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凤翔万里 >

第4章

凤翔万里-第4章

小说: 凤翔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炀帝是个阳刚气息很强的男子汉,不单身材高大,野心大,感情也丰富。对麦铁杖等三员大将的壮烈牺牲悲痛万分,热泪盈眶。炀帝作出决定:悬赏寻回三人遗体,并给予厚葬。

  隋军要为麦铁杖报仇雪恨,就必须早日架好桥,与高丽军决一雌雄。采取一边用盾牌防住高丽的箭,一边加紧建桥的对策,很有成效。二天后桥建成了,隋军发起渡河攻击战,高丽军有了与麦铁杖战斗的经验,使用各种武器拼死抵抗,但终因兵力相差悬殊,短时间激战后留下一千多具高丽人的尸体败阵而逃。

  木兰和贺廷玉当天中午过了河,踏上辽东的大地。炀帝乘车过了辽河,各路人马再次集结到辽河东岸。这时候,高丽军迅速撤退到他们的重要军事据点——辽东城内,企图藉着这座城的坚固,城墙高的优点,固守城池与征辽百万大军决一死战。隋军也把辽东城做为攻击的第一个主要目标。

  在广阔的辽东原野上,小村庄里没留下高丽的居民,高丽军对战斗早有准备。全部的征辽大军暴露在异国的原野上,隋军恨不得一下子杀到辽东城内。

  隋军的先锋部队开始攻城,后续部队也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百万征辽大军围攻辽东城,辽东城淹没在人海之中,成了大海中一座孤岛。万箭从城上射向城下,数十万支箭又从城下飞向城上,纷飞的箭来来往往,如同一道银灰色的瀑布一般。

  沈光,字总持。这个青年人的英雄本色,此时表现出来了。他跃上战马来到城下,高声命令:

  “出冲梯!”防军正式攻城开始了。

  什么是冲梯,说白了就是攻城用的梯子,下部安装车轮,顶部有个没有盖子的箱子,顶端的高度与城墙上敌人位置高度大体相同。可以站在箱子里与敌人战斗。沈光飞身爬上一台冲梯,别人刚爬到梯子一半。他已以惊人的速度上了梯顶了。从冲梯顶端到地面足有十五丈高,他在空中稳稳地拔出剑来。

  《隋书·沈光传》中说,沈光有个别名叫“肉飞仙”,意思是说他能在空中飞,是个少见的超人。

  冲梯刚一接触到城墙,城上的高丽兵立刻对沈光一个人群起攻之,伴随着呼喊声,刀砍戟刺,沈光挥舞手中的宝剑,剑光之中鲜血四射,悲鸣声中,高丽士兵的尸体一个接一个坠落到城下。

  只见沈光剑气纵横,人血在空中扯出一条长虹,被杀死的高丽兵一半跌在城下,一半仆在城头,身上鲜血直流。敌兵胆颤心寒,向城墙后面退缩。杀伤了十多名敌兵的沈光,从冲梯跃上城墙。突然,高丽兵们一齐向他扑过来,几支刀枪同时向沈光疾刺,幸亏盔甲防住了戟尖,没刺中身体,但他平衡一失,从冲梯上翻身落下。

  城下的隋军都“啊”的一声,叫出声来,闭上眼睛,人们不敢看沈光从十五丈高地方掉下来会摔成啥样。但沈光不愧为“肉飞仙”,有超人的本领,在摔下来的一瞬间,他看见身旁有一根高高耸立的旗杆,旗杆飘扬的旗帜上还系着长长的飘带,他顺势抓住了这条带子,在即将坠地的瞬间硬是止住身形,悬在空中荡来荡去。顿时,城上城下都发出了呼喊声。城下的隋军在欣喜欢呼,城上的高丽兵在愤怒咆哮。也不知他是怎么练成的,在飘带上用力一绷,几个起落,又再度窜上城头,站在冲梯顶上的箱子中与城头敌人展开拼博。高丽兵拼命防卫,沈光终究没能杀人城内。乘车观战的炀帝看到这种场面,抚掌称赞:

