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321章

东莱太史慈-第321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弈蜗氯叻牌彼蛑詈罨崦说馗鹌鲁吠恕
  一时间,汝阴、颖上、安风渡、庐江都变成了青州军的势力范围,而臧霸在任命这几地的守将之后,便乘胜追击袁绍。袁绍溃逃到葛坡,和正在这里伺机而动准备收拾袁绍的张济大军会合,袁绍准备回到汝南,以便东山再起。
  谁知道就在他到葛坡的当天下午,就迎来了自己布防在颖阳和襄城的败军。袁绍一问才知道,原来就在自己领军出征救援郭图地第三天,颖川和阳人两地残余的袁术大军,雷薄的军队突然青城杀出,猛攻襄城,襄城抵挡不住,派人到颖阳求援,颖阳守将袁敏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率军直攻颍川,想要迫使颍川的雷薄军队回防,岂料在半道上遇见了青州军的伏军,一阵打杀,杀得袁敏摸门不找,仓皇逃回颖阳,却发现颖阳已经是青州军的囊中之物,始知青州军的围点打援之计。更知道雷薄已经暗中投降了青州军,只等今日发难。
  不过错恨难返,唯有领残军撤到蔡城,而襄城的袁绍军队也后撤到叶城。高顺的青州军和雷薄大军乘胜追击,在两地大战袁绍军。袁敏料不能取胜,便引军出城要求与高顺一战,提出单挑。
  高顺乃是为达目的地誓不罢休的职业军人。哪里是这等好勇斗很之徒?根本未给袁敏这个机会,指挥青州军发动冲锋。
  袁敏虽然厉害,但只不过是单打独斗的本领,又哪里会是青州军的对手?甫一交锋,便被青州军那种高效率的合作杀敌技巧和视死如归地气势所压制住。虽然袁敏也将袁氏家族的分进合击之术交给了手下士兵,但毕竟训练时日无多,又哪里能够真正理解消化这等高深地格斗技巧,和青州军这支征战多年的铁血之军更有一段遥不可及的距离,士气低落下被杀得七零八落,溃散不成军。
  叶城也是如此。当袁绍得到这个消息地时候,袁敏已经退防至汝南和古城,等待袁绍回来。汝南还好一点,毕竟有大河依傍,急切之间青州军过不来。但是叶城此时正在忍受着青州军的攻击。
  袁绍得知这个消息大惊失色,汝南乃是他的根本,若是丢失的话,便再无立足之地,于是领军北上,把葛坡托付给了张济。
  张济正为如何下手对付有大军在手的袁绍而头痛呢。现在正好,自己把守葛坡,可随时引从东面追击而至的臧霸大军从背后偷袭袁绍。
  这消息令太史慈心怀大畅,知道夺下豫州已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不过思前想后,太史慈写信给豫州诸将,要他们放缓攻击,只以骚扰为主,毕竟现在在长安自己并未占优,若不是汉献帝彻底降服。万一自己打下豫州后,汉献帝弄了个什么豫州刺使出来,那自己岂非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另一方面,咸阳和汗中方面的战斗打得更加激烈。长安方面更摸清楚了情况,除了围攻咸阳的李催郭汜大军,牛辅大军已经在汗兴屯兵。至于牛辅是如何拿下汉兴的,则是根本无人知晓,因为连一场像样地战斗未发生;汉献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为光火。更加肯定了太史慈的判断,深恨王允,恨不能掘起棺木尸骨。
  太史慈却知道,这个汉兴之所以归牛辅所有,一定是那里的守将事先接到了王允的命令,才把汉兴交给了牛辅,倒不是背叛汉献帝。毕竟那是汉献帝回长安的事情还没有人知道。
  但太史慈绝对不会为这位守将辩解,不管什么事情都会有替死鬼。与此同时,胡车儿严守贾诩的将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坚决不出城与李榷和郭汜的军队作战,令李榷郭汜也无可奈何。
  不过令长安方面大为恼火的事情是,咸阳周围的几座城市的守将居然无动于衷,汉献帝下命令也效果不佳,他们回复汉献帝说贼势凶猛难以克敌,仅能自保。请圣上另选良将,再派援军,以解咸阳之围。若是贸然出城,只怕屯兵在汉兴的牛辅会出兵袭击。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汉献帝拿他们也就无可奈何;不过也知道他们是在出言推诿;静观其变罢了;王允一死;长安群龙无首;又无人收束;大小势力如雨后春笋纷纷独立;谁都以保存实力为主;尤其是这些拥兵自重的守将。
