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傅佩荣庄子 心得 >

第5章

傅佩荣庄子 心得-第5章

小说: 傅佩荣庄子 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鹆鳎粤⒖烫幼吡恕!薄
          
        在上述故事中,壶子依序显示四种神情,就是:地象,天地相通之象,太虚无迹之象,以及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这是壶子的本事,也代表庄子的能耐,可以随心所欲展现特定的神情,让季咸知难而退。不过,季咸能够配合演出,每一次都正确说出壶子所显示的神情,也不愧他“神巫”的称誉了。 
          
        算命看相之事并非纯属虚构,古今中外这一类的故事不可胜数,听了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但是,庄子期许我们的,是要在吉凶祸福的命运之外,把握自己的修养机会与觉悟能力。只要体认“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从整体来看待自己的遭遇,化解得失利害之心,那么算命又能奈我何?算命可供谈笑,但不足以决定我的喜怒哀乐。【引文】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 
          
        ——《庄子?应帝王》大鹏鸟的寓言     
        翻开《庄子》一书,第一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在《逍遥游》中反复说了三次。若想了解庄子,似乎不能错过这个寓言。 
          
        首先,庄子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大池。” 
              
      ▲红桥▲书吧▲  
      第20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0)       
        这样的描述让人过目难忘,“不知其几千里也”根本是夸张到胡言乱语的程度。庄子的目的是要迷惑我们的想象力,逼我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无法意识清醒地询问:真有这样的鲲与鹏吗?它们又在何处?鱼真的可以变成鸟吗? 
          
        大概是猜到读者的反映了,庄子随即引述《齐谐》(古代记载怪异事件的书)。这本书上说:“当大鹏要往南海迁徙时,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它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而离开的。”这里描述了大鸟飞行的时机、方法与情景,好像真有目击者一般。庄子喜欢夹叙夹议,忍不住在此补充几句:“野马似的空中游气,四处飞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的生物被大风吹拂所造成的。天色苍苍,那是天空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遥远得看不出尽头的结果?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是像这样的情况吧!” 
          
        我们在地面上仰望天空,其色深蓝,显示一种永恒幽静的趣味。谁不向往“天上宫阙”?庄子却能逆向运思,凭借大鹏的眼角余光,从高空往下看,发现只要从远距离外观赏,地面上的一切也是同样的美妙。美国航天员从月球回眸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时,不禁脱口赞曰:“地球真美!”那么,我们这些地球人是否也可以换个角度、调整心态,珍惜我们生活周遭所见的事物呢? 
          
        庄子稍加评论之后,接着引述第三个版本。     
        商汤询问棘,得到这样的说法:“在北方草木不生的更北方,有一片广漠无涯的大海,是个天然大池。那里出现一条鱼,鱼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那里出现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背像泰山那么高,双翅有如天边的云朵。它拍翅盘旋上升,直到九万里的高空,凌越云气,背靠青天,然后飞向南方,准备前往南海。”这里的描写比较详细,但是并未提及鱼化为鸟。不过,在同一个地方怎能同时存在两个巨大无比的东西呢?并且,鸟一出现就不再谈鱼,可见这依然是鱼化为鸟的同一个故事。棘的话还有一小段后续结语,录之于下: 
          
        “水泽边的麻雀讥笑大鹏说:‘他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跃就飞起来,不到几丈高就落下,在蓬蒿草丛中翱翔,这也是飞行的绝技啊!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麻雀代表一般百姓,他们不明白人生的道理。庄子的意思是:鱼需要水,限制较大;鸟需要空气,拘束少多了;鸟若飞到高空,就可以不费力气而自由飞翔。把这个寓言说实了,就是:人若经由适当的修炼,可以启动内在的能量,逐步减少外物的干扰,有如“鲲化为鹏”。当然,这里所强调的“大”字是个关键,意思是要敞开心胸,容纳万物。 
              