  “太好了!技高胆大,快把这位英雄叫过来。”

  远征开始以来,炀帝还从未看到过今天这样使他快活的场面,所以他非常高兴。

  为了凑皇帝的兴,沈光还来不及更换战袍,就被叫到皇帝面前。银灰色的盔甲还沾着敌人的血迹,全身上下还带着战场上惨烈的气味。从大本营幕后偷看热闹的女眷们小声议论。沈光的英姿与三国时代、南北朝时期的青年勇士相比毫不逊色。沈光跪在皇帝面前向天子谢恩后,炀帝问起沈光的姓名、字及出生地等。

  “嗯,卿的字叫总持吗?”

  炀帝高兴地问道。

  “朕的别名也叫总持哪。”

  炀帝信仰佛教,年轻时曾皈依天台宗始祖智频门下,得法名“总持”。炀帝他生在北朝,却热爱南朝的风俗文化,乃至佛教等。

  平时胆大的沈光,遇到这样偶然巧合的事,心里有点不安,怕皇上为了“避讳”不知又会做出什么事,炀帝却没有他预期中的反应,大笑说:

  “怎么,‘总持’这字不是挺好吗?没有必要改,我为能有天下无双的英雄和我同名而高兴,任命你为朝请大夫,以此来勉励你。”

  炀帝不但爱美女,而且也爱英雄好汉。人也好,建筑物也好,反正炀帝就是喜欢那些看来气派的。

  朝请大夫,说白了就是宫廷中的书记官,称不上是特别的职务。总而言之,可以让沈光正式待在皇帝身旁。就他的性格和才能当秘书做个护卫官,当个说话聊天对象的角色最适合不过了。沈光接受了皇帝的厚爱,下跪谢恩。不久之后,炀帝由于赏识这位英姿飒爽的武士,为能让他经常在自己身旁,任命他为折冲郎,即现在的近卫军高级军官。

  Ⅲ

  征辽之战不单是只有陆战,在炀帝围攻江城的时候,水师大都督来护儿的三百只战舰也已经从东来港出发,劈波斩浪向高丽领地进军。山东半岛到朝鲜半岛约七百里,水师大都督打算横渡黄海进人识水(今日的大同江),然后逆流而进直袭平壤城。这是一个宏伟的作战计划,来护儿所率的总兵力,按每艘战船二百人计算,总共有六万人之多。

  高丽士兵从海滨看到巨大的战部,从南面地平线逐渐出现在海面上,各个胆颤心惊,惊谎不安,基本上,和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倍的敌国作战时,就会有一种无法消除的恐怖感。一只船足有十栋民宅那么大,船上装备各种进攻武器,船队傲然驶进岸边,逆识水而上,直逼平壤城。高丽军队的总统帅乙支文德接到报告后镇静地说:“隋军强大早有所闻,不必惊慌,我们自有对策。”

  高丽国已经知道隋会从水陆两面攻击他们,是百济向他们提供的军事情报,百济一方面给高丽通风报信,另一方面把军队集结在国境上,与高丽两军对峙。百济想在战势对高丽不利时,突破国境分享隋军的胜利成果。百济需要巧妙地把握时机,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新罗与百济相较,反对高丽的态度较不明显,这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它离隋比较远,离百济近,对百济有警惕心,另外对一海之隔的倭国也有提防,自己不轻易采取任何行动。以上情况对高丽意义重大,如果高丽不能击退征辽大军,就意味着高丽国彻底失败。

  高丽的战术是主动放弃平壤外城,退缩到内城,伺机反攻。

  隋军不经战斗就顺利把船靠了岸,很多士兵一上岸则进人外城,开始在无人的市街内大肆掠夺。来护儿对士兵的掠夺没有制止,认为这是士气高昂必然的行为。为士兵们从心里不想出征打仗,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不满。

  高丽军暗中观察用军的行动,寻找合适时机出击。正当隋兵完全沉迷于略夺之中,完全失去军队秩序时候,元王之弟连武用闪电袭击战术,一举把掠夺者击溃。混乱之中,来护儿受到自己儿子的保护才勉强从市街逃到河边,副将周法尚正在那儿等着主帅,派兵把主帅救上战船。