  太史慈当然不会为汉献帝想办法;这种局面对他更加有利。
  汉献帝已经连连派人送旨;传召四方;说明自己已经回到长安;要各地的诸侯退兵;不过现在是兵荒马乱之际;大家知道也推说不知道;谁又会当回事情呢?而且圣旨才发出去不久,人家能不能收得到还是一回事情。
  所以,咸阳依旧被围,韩遂大军也在池阳按兵不动,坚决不退。汉中就更不用说了。一时之间长安遍地战火,烧得汉献帝焦头烂额。
  至于张绣和贾诩两人不在沈岭的事实当然被太史慈瞒住,若是被人知道贾诩和张绣刺史在那里,立时就会暴露自己和张绣、贾诩的关系。
  说到底,都是自己棋差一着,本来完美地计划,可令贾诩和张绣神不知鬼不觉为自己袭击渭南和蓝田,但是现在被汉中军这么一闹,反要为贾诩遮掩身份。就在汉献帝对张绣和贾诩进行封赏的命令还未下的时候,太史慈得到了战报:张辽战败,正在向长安方面退却!
  太史慈大惊失色。怎么好好的张辽就败了呢?如此一来,长安的西面和南面将会面临汉中军的攻击,形势非常不妙。但由于情报有限,所以太史慈也不知道这里具体的交战情况,也就无从得知原因了。但是令太史慈百思不得其解地是。张辽防守的本领可是三国时期有名地厉害,到底对方用了什么计策可令张辽饮恨收场?对汉中军谋划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令太史慈安心的事情是,张绣和贾大军终于赶上了战斗,在张辽败退出几十里,准备安营扎寨死战地时候,张绣和贾及时赶到。
  有贾在,自然令太史慈放心。与此同时,太史慈迅速地篡改张辽战败的消息,只说这是贾诱敌深入之计。
  随后,太史慈期盼已久的于禁大军和李严大军终于入关了!李严改弦更张。宣布加入青州军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力,本来手下地人就是自己的嫡系部队,魏延也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相反还特别识时务。
  再加现在荆州不稳,投降青州军乃是很好的选择。
  只是没有人知道李严早就已经投在了太史慈的帐下,还以为李严是万般无奈下自谋活路呢。
  至于弘农地区。则因为各方交战,反而成了势力真空,有掌管衮州大局的徐庶派了少量军队便可以维持,自不必担心。
  郭淮河王晨以及亡灵回到长安,带着太史慈以大司空名义书写地军事凋零,更挟于禁大军之威,直奔长安北面,手边冯羽,高陵,泾阳三地的长安守军。
  三地守将见到突然出现的青州大军,资质不能地,更何况王陵王晨以及郭淮三人的私人关系,在加上太史慈大司空的命令,令三地守将乖乖就范。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王凌、王晨、郭淮三人已经接替了三地的城守之职。
  如此一来,泾阳东南地广大长安区域终于变成了太史慈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李严大军由青泥口出发,向西北方向长驱直入,与张绣大军会合。
  令张绣大军实力大增。更令汉中军建巡不敢前。随后,于禁大军被太史慈调进了长安。
  太史慈此举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汉献帝和王子服等人更是措手不及。在还没有任何反应前,长安城的守卫工作便被完全交到了于禁的手中。而长安的其他军队则被太史慈调到了泾阳、高陵、冯翊三地,美其名曰是加强对韩遂大军的防范,但其实是要三人把长安的这支守军分华瓦解,为己所用。
  如此一来,长安的权力形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各自谋利。谄媚汉献帝,变成了太史慈一头独大。汉献帝和王子服等人直到很久之后才想出了其中的关键。
  不过没有办法,谁能想得到王允身死后,王氏家族会全面与太史慈合作控制潼关和青泥口呢?又有谁能想得到一直和于禁大军作战地李严会是太史慈的人呢?
