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 >

第121章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第121章

小说: 时光之心-作者:格子里的夜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下的技师和技工到了赵大柱面前,就没了投机取巧的可能。因为赵大柱的技术方面的全面和精湛。和种技术项目的难度他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如果要从每一个细节上去进行研究,来发现提高黎阳产的钢铁质量,那谨慎、细致而且无比耐心的赵大柱应该是最好的人选了。虽然不是铁匠出身,但掌握技术研发的方法和系统,要比纯粹掌握技术本身更难能可贵。

赵大柱都没怎么想到是不是有功劳的问题,他对于那些没什么兴趣。虽然知道赵大柱是叶韬的师兄。但工部和东平国内的那些其他以技术、工匠等起家或者有意于此的家族也曾尝试挖角或者鼓动赵大柱自立,其间的区别不过是工部事前征求叶韬的意见,而叶韬很无所谓地让他们去问赵大柱,而其他家庭什么的,鼓动也好、挖苦嘲讽也罢,很有些无所不用其极的味道。但赵大柱可是眼里掺不得沙子的。被他直接扔出房门的人不在少数。

那些来挖角的人,似乎只看到赵大柱常年来往宜城和丹阳,几乎一直在工坊里呆着。在丹阳他住峥园、在宜城他住在清泉村的小院子里,衣着简朴车马也不讲究。家里老婆孩子在吃喝玩乐方面也都不怎么讲究,而这几年赵大柱的两个儿子整天跟着齐老爷子的座舰,天南海北的跑……这样的生活比不得关海山作为数个无比重大的项目的总管,名满天下;比不得索庸在京城主持弈战楼等业务,那些世家子弟想要进血麒军,哪怕知道索庸不会为他们说好话,却也对他客客气气,唯恐他说什么坏话,而索庸的弟弟索铮现在都已经是一名将军了;连现在去云州的钱顺,手里也握着大笔大笔的建设资金在铺开厂房建设。

大家都觉得,赵大柱似乎是被委屈的那个。但赵大柱自己知道,自己那个老婆就是那个简朴的性子,吃穿讲究实惠而不求排场,家里两个孩子虽然跟着跑船,但那就和他自己专精于各种工艺一样,也是兴趣使然,两个孩子去年光是搬回家的各种礼物和纪念品什么的就价值不菲。在叶氏工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技师、技工都能够在各自的项目里以一定比例分享收益的情况下,他这个和叶氏工坊的建立和发展深深联系在一起的人,叶氏工坊总监之一,叶韬的师兄怎么会被忽视呢?仅去年一年,赵大柱获得的叶氏工坊分红,数目大得几乎可以让他为自己的儿子组建一支船队了。

而这几年,哪怕是不怎么喜欢和人打交道的赵大柱,都有不得不和各种人打交道的经历。其中很大一部分很有些来历,是他得罪不起的。但叶韬和叶氏工坊却始终是他最强的后盾,叶韬更是曾明确地告诉他,决不让外行指导内行,他可以做他认为正确的决定。时事变迁,当年据理力争现在已经变成在制造技术、建筑等等方面,他们师兄弟几个说什么是什么,任何其他人都要思量对他们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语气,哪怕有时候他们也会犯错。赵大柱明白,无论在任何其他地方,他都不可能得到比这里更大更可靠的支持了。

“黎阳那边……铁厂好像不是我们的吧,要不要和弟妹打个招呼?到那里没人理我,那可就很没意思了。”赵大柱忽然想起来,黎阳的铁厂虽然有叶氏的股份,间接来说,他也是股东,但大头还是内府的。谈玮馨现在是叶韬的妻子了,他们师兄弟几个都知道,叶劳耿因为终于可以把越来越复杂,复杂到人人看到都头痛的叶氏工坊和相关企业的全部帐务工作扔给现在毫无疑问是天下第一的财务团队:昭华公主府财计所而开心了好久。但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可以和内府的享受一样的待遇,并且有了更亲近的关系而真的把内府的产业想得太没有距离。

“放心吧,馨儿会去说一下的。这几年里,我们工坊前后派过多少人,还不都全力配合的?更何况你这个总监亲自出马。师兄啊,你就尽快去大展手脚吧。不然等云州的材料来了,测试性质和决定适合的产品,还有乌兹钢、大马士革钢的各种测试和试制,那么一大堆事情,可就来不及安排了。”叶韬笑着回应。



第一百八十一章 盘整

“果然和单纯的财务帐目审计不同啊,我的那帮可怜的、经验丰富的手下忙了一个半月,都没把叶氏工坊的大致情况摸明白,父亲大人让我接手财务管理那是没问题的,只是这份活,难度也忒高了点吧。”叶韬很少看到谈玮馨愁眉苦脸的样子,但现在就是。

