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18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18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秦武王和甘茂订了一个盟约,就藏在息让。甘茂被拜为大将,领兵五万,先打宜阳城。没有想到五个月都没把城攻下来,右丞相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拖延这么长时间,莫非要搞兵变或投降敌人。’“秦武王经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写着“息让” 两个字。秦武王拆开一看,知道自己轻信馋言动摇了攻韩的决心,觉得很对不起甘茂。于是增兵五万开赴前线,终于攻下了宜阳城。 

触龙婉言劝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就遇上了一件很棘手的事:秦国向赵国大举进攻,赵国国力薄弱,难以抵挡,就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大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答应出兵。可是,赵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无论怎样都舍不得,秦国攻势又紧,这可怎么办呢?
  左师触龙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赵太后。这时太后刚刚送走了一批来劝说她答应人质的大臣,因为双方发生了争执,她正坐着生闷气呢。赵太后暗中拿定主意,如果这个左师也是来劝她送出长安君的,她一定要当面啐他一脸唾沫,以示自己不答应送儿子去做人质的决心。
  左师好像知道赵太后心思似的,一见面就问暖问寒的,绝口不提长安君的事。接着,左师又向赵太后提出要安排他的小儿子舒祺的工作。希望能编进黑衣卫士的队伍,在保卫王宫中有所贡献。赵太后见左师这样喜爱小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絮絮叨叨地问道:“左师,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左师挺认真地说:“比你们做母亲的还疼得厉害。”
  赵太后像见到知音一样,彼此有了共同的语言,很动感情地说:“你们男人不了解女人的心,女人疼小儿子才厉害呢!”
  左师敲了一阵边鼓,觉得劝说赵太后己到了火候,于是不露痕迹地把话题引到了长安君,“依我看,你疼女儿燕后就超过了长安君。”
  赵太后连连摇头说:“你搞错了,我疼燕后哪比得上疼长安君呢?”
  左师抓住契机不放:“我记得你送燕后外嫁燕国的时候;你拉着她的手直淌眼泪。以后,你总是祈祷燕后在那里好好地生儿育女,日后继承王位。这不是在为燕后的长远利益打算吗?依我之见,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孩子。”
  赵太后不作声,侧着头听左师说下去:“从现在起,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封侯和继承侯位的,今天已经没有人了。这些人中有一些遇到祸难,本身就灭绝了;祸难来得慢的,就落在他们的子孙身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君王的子孙地位很高,可他们没有建立功勋;待遇丰厚,却没有做出业绩。这种突出的矛盾,就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说到这里,左师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借以观察赵太后的神态。见她频频点头似有所悟,于是又说了下去:“长安君现在的地位够高的了,封给他的土地也够多的了,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你太后赐给他的。只是,太后忽视了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给长安君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太后逝世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这样看来,你替长安君的打算远远比不上燕后,所以我说你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
  赵太后已经完全接受了左师的观点,于是轻快地说:“你说得挺有道理的,长安君的事就全部托付给你了。” 

李牧袋怯迷匈奴
 
  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滚滚,旌旗飘扬,鼓角激荡。善征好战的单于统率的15万匈奴骑兵,发起了对中原赵国的掳掠战争。
  “嘿嘿,李牧(?—前228 年)这个懦夫,今天再想把脑袋缩在衣领里高悬免战牌可不成了。”
  “对,今天我们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总让我们感到碍手碍脚的。”
  “赵军该不会设下埋伏吧。”
  “你也太多虑了,李牧有胆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数百骑兵打个大败了。”
  “这倒是的。”
  。。。。
  单于和部将们骑着战马,一路谈笑着向前进发。前天,他们已派小股部队前往赵营里骚扰,李牧的军队不战自败。匈奴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得百十头牛羊,还劫持了几十名赵兵。
  一连数年中,李牧在雁门关安营扎寨,从不出战。单于认定李牧胆怯畏战,他那几十万驻边守军根本毋须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单于调动精骑15万,从正面发起了对赵军的进攻。
  匈奴前锋部队已攻入李牧大本营了。
  “启禀君主,赵军营中竟无一人。”先锋官赶来向单于报告。
  “嗯、李牧这小子大概早已逃跑了。”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命令部队全速开进。”
  正当匈奴主力部队全部进入赵军阵地之时,忽听军营四周号角齐鸣,喊杀声四起。只见四面八方无数的赵军步骑兵似乎从天而降。
  “啊!我们陷入包围了。快撤!”单于急忙下令撤军。
 ∩哪里还来得及,过去一向畏敌如虎的李牧军兵,似乎个个变成了雄狮,呐喊着,举着刀剑枪械,像潮水般向匈奴兵冲杀过来。
  一场激烈的厮杀后,单于扔下10 万多个尸首,带着数千人马,丢盔弃甲地逃了回去。
  从此十多年里,匈奴兵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了。
  原来赵将李牧熟知匈奴兵骄横跋扈的习性,因此,便对匈奴兵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坚守不战,甚至在军中规定:一旦匈奴入侵,全体将士务必回营自保,不得迎战,有敢捉拿匈奴人的处死C而久之,不用说匈奴人说他胆小如鼠,士兵们也开始埋怨他是畏敌之将。赵王更责怪他无能。但李牧依旧只守不攻,终于引得单于上了钧,打了大胜仗。 