  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的知道了太史慈不动声色便可置人于死地的狠辣手段。但要太史慈调整长安布防的命令乃是汉献帝亲自下的,根本无法说太史慈图谋不轨,更何况汉献帝在之前自己都说长安的守军皆不可信,应及早谋之,免得成为心腹大患。
  太史慈只是奉命行事,又怪得谁来?
  一时之间,唯有隐忍不发。正因为长安局势的突变,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武功、新平、扶风等地马上向长安表示了诚意,并且向太史慈示好,同时表明愿意出兵支援咸阳。
  这一变故更令李郭汜大军受惊不小,在太史慈还款作出反应前,便主动撤军回到汉兴,静观态势地发展。
  韩遂也不例外,从池阳缓缓撤出,令太史慈又多了一个立足之地。韩遂大军在撤退后,也来到了汉兴,与李寉郭汜和牛辅的军队会合。令汉兴的军队实力大增。
  虽然太史慈在长安的斗争中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是汉中的战事却对自己不利。张辽一败,虽然张绣和贾诩已经作了弥补,但是汉中的关口全部掌握在对方地手里了。那等于敌人掌握了随时进取长安的通道,令太史慈十分恼火,自己何时吃过这种亏,简直就是在威胁自己,偏偏自己却又无可奈何。实际上贾诩到前线后一定想尽了办法对付来敌,但却只能僵持,由此可知敌人势力的强横。
  所以太史慈对汉中的战事极不放心,现在既然长安事了,当然要到汉中前线亲自督战。
  随后,太史慈便带着汉献帝给张秀和贾诩的封赏还有那昭告天下自己已经回长安的圣旨要亲自会一会前往汉中前线,令张辽吃了败仗、贾诩也无法退敌的汉中军。哼!自己有贾诩为谋,手下大将有许褚、李严、张辽、魏延、张绣之勇武,其他如胡车、周仓、斐元绍皆非若者,再有西凉骑兵和特种精英之力,还会怕了对方?
  只是太史慈没有想到,会遇上一套决不逊于自己,甚至犹有过之的劲敌班底。
  长安会战,迫在眉睫!
  · 第三部 一统 第二卷 ·
~第八章 混战~
  
  庞统为何会此时入川?太史慈想不明白命,但是他知道,事情说到底还是和自己有关系,是自己对荆州的政策使得历史细节改变的十分剧烈。
  贾羽疑惑的看着太史慈,道:“主上难道听说过这人的名字?”太史慈叹了口气对众人道:“我怎么知道他的名字的并不是重点,只是文和说的对,此人大不好对付,曹孟德手下的荀彧算是一个,孙策的左膀右臂周瑜也是一个,唔……,矛敬或可一时之间与之一较雄长,但绝对守多于攻,诸葛亮那小子长大后倒是和他旗鼓相当,现在看来,只怕还嫩的点,至于其他人在这庞统的眼里皆不足道。”
  众人闻言,相顾骇然。没有想到太史慈会对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评价这般高。贾诩见太史慈的语气之中从满了缅怀的神色,还误以为太史慈与此人故交就识呢,当下别开这个话题吧在继续,毕竟探寻上司的不测致密是最容易引来杀身之祸的。
  当下只是点了点头道:“本人完全同意主上的说法,在我青州,无论主上还有在下,奉孝又或者子敬、元值一直追求的就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完美,跟希望用政治去影响战争,以战争推动政治,可是眼前的这个庞统明显也是此道中的高手,因为在这场斗争中,最大的获利者就是他所扶持的刘备了。众人一阵心寒,在贾诩这战略大家的面前玩儿战略,还领贾诩真地吃了一个哑巴亏。又把太史慈的汉中战略完全破坏,真适合厉害。
  张绣在一旁叹道:“这个庞统端的厉害,文和这两日用尽机关,日攻夜袭都无法动摇汉中军的阵脚,反过来还跑到李严将军那里劫营,幸好李严将军有防备,否则我三处皆无法理住阵脚。”
