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特当即命人将官印持来,投给吴军,并说:“我的官印在此,可作信物!另外,我连夜将全城官兵名册造好,明日送交贵军!”诸葛恪便传令三军暂退数里,停止了攻击。
张特却即令军民连夜加固城防,士兵和百姓趁着夜色,拆毁房屋的木料、砖石,运到城墙上,将几处缺口修补完好,还搞了双层加固。一切安排停当,张特又登临城墙,对着土山上的吴军哨兵大骂道:“你去传话给诸葛恪吧,我堂堂魏国大将,岂能投降你们东吴小儿?”
诸葛恪情知受骗,恼羞成怒,下令务必近日内攻克新城。吴军不得不拼尽全力,蜂拥攻城。怎奈张特城防甚为坚固,吴军长期脱离后方作战,粮草、武器已经难以为继,士气早已衰退,只得丢下许多尸体退兵回国。
赵咨使魏展辩才
曹丕自称魏王后,马上派使者昼夜兼程赶到江东,宣布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吴王孙权委屈求全,接受了魏的爵命。送走魏国使者,他心里却在嘀咕:让哪位做使者入魏回谢呢?曹丕肯定有种种刁难之辞,这人一定要机智过人、能言善辩。对,叫赵咨去吧!
赵咨刚拜见过曹丕,曹丕真的笑眯眯地扔过一句话:“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
赵咨马上朗声相告:“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
曹丕一听,脸色骤变,心中大为不快,但还是装出一副大感兴趣的样子:“赵先生,能不能讲详细点?”
赵咨深施一礼道:“既然魏王给了我天大的面子,我就举吴王做的几件实事吧。”赵咨清清嗓子,继续侃侃而谈:“鲁肃出身平民之家,吴王让他作心腹大臣,这不是聪吗?吕蒙是士兵出身,吴王培养他作领兵上将军,这不是明吗?俘虏了魏将于禁又不杀他,这不是仁吗?攻下了荆州却不命令士兵大开杀戒屠城,这不是智吗?拥有三州之地,却心想着天下四方,这不是讲策略吗?”
赵咨这番话句句讲事实,又软中带硬,曹丕不好发作,略皱皱眉,转移话题:“吴王有学问吗?”
赵咨马上接过话茬:“吴王选拔贤能,专心研究兴邦济国大计。一有空闲,广泛阅读经书史籍。不过,他才不学那些迂腐的书呆子,死啃书本寻章摘句抠字眼!”
曹丕话锋一转,扔过一道难题:“吴王这么起用贤人,国力这么强大,能向外南征北战讨伐吗?”
赵咨道:“大国有征伐的雄兵,小国也自有防御的良策。”
曹丕突然嘿嘿笑了:“赵先生,跟你开个玩笑:吴国怕不怕魏国呢?”
赵咨挺起胸脯,直视曹丕:“东吴有百万雄师,以宽阔的长江作护城河,还怕谁呢?”
曹丕佩服道:“吴王手下,像先生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呢?”
赵咨答道:“聪明通达的人近百人,橡我这样的人么,车载斗量,多不胜数啊。”
曹丕心中暗暗赞道:“应对半响,没半句破绽,真是旷世奇才哪!”