王翦以逸待劳计
 
  战国末年的一天,秦王赢政把大将王翦送到灞上后,还要再送爱将一阵。王翦赶忙再次拦主的马头。
  “大王,您不要再送了。千里送行终有一别,何况,宫中大臣们都在等着您。”
  “好,老爱卿呵,这次重振我大秦威仪的希望,就寄托在您身上了。上次我没有听您的话,让李信他们出战,吃了败仗,丢了咱秦国的脸。王老爱卿能识大体,顾大局,体谅朕的难处,朕很高兴,很感激。”
  “陛下,您说到哪里去了,为大王开疆拓土,荡平天下,是咱大将的本分事。陛下,请回吧。”
  “老爱卿,那我们就此作别,预祝爱卿马到成功。”
  “多谢大王。”
  王翦与秦王在灞上长揖而别,统率着60 万大军直入楚地。
  “将军,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一到达楚国境内,王翦便向部将下达了命令。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精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高悬免战牌数月,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官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
  “不要瞎猜想,王老将军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赖。
  果然,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挡,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 

甘罗十二岁出使
 
  战国时,秦王派遣大臣蔡泽去燕国拆散燕国和赵国的联盟。  燕王听信蔡泽的话,叫太子丹去秦国做人质,又请秦王派一个大臣来燕国当相国。
  秦国吕不韦派张唐到燕国去。张唐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过赵国,赵国悬赏说:”能抓到张唐,赏赐100 里土地。‘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够去。“文信侯吕不韦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伺奉他的是个12岁的孩子,名叫甘罗,他是甘茂的孙子。听说这件事以后,甘罗就对吕不韦说:”让我去说服他,教他去赵国。“
  吕不韦大声斥责道:“走开!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难道他会听小孩子的话?”
  甘罗不服气地说:“从前项橐7 岁的时候,就当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已经12岁了。我要是请不动他,您再骂我也不晚哪!”
  吕不韦说:“那么,你就去试试吧。”
  甘罗见了张唐问:“将军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比谁大?”
  张唐说:“武安君南边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边打败了燕国和赵国,每战必胜,每攻必取,不知打了多少回胜仗,夺到了多少座城池,我哪儿比得上他呐?”  甘罗又问:“那么文信侯的权力跟应侯范雎的权力比起来,哪个大呐?”  张唐说:“当然是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说:“应侯要攻打赵国,武安君不愿意去,离开咸阳七里就死在杜邮。  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上燕国当相国,将军却坚决不干,我还不知您将死在什么地方呢!“
  张唐慌忙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甘罗对吕不韦说:“张唐已准备出发去燕国,可他还有点怕赵国,请丞相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上赵国替他疏通疏通。”
  不几天甘罗到了赵国。赵襄王到城外迎接秦国派来的外交官。甘罗问:“燕太子丹上秦国做人质,大王知道吗?”
  赵王说:“知道。”
  甘罗又问:“张唐去燕国当相国,大王知道吗?”
  赵王说:“也听说了。”
  甘罗说:“大王既然都听说了,就应当明白贵国所处的地位。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是燕国对秦国信任的表现;张唐去燕国当相国,是秦国对燕国放心的标志。秦燕两国友好,就是为了夹击贵国,以扩展敝国河间一带地方。您还不如将靠近河间的五座城割让给秦国,我回去求求秦王,不让张唐去燕国,并送还燕太子,跟他们断绝友好关系,咱们两国结成友好邻邦。如此强大的赵国去收拾那样弱小的燕国,您所得到的哪里仅仅是失去的五座城呢?”
  赵王立即割让5 座城给秦国。于是秦国送回了燕太子丹,后来赵国攻打燕国,取得了上谷一带30座城池,把其中的11座让给了秦国。不久秦王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 

