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56章

东莱太史慈-第56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王豹和高顺坐守青州太史慈放心得很,臧霸此刻一定很累吧?现在正在青州与冀州边缘的臧霸正在招降数目庞大的黄巾军,历史上这些青州的黄巾军有不少想要通过冀州到幽州去,不过却被公孙瓒所阻止了,而且还大杀特杀。要是太史慈不招降这些人,那可太过浪费了。
  虽然黄巾军中能人不多,但聊胜于无。
  不过太史慈唯一不放心的就是青州的世家大族,生怕他们搞出什么花样来。这也是太史慈下定决心要速去速回的原因之一。
  想想这些贵族老爷,太史慈头都大。就拿创办学校之事,要不是太史慈诱之以利,给他们展现出来令“贱民”们在学校中学习各种技能的好处,这事情能不能成功还在两说。
  现在的太史慈已经彻底的把自己在这时代所遭遇的人物和书中的纸片形象区分开来。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想一想自己初到三国时的天真想法,太史慈就觉得有些脸红。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许自己可以用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某些超越时代的东西,可是自己死后呢?
  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会衡量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否有利,如果无利可图,人家为什么会去做?在这时代,上位者的需要决定了国家种种政策。
  就比如自己在青州创办平民学校,如果不是自己许诺这样做会将给那些士族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人会同意吗?
  太史慈是在妥协,不过太史慈却在寻找妥协的最佳支承点。实际上太史慈现在这么做还是在学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在无意中找到了解决世家大族操控政权的经济方法,那就是屯田。只有太史慈这种真正见过世家大族在土地上的绝对权力的人才会深切地感觉到曹操的屯田政策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是何等的巨大。
  因为屯田这种经济政策根本就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之外。它使得大量百姓不在世家大族的控制之内,这实则是在打破世家大族的经济垄断。
  可惜曹操与真理擦肩而过,早早地又变回到了依靠世家来巩固统治的老路上来了因为曹操根本就是把屯田当成是自己争霸道路上的权宜之计。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看到这项政策的好处。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从汉光武帝刘秀开始起,中国就没有产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思想家。
  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都是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在这两方面的才干都是杰出的,但是他们解决乱世的方法却是非常的单一,几乎是毫无创举。他们的作为仅仅是恢复农业生产,由于他们都是平定乱世的人,所以在他们那时候、在他们的统治范围内,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因为战乱而缓和了。表面上看好像东汉的社会弊病似乎都得到了解决。
  但是,西晋统一中国后,日子一久,传承自东汉政治上的弊病依旧爆发。想一想吧:自东汉起、魏蜀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哪一个不是或直接或间接的毁在控制了国家大权的世家大族的手里?
  不世说世家大族没有人才,而是世家大族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和平时代无法阻止世家子弟的堕落和无能。
  在这时代,你如果想要依靠世家大族建立王朝,那就是自取灭亡之道!或许会有一时的统一,但决不长久。
  太史慈不想走这条道路,所以他必须开创出新的经济模式,哪怕是雏形也好。他不想最终成为世家大族的工具,所以太史慈需要在世家大族之外,有一个强有力的阶层支持自己,那就是在这时代早早地培养出士族地主的终结者——庶族地主,甚至是商人阶层。
  太史慈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遭受到西晋那样的命运。
  不过这事情急不得,至少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看看前方,太史慈抛开这些东西,因为洛阳还有另一场战争在等着自己呢!
