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第11章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11章

小说: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被皇帝看中,从而脱离普通宫女身份进而成为妃嫔之一。因此,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馆陶长公主,纷纷向她赠送金钱礼物,希望她能够为自己在皇帝面前加以推荐。而馆陶长公主则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美事——既讨好皇帝弟弟,后宫得宠的妃嫔又欠了自己的大人情,自己还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大笔,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孰不知,她的这一举动让栗姬对自己不满,她恨透了馆陶长公主与“狐狸精”们沆瀣一气的行径,人前背后也不知道咒骂过多少回了。 
  而蒙在鼓里的馆陶长公主却相中了栗姬的儿子刘荣,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陈娇嫁给刘荣做太子妃,这样一来,不但能与未来皇后化敌为友亲上加亲,更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以后的大汉国母,自己的荣华富贵就更是登峰造极牢不可破了。 
  不料,馆陶长公主的美梦却被栗姬击了个粉碎,栗姬蠢笨得一门心思都钻在冲天醋劲里出不来了。面对馆陶长公主的提亲不但竟一口回绝,而且还摆着一副“准皇后”的架势,狠狠地嘲弄了馆陶长公主一番。 
  馆陶长公主长了这么大,还从来没受过如此“礼遇”,内心的愤怒自不用说了,一天,她见到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娡时,便将这件事向王娡说了。颇有心计的王娡听了馆陶公主的话后,忙谄媚说:“栗姬可真是没有眼光,您去提亲她还不肯?我要是她呀,不用等您开口,自己早早地就主动去向您提亲了。”馆陶公主一听,于是立即接口说:“既然您看得上我家阿娇,不如我就把她许配给胶东王吧!” 
  精于世故的王娡忙不迭地就应承了。当王娡见了景帝时,就说起长公主愿结儿女姻亲。景帝觉得阿娇长刘彻数岁,似乎不合适,所以就没有答应。于是王娡又请来长公主,希望她去向景帝求亲。而长公主则索性带着女儿阿娇一起入宫。 
  长公主把刘彻抱在膝上,抚摩着他的头,开玩笑一般地问道:“你想不想娶媳妇?”刘彻生性聪明,对着长公主嬉笑无言。长公主又故意一一指着宫女们问刘彻:“让她们给你做媳妇,你愿不愿意?”刘彻一概摇头拒绝。最后长公主指着阿娇说:“那么,阿娇行不行?”刘彻嬉笑着回答:“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造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景帝想刘彻小小年纪,惟独喜欢阿娇,大概是前生注定姻缘,不如应允了吧,于是就认可了这门婚约。长公主与王美人,彼此更加情好关系深,两人就私下计议,怎样把栗姬母子除去。 
  从此以后,只要见到景帝,长公主就不停地在弟弟面前揭栗姬的短、不停地推荐新晋美女,在她的作用下,这些美女一时间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栗姬。面对这样的情形,自认为应该是后宫之首的栗姬怨气更盛,醋劲愈发地汹涌,做出了很多失控到愚蠢的举动来。这正中馆陶公主的下怀,她抓住栗姬的每一个疵漏,每天都向景帝做汇报。尤其对栗姬向宠姬们吐唾沫、派侍者诅咒她们这一点更是不放过。 
  景帝这时早已被众多新鲜美女迷得七颠八倒,怎么能够容忍年长色衰的栗姬诅咒自己的新宠呢!只是碍着栗姬是太子之母,一时还不便发作。一天,景帝打算试探一下栗姬,就故意对她说:“你看,这满宫中的孩子,虽然都是亲王公主,其实都是幼子弱女。我百年之后,我们的儿子继了位,你成了太后,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这些年幼的孩子们。”可是栗姬一听景帝竟在自己面前一个劲地护着那些小妖精和她们的孩子,她禁不住又吃起醋来,于是一声不吭,而且还转过脸去不看景帝,这让景帝很恼火,虽然他当时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废栗姬的想法。 
  馆陶公主更是不住地在景帝面前说胶东王刘彻的好话,直得他简直是世上无双了,若立为太子,必能缵承大统。而且她还捎带着也不时赞美刘彻的母亲王娡贤冠群芳,渐渐地景帝也有点动了心,但决心还没有最后下,这时候王娡耍了个阴谋,她她暗地里派人去“晓谕”大臣,要他们关心国中有帝无后的大事,尽快上表请立太子之母栗姬为皇后,结果负责礼仪的大行官便真的当众向景帝进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正在气头上的景帝被这不合时宜的话一激,当场大怒:“这是我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当场便将关进牢狱,不久便砍了他的脑袋。他认为这一定是栗姬或太子刘荣勾结朝臣干的,因此趁势也就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栗姬从此彻底失宠,被贬入冷宫,连见景帝一面也难,不久因怨愤一病而亡。 
  就在刘荣被废三个月后,景帝册立王娡为他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后。十二天后的丁巳日,王皇后七岁的儿子刘彻成为皇太子。武帝做了太子后,更加勤奋学习,景帝还给他请了很有学识的卫绾做他的老师。武帝的学习范围很广,包括了骑马、射箭和经学与文学。 
  公元前141年在位15年的景帝驾崩,卒年48岁,从此刘彻做为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这年,刘彻十六岁。而在刘彻登基为帝之前,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就立陈氏为皇后了。   
  即位初期改革受阻 
  汉武帝继承了皇位之后,就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于是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但是武帝的改革却遇到了阻力,这阻力主要是来自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这时,已经有了四十年,窦氏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已经很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与侯都要到各地自己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都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而窦氏和武帝的治国思想也有很大的分歧。 