“怎么了?”叶韬坐在谈玮馨身边,轻轻搂着她,问道。

“叶氏工坊最核心的,完全没有任何其他方面参与的恐怕只有叶氏工坊的宜城总部、丹阳分部的一部分,以及现在云州分部的一小部分。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合股、合作、项目合作,甚至有一些项目,好像是你们出资扶持,很类似于风险投资,只是局限在技术领域。和兵部、禁军、血麒军等等的合作,还有现在筹建中的几支精兵军团的合作项目也为数众多……这些当初给德勤进行审计和咨询的时候都没看过的帐目。这些项目流通的资金倒是不多,但占用的人力物力的流动,都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可怕的是,叶氏工坊和大大小小关系亲疏不同的项目、团体中,通行的会计标准都不尽相同……史魏已经快被这些东西逼疯了。另外,就是现在压根没有办法把叶氏工坊掌握的各种技术的价值估算出来。苏菲还给我看了些更可怕的东西呢……如果你要让我给出一个庞大的数字来满足一下你的虚荣心,恐怕我还真的没办法满足。至少现在不行。”

“好可惜啊。不过我自己也的确弄不明白总资产到底多少,谁也弄不明白了。”叶韬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现在的问题就是谁都弄不明白,谁也管不过来,才想到让你来接手,想办法把这么大摊子事情给弄明白了。你只管把整改方案弄出来就是了。至于执行上,不会让你难做的。”

谈玮馨冷笑着:“我还真不怕什么难做的事情呢。不就是怕得罪人嘛,也不想想我是谁。真的要通过接手生意立威吗?”

叶韬又耸了耸肩,他几乎就忘了谈玮馨还是个公主了。

谈玮馨又埋头在帐目里大半天,才说道:“这样吧。叶氏工坊毕竟是个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在进行整改的时候,也参照技术水平标准来进行。叶氏工坊的核心机构保持不变。自然还是叶家的父子兵师兄弟们直接掌控,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插手。其他项目,则分成不同级别,以不同方式进行变革。我觉得,这几年叶氏工坊的技术越发夸张了。有些边边角角不重要的技术,是不是就将使用权卖断,一次性结算在项目中的收益呢?虽然那些合作者可能一下子拿不出那笔钱来,很多都是友情性地找到了你们帮忙,不过我可以让德勤会计行为他们提供担保,既不给那些小合作者增加支付压力,也不会让叶氏吃亏。而其他的各种项目,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谈玮馨建议将叶氏工坊的诸多有其他方面的资金或者人力在其中的项目分成几类。一类是叶氏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对产业有足够的控制力的。比如天梭钟表行。一类是叶氏可以不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但在其他方面只保持有限关注的,比如叶氏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经营方面的事情的景德镇那块业务。还有就是可以将原先的持股和以后的采购分开来考虑,将持有股份仅仅作为保持战略合作关系纽带的,比如和联邦快递的诸多合作,比如在丹阳红火无比的大浪淘沙,比如完全属于被谈玮馨拖下水的连锁餐饮方面的业务,而这类业务,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转让股份。而那些因为叶韬同时在九州商社、七海商社里担任技术咨询的角色而不断发生的各种项目。除了一些可以考虑以卖断方式进行外,其余一律划归到一个叫叶氏工坊天工行的技术咨询机构来走帐,技术咨询和服务是一笔费用,而后发生的对叶氏工坊的采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将这两者分开。可以避免已经开始出现的,用一个不非常必要的合作项目来换取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拿到叶氏工坊出品的一些产品的比较好的折扣的情况。

如果可能,最好把戴氏营建行和叶氏工坊内的建筑部门尽早合并起来,反正迟早都是一体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一个更强大有力的建筑部门,有能力一搅子地解决从勘探、选址、设计、施工一直到内部设计、家居配套、园林植被栽种等所有问题。而在具体的设计方面,也有足够的人力分成针对民用建筑和园林、军用堡垒、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等不同方向的团队了。

叶氏工坊的核心还是生产和研发。叶氏工坊原本的体制是将生产、研发和培训结合在一起的。虽然这样的体制从效率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配置,但却让那些有才能的人无论在哪个层级。都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现在还是封建时代,远不是大工厂大生产、将效率放在王座上的年代。这种体制牺牲了一部分效率,却让技术能够非常良性地发展。而且,哪怕叶氏工坊现在的总体效率,建立伊始就开始贯彻的流水线和半流水线作业方式,都让叶氏工坊的生产效率大大领先这个时代了。在这方面,谈玮馨的建议是,进一步进行内部的优化。

比如,设立生产协调部门,统一进行各种物料、工具的采购、仓储和运输,并且来合理分配工坊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由于现在的通信手段还达不到异地统一管理,只能由叶氏父子和几个师兄弟们一起为现在的两个工坊,以后的三个工坊给出大致的方略。并进行协调,而三地都必须独立设置生产协调部门。

