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自选集-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绝对遵循理性来成就事业是多么不可能。在沉痛与颓废的对面,便是那魔鬼附体的逆反精神,它引领诗人向〃无人去过〃、〃无法可去〃、〃通向无人之境〃的地方冲刺。每一刻都面对死神的艺术家决心要做的……也就是歌德让梅菲斯特打赌的目的……是不断地向读者揭示生命那一层又一层的、无底的谜底。
2000年7月2日于英才园
读书笔记(二)第231节 学生——读《浮士德》
在浮士德的书斋里,一名学生前来向浮士德求教,浮士德不愿见他。于是梅菲斯特化装成浮士德,同那名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启蒙性的谈话,学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纯洁的学生满腔激情从远方而来,一心要探索宇宙之奥秘,却不知从何着手。梅菲斯特便以他渊博的知识及对于人类精神的透彻精深的洞悉,用对于人的处境幽默自嘲的方式,向这位有灵气的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使他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战胜观念对自身的羁绊,追随感觉的牵引达到自由。
梅菲斯特首先赞扬学生选修科学与自然的计划,因为这是达到理性认识的途径。接着他滔滔不绝地向学生阐述了逻辑学、形而上学、法学、神学和医学的本质。从他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是将科学当作〃人学〃来研究的,因为一切科学都应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都是人的精神的奇妙产物,脱离了这个根本,科学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这场艰深的阐述,也可看作是他将精神领域形象化的表演。首先他告诉学生,逻辑学是用来训练他的精神的,是为了使其〃审慎地爬上思维的轨道,不至于像鬼火似的横冲直闯,东荡西飘〃。《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第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逻辑学所教的,是普遍的规律,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但〃思维工厂〃一旦启动,就〃牵动了千丝万缕〃,〃接上了千头万绪〃。可惜的是这样的技巧没有人能全盘掌握,成为织布匠。为什么呢?只因精神本身是不可〃掌握〃的,所谓规律,也并不能直接拿来解决认识中遇到的问题。面对不可捉摸的、深深嵌在事物中的精神,人为了达到机械的认识,只好先将精神从活动中撵走,再去认识分裂的各个部分。梅菲斯特在此说的是哲学的难题和人的无可奈何的处境。他希望学生学会还原和分类,这样才能直抵本质。接着他又要学生研习形而上学,使自己获得抽象的思考能力;他暗示学生说形式感是通过训练培养的,但真正的获取则要取决于每个人的创造性,即启动个人内在的生命机制,否则知识便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教条。然后他又劝学生不要钻研法学,因为这门学科在当时与人性无关。谈到神学,他对学生的教导是学习神学就得是一个虔诚的人,终生抱定一种信仰不变;不要到世俗中去寻找词语的意义,而要将词语的体系建立在彼岸。对于学生关于医学的提问,梅菲斯特则委婉幽默地、用世俗的例子暗示他,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弄清肉体的需要是第一义的,也是万分复杂的。最后梅菲斯特总结道:〃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歌德文集第一卷》,57页。也就是说,一切的学问都要经过个人的创造才能成为真学问,才有意义。他并且在学生的纪念册上签字:〃你们便如神,能知善与恶。〃《歌德文集第一卷》,58页。他要学生相信自己的直觉与冲动,将自己看作可知善恶的神。最后他戏谑地向学生预言:
〃紧跟这句古话,紧跟我的蛇姨妈,有朝一日你肯定会因同上帝相仿而担心害怕!〃《歌德文集第一卷》,58页。
人当然永远达不到上帝的全知全能,要是真的达到〃相仿〃那便是死期来临了。但只有紧紧抓住生命(蛇姨妈),人才会不断完善。多年之后,这名聪明的有理想的学生果然按梅菲斯特给他指出的方向成长起来了。
他们的重逢发生在第二部。还是在那书斋里,成了学士的青年谈到纯精神生活时这样说:
〃(从走廊上冲过来)门户竟然洞开!好事终于盼来/活人不再像尸体/一直躺在臭霉里/憔悴又腐蚀/为了生而死。〃《歌德文集第一卷》,275页。
精神生活就是面对死的冥思,这种冥思却是为了生。青年已经领会了梅菲斯特从前的教导的核心,成了一位大无畏的探索者。接着他又谈到真理:〃哪位教师当面向我们直接讲过真理?〃他说出了人类的辛酸:即,真理是不可言说的。他还谈到经验是〃泡沫和尘土〃,〃与性灵不可同日而语〃,即,单靠〃学〃,不能达到真正的〃知〃,只有〃做〃才能达到真知,懂得再多,不如搞一次发明。学士咄咄逼人的充满朝气的否定精神将梅菲斯特也弄得无处可躲了,他大言不惭地质问梅:
〃人的生命活在血液中,可血液哪儿会像在青年身上那样流动?这是活血才朝气勃勃,新的生命要从生命产出。既然万物奋发,有所成就,弱者于是倒了下去,能者走在前头。试问我们赢得半个世界,你们又干了些什么……〃《歌德文集第一卷》,278页。
他要否定现有的世界,高举批判的利斧,砍向一切陈腐的理论。
梅菲斯特暗中欣喜,说:
〃魔鬼在这里也为之语塞。〃《歌德文集第一卷》,278页。
学士则坦然答道:
〃如果我不愿意,魔鬼也不会存在。〃《歌德文集第一卷》,278页。
最后他表白道:
〃世界本不存在,得由我把它创造!是我领着太阳从大海里升起来;月亮开始盈亏圆缺也和我一道。白昼在我的道路上容光焕发……我可自由自在,按照我的心灵的吩咐,欣然追随我内心的明灯,怀着最独特的狂喜迅疾前行,把黑暗留在后面,让光明把我接引。〃《歌德文集第一卷》,278页。
这是创造的境界,艺术的境界,一位叛逆的〃小神〃就这样脱颖而出,梅菲斯特称他为〃特立独行的人。〃虽然梅菲斯特出于本性仍要对他加以嘲讽,但显然他对这位青年是很有信心的。当年他将自己本性中最好的部分……生命的不息的躁动传给了他,现在这种躁动已成了青年创造的动力。
读书笔记(二)第232节 荷蒙库路斯……读《浮士德》
流行的看法是,浮士德的助手瓦格纳是一个负面人物。他不赞成浮士德抛弃书斋,投向生命的自然;他不喜欢活生生的人们,只爱抽象的〃人〃的观念;他也不会辩证地看待人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只会死死抠住一个理念化的模式不放。这种省力省时的阅读也许可以撇开很多复杂的问题,把握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但我们应该记住,歌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写作决不是观念先行的写作,而他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出自他内心的爱的化身,人物身上的丰富层次几乎没有止境,任何一劳永逸的把握都是不可能的。
耽于冥想、沉浸在纯精神世界中的瓦格纳,实际上是浮士德人格的一部分,他作为浮士德的忠实助手,从头至尾都守在那个古老的书斋里从事那种抽象的思维活动。他外貌迂腐,令人生厌,内心却有着不亚于浮士德的热情,只不过这种热情必须同世俗生活隔开。就是在这种在外人看来是阴暗的书斋里,心怀激情、孜孜不倦的瓦格纳终于造出了一种结晶体……荷蒙库路斯。
荷蒙库路斯是一个完美的小人,住在玻璃瓶中。它同它的创造者一样,也需要时时刻刻同世俗隔开。但荷蒙库路斯又不同于瓦格纳,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时刻想要成长,而成长的惟一方法是同生命结合,获得自己的肉体;然而一旦肉体化了,它就会消失在肉体中再也看不到。看来是瓦格纳将自己身上的矛盾传给了它,用玻璃代替人的肉体,使它得以开始短暂透明的奇迹般的生存。在感官上,瓦格纳是如此的厌恶人,不愿同人发展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他却认为人类具有〃伟大的禀赋〃,他尤其崇敬像浮士德父亲那样的英雄。他决心制造出一个他朝思暮想的超人,也就是说,他要用精神本身来造出一个纯粹的人。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用此种方法造出的〃人〃,并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一种异体,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分离。瓦格纳沉醉于自己的创造之中。被他用科学理性强行分离出来的这个小人,异常美丽而又能照亮事物、透视事物。它的强大的精神能量却使得它焦虑不安,一心想突破玻璃瓶得以发展,因为只有通过发展它才能不断存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意象处处让人想起艺术家本人。隔着玻璃瓶透视人生的艺术家,真是既脆弱又强大;玻璃瓶随时会爆炸,里面的精灵却不那么容易完蛋,转世投胎随时发生。瓦格纳出于对〃人〃的理念的深爱,非要造出一个理想的人来取代庸俗的世人,他没料到他的创造物一旦独立,马上就反其道而行之,将生命与世俗当作了自己最高的追求,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整个过程的这种自嘲与赞美相结合的描绘是非常动人的:
〃再见!说得我不胜伤感。我想见你,怕再也无缘。〃《歌德文集一卷》,绿原译,28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瓦格纳
一旦独立,荷蒙库路斯就自告奋勇地担负起让浮士德还魂苏醒的任务。它是精神之光,可以为人类领航,连梅菲斯特也得依仗它的神通。它将唤起浮士德的美感,为他注入灵气和勇气。除此之外,他还到处发光,为的是尽快使自己肉体化,因为它要长大!