司马懿装病翦逆
躺在红木太师椅里,司马懿(公元179—251 年)心事重重:“魏明帝驾崩,幼子齐王曹芳即位,自己身为太尉,和大将军曹爽受明帝遗诏,同辅朝政。曹爽原先不敢自专,凡逢大事必请问。如今,他竟引荐心腹,架空了我。
唉,人家曹爽是宗室贵族,再加自己太尉兵权已被夺去。当了名空架子的太傅,怎能与这小子硬拼呢?养病吧,让曹爽这小子忘了我。”
曹爽没有忘记他。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暗暗嘱咐李胜:“去司马懿处告辞,探探虚实。”
“报太傅,李胜进见!”一声通报惊醒了司马懿。他忙让两个婢女搀扶着,坐在雕花大床上。
李胜刚刚跨入,司马懿忙以手拿衣,衣服却扑的落地。他又向婢女比划着双手,示意口渴。婢女端上一碗粥,可马懿滋溜滋溜喝着,粥汁竟全顺着口角流到了胸前。
李胜心中大喜:司马懿不中用喽!脸上却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皇上年幼,缺了您辅助不行。您病成这样,天下人都会痛哭流涕的。”
司马懿长叹一声,“我老了,快进黄土了。听说您出任并州刺史,好好地干吧,恐怕,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李胜忙纠正:“太傅公,我是去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知道李胜是荆州人,把荆州说成本州,但他故作昏庸:“君将出任并州长官,好自为之。”
李胜再也忍不住,反复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一意装病到底:“君去并州出任刺史,正好为国建功立业。此地一别、恐今生再难见面。有一事相托于您!”说着唤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出来,恳求李胜:“两小儿从此与君结为朋友,只求您在我死后多多照顾。”话语间,司马懿已开始抽泣起来。
李胜匆匆告别,直奔曹爽家,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将军,太傅胡言乱语,手已拿不动杯子,南北都分不清,肯定活不长了。”曹爽大喜过望,不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更加肆无忌惮地弄权。
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老规矩去高平陵祭祀祖先,曹爽兄弟率兵随驾出行,好不威风。城中无主,司马懿马上部署兵马,飞速占据武库,控制都城。然后,他屯兵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兄弟送去一封信:“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遗诏,内则僭拟,外专威权,挟幼主以令天下。如秦朝赵高、汉朝吕后、霍光等乱臣赋子。我遵皇太后之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令你们留下幼主及宫内一切侍从。你们自己乖乖回家,尚可恕罪;若违此令,格杀勿论!”
曹爽兄弟眼见重兵压境,不得不依言而行。
曹爽兄弟回府后,司马懿征发来的八百民工接踵而至、在曹家四周筑起高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高墙上严密监督曹家的一切行动。曹爽兄弟心慌意乱,马上给司马懿写了封乞求信试探虚实:“司马公,家中无粮,请求接济。”司马懿读罢来信,微微一笑,马上下令:“备一百斛大米,再多备些肉脯、盐、大豆、送到曹爽兄弟府上!”士兵们送来了这些东西,曹爽兄弟心中略显宽慰:司马懿不计前怨,看来自己可以免去一死啦!
谁料想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正忙着在朝中翦除曹爽党羽,将他们一一打入监狱。全部障碍扫除后,司马懿把曹爽兄弟也关进狱中,最后以谋大逆的罪名,灭了曹氏九族。
孙亮辨蜜中鼠屎
孙亮(公元242—260年)是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的小儿子。孙权死时,他只有10岁,就做了国君。一天,园丁向国君献上一筐青梅,孙亮刚想吃,想到宫中仓库里有蜂蜜,就叫太监去取。那太监知道宫廷里收藏的蜂蜜味道特别好,也曾经向掌管内库的官吏讨,都遭到那官吏的拒绝,太监一直气在心里,想报复一下。他把蜂蜜领出内库外,在蜂蜜里放了十几颗老鼠屎。
太监献上蜂蜜后,孙亮把青梅在蜜中浸一下,刚要吃,猛然发现蜜中有老鼠屎,气愤地下令把管理仓库的官吏押来。
孙亮质问道:“你专职管理仓库,却竟让老鼠把屎屙到蜂蜜里,知道这是什么罪吗?”
那小官吏知道这是渎职罪,轻则丢官,重则坐牢。但他一直小心翼翼,存放蜂蜜时先检查有没有杂质,检查后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绝对不可能有老鼠屎的。他于是连连叩头,接着反复申诉,高喊冤枉。
孙亮沉思了一会问:“太监向你要过蜜吗?”
