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哦,就是那样。
女同性恋里,性交的方式有哪些呢?
跟男性一样吧,逃不出这几种。
会以口交为主吗?
也会用工具吧,可能会用工具。
如果用工具,那你会是以一种男性的身体状况出现?
对。
大量的女同性恋都用这种方式吗?
对,一般都是,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了。
所以你才不愿意她来用这个工具,因为你会因而变成一个女性角色。
对。
但很多同性恋会用手、口等。
我说的工具就是手。如果一个女孩接受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具,而且也会用工具……但很少。
那你身体的欲望都克制在一个心灵的角落里?
是。
这对你有点不公平吧?
我没觉得。公平不公平这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因为本身身体和心理就会有一些冲突。怎么表达呢?让我想想——我可能克制了生理上的欲望,这种克制可能让我心理和生理上不再有那种冲突。我特想当一个男孩,我有一种成为男孩的欲望,但我只能用一个女孩的身体去实现,这种冲突就很痛苦了。像我现在这样完全地把这种欲望划归到心理上去,这样倒更合适。
做这件事有乐趣吗?
没有,基本没有,一般都是我女朋友提出来的。
整个过程怎样?
接吻,正常的过程吧……
你看见一个不穿衣服的女孩有什么感觉?
当然是想和她上床,肯定会。
你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
纯粹为了满足我的女朋友,所以大家说像我们这种人“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自己觉得我们既有付出,也有回报。付出可能只是体力,但回报是女朋友可能更爱你呀。
最好能找一个人聊聊
你耳朵上有这么多的耳环?
很多人说耳朵上扎耳环是同性恋的标志,我从来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耳朵上扎五个耳环非常酷。
你怎么判断对方是同性恋?
感觉吧!不能100%,但也是80%。可能是接触多了,就会有判断。
和加拿大的韩国女孩分手后,你还有别的女朋友吗?
有一段网恋,我们在网上认识的,但因为我们距离太远了,她在宁波,所以我们分手了。
你到现在也没有碰到一位性取向和你完全一样的女朋友吗?
有,刚回国的时候。但她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在男孩子那里受到了伤害,才变成这样。
我觉得我不适合这样的女朋友。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像我这样的人叫“T”,比较女性化的那些人叫“P”,可以做男性又可以做女性的叫“不分的”。嗯,对真正意义上的T来说,她本身就是同性恋,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女孩子;但对“P”来说,不是很纯粹,她实际上是一个双性恋,她既可以喜欢男的又可以喜欢女的,但还是比较喜欢男的,她即使找也是找一个“纯T”。而去找一个这是一种叫“不分的”。在我们圈子里,不分的不太适合我。
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社会对同性恋毕竟是投以有色眼光的,会觉得不太正常。如果你喜欢并不是同性恋的女孩,促使她爱上了你,从而使她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这是否有点不公平?
我觉得不是。虽然她喜欢我,但她喜欢我的原因是我像一个男孩子,她的性取向其实大局已定,她还是喜欢男的。所以所谓“性取向”只是一个“大面”上的事,其中细节的东西,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她们也不会喜欢其他女孩,就算有了科学的防范,她的个性,她接触的人,她的生活遭遇都决定了她喜欢的人是什么样的。有可能是男的,有可能是女的,这都说 不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个性化,就是说只听自己的,只顾着自己的选择,不会考虑别人。就算你有科学的防范,可是到了真正选择的时候,还是只想着自己。 现在我国同性恋生存状况怎样?
反正就是你不招我,我也不惹你。举个例子,以前去女同性恋酒吧,就和去别的酒吧感觉不一样,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样,真正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什么都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我觉得现在圈子里的人和外边的人谁也不招谁,对我们来说,我们不会因为你们瞧不上我们,我们就破坏你们的生活呀什么的,不会的。
你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工作、感情、家庭……
工作方面,我担心的不多,只要你这个人有本事,那你再与众不同也会有饭吃,大不了自己开店。现在我在一家广告公司,我们老板知道我的情况,但她对我挺好。
你在工作方面有什么优势?