      虫工木桥◇www。www。87book。com◇欢◇迎访◇问◇  
      第21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1)       
        历史上注解《庄子》最有名的学者是晋朝的郭象。他的注解说:大鹏与麻雀“小大虽差,各适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这样的注解显然“误解”了庄子说寓言的用心。如果“小大各适其性”,庄子何必三度引述鲲鹏故事?如果“同样逍遥”,庄子岂不是庸人自扰,写下几万字的著作?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花些时间重温《庄子》一书,应该是合宜的,也应该会获得不少启发。【引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鱼的快乐     
        庄子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欣赏,既广泛又深入。他的比喻与寓言也经常参酌各种动物与植物的生命姿态及情趣。譬如,《逍遥游》一开始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就是极为生动的例子。 
          
        像鲲这种巨鱼难免是想象中物,那么一般的鱼呢?庄子在《大宗师》提醒人们化解对生死与仁义的执著时,特别以鱼为喻,说:“泉水干涸了,几条鱼一起困在陆地上,互相吹气来湿润对方,互相吐沫来润泽对方,这实在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记对方。” 
          
        我们常常记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大官、谁是小民,结果活在世间一点都不自在。庄子顺着上述说法,继续指出:“鱼在水中相处合适,人在‘道’中相处合适。在水中相处合适的,在池塘中游动就供养充足了。在‘道’中相处合适的,闲居无事就性情安定了。所以说,鱼在江湖中可以互相忘记,人在道术中可以互相忘记。” 
          
        由此可见,庄子希望我们向鱼看齐,学习鱼儿在水中的悠然自得,而千万不要像脱离泉水的那几条鱼。但是,人类远离大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期许大家互相忘记早就不太可能了。这种期许倒有些像是孟子所嘲讽的“缘木求鱼”。 
          
        话题回到鱼的身上。如果要谈鱼的快乐,当然必须先仔细读完《庄子?秋水》的著名故事。其文如后: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览。庄子说:“白鱼在水中,从容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情况;而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快乐,这样就说完了。”    
       
        庄子说:“还是回到我们开头所谈的。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才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凡是辩论,往往是说出最后一句话的人赢了,因为他使对方无话可答。事实上,有些人会认为庄子在诡辩,因为他依然没有讲清楚他是如何知道鱼快乐的。但是,以辩论著称的惠子,自认为辩才天下第一的惠子,为什么听了庄子的几句话就哑口无言了呢? 
              
      ▲虹▲桥▲书▲吧▲www。www。87book。com  
      第22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2)       
        首先,我们站在惠子的立场,主张庄子不是鱼,所以不应该会知道鱼快乐。但是庄子反问他:“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接着的反诘就出大问题了,因为他先退一步,承认自己不是庄子,所以无法知道庄子的情况。如此一来,天下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互通讯息。不仅如此,人类使用的语言也将失去作用,因为它无法传达情意。惠子等于否定了语言的价值,既然如此,他又凭什么在听到庄子说的话之后,提出质疑呢? 
          
        庄子抓住这一点,先指出语言仍有沟通的作用,亦即他说的话使惠子“知道”他在说什么。既然如此,我们不是可以进一步肯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吗?  
         
        原来惠子以为用“我不是你”的托辞来退一步,可以驳倒庄子。现在,却反而因为自己“听了庄子的话而知道他在说什么”,以致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他毕竟是个高手,知道再说任何话都是输定了,所以只好甘拜下风。 
          
        其次,庄子除了肯定语言是人与人的沟通工具之外,还认为人与动物也可以互动,其方法是藉由“生命姿态”。譬如,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句,“白鱼在水中,从容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啊。”这是白鱼以其生命姿态显示它的快乐。庄子以一种简单而单纯的“移情作用”,就把握住鱼的快乐,实在令人赞叹。 
          