小官吏说:“他私自向我讨过多次,我没敢给。”
太监大声嚷道:“胡说,我从来没有私自向他要过。”
这时,站在孙亮身边的几个大臣说:“他们的供词不一样,应当把他们送到监察司审问。”
孙亮摆摆手说:“不用,这事很容易弄清楚。”说罢,命令太监把老鼠屎捞出来,并叫他把老鼠屎用刀剖开。
孙亮逐个检查了剖成两半的老鼠屎后,笑着对身旁的大臣说:“你们看,如果老鼠屎早就放在蜜里,那么,应该里外都是潮湿的。但是,这些老鼠屎,都只是湿了点外表,里面都是干燥的,说明是刚放进蜜中不久。这说明是太监领出蜂蜜后,放进去的!”
太监这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承认自己犯了陷害罪,请求宽恕。在场的人对年纪很小的国君判别是非这样准确,感到十分震惊。
张举焚猪察真情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任句章县县令。
一日,有人来报“谋杀亲夫”案,被告是个30 多岁的妇人。她身穿素衣,一到大堂就号陶大哭。
原告申诉道:“我是她丈夫的哥哥,昨日她回娘家,正巧半夜我弟弟家突然起火,那里四周没有人家,待我们赶到时,房屋已烧塌,我弟弟死在床下。平日,这女人行为不端,定是她同奸夫商量,先回娘家,半夜又同奸夫谋杀了我弟、再焚火烧屋,以借口‘火烧夫死’,请大人为我弟作主!”
那妇人发疯似地跳了起来:“你说我有奸夫,奸夫是谁?你说我是谋杀亲夫,又有什么证据?”那大伯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什么来。妇人更是气愤,忽然凄惨地大叫道:“我的命真苦啊!年轻轻守寡,还要背个黑锅,叫我还怎么活呀!还不如让我一死了事!”叫罢,猛地向旁边的厅柱上撞过去。差役慌忙一把拦住。于是她哭得更加伤心,音量之大,音调之悲,简直能锯碎人的心呢。
张县令冷眼观察了一会,想:眼下毫无证据,先去验尸再说。
来到死者的家,只见房屋已经倒塌,灰烬在风中飞旋。验尸结果,并无可疑之处。张县令掰开死者的嘴看了看,想了一会,挥挥手说:“办丧事吧。” 说着向那妇人瞥了一眼,但见她的眉宇间竟有一丝宽慰之色,像突然放下了一桩心事。她大伯却急了起来。张县令并不理会,又说:“办丧事要宰两头猪吧?”
妇人说:“要的,要的。”
张县令叫死者的哥哥捆了两头猪,又叫人在家门口点起两堆火。众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听得县令说:“把一头猪宰了,架在火上烧;另一头猪活生生地烧!”一会儿柴火烧光了。张县令叫人掰开杀死后烤的猪的嘴,只见里面没有灰;又叫人掰开另一头活烤的猪的嘴,见里面有灰。于是张县令说:“你们看死者的嘴里也没有灰,说明他是死后被焚烧的。”他转身问那妇人说:“这下你还有什么话好讲?”
那妇人只好招供出与奸夫串通一气,谋杀亲夫的罪行。
高柔深究破凶案
三国曹魏时,高柔充任廷尉。当时,军营中纪律十分严明,稍有越轨,便将严罚,且株连亲属。
一日,营中报告上司说,护军营军士窦礼已数日不归,想来是开了小差。为严军纪,请求追捕,同时没收其家财产,罚其妻盈以及全家男女充当官家的奴隶。
消息传至窦礼的妻子盈的耳中,她为之大惊,声称冤枉,向官府申诉。但官府因此案涉及军中之事,不敢受理,只是轻描淡写地推却了事。盈见无申诉之门,为了全家的安危,拼死求见廷尉高柔,请其明察。
高柔听完申诉,问她:“你怎么知道你丈夫不是逃亡?”
盈哭道:“我丈夫久经沙场,从不惧怕战场上的刀光血影,绝不会逃跑。另外,他对我十分珍爱,亦不是那种轻薄浮华不顾家庭妻小的人。我以为他的失踪定另有隐情,请大人公断。”
高柔听后觉得有理,问:“你丈夫与别人有过仇恨吗?”
盈回答:“丈夫为人良善,从没跟人有仇怨。”
高柔再换一个角度问:“你丈夫没跟人有钱物上的交往吗?”
