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34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34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美酒灌醉他,让他开不了口。”那将领给扭着灌个酪酊大醉。两军交战正浓,有人捉来了两个吴国小孩子。两个小孩瞪圆了双眼,惊恐万状。羊祜冲他俩宽慰地笑了,忙招呼壮士:“送他们回去,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家,一定要保证他们平安无事。否则,唯你们是问!”两个小孩子破涕为笑了。不久以后,吴国将领夏详等前来投降,那两个小孩子的父亲因大受感动,也带着部将来投降。
  有一次,吴国将领陈尚、潘景入侵晋地,羊祜派兵追击,截杀了他们。事后,羊祜却隆重地给他们举行葬礼。羊祜高声宣扬他俩是宁死不屈、报效吴国的忠臣。陈尚、潘景的弟子闻讯后,悄悄赶来送葬,羊祜以礼相迎,以诚相送。吴国将领邓香举兵入侵晋朝夏口,一败涂地,给羊祜活捉。邓香被晋兵捆绑押送到羊祜面前时,心中诚惶诚恐,羊祜却微笑着挥手吩咐松绑,饶恕了他。邓香感激涕零,连连叩头。他返身入吴,马上带领大队人马投降了羊祜。
  羊祜这边的人一旦进入吴国领土,却都有特殊的“规矩”。收割吴国的谷物当军粮了,都要统计好数目价值,送给吴国百姓丝织品作为偿还。羊祜和手下兵将驰骋在吴、晋边界打猎、游玩,总在晋地活动,从不踏上吴国土地。禽兽不识边境线,有时它们乱窜,一旦禽兽先被吴国人射伤逃到晋国这边来,羊祜总吩咐手下绑好后送还给吴国人。
  没多少时候,吴国人对羊祜心悦诚服。吴国虽与晋国敌对,却尊称羊祜为“羊公”。跟羊祜对战的吴国将领陆抗也喷喷称赞:“羊公胸怀宽广,连乐毅、诸葛亮都比不上他啊!”
  吴国人的心逐渐偏向羊祜。这一切,都为晋国征服吴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无怪乎,晋武帝会这么动情地追念这位作古的大臣。  

马隆磁石吸敌兵
 
  公元279 年的一天,西晋都城的中央大街上,一队3500 人的兵士,带着充足的军粮和精良的武器,步伐严整,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城外开拔,要去执行收复被鲜卑族首领树机能抢占的凉州的任务。部队渡过淄水,很快进入凉州地界。
  凉州城内的树机能手中统有几万兵马,自探子来报说晋武帝司马炎将兵发凉州后,早就分派重兵占据了险要位置和有利地形,在晋军的必经之路扎好口袋;并算好晋军可能撤退的路线,同时,埋设伏乓截断后路。在树机能看来,这一仗必胜无疑了。
  这天下午,晋军主帅马隆率部到达一个山口,他让部队停下休息。这时前卫哨兵来报:“主帅,前面山谷道路狭窄,两旁山上看似埋有伏兵。”
  “知道了。”马隆立即命令后续部队把偏箱车推到前沿分给各营,兵士们推着偏箱车继续挺进。突然,树机能的伏兵在两旁山坡上使用弓箭和石块发起了进攻。可是,马曼因为有偏箱车遮挡飞箭流石,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能边还击边前进。第一次战斗,树能机不得不宣告失败。
  马隆让部队稍事休息后,即刻传令士兵到附近的某处运石头。要他们把运来的石块垒在一条窄路的两侧。他算准树机能求胜心切,必定由此道来偷袭西晋军。马隆又让士兵们全部换上犀牛皮盔甲。
  西晋军刚换上犀甲,树机能的部队就已赶到了。勇猛的鲜卑族士兵“哇哇”地冲了过来。可是当他们进入那条窄路后,一个个都被两旁的石头吸住动弹不得,“汉人有妖术,汉人有妖术。”鲜卑兵大叫着。马隆士兵冲杀过去,却畅行无阻,一下子砍倒了几千鲜卑兵。在这场大战中,骄横跋扈的树机能也被杀死了。
  原来,马隆曾对这里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专门考察,了解到这里有一种吸铁磁石。马隆即刻联想到,战场上士兵的盔甲是铁铸的。若把这一特点使用到战场上制敌,会发挥出奇妙的效果。就这样,马隆一举收复了凉州。  