优旃三次谏秦帝
 
  优旃是秦国的宫殿演员。别看个儿矮矮的,长得挺丑,可是能说会道,令人发笑。
  初冬的一天,秦始皇在宫中设宴犒劳文武大臣。不巧下起了雨。在宫外台阶下站岗的卫士们,衣服淋得湿漉漉的,一个个冷得嘴唇发紫,牙齿打颤。
  优旃唱了一段戏,走出来看到这种情景,同情地对他们说:“我来想办法让你们休息。不过,一会儿我呼唤你们,你们就得高声回答说‘有!’”
  卫士们点头称是。
  优旃回到官中,高声呼道:“卫士们!”
  卫士们在外面齐声答道:“有!”
  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却要在雨中站立着,而我虽然长得又矮又小,却很幸运地在宫中休息呢!”
  秦始皇听出优旃在诉说卫士们的艰苦,就说:“一半卫士回屋休息,到时再出去换岗。”
  又有一次,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想修一个几百里长的大苑囿,养各种各样珍兽奇禽供他玩赏。优旃故意赞叹地说:“陛下,这主意真是太妙啦!多养些兽在里面,待敌人打来,您只要命令它们用角去抵挡就是了。”秦始皇笑笑,放弃了修大苑囿的想法。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为秦二世。为了使京城咸阳更加美观,竟下令把城墙油漆一遍,这下可要消耗很多很多钱财劳力呢。
  优旃听了这命令,拍手吟唱道:
  城墙漆得溜光光,
  敌寇来了不能上;
  城墙漆得油荡荡,
  敌寇一爬准粘上!
  优旃唱完,却又故作为难的样子说:“只是油漆过的东西,不能曝晒,要阴干,漆才不会脱落。我看陛下还是先建一座能把整个城罩起来的大屋子,再油漆城墙吧。”
  秦二世一听,只得摇摇手说:“那就算了吧。”  

陈胜鱼孤兴兵计
 
  秦二世一年(公元前209 年)七月,有两名秦朝军官押着900 名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的密云县)去驻防。这时正是夏天,常常下雨。队伍来到靳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因为此地靠近淮河的支流浍河,地势低洼,暴雨连续下了几天,把大道部淹没了。队伍只好扎下营来,等天晴了再走。这900 人的队伍中有两个强壮的大汉,被推为屯长。一个叫陈胜(?—前208 年),是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一个叫吴广(?—前208年),是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这天夜里;他们在帐篷里嘀嘀咕咕地商量着怎样死里逃主。原来,按照秦朝的法律,误了日期,就要杀头。而现在再怎么赶路,也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
  陈胜说:“既然误了期,到那儿是死,现在逃走被捉住了也是死,还不如干脆拼死造反呢!”
  吴广说:“朝廷那么强大,我们怎么造反呢?”
  陈胜说:“天下人受秦皇暴政的苦已经很久了。听说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按理不该由他来继承皇位。应当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苏,因为扶苏常常劝他老子不要多杀人,就被秦始皇派去守长城了。如今听说二世为了篡位,害死了公子扶苏。老百姓只听说扶苏很英明,但还不知道他的死讯。楚国的大将项燕,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又十分爱护,很得人心。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在楚国灭亡时逃走了,咱们楚国人很怀念他。要是我们现在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百姓反对秦二世,响应起义的人一定会很多的。”
  吴广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和陈胜一起干。当时的人都很迷信鬼神,两人就决定利用这一点,先要取得900 个壮丁的信任。他们上街买了块绸子,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然后把这块绸子暗暗塞进一条鱼肚里。一个壮丁从街上买回了这条鱼,剖开肚发现了这个字条,这事一下子在壮丁中传开了。
  那天晚上,陈胜又叫吴广到营地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去,在一个竹笼里点上烛火,然后把它放在草木丛中,远远望去,就像忽明忽暗的“鬼火”一般在闪耀着。吴广还躲在那里模仿着狐狸的声音,叫着:“大楚兴,陈胜王。”
  大家越发奇怪,认定陈胜是个“真命天子”。
  吴广一向爱护别人,壮丁们大多和他很合得来。一天,他趁两个军官喝醉时,故意要军官放他们回家,想用这些话来刺激他们,使他们发火,来当众侮辱自己,以激起大家的不平。两个军官哪知是计,果然扬起鞭子,狠狠揍了吴广几下。吴广大骂起来,军官就拔剑要刺,吴广、陈胜见火候已到,就冲上去夺过两个军官的剑,将他们刺死了。
  接着,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来造反,900 个壮丁一齐响应,揭竿而起。于是发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