  “山南水北谓之阳”。故东都洛阳在洛水东方河边的北岸。
  这伟大的古城与关中的长安遥相对应。南控龙门,北依邙山,东临虎牢,西凭函谷,实在是军事上的要地。
  洛阳初建始于周公旦及召公,后因身为摄政的周公旦经常到这里来会见诸侯,处理天下政务,洛阳城便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重镇。后来平王东迁至此,文化及经济更为兴盛起来。
  不过这古城真正的繁荣却是在刘秀建立东汉后。因为根据五德终始说的预示,东汉是得火德以兴,所以刘秀宁愿在当时同样破烂不堪的洛阳建都,也不愿意回到长安。
  与临淄不同的是,洛阳的庶民居住在城外边缘处。百姓的活动被限制在洛阳城内外三个主要的区域,早就听管宁说过,洛阳城南宫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内的住宅区,住有一些无官职的御用商人,及有钱的世豪。东郊的马市及南郊的南市,则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跃区。
  太史慈到达洛阳时,就从洛阳繁华的城外景象注意到了这一点。听管宁介绍,这时的洛阳城人口,包括这城外部分大约有百余万之多。
  大雪已经停了,待要进城时,出乎太史慈意料的是居然有欢迎的队伍。
  来人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刘繇。
  看看自己这昔日的上司,太史慈不禁生出世事无常之感。连忙上前迎接。呵呵笑道:“正礼兄,别来无恙?”
  刘繇笑眯眯的骑马上前,开口道:“子义,你是否该叫我大兄才对?”
  太史慈一愕,旋即和刘繇笑了起来。
  刘繇一拍太史慈的肩膀,笑道:“我知道子义心中想些什么,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的七妹能嫁给子义,我这做哥哥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太史慈暗暗点头,心道刘繇终究是个人物,当真能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今日刘繇要是与自己斤斤计较的话,自己会非常的看不起他,因为那代表他刘繇鼠目寸光。要知在今日的刘氏宗族中,谁能够得到太史慈的支持,谁就是下一代的家主。这点形势刘繇还是能分得清的,更何况刘繇和刘璇的感情非常的深,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妹妹为难。
  既然人家如此说,太史慈自然也不用解释什么,开口道:“正礼兄,旋儿刻下就在我身后的马车上,你不上去看看。”
  刘繇大喜道:“子义真是懂我,愚兄正有此意。”太史慈还未反应过来,这刘繇就下了马,直奔第一辆车而来。
  刚一打开车门,刘繇就被吓了一跳,里面哪里是自己那如花似玉的妹妹,倒是有一位浑身杀气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年轻汉子,那当然是许褚了。
  许褚也不好过。正在车里喝酒,还未咽下,车门却被打开,来人张嘴就叫他妹妹。吓得许褚一口酒呛的从鼻子里冒了出来,连声咳嗽,不过许褚还算是聪明,马上就知道了来人是谁,边咳嗽着,边把手指向后指。
  刘繇会意,连忙向后走。
  太史慈在那里却早笑得弯下了腰。
  待刘繇见过了刘璇,便引着太史慈进城。
  虽然此刻是大雪封城,但太史慈还时看出了洛阳的与众不同。
  现在的洛阳城实则是汉光武帝时新建的,虽然仍在邙山和洛水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但却比东汉以前的洛阳规模扩大了不少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形态成长方形结构,故又称为“九六之城。”
  洛阳城内,共有南北纵走及东西横走的二四条大街道,两旁植有柳树及槐树,街道及街道中间为居住的“里”,主街道连贯各主要城门,宽约四十公尺,长五百公尺。
  此刻,管宁和乔肃也从马车中下来,换乘马而行。
  刘繇与乔肃是老熟人了,说起话来自是毫无顾忌,管宁身份特殊,刘繇也不敢怠慢,连连搭话。不过管宁孤高自许惯了,像刘繇这样的人物他只是出于礼貌的得体应付而已。
  正当几人兴高采烈时前方却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众人愕然,抬头望去,却见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向众人开来。竟然是御林军!太史慈有点想不明白,在京城之内到底谁能这么飞扬跋扈?是大将军何进?还是十常侍之首张让?