石勒献礼夺蓟城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 年)三月初的一天,西晋幽州治所蓟城守将王浚高兴地在读一封信。这信是羯族首领石勒派人送来的。信中说:“。。我素闻王将军天下无敌,钦佩之至,今函大人,意在表达敬服之心。为稍示敝人投效诚意,我将于三天后亲赴蓟城给王将军献礼。”
  接着,王浚召集部将,当众把石勒的那封信宣读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地吹嘘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信诚服人是为将之道至要至要的所在正当他吹得眉飞色舞的时候,一位部将站出来劝谏道:“将军,石勒这人贪得无厌,从来不讲信义。他说敬服我们前来送礼,恐怕其中有诈。我看,我们还是调动部队,及早准备为是。”
  王浚正讲得兴致勃勃,被他这么一打断,火就来了,他脸往下一沉,道:“石勒这次是来拥戴我、投诚我的。谁敢再说调动部队,我先杀了他!”
  两天后,石勒统率大军抵达易水,悄悄朝蓟城推进。第三天早晨,蓟城城门外黑压压的一片。原来是石勒的士兵赶来的几千头牛羊。“快开城门,我给王将军献礼来了。”石勒骑马来到城门口,对着守门卫兵喊道。王浚得到报告后,连忙下令大开城门迎接。城门一开,牛羊像潮水般拥进城内,一下子把街道通路塞得严严实实。这正是石勒早就预谋的计策。他害怕王浚在城内埋设伏兵,就用这些牛羊把城中街道堵住,使王浚的士兵不能出来冲杀。当得到第二次飞报时,王浚也开始意识到来者不善了。但刚要下令部队出动时,石勒的大军已冲入城里了。王浚吓得逃出庭院,被石勒的士兵生擒了。
  “王将军,现在,您可接受我的献礼了。”石勒坐在王浚的大堂上,不无讥讽地对被捆绑着的王浚说道。此时,王浚后悔已经来不及啦!  

王戎辨路边苦李
 
  西晋时期的宰相王戎,小时候就很聪明。
  夏日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临沂城外去游玩。他们跳呀蹦的,玩得正带劲,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很口渴。
  一个小朋友说:“走,我们去找些水果吃吃。”
  他们远远看见大路边有棵李树,就奔了过去,好啊,上面沉甸甸地挂着满树熟透的李子。
  小朋友们高兴地嚷道:“多好的李子呀!多妙的李子呀!我们可以吃个痛快啦!”
  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旁边不动。
  有个小朋友问:“喂,王戎,你还站那里干啥呀?”
  王戎说:“这李子是苦的,不能吃。”这时,一个小朋友已经咬了一口,“啊!啊!真是苦的,苦的!呸!呸!”
  小朋友们都尝到苦味,扔下李子,跑到王戎面前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认真地说:“这棵李树在大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啦。这是棵野生的李树呀!  