我比较细心,因为这个老板经常表扬我。我也比较勤勉,因为我转行是个新开始嘛,有什么不懂就会马上去问,还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
自己的感情呢?
我没有幻想自己有个特别好的未来。也许年轻的时候,我女朋友觉得我挺帅的,会跟我在一起,但同性恋到老的时候,这种可能也许越来越少。也许会有一个人跟你在一起,一辈子。
所以,如果没有人跟我一起,我就去养老院,找跟我一样的人在一起,聊聊天,也挺不错吧。我这人总是挺乐观的,所以我对我的未来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担心。
你父母呢?
他们对我最失望的时候,也有一线希望。
你妈妈是不是对你爸爸更失望?
曾经是吧。但我妈妈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不然她早就和我爸离婚了,不过现在他们关系还不错。
你想对这种状况的同龄人说点什么呢?
我希望她们的运气能比我好,能找到可以疏导自己心情的人,能找个人说一说,否则太苦了。
访谈手记
讲到这里时,小天的女朋友拎着一包东西进来了,我们的对话也基本完成。这时,她指着从我眼前走过的一对女孩说:她们也像我们一样。可惜我没看到她们的正面。
她们俩人说还要去商场买点东西,而我则急着回家……长安街华灯初上,非常美丽。我想着刚才的对话,匆匆赶路。脑子里充满了一些以前从没注意过的名词,变性手术什么的,有点头晕。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没有进入一种生活情况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轻视或嘲笑选择这种生活的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与小天再见面,她还是那么酷,但是神情好像比较愉快。一问之下,果然有高兴的事情,她换了一份工作,是一家中日合资的公司。比以前的那家广告公司好很多。工资长了一倍,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完备。
小天的领导特别看好她的能力,总说她一定能做好,这一点给她很大的鼓励和安慰。小天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愉快和幸福。
我也替她高兴。她建议我在网络上宣传我们正在做的这本书。我想我们会这样做的!
相关链接为同性恋立法
1988年,瑞典首开世界先例,通过立法,给同性恋伴侣包括纳税、继承及其他相关福利。其后两年,1990年丹麦通过《同性恋法》,同性恋者可以结婚,并享有一般夫妇一样的权利。
(摘自《做爱情》第45页,英属NFDB1曼群岛商网路与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02年7月第1版)
分析
初中二年级时,学习物理课,大家掌握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知识,常常会用这两个词去嘲笑班里那些互有好感的男女生。
如果现实情况与之相反,恐怕我们都会傻眼。心情会变得无比复杂,嘲讽的状态也会出乎我们的想像。
其实这一切并不值得我们另眼相看,而是我们自己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自己尚没有察觉。
其实“同性相吸”与“异性相吸”都有自己的专属名词:“同性恋”和“异性恋”。“同性 恋”是指某些人,他们不是对异性,而是对同性产生性爱。
“同性恋”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文“Homoios”,意为“相同”;与之相对的“异性恋”也 源于古希腊文“ Heteros”,意为“不同”。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属于异性恋。
科学意义上的同性恋有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大部分人不会生来就清楚自己的性倾向,这种人被称为发展型的同性恋,会因为在青春期中受到不同色情物的影响而形成。但也有人因为生理因素,如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的影响而成为“先天型”的同性恋。
许多的科学工作者和学者都认为: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也很庞大。它也是一种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认识和接受同性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为此付出了许 多努力。
20世纪初的德国性学家赫自菲尔德提出第三性的概念,希望同性恋者能受到法律保护。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同性恋不是疾病。
到今天,一种对同性恋的全新视角是:同性恋不伤害他人,不直接影响社会,不是犯罪,不邪恶,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属于少数人所有的生活方式。
从方方面面,心态平和地了解了同性恋后,我们再看小天的经历,就会怀着一种体谅之情。
她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者,从一岁选鞋子穿时,就已经出现了男性化的倾向。虽然父母担心她太像个男孩而逼她留长头发,穿女孩子的衣服,但这反倒成了她特别痛苦的一段成长 时期。
与得不到理解的痛苦并存的情况是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冲突,这种无法调和的苦楚困扰了她好多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所琢磨的就是一件事:变性手术。
她讲话中最爱用的四个字是:慢慢慢慢。她成长中所有的问题,都被她慢慢慢慢地解决了:她慢慢慢慢地让同学朋友了解她理解她;她慢慢慢慢接受了不做变性手术也能获得幸福的事实;她慢慢慢慢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找到一份工作,得到上司的认可。在别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她这里都要慢慢慢慢来解决,慢慢慢慢来争取。
我们还不太清楚中国的社会角落里有多少怀着这种心情生活成长的青少年,但有一点,他们还不敢去寻求太多的帮助,以缓解心头的痛苦和压力。
小天提到她有一位好朋友,因为被父母知道是同性恋后,被锁在家里永远不让出门。她自己则坚信,她永远也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她极其保守的父亲和最爱的母亲。
她向我描绘了一幅老年生活的远景图。虽然她很乐观,音调平和,但我听着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最爱她的人和她最爱的人,她们互相隔着海洋一样遥远的距离,她们互相无能为力。
