,尔后,竟说姜皎一事,表明皇后岌岌可危。为报答皇后隆恩,他有极灵之术,可使皇后早生龙子!接着,便向他说了求子之法。
那法术并不须大作法事,大起道场。只择七月之夕,南箕北斗俱在南方之时,由明悟潜入国舅府中,垒榻为坛,焚香祭罢箕斗,即剖霹雳木,书天、地二字及皇帝名字,再将二木片合拢,装于香囊中,佩于皇后胸前。再将书有“奉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的符纸贴于皇后近属的床帐内,不出三日,皇后就会获天送灵子!
但是,王守一将此事转奏皇后之后,皇后执意不允;国舅又叫幺妹入宫劝说,皇后仍惨然苦拒。去年的时辰错过了。
性急的王菱自从知道这件事起,便步步紧逼。不象兄长那样,时而匆匆入宫急切如火;时而又短叹长吁,犹豫如鼠。一年只此一度,今夕便是施法祭求之夕。再一延误,又得一年!可是,诡谲无比的宫闱,谁能保已生厌弃之心的皇帝,根本用不着一年,顷刻间就下敕将姐姐打入冷宫呢?
对此越想越伯,焦虑不安的王菱,数日前就以降香还愿为名,去到化度寺向明悟讨计。对此也焦虑万分的明悟和尚,忙对王菱道:“只要能将霹雳木香囊藏到皇后寝宫内,不亲自佩戴,也能获育天王所送灵子!……只是时日,稍长一些罢了。”
讨得明悟回话的王菱,忙去兄长府中,和兄长计议。兄妹议后,决定今日仍先由王守一前往劝说。若再遭拒绝,今夕仍将明悟秘密接入府中,就在这水阁外设坛祭斗;明日,由王菱亲自入宫,以探视皇后为名,偷偷将霹雳木香囊藏在皇后的枕下。符纸,就悬于王守一床帐内。
现在,皇后仍是执意不从,幺妹又痛陈利害,催逼不已;王守一苦苦计议:“不如此,富贵迟早不保;如此行事,只要谨慎小心,过了这三日,便可获天赐灵子,……菱妹说得对,皇后能生下太子,这大唐朝的江山我王门就有一半了!”太子少保终于下了决心。
“菱妹,兄意已决,就照妹与为兄所议之计而行吧!”
“这才是话!”王菱见兄长作出决断,顿时精神倍增,“小妹即去通告法师。府中之事,兄要妥为安排呵。”
“菱妹放心,快去快回!”
听奏京中今岁斗米才值十五钱,而青州、齐州等地更逊一筹,只值五钱,粟米无论边远州县或京中都只值三钱,皇帝在勤政楼坐不住了,喜滋滋地叫高力士:“备腰舆来!备腰舆来!”高力士忙朝楼下宣了声:“腰与銮驾伺候呀!”又笑着过来,从承帽柱上,职下白纱帽,给皇帝往头上戴着。皇帝却仰在御座上,对高力士说;“你先给朕搔一搔头皮吧!呵哟,真痒!”
一兴奋,头皮就发痒。内侍省长官“咯咯”地笑出声来,把白纱帽放回承帽柱去,挽起团花圆领紫袍的双袖,伸出十指,抽去皇帝发髻上的玉簪,给李隆基搔着百汇穴周围的头皮,恰好搔到痒处的皇帝,顿觉浑身舒坦,可他表面上却皱眉挤眼,呲牙咧嘴的,好象在受刑。
“力士,你那十指上有眼睛吧?”舒服的皇帝故作惊奇地逗着高力士,“你怎么知道朕那脑顶处特别难受啊?轻重也这么合朕之意?”
“大家头上也有嘴嘞!”
“呵?”
“是它在命奴婢该搔何处,该轻该重嘞!”
君说臣手有眼,臣说君头有口,皇帝被内侍省长官的回答,逗得朗声大笑起来。
突然,皇帝想起一桩往事,叹息了一声。
高力士一惊:“大家!是奴婢手重了?”
李隆基伸出手来,朝力士一摇,“不是不是,朕想起景龙三年的一桩往事。”
高力士一怔,“皇帝想到十五年前的什么事了呢?”