  窦氏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武帝迫切希望加强中央的权利来压制地方势力。而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自己的奶奶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在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武帝所任命的公卿大臣横遭黜免、杀害,然后,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实际上窦氏掌握了朝廷的一切。这对武帝是一个打击,于是,他开始四处游浪射猎,不再过问大政方针。由于长公主在太皇皇太后面前的保护与武帝自己的韬光养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武帝终于可以推行自己的改革思想了,他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将自己当初提拔的那些大臣重新重用,治国思想也采用了儒家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豪强势力。   
  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 
  这时的汉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所以,武帝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却横行乡里,对抗中央,不肯听从中央的命令。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当时的丞相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实权很大,所以皇帝有时就不如丞相的权力大,这是皇帝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在武帝即位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是削弱相权。 
  再是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刺史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郡守和地方的豪强们相互勾结、对抗中央,重蹈原来同姓王犯上作乱的局面出现。同时,刺史也要负责向中央推荐认为较好的官吏,对于政绩不好的还可以罢免。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将冶铁、煮盐收归宫营,禁止郡国铸钱,向商人征收财产税,鼓励人们告发那些偷税、漏税的商人,告发的人可以得到被告发商人财产的一半作为奖励……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在加强经济管理权力、打击商人的同时也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成为封建官吏的培养文官的学校。学校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通过考试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儒士们开始大量地进入政权体系。 
  在军事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最有名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武帝不断地派遣兵将打击匈奴,将匈奴往北驱赶,使之不再对汉族地区产生威胁。这使北方的局势基本稳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从刘邦到汉武帝初年,由于经济力量尚未恢复起来,而且内部不够稳定,所以汉王朝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礼物和金钱。但是,和亲政策并没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北部边疆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汉族人民被抢走或杀死。汉武帝即位后,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汉武帝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发动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 
  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武帝还使现在的新疆和甘肃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当时东北方向的版图则扩展到了现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和浑江一带。   
  爱江山也爱美人 
  武帝一生宠幸过的妃子有“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和赵钩弋等,就像走马灯一样地替换。 
  起初武帝与皇后陈阿娇的感情还好,武帝还比较尊敬她,原因就在于长公主的家族势力足以左右朝政。但陈阿娇久未生育,而陈皇后自恃母亲拥立皇帝有功,所以有时表现得未免有些过于骄悍,所以刘彻渐渐开始在感情上疏远起阿娇来。 
  当时由于武帝在与窦太后的较量中处于劣势,所以他只好暂时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就在他韬光养晦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对自己日后事业有有重要影响的女人卫子夫。 
  一天,武帝从霸上祭扫回来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受到盛筵相待。平阳公主还召出那些精心挑选调教十多的年轻美貌女子来到席上劝酒奉觞。武帝本好色,此时左右四顾,却没有一个中意的。平阳公主见如此,便将准备好的一名歌伎召入。武帝大惊,不由得看呆了,这个女人实在太美了,公主揣摩到武帝的心思,便顺势将卫子夫送与武帝。武帝十分高兴,便携美女回了宫。 
  不料陈后恰在宫中等着迎武帝,此时与卫子夫碰了个对面,她顿时脸色铁青,扭头就走。武帝恐惧陈皇后一家的庞大权势,不敢得罪陈皇后,只好无奈地把卫子夫安顿在别室。后来,架不住陈皇后的软磨硬泡,只要答应了陈皇后“将卫子夫锢置冷宫,不准私自见面”的要求,从此子夫一年多没有见到过武帝,而武帝因为身边不乏美女,所以也渐渐将她忘记了。 
  一天,武帝随手翻阅宫人名册,当看到“卫子夫”三个字时,不由地触起前情,忙命内侍召入。武帝一见消瘦了许多的卫子夫,心头立刻涌上一阵怜惜之情,而卫子夫更是泪流满面,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不该再接近陛下,如果被皇后知道了,妾死不足惜,只是担心会给陛下带来许多麻烦!”武帝安慰她道:“这里离正宫很远,皇后不会知道的。况且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站的哪个地方,周围有好几棵梓树,梓与子谐音,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儿子,莫非是天意让你为我生一个儿子吗?”说着与子夫携手入床,不料卫子夫此夜竟然怀孕。 
  这件事被陈皇后察觉到了,她非常气愤,立即去见武帝,并且和他争论起来。但这次武帝却不肯让步了,他反而指责陈皇后没有儿子,所以自己不能不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