青春期少年的一项最基本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培养、发展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熟人生。这个过程对青少年同性恋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从小天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从幼时起,她就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她学会了在无助中度过青春期,学会了保护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她说,这些她早就懂。
他(她)们在能够与接受同性恋的成年人或同辈人有任何接触之前,不得不自己承受这一切。
这种社交上的封闭、情感上的隔绝,成为一种特殊的压力,已经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要常识:这些“男人”长着女人大脑我是男人,还是女人?人的“性别自认”究竟是由生殖器官,抑或是环境心理,还是别的什么决定的?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性医学专家们。中国留荷学者、安徽医科大学周江林博士在人下丘脑中发现了主管人“性别自认”的组织,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底。目前,这个曾引起轰动的观点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人群中有一些人的“性别自认”是逆向的,即所有的解剖、生理甚至基因都是男性的,却自认为是女性;而所有的解剖、生理和基因都是女性的,却自认为是男性。有一份统计表明,这种人约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很多人为此痛苦一生,或执意去做变性手术,或遭到社会的冷眼歧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这些人的性导向,即生长环境造成的,是幼年起长期的异性对待,如男孩当作女孩抚养,女孩当作男孩抚养造成的,是环境和心理因素促成了这种“性别自认”的错乱。
周江林博士通过对6例变性人大脑的深入研究,发现下丘脑中有一个叫作“终纹床核中央区”的核团和人的性别自认有关系。即普通男性的这个核团比普通女性大44%,而男变女变性人的这个核团只是普通男性的52%,和普通女性相仿。当这篇题为“人脑的性别差异和变性的关系”的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两本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这项结果第一次从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变性人的脑结构不同于普通人,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进步,也是为变性人在社会寻求公平对待的一个物证。 (摘自银瓶梅网…性事手册…同性恋大世界)
建议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
很多不了解同性恋的人,会认为同性恋者仅仅是为了性的需求才在一起。但从小天的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她的交友过程一样充满了了解、信任、爱的表达,比如一起玩、看电影等等,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为免疫缺损疾病——艾滋病蔓延以后,很多的同性恋者身处其中,促使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增多,但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地更换性对象和不能有效地使用保护措施造成的。
同性恋的研究专家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也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只不过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将自己的这种愿望付诸实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他们只能自己选择,而不能听从于别人或社会所需的那种选择。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同性恋应在一种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
要明白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一个人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
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同性倾向
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性倾向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这不包括小天这样的天生同性恋者),所以,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性倾向很重要。
对同性恋做过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同性恋形成的过程中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而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最晚在29岁,年龄中位值是18岁。有调查对象明确提出: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生同性恋。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都渴望与异性的接触,这种接触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大部分的男女友谊都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猜测和干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能正常地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同性迷惑。他们的情感失去了正常的释放渠道,必然会寻找非正常的渠道,因为人的生理成熟在没有心理成熟做保障的前提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此时形成的同性恋往往是肯定的同性恋,很难再有改变。
社会上出售的色情盗版碟没有任何限制地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和手中,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其刺激度超过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