“那时朕刚从潞州返回京师不久,”玄宗仍徜徉在回忆中,“记得有一天要经永兴、崇仁二坊间的小街去景风门。突然前队遇阻不行,朕自策马向前,却看到一队衣着破烂、风尘仆仆的人,正围着两条倒毙在街中的牛,号哭不止……”
“奴婢也记起来了!”高力士明白皇帝说的是何事了。也叹息着在皇帝沉吟的间隙中,说,“那时韦逆擅权,朝纲不振京畿、关中更不堪其苦,逃户大增。是岁,京畿、关中田原荒芜,饥荒遍及京师!买斗米,得百钱!……群臣请驾幸东都渡荒,韦后因家族在杜陵,暗令巫觋对中宗爷说:‘今岁不利东行!’结果,强令山东、江、淮一带运米栗来京师赈济饥荒!……唉!听说拉车之牛,到京师时,十之八、九已倒毙途中了!百姓也死了不少……”说到这里,高力士忍住了。因为面对当时惨状,一些言官又去上言请中宗幸东都渡荒为上策,但那位听信巫觋胡言的皇帝还大怒不息地说,“岂有逐粮天子邪!”虽说今上也并不尊重这位先帝,但到底是先帝,谨慎的高力士,不敢口出不逊。他转过话头,笑容满面地对皇帝说,“可大家登极以来,揽贤良豪杰于朝阁,昭纲纪宪章于天下,四夷拱伏,亿兆咸乐!才不多时日,仓溢库满,米一斗,仅可卖得十五钱!青、齐等州,才五钱便可买得。再有,奴婢昨日听户部报进计帐的官员说:今年所管户为七百零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户。当时奴婢即有意问到,不知神龙时管户几何?户部官员告诉奴才,终中宗之世,为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户。大家,短短岁月,即增长上百万户呵……”说到这里,高力士既象陶醉,而又似乎被这巨大变化所震惊,他停止了搔摩,倒抽了一口气,喃喃自语般地说:“开元,盛世啊!……”
高力士的轻声感叹,传入李隆基的耳中,却如天鼓云钟,洪亮悦耳!“开元盛世”,皇帝梦寐以求的圣政,竟已出现在眼前,成为可触可见的现实。极想启驾前往胜业坊、安兴坊和兄弟们一起,尽兴畅叙一番的李隆基,一下立起身来,兴冲冲地命高力士:“启驾宋王府!”
哎嗨呵哟!喂!
八月五日哟天气清哪,
昭成皇后生圣人呀!
夜半一曲呵除妖氛呵,
还京健舞定呵太平哪。
圣人腰悬哟莹锋剑哟,
玉花神骥呀腾入云!
靖四海,安万民,
军国振,农桑兴!
啊……
盛世开元,
大唐庆中兴!
啊……
开元盛世,
庆大唐中兴!
……
就在皇帝敕令出口,高力士正要向勤政楼门的承宣太监传敕时,李隆基却从面向东西大街的窗口,听到从窗门徐徐飞入楼堂的踏歌声。他屏息踱向东窗口,朝外望去!啊!只见刚在街鼓声声中开了禁的东市广场上,在载着山东一带著名的齐纨鲁缟的货车丛中,在堆积着天南地北诸道诸州的有名特产的货架筑成的围城内,外教坊的歌舞乐伎,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八月五日的今上“千秋节”,进行预祝演唱。使皇帝感动的是,人流滚滚的东市上,应着外教坊歌舞乐伎们的歌唱声,人们也欣然唱和。即将满三十九岁的皇帝,觉得东市此刻出现的毫无仪度可言的混唱情景,远比他在含元大殿上接受百官遵循威严的仪度,在典雅而堂皇的乐声中向他山呼万岁,更为心旷神怡!
“力士!”他突然因此而改变了启驾诸王府的念头,唤着紧随他依窗望着东市的高力士,“銮驾止启。呈张说之表于案!”
“是哪!”高力士忙转身先将张说呈进之表展于案上,才下楼吩咐銮驾止启。
左相张说并率百官于上月奏请皇帝,以皇帝生日为千秋节,并布告天下,咸令宴乐,开创“圣节乐宴”,以符盛世之况。皇帝敕准,并令首届圣节乐宴于花萼相辉楼举行。楼上大宴百官;楼下的南北大街,即命内教坊、外教坊于街前搬演百戏,与民同庆同乐。
此时皇帝归座览本,是因记起张说附本也呈有踏歌词一首,请敕内教坊习唱,以作首届圣节乐宴之用。皇帝归座之后,翻开表本,便看见张说上呈的踏歌词:
花萼楼前雨露新,
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
鸡踏莲花万岁春。
听了刚才外教坊的踏歌词,回头再看左相呈进之词,李隆基暗暗赞叹着张说笔下的灵气:“他知朕生于乙酉之时,故当崇‘鸡’。以‘鸡踏’句,祝朕千秋之节。然纵观全词,岂但此词可作朕千秋节庆之用,就是正元佳节亦可欢歌而舞之……”楼下歌舞之声和张说呈进之词,使皇帝也兴致勃勃地动了吟哦之兴,“首度圣节乐宴,三郎岂可无诗哉!”他收起张说表章,两掌撑在御案上,暗自吟哦起来。很快,他便微撩黄罗袍袖,展笺抽笔,几乎是一挥而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