〃我听说他很古怪,只诞生了一半:精神特性它倒不缺什么,在实体功能方面却差得很远。至今他只有靠玻璃才获得重量;可肉体化才是他的首要愿望。〃《歌德文集一卷》,320页。
瓦格纳将作何感想?也许这就是他当初造出它来的初衷?像他这样博大精深的老哲人,又怎么会弄错?厌倦了生命的老学究原来并没有心如死灰,他用这种曲折的方式同生活交流,否则那玻璃瓶也没必要存在了。他想让世人看见最最纯净的精神奇观,所以才想出这样的高招。
荷蒙库路斯的本质原是看不见的所谓〃元素〃,它无法独立存在,只能寄生于肉体内的黑暗处。它的独立生存是瓦格纳和梅菲斯特那亵渎的大脑里的古怪主意,也是人类千年理想之光的结晶。它那种压倒一切的魔力,吸引着周围一切生命之物,它终于骑在普洛透斯的背上游到了生命的大海的中心,在那里爱上海神的女儿伽拉忒亚,在她的贝车上将瓶子撞碎,获得了毁灭似的新生。那种激情之痛苦,光芒之美丽,人的语言没法表达。瓦格纳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就这样得到了释放。
〃万岁海洋/万岁波涛/你们为圣火所环抱/水啊万岁/火啊万岁/万岁这稀世的际会!〃《歌德文集一卷》,326页。
荷蒙库路斯是肉体与精神矛盾的艺术现身,相互嫌弃又相互依恋的双方演绎出精神发展的历史。诗篇背后艺术家那深邃的目光、入微的体验、矛盾的表情时隐时现,使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形象透出其经典的底蕴。经典并不是单靠理性和智慧就可以达到的境界,经典是一种虔诚的、有点神秘的感悟,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歌德将《浮士德》写了六十年,瓦格纳也在阴暗的实验室里将那些〃元素〃捣弄了六十年。天才诗人花费了如此心血的创造物一朝面世,其非人间的光辉当然会穿透读者的心。
2000年7月14日于英才园
读书笔记(二)第233节 海伦的模式……读《浮士德》
以〃混沌之女〃的丑陋外貌出现的福尔库阿斯(梅菲斯特扮),决心要运用自己从灵界深处所获得的原始之力,在希腊美女海伦身上做一个大胆的试验,当然此举也是为了浮士德精神上的成长。这个实验的实质就是让那疯狂热情的昔日美女的个性继续分裂,在分裂中去成就伟大的爱的事业。要达到这个,首先就必须让海伦战胜自己已有关于美的观念,来一次同〃丑〃结合的堕落。而福尔库阿斯自己,就是丑的化身,她实际上也是海伦内心深处那不可遏制的邪恶欲望,在从前岁月里导致她创造一系列爱情奇迹的根源。为使海伦达到那种有意识的堕落,福尔库阿斯使出了浑身解数勾引她。当然这位优秀的女人也是心领神会,顺从勾引者闯进了另外的新天地。福尔库阿斯和海伦的这种关系表明了美丑是如何的不可分,也表明了最美的事物的基础必定是最丑的,丑是生命力,美是对这生命力的意识。孕育海伦那美艳迷人的风度的,正是她灵魂深处永远渴求着的福尔库阿斯。
海伦一出场,就企图保持一种淑女似的美,她似乎停留在这种高贵的观念之美里,容不得半点下贱。她还将自己从前种种的恶行全当作一场梦。她之所以这个样子,是因为她隐隐感到了死神的威胁:
〃……不朽的神灵为我注定了模棱两可的名誉和命运,它们是美色靠不住的同路人,甚至就在这道门槛上扶持我,都露出了阴沉的威胁的神情。〃《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3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死神就是她即将到来的丈夫,美的命运是做牺牲。海伦不愿死,也不完全相信自己已经死到临头,像一切活人一样,她仍对死(丈夫)存有幻想。她的真实处境要由福尔库阿斯来为她展示、启蒙。人同命运的这种结构充分显示出人的意识对于生命力的依赖,表层的理性必须不断借助生命力来更新自己。福尔库阿斯告诉海伦说,她已经无路可逃了,如果她还想保持淑女风度的话,就只好乖乖地被那冷酷的丈夫残杀。
〃美是不可分割的;全部占有她的人,宁愿把她毁掉,也决不会同任何人分享。〃《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3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你可听见号角在回响,兵器在闪光?〃《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3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福尔库阿斯实际上也是在向海伦进行死亡意识的启蒙,揭示死亡也就是挑起她重新尝试生活的情欲,促使她拼死一搏,向那混沌中的绝境闯入。她们终于到达这种境地:
〃哦我们欣然前往/脚步匆忙/身后是死亡/前面却是/高耸要塞的/不可接近的城墙。〃《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3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风华依旧,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海伦,就这样一步一步在福尔库阿斯的引诱和教唆之下,既遵循理性,又符合本能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的追求。在这个时候,她已朦胧地认出了眼前的福尔库阿斯,凭直觉感到了她就是自己心中一贯发号施令的魔鬼,她一直听从她,现在也仍然必须听从她。按她说的去做,前面就是冒险、激情、生命力的勃发,以及没完没了的堕落;违反她,则是恐怖、虚无和死亡。海伦选择了前者。
〃这是宫廷?还是深深的墓道?怎么说都很可怕!姊妹们,唉,我们被关起来了,到底还是被关起来了。〃《歌德文集第一卷》,349页。
然而只是虚惊一场。每个人在获得新生前,都要经历绝望的死亡表演。海伦一行人凭借原始蛮力于无路之中往前闯,闯进了〃异想天开〃的中世纪城堡。
象征了美的最高理念的海伦,其内在沸腾的野性之力,全靠福尔库阿斯来启动。福尔库阿斯的作用就是不断地用异质的、不安的躁动去突破已有的美的观念,让美时时更新,让美同丑相结合,而不是人为地将其分离于丑之外,形成僵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