祖逖的真假军粮
 
  东晋名将、豫州刺史祖逖(公元266—321年),为恢复晋朝江山,曾数度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有一年,他率军与北方羌族首领石勒的侄子石季龙交战。石季龙在败退途中,掳掠了豫州,留下战将桃豹守卫一座孤城。
  祖逖乘胜前进,派出先锋韩潜进攻桃豹。韩、桃真是棋逢对手,经过反复剧烈的较量,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结果僵持在孤城里:韩潜占据东城,从东门出入;桃豹占守西城,从南门出入。双方拉锯式地打打停停,战斗了40多天,军粮都快吃完了。祖逖听到韩潜求援粮草的报告,心里非常焦急:总部的军饷也是不敷需要,到哪儿去筹备粮食呢?
  祖逖谋划了许久,计上心来。一天,他命令官兵拿出上千只空米袋,将黄土灌入米袋,一袋又一袋地排列在地上。然后,组织千人的粮食运输队,另派精兵“护送”,将军粮运到韩潜驻守的东城去。另外,他又派出几名士兵挑着几袋货真价实的粮食,跟在运输大队后面,装作疲劳不堪而掉队的样子,停在路边休息。桃豹见状,立即发兵避实就虚,放过祖逖的运粮大队,抢劫“掉队”的粮食。那几名“掉队”的运粮兵见敌军蜂拥而至,即按祖逖的吩咐,弃粮逃走。桃军欢天喜地地抢走了那几袋粮食。
  粮食上交给桃豹,打开口袋一看,全是白花花、饱绽绽的大米。桃军官兵因为连续多日没吃上饱饭了,一个个像饿狼似地盯着它们。桃豹挥了挥手,示意可以烧饭,部下一涌而上,将它们瓜分了,结果只有部分士兵吃上,大多数士兵都没沾上一粒米,纷纷骂娘,想到东城的韩军已获得大批接济的粮食,再也没有心思打仗了。桃豹又急又恨,不得不派人连连催请石勒运粮救援。
  石勒闻报,立即筹措大批军粮,组建运粮驴马千头给桃豹送去。谁知祖逖早已料到对方有此一举,命令韩潜等派重兵在敌人必经的汴水一带予以拦截,全部俘获。
  桃豹等了好多天,不见石勒的粮食运到,而韩军却粮丰饷足。桃豹料知自己不是韩潜对手,便趁着黑夜,率领败军悄悄地溜跑了。韩潜终于占领了全城。  

司马绍幼时妙言
 
  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9—326年)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很受父亲元帝的宠爱。
  一次,元帝抱着小太子玩,太监前来禀报:“陛下,长安派人来了。”元帝朝见完毕,对幼小的太子说,“孩儿,你说太阳和长安,哪儿离我们这儿远?”
  太子抬头望望太阳,说:“太阳远,长安近呀。”
  “为什么呢?”
  “太阳好远好远的,从来没来过人;长安近,所以常来人呀。”
  元帝摸摸太子的小脸蛋,高兴地说:“对呀对呀,还能讲出理由来呢!”
  第二天,晋元帝宴请文武百官。为了让大家知道太子的聪明,就把太子也叫来参加宴会。
  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元帝问太子道:“孩儿,父皇问你,太阳和长安,哪儿离我们这儿近?”
  太子又抬起头,朝殿外一指说:“太阳离我们这儿近呀!”
  元帝听了大吃一惊,顿时变了脸:“你怎么和昨天说得不一样呀?”
  太子说:“你们看看呀,那不是太阳吗?我们老是能看见,长安呢,我们怎么看不见呀!这不是太阳近,长安远吗?”
  元帝松了一口气,得意地笑了。  

司马绍留下宝鞭
 
 ≥《晋书》记载,这是发生在东晋明帝二年(公元324 年)六月某天的故事。
  东晋叛臣王敦的军营驻扎在于湖(今安徽当涂南)。这天来了一位商人模样的人,只见他右肩挂着个钱褡,走街穿巷,一路叫喊着:“有山货卖吗?买山货喽。”
  “哎,我说,你看那人可不像个山货商人。”一位值勤兵对另一位值勤兵说。
  “嗯,走,我们看看去。”
  两个值勤兵走到近前,仔细观察起那人来。
  只见那人长着满脸的黄胡子,眉宇间有一股英武之气。他谈吐温文尔雅,俨然是一位饱读诗书之人。
  “这人肯定不是生意人,倒像是朝廷派来的探子。”两个值勤兵嘀嘀咕咕起来,觉得此事干系重大,便径直赶到王敦的帅府报告。
  王敦听说那人脸上长着黄胡子,一拍桌子:“哎呀,那人就是明帝司马绍。快派人给我捉拿!”
  于是,五匹快骑在两位值勤兵的指引下,追出了营门,可明帝已不知去向。他们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去追赶呢?正在纳闷的当儿,他们中间有一位突然叫道:“那边道上有堆马粪。”
  骑兵们立即赶到那儿。这时,路旁歇脚的凉棚里,有一位卖食品的老太太在大声叫卖着。
  领头的骑兵来到老太太面前:“请问老人家,刚才可曾见到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过去?”
  “有啊,可他已经走得很远了。喏,这是那人留下的一条鞭子。”老人说着,从衣兜里摸出一条闪亮的鞭子来。
  “是七宝鞭。”领头的骑兵惊叫道,“这可是皇宫中的宝物啊!”五个人于是你抢我夺,争着欣赏那条宝鞭。吵吵嚷嚷的,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过去了。
  “哎呀,真的,我们还要去追人呢。”领头的骑兵惊醒过来。
  “来不及了,你看那马粪都凉了。”一位骑兵说。几个人一看那马粪真的凉了,料想再追也追不上了。于是带着七宝鞭回军营去了。
  那人确是晋明帝本人。皇帝亲自出去刺探军情可谓是绝无仅有。且说快骑追到马粪堆的时候,明帝还在前面不远处。自那两个值勤兵注意起他后,明帝就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知道马上就会有敌兵追来。于是,他赶快走出营门,飞身上马。但他一想自己骑马跑,是绝对跑不过那军中骑兵的,抬头一看,见路旁有个卖食品的老太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走了过去,摸出二两银子给老人,又把自己的七宝鞭递给她,对她作了如此这般的一番交待,转身又把马屁股后的一堆马粪浇上了凉水。这才重新上马飞驰而去,于是才有刚才的一幕。
  明帝见追兵已摆脱了,才放下心来,带着探得的情报,回京城去了。  