        人类发明语言,但是也受制于语言,有时口是心非,有时言不由衷。如果再切断人与自然万物的联系管道,人生实在太无趣了。庄子的“鱼乐”之辩为我们打开了新天地。【引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从困境中觉悟     
        佛教把人生比喻为“火宅”,房子着火、危急万分,所以要赶紧觉悟。所谓的“火”,是指人的欲望,以及因为错误识见而产生的猖狂妄行。     
        在庄子看来,情况也差不多,只是他没有宗教家的出世色彩,并且他在看出病症之后,所开的药方大不相同。那么,人生的痛苦来自何处?《庄子?齐物论》有一段平实的描写,他说: 
          
        “人承受形体而出生,就执著于形体的存在,直到生命尽头。它与外物互相较量摩擦,追逐奔驰而停不下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生劳苦忙碌,却看不到什么成功,疲惫困顿不堪,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不是很悲哀吗?” 
          
        他的话语越说越重,简直像在训话:     
        “这种人就算是不死,又有什么好处!他的身体逐渐耗损衰老,心也跟着迟钝麻木,这还不算是大悲哀吗?人生在世,真是这样茫然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茫然,而别人也有不茫然的吗?” 
              
        
      第23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3)       
        庄子以“茫然”作为结语,很适合现代人的理解。在进一步阐释他的药方之前,我们不妨顺着这样的批评,找一段更具体也更清楚的资料,来作为补充说明。在《庄子?天地》,描写人们如何丧失本性及陷入困境: 
          
        “丧失本性有五种情况:一是五色乱目,使人眼睛看不清楚;二是五声乱耳,使人耳朵听不明白;三是五臭熏鼻,使人鼻塞难以呼吸;四是五味浊口,使人味觉大受损伤;五是取舍迷乱心思,使人本性浮动。这五种都是人生的祸患。” 
          
        从感官的贪欲,到心思的困惑,又有谁可以逃避这一切?但是,庄子认为有些学者(如阳朱、墨翟)还在制造更复杂的干扰。他举这二人为例,大概因为他们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可以作为样板来加以批判。他继续指出: 
          
        “而杨朱、墨翟还在标新立异,自以为有所得,但这不是我所说的得。有所得的人反而受困,可以算是得吗?那么,斑鸠与猫头鹰被关在鸟笼里,也可以算是得了。再说,让取舍、声色的念头塞住内心,让皮帽、羽冠、玉板、宽带、礼服的装饰拘束外形,里面堆满了栅栏,外面是重重绳索的束缚,眼睁睁地困处在绳索之中还自以为有所得,那么犯人被反绑双手、夹住十指,虎豹被关在笼子里,也可以算是得了。” 
          
        这样的言语真是犀利,任何人读了都会有“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的感触。但是,又有谁可以摆脱这样的困境?《庄子?田子方》顺着这样的理解,藉由寓言中的孔子之口来教训颜渊。孔子说: 
          
        “自然而然地成就了形体,知道命运是不能预先测度的,所以我一天一天向前走。我长期与你相处在一起,你却没有了解这个道理,能不悲哀吗?你大概是见到我所见到的现象了。它们已经逝去,而你以为它们存在,还在继续寻找,这就好像在空的市场寻找马一样。我心目中的你,很快就消失了;你心目中的我,也很快就消失了。就算如此,你又担心什么!过去的我虽然消失了,但我还有那不消失的东西存在。” 
          
        请问:当我的身与心一直在变化时,还有什么是那“不消失的东西”?这个问题极为紧要。《庄子》书中屡次出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类的语句,视之为修炼有成者的表现。如果身与心变成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槁木、死灰”,人还有什么部分是“不消失”的呢? 
          
        用现代人的术语来说,人有“身、心、灵”三个层次,亦即在大家熟悉的身与心之外,还有一个灵性层次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庄子所肯定的修炼方法,就是要人以灵性的力量来化解身心的困境?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深刻的思想要加以分辨。但是,至少它提供了一个大方向。【引文】 
              
      ←  
      第24节:傅佩荣《庄子》心得(24)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疲黄R鄱恢渌椋刹话埃     
        ——《庄子?齐物论》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