  行进中的二百名甲胄鲜明人高马大的御林军,在寒气朔风中,旗帜飘扬,显得十分的庄严,若不是见惯场面的人,只看那阵势怕是便要心胆俱寒。
  两百多名的御林军往前迎来,接着左穿右插,井然有序地变化出不同的阵势,配合着飘扬的旗帜,既威风又好看。
  刘繇看了一会儿,皱眉低声道:“对面来的是上军校尉蹇硕,大家不要理会,到时不失了礼数则可。”
  众人点头。
  太史慈也不大想要招惹这个人,毕竟蹇硕这上军校尉是西园八校之首,手握重兵,不是好对付的,眼看十常时就要和何进争个你死我活,自己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坐收渔翁之利好了。毕竟洛阳离青州太远,在这里自己说话不大硬气,想要弄出点事情来,还是等着于禁来了再说吧。
  不过看蹇硕这架式似乎就是从自己来的。因为谁也不会走得好好的就让自己的军队来回变换阵形,眼前的架势分明是要迎接谁。想一想自己的任务,太史慈就几乎可肯定对方是冲着自己来的。
  果然,那蹇硕在几人面前停住,对刘繇态度冷淡地施礼看也不看,更是对刘繇因为自己的轻视而眼中闪过怒火的表情熟视无睹。
  只是看到太史慈和管宁时眼中闪过讶异的神色,对着太史慈沉声道:“想必这位便是青州别驾太史慈将军吧?”声音中带着太监的固有强调,令人颇不舒服。
  太史慈勉力地收了收自己手上泛起的鸡皮疙瘩,一抱拳,不卑不亢道:“正是卑职。”
  蹇硕露出“我就知道”的表情,口中不阴不阳道:“如此最好,请太史慈将军带着济南郡的贡品速速与我进宫,陛下正等着你呢!”
  太史慈点头,便把与自己同行的一行人交给了刘繇,自己则带着巫祀神女和五石散随蹇硕进宫,去见那位做皇帝不行,做生意一流的汉灵帝。
  这时,也不见蹇硕有什么手势,身后的御林军迅速分成两组,潮水般往后退去。显然是训练有素。
  太史慈眼中闪过异色,这蹇硕能够当得上上军校尉,果然有真才实学,并非是靠着十常侍的权柄所至。
  这个人必须注意。
  洛阳城城内果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在洛阳城的城中间有条天子专用道路,称为御道。御道的两旁有高约一公尺半的长墙围住。依照洛阳城原样,东汉武帝重建了“南宫”,办公居住都在这里。南宫的东边,设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东汉明帝时又在南宫的西北增建“北宫”,专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北宫设有四个大门,名称和南宫完全一样,设有朱雀四个大门。为了皇帝每天来往于两宫的安全性,在两宫之间建有上下两层的复道,上层便是皇帝的专用通道。
  北宫的主殿为德阳殿,太史慈早有耳闻,知道重要庆典常在这里举行,皇帝也常常在这里的朱雀阙会见重要大臣。德阳殿周围则由含德、章台、天禄、宣明等八大宫殿环绕。在洛阳城的东北隅有个永安宫,附近设有大仓及武库,是武器及粮食的储存中心,旁边有运输进出货的专用毂门。城内大多是高级住宅区,专给文武官员居住的。尤其东城墙附近的上东门及中东门,有步广里及永和里,大多是大规模的府邸,不少权臣便都居住在此。
  可以说整个洛阳城是由宫殿、庭园、官署及高官权臣的宫邸组成。由于洛阳城坐北朝南的体制,南宫的大门有条大道,直接连通平城门。太史慈现在就在这大道上。
  平城门外为南市,靠近城门的大道旁,建有两座祭祀专用的殿堂:东面为辟雍,是礼教用祭祀堂,为儒学教化天下的象征;西面为灵台,是观察天象及云气用的天文台,也是天命的象征,东汉时中国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张衡的浑天仪及地动仪,都装设在这里。