  靠周法尚的正确指挥,经过激战,打退了高丽军的追击,才幸免全军清政。来护儿乘战船驶往海上,高丽没有海军力量,来护儿到了海上才算脱离险境。

  来护儿的陆战兵力几乎全部损失,想再发动登陆作战是不可能的了,隋的海军实际上已无作战能力。他并没有太执着于昔日自己显赫的功勋,如实地向皇帝呈了败战报告书。

  报告书中写道:

  “荣国公从平壤败退;目前海军在海上急待增援陆军部队。”

  炀帝接到战报很生气。荣国公是皇帝授予来护儿的爵位,没有显赫战功,是得不到国公这种称呼的。这说明来护儿不单有功荣,还受炀帝的赏识。身经百战的老将吃了败仗,也使炀帝十分失望,为此他对各路兵马颁发了命令:

  “禁止孤军作战。”

  颁布这项命令目的,是避免一些人为了个人功名而随随便便与敌对阵。从这之后,全军的一切行动,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必须听从炀帝亲自指挥。于是重新整编队伍向辽城发出猛烈攻击。

  这次猛攻还是拿不下辽城。隋军一方面继续攻城,另一方面采取了攻心战术,声称为表示炀帝仁慈的度量,如果高丽军自动投降,隋方就撤军。在隋军眼看就要攻陷辽东城时,高丽军为瓦解隋军攻击,将计就计派使臣到隋营表示:

  “向陛下投降,请宽大处置。”

  炀帝听后很高兴,下令全军停止进攻。高丽方面,利用这段时间加紧修筑城墙,城门,治疗伤患病员。当隋军发现对方没有投降的诚意,再次发动进攻,高丽军顽强抵抗。在辽东城再度告急就快要被攻陷的时候,高丽就再次要求投降,隋军刚刚停止进行攻城,他们又继续加强防备,固守城池,前前后后反复了三次。

  在两军面对面的战斗上,隋军并不弱。他们不仅有久经沙场的宿将,而且有像沈光这样的新一代勇士。炀帝攻城被对方的假投降欺骗了,当然要骂高丽手段卑鄙。做为高丽人心想一旦城池失守,战斗失败了,国家也就灭亡了。在高丽国而言,才不管炀帝是愤怒还是失望哩。

  在隋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炀帝改变了攻打辽东城的想法。并不是不要征服高丽了,而是直攻他们的国都平壤城,决心让高丽元王脆倒在自己的面前,炀帝想。他亲自退到辽河一带,先处理掉一些杂务,然后命令宇文述挑选三十五万五千精兵,迅速向平壤方向挺进。

  贺廷玉知道命令后说:

  “这行动很好,反正辽东城难攻,不如先攻克平壤。”

  木兰却说: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人到了平壤城,战斗力就减弱了。”

  想到自己不祥的预言,再看看周围的情况,征江的将士攻城受挫,士气非常低落,似乎会被自己说中……

  士兵们喃喃细语:“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倘若炀帝不中敌人的奸计,持续攻城,早就把辽东城拿下了。两个多月的攻城以失败告终,又要奔赴五百里外的平壤城,按理说隋军也该休息一下,补充些粮草。此刻,大军正面临着缺粮的挑战。

  炀帝很重视补充部队的营养,派出了众多的人力负责军运送粮食和物资,这是对的,但也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运送粮食的士兵自己也要吃喝,二百二十万的运输大军就需要二百二十万份口粮,千里的旅途,运送过程中粮食吃得精光,人也累得疲惫不堪,车上物资也用得差不多了,这种愚蠢的事出现太多次了。

  隋军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疲惫不堪地向平壤方向前进,途中路经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都放着不管,一心一意向前走。用兵巧妙而闻名天下的大将杨义臣担任先锋,他率部下直奔东南大道,刚到六月隋军就过了鸭绿江。这条河的宽度并不亚于辽河,一天当中连续击退敌人七次抵抗才得以渡河成功。河的对岸山野起伏,草木葱发。征辽大军在人夏时节忍着酷暑,终于渡过了萨水(今日的清川江)。

