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15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力等。
2。理解历史语言的能力,包括接受口头传授和阅读历史书籍(即书面语
言)的能力,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3。从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规律和表达历史概念的能力,以发展学生思
椎力。
4。系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解决历史问题以至某些社会现象的能力。
创造力就是各种能力的综合。
(三)教师示范,授之以法,逐步放手,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的综合训练,学生
独立学习知识能力的的提高,应该是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集中表现。培养
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有一个有计划的培养过程,我的做法是:开
始时教师示范,而且教以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受到训练。

1。贵在引导。教师示范重要的是要用一个“导”字代替一个“灌”字。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历史图片是既能引起学生兴
趣,又是再现历史现象理解其本质的重要直观教具。尤其是教科书上的插图
都是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精心配置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插图一向受
到重视。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能力着眼,在利用图片讲清历史现象,揭
示其本质过程中,我注意交代观察图片的方法。例如,讲古代埃及的时候,
要求学生观察插图“建造金字塔”,目的是揭示奴隶制国家的实质。首先让
学生叙述他们观察到的情况,学生都是就事论事的回答,然后要求学生联系
文字说明,体会国王的陵墓金字塔的宏伟工程,把金字塔的高度146。5 公尺
与我们教学大楼、上海国际饭店作对比。又指出这是公元前2000 多年造的,
说明它既反映了国王的奢侈,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然后要学生观察图
片的部分,运石的情况,使学生看到工程的艰巨性,要学生体会这是在非洲

撒哈拉大沙漠,上面烈日曝晒,这是什么样的劳动。接着看图片右方另一部
分,奴隶受监工鞭打和2 人死去,指出这样死去的人成千上万。又指出这一
工程是10 万奴隶和农民一批,每批工作三个月,化了30 年才造成的,让学
生体会金字塔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农民的历史见证。通过这样引导,不仅让
学生认识金字塔的实质,还告诉了学生观察历史图片要注意图片反映的时
间、地点,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反复观察,反复思考。这一
观察方法也适用于观察文物、模型与地图。

历史知识大部分是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获得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
书籍的能力十分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我着重在“历史”的特点
上。开始时我往往让学生读一段材料,然后提几个问题揭示实质,或者先向
学生交代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方法。
如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条件,它同其他历史事件
的联系。对于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要善于抓住几个支撑点,用最简单几个字
来概括。例如,五四运动过程就可概括为“集会示威,火烧赵家楼,总罢课,
‘六三’大罢工,初步胜利”。对贯穿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活动,要
求排出大事年表,以便作出评价。例如,具体指导学生排出孙中山早期革命
活动的年表,了解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对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事
件,要求阅读时列出表格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少数民族
起义,要求作表列出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民族、起义原因、起义结果
来认识民族间的斗争极大部分实质是阶级斗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反映。

当然,仅仅阅读教科书是不够的,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能阅
读各种历史书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还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发一些文献
资料让学生阅读。例如,学习汉谟拉比法典,我就预先印发一些法典条文的
摘录,要学生课外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内加以重点分析。我认为要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有时课内外结合是很必要的。上课时,我先把分析条文的基
本方法提供给学生:首先看每一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中心是什
么?然后决定其实质是什么?接着把条文的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最
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的表现。

在目前电化教学还不很普遍的情况下,要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讲解同样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
力有关,它能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逻辑性很强的讲述,可以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具体生动地讲解历史现象,可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对于学习历史特别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开展思维活动。生动具体地讲述可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在全面掌握具体史料的
基础上,才能分析概括出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一次我讲甲午海战,重点描
述了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英勇冲撞“吉野”号,以及邓世昌牺牲前的情景。
学生在脑海里浮起一幅海战的图画,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以夹
缝雁行阵相迎?”“致远号为什么没有撞着‘吉野’号,自身反被鱼雷击沉
呢?”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当时双方舰队力量对比不了解,而这恰恰是甲
午海战胜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我补充对比了北洋海军中最大铁甲舰“定
远”号和日本先锋舰“吉野”号的吨位、速度和设备。“定远”号吨位比“吉
野”号大,但“定远’时速14 海里,而“吉野”号时速23 海里;“定远”
号放一炮,“吉野”号可放40 炮,因为“吉野”号有瞄准器,而“定远”号


没有瞄准器,依靠人站在舰头上目测定距,命中率差,一炮打过后,烟雾弥
漫,无法目测,烟雾散尽要3—4 分钟;“致远”号也因为速度不及“吉野”
号,结果反被鱼雷击中。这样具体对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时,学生能以上述材料为根据,说明中国武器落
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不是随意进行的,偶尔
为之的,而是全面设计,有计划地提高,再逐步放手。例如,观察建造金字
塔图主要由我引导以后,在观察西欧典型的封建庄园图时,在我指导下由学
生自己观察。到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观察“重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图,则由学生们独立来分析。又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我比较全面地分析
了革命的必然性,人民群众的作用、进步性、局限性和革命的性质;在讲北
美独立战争时,这些方面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分析;而对独立战争的性质由
学生讨论来解决;讲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我在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比英
国、北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找出各自特点及共同规律。以后讲1848 年欧
洲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基本上都是由学生
分析原因、性质、进步性、局限性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各国革命的特点。
最后要求对“资产阶级革命”概念进行概括。这样,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得
比较深刻,而且学会了对比同类历史现象,概括共同特点,抽象出概念规律
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
我还注意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渐进程度,对他们的能力培
养也提出逐步提高、依次渐进的要求。例如,从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到对
比非同类事物,进而教以如何抓住本质的异同,概括其共同特点和规律;从
如何思考某一个问题到思考同一类问题;从分析战争的原因到分析战争的性
质、分析战争的胜败原因;从分析社会阶级矛盾到分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分析民族间矛盾,进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等等。有计划地由浅入深,逐步提
高,逐步放手。