  张辽在一旁面色凝重道:“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在沈岭大败百思不得其解,更是很不服气。现在经过文和先生一分析,我张辽心服口服。”太史慈者对这件事情大感奇怪,问道:“文远,根据情报,我知道你在沈岭堵住子午口,另汉中军和刘备军的主力不得出,为何才只一天的工夫便被对方攻破了呢?”张辽颓然道:“那是因为从斜谷关突然涌出了大量的西凉军队。在这之前,刘备和汉中军的攻击虽然猛烈,而且是日夜不断的骚扰,但我却知道刘备和张鲁并未投入所有地兵力,所以我一直以为刘备军要突破斜谷只不过是佯攻,更不断地向骆谷和斜谷以及郿城派出斥候。以防万一,那时我以为对方顶多就是一只小谷的偷袭部队,只要多多注意就可以无虞,甚至还希望用敌人地这个部队来一下佯攻,以求反击。谁知道敌人地偷袭部队的确是从斜谷和郿城出来了,可惜却是大队的人马,而且是我万万想不到的西凉军队。尤其是郿城的西凉骑兵打了我个措手不及。这两处的军队一出现,汉中军和刘备军马上投入全部兵力突破子午谷,三方受敌,才有次败。”太史慈这才明白张辽怎么败的。
  那支西凉军队现在看来当然是马腾的。从他出兵的方位来看,定是早在一个多月前,张鲁便开放了散关和上邦两处关口,令在天水地马腾兵分两路而进,一支过五丈原而出郿城。
  另一支则翻山越岭过斜谷出斜谷关,再与子午谷的汉中、刘备大军一齐杀出,大败张辽。易地而处,若是换了自己,也是这种结局。因为自己那里根本不知道刘备和马腾之间会另有密议。贾诩在一旁道:“正是因为张辽将军这场大败,我才猜测出了对方在长安和汉中布局的内幕和关键,哼,这个庞统令我几乎有负主上所托,我定不会放过他!”
  一旁的裴元绍虽然鲁莽,但是却颇有自知之明。被贾诩这一番分析说的心惊胆战,担忧道:“可是敌人现在来势汹汹,若是照贾诩先生这般分析,庞统实在有通天彻地的本领,这场大战只怕会旷日持久,胜负难料。”众人点头,现在己方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对方和自己相比也不差,甚至还尤有过之,要完全取胜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敌人还背*雄关,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是眼前取胜,敌人可以在汉中出长安的各处雄关屯兵,可以随时出兵骚扰长安,随时都是兵临城下的局面,实在是令人头痛。
  何况还有庞统这绝世谋士在,更不易力敌。太史慈见状,心中一沉,一直以来,青州军都打得太顺了,顺到了众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天下间无有敌手,但却不知真正的劲敌还从未遭遇过。
  眼前的庞统给了众人一个教训,叫这些手下知道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件好事。
  但是现在大敌当前,众人却因为庞统地厉害而士气大弱,那就得不偿失了。从自大中清醒过来当然是好事;但也决不可以转而变成自卑。对敌还需要平常心;察觉到这的还有贾诩;他当然有办法化解;这当世智者马上微微摇头道:庞统虽然厉害;但还未有足以威胁长安的本领;我料不出几日;庞统汉中‘刘备‘西凉等地的军队定会退兵。众人闻言大奇,纷纷露出许多问题的目光看向贾诩。
  贾诩沉声道:“几日交战,我看庞统熟知兵法韬略,晓畅军事,兵法有云:‘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庞统应该知道,若是不退兵的话,和我们就会有场旷日持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