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14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爱国主义是一种觉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把历史与学生拉得近一
些,对提高学生觉悟是有好处的。我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问学生,北京的学
生为什么首先发动?学生列举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的教育、消息灵通等。我接着问,“那末青年学生的内在原因呢?”
通过热烈讨论,“青年应该最少保守,最富有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就容易
为大家所接受了。在介绍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后,问学生,如果你在这种情况
下准备怎么办?然后再介绍爱国人物或事件,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上与爱
国者进行比较,至少可使他们懂得,在某些情况下作为爱国者应该怎么办。
觉悟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而加深的,不断使学生懂得爱国者应该怎样,也是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4。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思想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各方面
的教育如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都是
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丝毫也不意味削弱其他方面的教
育,而加强其他方面的教育,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
命传统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
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让学生
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末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才有了扎实的基础。
(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基础

1。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是在研究人类全部
历史过程中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则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来阐明历史事件。因此,从这方面意义来说,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而存在的。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
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比其他任何一
门学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所以如此,因为历史记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社会
发展规律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基础的教育。

从思想教育内容来看,思想教育的各方面是互通的,但是就其涵义来说,
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最广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
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从而努力为之奋斗,这是一切思想教育
的核心问题,是思想教育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例如道德教育,道德是有阶级
性和历史性的,不同的社会的经济结构都有自己的道德观点和标准,因为道
德是人们的一定行为规范,它根据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和统治阶级的意
志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极端低下,人吃人的现象并不认为是
不道德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时,对剥削压迫别人,不劳而获过腐朽的寄
生生活,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只有共产主义道德是最客观最公正的,因为
它是全人类的。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一定要结合社
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批判剥削阶级的腐朽道德观,歌颂关心大多数人民利益,
促进社会进步的道德观。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样。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在不
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例如,封建社会的爱国总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资
产阶级的爱国总是爱资产阶级的国家。所以我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发展
阶段的不同,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一方面,我不离开历史条件全
盘否定古人,因为这样否定古人也就是否定自己。另一方面,我从当前需要
出发来考虑教育的重点。例如,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对戚继光抗倭、郑
成功收复台湾,当然要大肆歌颂,然而对祖逖的“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岳飞的“还我河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
炎武意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我侧重歌颂他们的气节,也就是他
们的艰苦奋斗献身精神。所以历史教学中各方面思想教育内容都离不开社会
发展规律教育为基础,否则会走到错误道路上去。例如,资产阶级在封建社
会末期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生气勃勃的,他们的反封建斗争符合广大人民
的利益,我们歌颂他们的斗争精神。但是在资本主义后期,再去歌颂顽固维
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人物,那就是极大的错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
间,主张政治上的改良,我们肯定他是进步的、爱国的。但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兴起以后,同一个康有为,顽固坚持改良主义,坚决主张君主立宪,就沦
为阻碍革命的保皇派。总起来说,强调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是基础,就是在历
史教学中一定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看它是否促进社会的发
展,以此来发掘教育因素。

2。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要十分重视揭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对飞跃质变时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尤其重要。我认为必然性也就是要讲
清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当时历史条件的客观必要性,但
是光有需要还不行,还必须分析其客观可能性。例如,国家的产生既是当时
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需要,也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较大水利建设的需要。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有氏族议事会、部落联盟议事会,这些机构原是为全体
氏族成员办事,就容易被氏族或部落联盟首领利用来压迫、剥削贫苦氏族成
员和奴隶而形成国家。讲清必然性是弄清因果关系。人类历史的发展虽然不
是一条直线,而是波浪起伏地前进的,但是历史上任何事件不会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总是一些历史事件、现象发展的结果。揭示因果关系会
反映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许多内容不是因果关系联系在
一起的,如中世纪史既讲了西欧,又讲了东方亚洲,这种联系是比较的联系。
我在教学时,从各自特点中找出一般的特点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如从西
欧的采邑制、日本的班田收授法、朝鲜的田柴科制度、阿拉伯的哈里发分田、

土耳其的军事采邑制中找出以土地为纽带是封建制度的共同特征。另外,历
史发展有时也确会出现倒退现象,这就要突出它终究要回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上来。如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形势一夜之间出现逆
转,但由于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伟大胜利。

(三)基本观点教育是根本

1。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为基础是就思想教育各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来说。
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要以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根本。历史有可供各
方面教育的生动的具体材料,富有感染力,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
但是停留在感情上是不够的,必须论之以理,逐步形成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否则激动一下或者感慨一番,时间长了也
就过去,不能产生真正的情感,不能化为行动,也不能坚持。
以品德教育来说,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行、意四个心理成分,
缺一不行。认识(包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是产生情感的依据,是意志锻
炼的内在动力,也是决定行动倾向的思想基础。因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道德观是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抓基本观点,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
具有科学性。如讲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就应该突出革命者和爱国者的关系,
他能坚持革命根源于他的救国救民的思想;他的伟大转变说明共产主义者必
然是个爱国者,一个爱国者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向共产主义者转变。这样才能
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作用。再如讲林则徐的抵抗外来侵略,要通
过他的“民心可用”思想,说明人民群众是抵抗力量的源泉,这样把爱国主
义教育又深入一步,即培养爱祖国和爱人民的统一性的观点。社会发展规律
教育实际上是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学生只有通过历史事实形成
一系列基本观点,才会确认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