郭敬循环浴马计
 
  公元330 年(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后赵国荆州监军(官职名)郭敬奉命攻打东晋襄阳。东晋军队驻守襄阳的都是精兵强将,驻守长官东晋南中郎将(官职名)周抚更是骁勇异常。敌众我寡的形势极为明显。这时,后赵主石勒一时派不出兵将支援郭敬,他想出了一条应急之计,连夜派人传令郭敬:“如果周抚派人来观察樊城军情,你要想尽办法,让他知道:‘我们后赵军队先不跟你周抚打,等过了七八天,我们的大队骑兵来了,再想办法揍你们。到那时候,你们就插翅难飞啦!’”
  郭敬接到军令,心想:“大王这话是不错,可要变成一种行动,这可是一大难题啊。”郭敬的脑海里随之跳跃过一串串重复的字眼:“大队骑兵,战马;大队骑兵,战马。。”
  “对,有啦!”郭敬一拍桌子,不禁接着自言自语:“制造声势,让周抚觉得我们好像大队骑兵来了。来他个循环浴马计!”
  第二天,很多负有特殊使命的士兵出动了。他们手执马鞭,吆喝着将成群战马赶到河边,让它们俯首吸水,涉水洗澡。他们让这些马循环出现。白天,黑夜,都有马群在川流不息地洗澡。
  这军情,给周抚派出的便衣游动哨发现了,忙赶回襄阳,宜奔周抚处,气喘喘吁吁报告:“周大人,后赵战马正在河边洗澡。白天洗,晚上也洗,马儿多得数不清。”
  周抚心中惴惴不安:“莫非后赵援军到了?”心惊肉跳一阵之后,马上连夜逃奔武昌而去。
  郭敬不费一兵一卒,当夜占领了襄阳城。
  后赵主石勒喜闻战报,当场发下一令:郭敬升任荆州刺吏。 江卣用鸡播火种 
  公元353 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驻在芍陂(今安徽寿县南)的东晋守将殷浩的帅府内,殷浩正在召集诸将议事。
  羌族首领姚襄自起兵反叛朝廷以来,仗着手中兵多士众,欺负殷浩军队少,不断对殷浩进行挑衅。今天,竟然敢违反军事常规,把营寨扎到离芍陂只有十里的地方,可见其骄横妄为的程度了。
  “江卣听令,派你为荡灭羌贼的先锋!”中军将军殷浩下令。
  “是。”江卣是殷浩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他以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著称,曾在许多重大战斗中屡建奇功。因此,要能抗击姚襄,殷浩知道此番非江卣作先锋不可。
  敌人的寨栅十分紧密坚固,而且敌我之间的兵力太悬殊。破敌只能靠智取。可是,如何智取呢?江卣苦苦思索着破敌之策。晚上,他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