3。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
难易适度,快慢适中,采用方法要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教材特点。我很
重视对学生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正确估计。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总要作系统的排
队,对于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进程中有哪些常感困难的地方,也细心观察加
以整理归类,针对他们的疑难点引导和帮助他们“铺路搭桥”,接通思路。
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所提的问题考虑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已有知识能
够回答的。对于当时历史课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到什么程
度,也实事求是的考虑,采用最有效的方法。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必须顺
序前进,既不能强求,也不能保守。
历史教科书往往把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概念的定义,历史现象的
结论等放在具体史实之前。如果刻板地按照教科书教,就只能用历史事实来
印证结论,而不是从史实经过具体分析,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这样不符
合学生的认识顺序。我常常先用各种手段介绍具体史实,然后师生共同分析
史实,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关于汉谟拉比法典,教科书就是先
提出四个严格保护,然后用一些例子来说明。所以我采用法典条文的资料,
让学生对条文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课文中的四个严格保护,进而认识四个保
护的阶级实质。

我还常把教科书上的一些词语、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有材料去展开想象、


思考。例如,教科书上对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是这样写的,“圆明园规模宏
大。。里面收藏着大量珍宝和财物。侵略军大肆抢劫。。”,这样空洞、抽
象的材料,学生难于理解、归纳。我就补充:“圆明园从1709 年开始建造,
清王朝经营了150 多年,模仿全国各地著名的胜景,集中在一起,是世界上
少见的豪华壮丽的宫殿。西方传教士称为‘万园之主’。里面收藏着丰富的
古代文物,如历代著名的铜器、瓷器和书画;有无数珠宝玉石雕成的器具玩
物,单是钟表就堆满了一屋子。英军进入圆明园后,头子下令每支军队上下
午轮流去抢劫,单是赫里恩一人就抢了珍宝文物7 筐,黄金2 万2 千镑。法
国军营里堆满了表、绸缎和其他珍品。从10 月6 日到9 日连抢4 天,最后一
把火把圆明园烧了”。我问学生“他们为什么要放火烧毁呢?”学生经过议
论,得出强盗本质和消灭罪证的结论。

对于难记和难以理解掌握的教材,经过分析整理,化难为易,实际上是
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不平等条约,学生记忆比
较困难,我就帮助学生归纳。这些不平等条约不外乎割地、赔款、开商埠、
丧失主权,所以讲解时总是从这四个基本方面和学生一起对比以前学过的条
约。又如讲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理论性强,学生领
会较困难。我就告诉学生,对于历史文献有时可抓住结论,通过演绎的方法
来理解掌握。所以我一开始就读了教科书的最后结论: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然后紧扣“转变”两字进
行讲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是伟大的转变。接着以转
变的任务,转变的途径,转变的保证和指出转变阶段的危险来概括整个报告。

4。反复训练。知识和能力是互为条件的。学生在接受方法指导以后,还
有一个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因此,我很强调反复训练。我严格要求学
生史论结合地来掌握知识和回答问题,这是为了促进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发
展。在要求学生概括出概念或规律时,必须以史实为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我
严格要求有史有论,称之谓“摆事实,讲道理”,否则我要追问到达到要求
为止。例如,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在不同阶段提出来有不同的要求。
刚上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读了教科书上关于意义的
一段话,接着提问“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当时只要求学生能举出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斗争不断失败的史实及对其
原因的分析,提及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就够了。在第一编的复习课上我又提出这一问题,要求能进一步以工人运动
第一次高潮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潮的史实来说明。在讲到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时,我又要求学生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
从胜利走向胜利,来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的含义。
为了交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之门,我很重视教给学
生分析各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怎样分析革命发生的原因,我是在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时抽象出来的。我向学生指出,分析历史材料一定要
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而历史环境最基本的因素是当时社会的
经济情况,所以首先要从经济上找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前夕,土地高度集中,
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在中国倾
销,排挤了传统的手工业。经济上这种矛盾必然集中反映在政治上,所以,
其次要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大量输入,加上赔款,白
银大量外流;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剥削,手工业者和农民大量破产,


阶级矛盾已达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革命的发生已不可避免。但是革命为什么
在这时候爆发,还要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1846 年至1850 年,连年灾荒,
人民生活无着落,纷纷起义,说明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者已
不能愿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已经形成。但革命形势形成还不一定爆发革
命,还要有革命组织或领导人的努力,所以还得说明洪秀全和拜上帝会的革
命活动。通过这样的分析,我总结分析革命原因的方法:分析经济上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政治上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革命形势
的形成,革命组织或领导者的革命活动,有时还要指出导火线。以后就要求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经过这样的训练,在学习
世界史时,同样可用来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等。这样的做法,实践证
明是很有效的。例如,我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告诉学生,分析
革命或战争胜败原因时,要分析主观因素,也要分析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
始终是主要的,有时候还要分析到基本原因。经过训练以后,在分析抗日战
争胜利和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教材中并没提及客观因素,学生却能用史实
补充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巴黎公社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悬殊的客观因
素。

不断要求学生系统整理知识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一
环。我经常要求学生对分散在各章节的同一个问题,独立作系统整理。例如,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逐渐结合的过程;用史料说明袁世凯是阴
谋家、两面派、卖国贼等等。这样做不仅对某一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