  待太史慈进得宫来,更是惊异莫名,没有想到洛阳的宫中竟然有规模如此庞大的壁画。
  就拿刚才穿过的那间屋子来说,便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典范,头顶的天棚为穹窿顶,顶绘天象图,四壁绘出梁架柱枋,兽面纹斗拱,整个彩绘鲜艳夺目,富丽堂皇。雕木结构也逼真,雕窗彩门,门额上方绘五色彩云,特制的空心砖仿木构件均涂黄色,梁、架、柱、枋,绘菱形花纹和兽面,其他诸如顶和周壁绘神祗和朱雀等祥瑞图。前绘日,后绘月;中间四幅,前为太一图,后为天体图;左壁四幅;绘太白、白虎、岁星、青龙、凤伯、荧惑、雷公;后壁四幅,绘祝融、玄冥、雨师、辰星、天马等,无不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魅力。
  凡此种种令人感觉好似置身于神话世界中,不过同时也可看出,这汉代的皇帝对五德终始说迷信到何等的程度了。
  这,就是洛阳了。
  第四卷
~第三章灵帝(前半章)~
  
  (后半章,今晚十一点发,写这一章查资料太费事了)
  不半响,太史慈随蹇硕来到了御花园中的一个带有着四通八达的走廊的大方厅这厅堂布置典雅,厅堂两旁都是一种大窗,若是在夏天时节推开,当可看见外面回廊曲折,花木繁茂,清幽雅静。
  这大厅来得突然却又合理,在御花园中的位置更是设计的巧夺天工,令人赞赏。
  正当太史慈为东汉宫殿的艺术而赞叹不已时,前面的蹇硕突地停了下来,弄得太史慈险些撞上前面的蹇硕。
  蹇硕回头不咸不淡地看了太史慈一眼,弄得太史慈为自己的失态大感尴尬。
  这时候,有一人迎面走来,看他的身形便可知,也是一个宦官。
  蹇硕不理回太史慈的神情,开口道:“太史慈将军,对面来的是常侍郭胜,你带来的巫祀神女教给他便可。至于五石散,你还要随本常侍亲自交于皇帝陛下。”
  说话间,那面的郭胜便来至近前。
  蓦地,太史慈感到蹇硕有点不对劲儿,转过头来看时,只见蹇硕眼中杀机一闪,显然是针对对面的郭胜,只这一个表情,太史慈便知道十常侍之间也有斗争,并非是铁板一块。
  同时心中想起,在历史上,蹇硕便是死于对面的郭胜之手。
  更从蹇硕刚才那杀气一现中感受到了蹇硕的武功非同凡响,只怕便是与高顺相比,也不遑多让。不愧是上军校尉!
  心中又升起古怪的念头,这蹇硕不会是练过什么《葵花宝典》吧?旋即在心中哑然失笑,什么乱七八糟的,即便是有这种武功,年代也对不上吧?
  正当太史慈心中琢磨着古怪的想法时,郭胜已经走到了身边。
  与身为宦官却长得颇为健壮的蹇硕不同,郭胜完完全全符合了太史慈对于太监的一切想像,肥脸上没有一丝的褶皱,浑身上下流露出一种不阴不阳、奴颜婢膝的下贱神态,让所有人一见便觉得全身都不舒服,相比之下,同样是十常侍的蹇硕就顺眼的多了,至少没有那么强烈的人妖味道。
  才一见面,太史慈便把对方列为自己最不喜欢的人之中。
  蹇硕对着郭胜当然是半点客气都欠奉,硬梆梆道:“郭常侍,这些女子便是从青州济南郡送来的巫祀神女,这便要交于你了。”
  对面的郭胜好像没有察觉到蹇硕的不客气一样,先向蹇硕施礼,然后笑眯眯道:“如此,可麻烦蹇硕大人了。小郭可有点诚惶诚恐了,呵呵。”
  那亲切的表情好像是蹇硕真的费了多大的力气而他如果不表示感谢就过意不去的味道。言语中更是有着无限的诚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