盈想了想,答道:“对了,曾借钱给同营军士焦子文,我夫多次向他索要,他不肯归还。”
高柔心中一惊。这焦子文为人狡诈刁蛮,前天酒后伤人触犯军纪,正被押在监狱,窦礼失踪此事会不会与他有关呢?想到此,高柔对盈说:“你且暂回去,待我调查之后再作决断。”
高柔待盈走后,立即传令将焦子文从牢中提出,询问几句前日伤人之事后,谈锋一转问道:“你曾借过人家的钱吗?”
焦子文措手不及,面容失色,过了片刻方才回答:“我孤单贫穷,不敢借人家的钱。”
高柔见他神态有异,单刀直入道:“你曾借过同营军士窦礼的钱,为什么说不曾借呢?”
焦子文闻言脸色大变,知事已败露,无言以对。高柔怒喝道:“你已经杀了窦礼,我证据在手,趁早招认,方可减罪,否则休怪军法无情!”
焦子文顿时魂飞魄散,连忙叩头招认了犯罪事实。
钟毓钟会巧应对
三国时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钟毓,弟弟叫钟会,两兄弟从型都很聪明,但性格却不同,钟毓比较憨厚,而钟会则比较调皮,虽然做着同一件事情,弟兄俩却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一次,父亲午睡,钟会就出主意与钟毓一同溜进父亲的房间去偷药酒喝。其实父亲是假装睡着,偷偷察看两个儿子的行动。
钟毓先向父亲跪拜,行礼如仪,然后才开始喝酒;钟会不但不拜,喝酒时,还向父亲做着鬼脸。父亲当时没有出声,事后问钟毓:“我既已睡着,为何行礼?”
钟毓答道:“偷喝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拜更觉不安。”
父亲又问钟会:“你为何不拜?”
钟会答道:“偷酒已属非礼,所以不敢行礼!”
钟繇见两个儿子回答得都很有理,满心欢喜,便没再加以责备,只是勉励他俩好好读书。
魏文帝曹丕得知钟家兄弟的才能,就命钟繇带着孩子来见。
钟毓和钟会都是第一次见皇帝,但神态各异。大殿上庄严肃穆,魏帝高坐龙椅,威严显赫,卫兵列队,刀戟并举,钟毓一见这副阵势,紧张得满面流汗,而钟会则若无其事。
魏文帝问钟毓:“你为什么出这么多汗呢?”
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实话,钟毓当时确是这种心情。
魏文帝又问钟会道:“你为什么不出汗呢?”
钟会应声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是虚言,但回答得比哥哥巧妙,有胆有识。他的回答使魏文帝和百官都惊奇不已,齐声夸奖兄弟俩聪明过人。
钟会长大后,官拜秘书郎、镇西将军,和邓艾一起进兵四川,灭了蜀国,事实证明他是个有才能的人。
羊祜边境攻心战
西晋名将羊祜(公元221—278 年)逝世不久,吴国被平定了。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晋武帝双眼泪光盈盈,喃喃自语:“说良心话,这都是羊祜公立下的功劳啊。要论功劳,他最大。”
原来,公元269 年(西晋武帝泰始五年),羊祜奉晋武帝之命征讨吴国时,成功地运用了攻心战术。
晋吴两国大动干戈,常有吴国兵将前来投降。羊祜细细问过一遍后,总宽宏大量地说:“想回去也行,你们来去自由。”每次外出活动,羊祜常穿一身轻便皮衣,不着铠甲。住所附近,保卫的侍卫总不超过20人。一有空闲,羊祜就跟将士们一块儿去打猎捕鱼。这一切,全给吴国士兵看在眼里。他们从来未见过这么平易近人的敌军将领,渐渐失去敌意,纷纷越过边界向羊祜投降。吴军的斗志,开始慢慢松懈。
羊祜这人很怪。两国交战,他不搞突然袭击。晋、吴将士,云集战场。一时狼烟烽起,战鼓声不绝于耳。有位将领说要献诈兵之计,羊祜却呼唤左右侍从:“来,把他捉住。用美酒灌醉他,让他开不了口。”那将领给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