  七月,隋军接近了平壤城。

  Ⅳ

  隋军水陆联合作战,同时进攻平壤城的作战计划基本上是对的。但是,由于从陆上攻打辽东城没成功,来护儿从水上进攻时机又过早,结果两路大军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想单靠步兵围攻平壤域取胜就很困难了。

  征辽大军在平壤城外大约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夜幕降临,数万束火炬熏焦了夜空,从平壤城上向北眺望,无数火炬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犹如一条巨大的火龙,把漆黑的大地割开,景色十分壮观。

  在隋军到达城外的第二天,高丽军的总帅——乙支文德竟来到了隋军大本营。他是为了亲自侦察隋的军情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来的。他曾有过从隋军阵地脱逃的经验,这次也依旧故作镇静,泰然自若。

  炀帝的代理人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会见了乙支文德,许国公心想与自己地位相同的荣国公来护儿水路进攻高丽失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通过陆面进攻取得成功才成。但是,当前隋军正面临粮食不足,劳累过度的困境,夜晚火炬通天亮,气势宏大,是有意造成的虚势。

  乙支文德来到宇文述面前,毕恭毕敬地乞求:“恭请隋天子宽大为怀,收兵回朝。敝国王认罪服罪,正在深刻反省,将来必赴隋朝廷请罪,请高抬贵手下命收兵。”

  宇文述没有立刻回答他。以假投降来争取喘息的时间是高丽国惯用的手段,对乙支文德的乞求不能轻信。但也不好断然拒绝请求,因为拿出全部力量和勇气来攻打平壤城的军令也下不了手。是求和,还是继续战?“如何把握其分寸”成为宇文述思考的大问题。

  “咱们自己也已到极限了……”宇文述心道。

  征辽大军已经丧失了从涿郡出发时的战斗力和锐气。已经疲惫不堪的将士攻打平壤,在生疏的外乡持续作战取胜也很难。藉着乙支文德来乞求隋朝收军的机会,撤退征辽大军,让高丽国王到隋去请罪,反而能挽回隋朝的名声。

  再三考虑之后,宇文述接受了乙支文德的请求,立刻下达了准备全军撤退的命令,命令中指示:

  “对敌人仍不能放松警惕。”

  高丽国派出多名侦探观察征辽隋军的军情,已经察明隋军在准备撤退。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大部队撤退要比大部队前进更加困难。隋军要进行充分考虑和准备后,宇文述才能下令全军撤退。

  殿军即处境最危险、最困难的后卫部队,指挥官是右栩卫将军兼正义大夫薛世雄,字世英。他儿提时代,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就用树枝在地面画一城池,指挥小孩子如何攻占。他不仅具有天生的武将之才,而且廉洁奉公,他统率的部队的官兵从来不掠夺百姓的财物或奸淫妇女。将士都对他十分敬仰并严守军纪,是隋军目前最可信赖的一支战斗部队。

  花木兰和贺廷玉也在薛世雄指挥的军队中服役。

  七月二十四日,隋军撤退到了萨水,准备渡河。在这之前没有发现高丽军追击。当二十万将士向着湍急的河水,组编座二十支队列朝着西岸渡过,走到河中间时,隋军中突然有人呼喊起来:“右侧遭敌人袭击!”

  这声音与其说是报信,不如说是惨叫。木兰回身一看,冲上来的高丽兵枪失在阳光反射下银光闪闪,映在水面上发出刺眼的光芒。隋军又惊又怒,惨叫连连。

  高丽国军袭击渡河中的隋军,使得隋军像断了线的佛珠,一下子七零八散。失去了秩序,溃不成军。征辽大军乱成一团,藉水逃生各奔生路。高丽军在有利的位置向河中射箭,并从河的上游投放大木头,再往木头上洒上油点火。隋兵有的被射中的,也有被木头撞死的,还有被火烧死的,几万人就这样惨死在河中。有名的大将辛世雄也在此遇难身亡。

  隋军兵败如山倒,四处逃散。三十万大军,只用了一天一夜就从平壤撤退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