历史的借鉴作用主要也是观点上的借鉴。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君
民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得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这是观点上的借
鉴。罗斯福听了私人顾问萨克斯讲的一段史实;“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
陆上不可一世,但是在海上屡战屡败,美国年青的发明家富尔顿向拿破仑建
议,改建军舰,使用钢板和蒸汽机,结果被拿破仑轰了出去,史学家评论说,
如果当时拿破仑采取了富尔顿的建议,19 世纪的历史就要重写。”罗斯福就
此决定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开始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历史。这是因为他认
识当国者的保守往往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也是观点上的借鉴。

2。进行基本观点教育有一个揭示、深化、反复的落实过程。基本观点教
育是有层次的,有的内容只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统帅的史料进行教育,让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就够了。但片面强调潜移默化,而不是有计划的培
养,基本观点得不到落实,有也只能是挂一漏万。历史知识是史论结合的,
只是记住结论并不能形成牢固的观点。观点是通过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的,
但这种知识一般是触动感情的,难忘的,然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形成了某种
看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观点教育,一定要重视“揭示”这一环节。
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没有工人阶级领导,没有科
学理论指导,不可能取得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要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就得从
失败的具体原因中进行分析揭示:天京事变领导集团的分裂,反映了宗派主
义的思想;不乘胜集中力量北伐,反映了保守的思想;不建立根据地而流动
作战是分散主义的表现;天京定都后,大兴土木,严格等级秩序,这是封建
主义的思想;这种狭隘的宗派主义的、保守的、分散的、封建的思想,一望

而知是农民阶级的意识,所以,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经过这
样的揭示,学生对这一结论就比较信服,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大,时间长,又
是水平最高的,结果还是免不了失败,如果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注意对这
一观点的揭示,这样就比较落实了。

基本观点的形成还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
基本观点的形成,要通过大量史实逐步深化。要在各个不同时代的生产、政
治、文化、军事方面不断揭示人民群众的作用。此外,还要从反面,即如果
脱离人民群众必然失败这一方面去正确理解,才能使学生树立这一基本观
点。

许多时候,一个基本观点的教育要通过教材的一系列总结、联系,才能
有力地揭示。例如,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观点,要通过整个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壮大和胜利的史实
的分析、概括、综合,才能说明。封建社会必然要被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
要通过高中世界历史第四章和第八章的紧密联系和深入分析,才能具有说服
力。从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形成中,说明采邑制的推行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必然要造成王权和封建主之间的矛盾,英法百年战争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
现。另一方面,王权和封建主的矛盾使国王成为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支持力
量,这是城市取得反封建主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而城市兴起后,货币的通
行和庄园经济的瓦解,小农的分化,强化了农民和封建主的矛盾,这是英法
农民战争发生的基本原因。农民战争的结果,加速农民摆脱农奴制束缚的过
程。英法百年战争和镇压农民起义的结果使英法都加强了王权,而中央集权
的加强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摆脱农奴制的束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因此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这样的联系分析对学生理解封建制度必
然要被资本主义所代替是比较有效的。

3。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上面说过。基本观
点教育是有层次的,要培养哪些基本观点,达到怎样深度,都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来决定。揭示的方法在各堂课中也不一样。有的作为一堂课的主要要求。
例如,在古埃及的教学中,奴隶制国家的对内职能是压迫、剥削奴隶和其他
劳动人民作为主要要求;有的则是伏笔,如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眉;有的点一下,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有的启发思
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的
深度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决定。
进行基本观点教育和培养学生感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学生
形成一个观点,首先要学生承认这一观点,而且要在感情上承认。因此,在
考虑对学生进行什么基本观点教学时,还要考虑培养学生什么感情,这样考
虑不仅有利于形成基本观点,而且揭示过程也会比较全面。

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

(一)立论的依据

1。从智力与能力的关系看。智力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的心理过程,它是
摸不到看不见的。它总是要在从事各种专业活动的能力中表现出来。智力和
能力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表现形式,发
展智力要从培养能力着手。

2。从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关系看。历史教学中落实历史知识,进行思想
教育和培养能力这三方面任务是辩证统一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完成的。
其中知识是基础,思想觉悟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提高和培养的。能力
又是掌握知识的条件,科学的历史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如果不重视思
想教育,知识的掌握也是不能深刻的。所以,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能力
决不能离开历史知识的传授。
3。从教与学的关系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展学生智力,
先决条件是学生自觉地而且尽可能独立地学习知识。我们一向对学生自觉性
积极性比较重视,但是我认为只有把独立性纳入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知识训练。
既然发展智力要通过培养能力,培养能力又受知识教学的制约,培养能
力发展智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
史知识的能力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

(二)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内容结构

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规律决定的。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
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
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观察文物、图片、模型、地图等,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
维力等。
2。理解历史语言的能力,包括接受口头传授和阅读历史书籍(即书面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