另外,这些年来越发声名远扬的叶氏工坊的培训体系要进行大幅度的整改。叶氏工坊原先哪怕是接受外来的人的付费培训,也和自己培养学徒学工完全是一样的,初期完全不限定专业,多数都是看当时哪些工坊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干活来分配。但随着叶氏工坊的技术越来越深入和专精,按照原来的标准,一个学徒要能够晋升学工、技工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近一年来。内部技术人员的培养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而对外的培训,虽然因为叶氏工坊早就强大到了店大欺客的地步,别的工坊什么的把人送来,基本上都等着叶氏工坊说可以放回去,除了一些几位总监一时兴起办的短训班之外。都没人敢挑剔时间,实际上培训的效率还是偏低。但那些被送来的其他家的学徒中间,也有天资好的,但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哪怕是仅仅两年,那些真的有才能有脑子的人也很有可能已经能够接触到一些叶氏工坊的不传之密了。

谈玮馨觉得这种情况大有改善的余地,不妨调整成为,学徒在进入叶氏工坊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可以在不同工坊里打杂。学一些基本的手艺,完全不能溶入叶氏工坊的环境和气氛的自然而然也就淘汰了。而剩下的学徒则要选择一个方向发展,毕竟叶氏工坊现在已经不再是初期那种木工为主,兼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零部件制作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几乎涵盖了这个时空的制造业的所有工种的综合性实体,不可能让学徒什么都要掌握。而对外的培训则专精化,不再拿外面的学徒和叶氏自己招募的学徒同等使用了。外来的学员开始由送他们来的东家决定,培训到什么程度,然后进行基本的测试,决定他们的技术起点水平。谈玮馨甚至建议将木工、雕刻、漆工、粗金工、细金工、石工、建筑、染整、造纸甚至于项目管理等等学科分门别类。制定出每一个门类的技术每一阶段的标准。对内部,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等级来规范薪资和人员管理,而技术等级和职称,同样都是一个工匠的荣誉;而对外。这样的技术等级则可以作为培训的依据,不单单是培训要求的依据,也是收费的依据。学员的培训期内,一半左右的时间用来提高各种硬性的技术指标,而一半的时间则是下工坊实习。按照叶氏工坊现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套技术等级很有可能成为天下通行的考核标准和用工标准。

按照谈玮馨的大框架,可能唯一一个没有被分类的项目,就是那个宝文堂书店了。宝文堂书店已经是这个时代技术最先进的印刷机构。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蚀刻制版,金属活字排字系统。热胶装订技术等等。不管以前的那些小说怎么说,反正叶韬是从来没有体会到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多省钱。因为宝文堂书店除了最近出版《历史研究》这种畅销学刊之外,几乎就没怎么挣过钱,一直靠内府的大笔补贴在过活。宝文堂书店的技术,可都是靠大笔金钱砸出来的,现在才刚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刚刚可以开始回收前期的成本。哪怕是现在,最大的成本也不是制版和油墨,制版的费用的确没办法降下来,因为那些蚀刻画的成本没办法降下来。而在这个时代,融合多种美术元素的版样,成本就是高。而这些技术方面的成本终究还是会下降的,但纸张成本却永远是个问题。尤其是宝文堂书店除了少部分书籍外,都坚持使用叶氏工坊自己生产的纸张,因为有比较好的厚度和硬度、柔韧度来适应热胶装订。

谈玮馨的意思是,宝文堂书店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很过得去了。但宝文堂的真正的能力却还没有被使用出来。那已经不是印刷,而且是以强大的印刷为后盾,进行宣传的能力。叶韬在云州经略府路桥司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东平的高层意识到了以同一个声音,以同一个形象进行多渠道的宣传的力量,而谈晓培、谈玮明、谈玮然这些能接触到叶韬在雷音魔宗上的布局全貌的人,则更明白思想和宣传的力量。而这份力量,谈玮馨小心翼翼地决定,要握在自己手里。虽然宣传和印刷并不能画上等号,但将宝文堂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还是安心一些。

在谈玮馨刚开始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叶韬还仅仅是听着,但当他发现谈玮馨的计划实在是相当细致和宏大,他索性让人把赵大柱等人找来一起听。赵大柱并不擅长经营,但在叶氏工坊,恰恰是技术人员掌握权力的。同样被请来的叶府的会计薇芝,第一任的宜家家居店长,现在仍然主要负责民用产品销售的简大同,自然,还有叶韬的岳父之一:戴越阁。

当大家听完谈玮馨的计划,除了戴越阁之外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戴越阁从一开始就知道戴氏营建行迟早是要并入叶氏工坊的。现在,显然自己的女儿和公主殿下相处甚欢,他也就没有必要把营建行当作留给女儿的筹码了,更何况在几乎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商业之神”的谈玮馨面前,恐怕也没有什么能算得上是筹码了。而叶氏工坊的建筑部门和戴氏营建行合并之后,负责这个强大和全面得多的机构的仍然是戴越阁。

但其他方面的那些整改,实在是……复杂得让大家不能很快理解。但归根到底,整个整改是规范和优化内部流程,在保持叶氏工坊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而每个部门都会有负责人来协调,这种责任到人,分层设置管理人员的模式,的确是要比现在略比“屁大点事情”大一点的事都要捅到几位总监面前合理得多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证书

最后提出一些比较合理的意见的倒是简大同。简大同提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困难:叶氏工坊从上到下都是工匠,能当到技工技师,并开始管理工厂或者团队的,都是因为技术过人,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