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37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37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盗们以为她说的是真话,就没有再杀死她。把行李和两头驴收拾好,带着她向南走去。走着走着,他们到了毫的北界,在一个村子的外面坐下歇息。
  仆人之妻就向村中走去,强盗以为她要去寻找吃的东西而没有加以阻拦。谁知这个村上有一支部队,总首就在村中的大堂里。这个女子就一直走到大堂,一头哭倒在地,向总首诉说了丈夫被害的全部经过。
  总首听了这个女子的话,就用计把村外的几个强盗请到堂中,一声令下,军士们把强盗绑了。
  接着,总首把强盗押送到毫城,斩首于市,陈尸街头。  

陆俟打猎平叛计
 
  公元446 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的一天,太武帝在给一位将赴疆场的部将送行。
  太武帝敬过第三杯酒后,对这位大将朗声发话:“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卢水胡人刘超聚众造反,它是匈奴的一支,一万多反贼夭天都在扰乱百姓。你陆俟此行平叛,任务重大。我给你太多的士兵,刘超等人会早作防备、联合抵抗,你极难攻下;我给太少的士兵,又制服不了叛贼。以目前形势衡量,你当随机应变,智取刘超才是上策!”
  “遵令!”言毕,陆俟将太武帝所敬之酒一饮而尽。
  当天,陆俟单身骑马赶到刘超驻地。刘超心中暗暗得意:“看样子,陆俟是怕以卯击石,来求和啦!”
  陆俟下马进屋,未及坐下,便施礼发话:“刘义士,太武帝恩威名扬四海。一旦发怒,大军压境,义士处境不会太妙。但是,义士盛名远扬,我愿将犬子娶义士之女为儿媳,永结亲家。太武帝面前,我自会保义士久享荣耀。”
  刘超不置可否一笑:“陆大人,你太累了,先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陆俟给刘超不软不硬顶回去后,并未丧失信心。当天,他又亲率部下再来拜见刘超,想乘机摸清对方底细,制定突袭良策。迎接他们的是刘超的心腹,那人半阴半阳地发话:“我们首领不想见你们。他说了,您如果带300以上人来,我们就以刀剑相迎;您如果领300 以下人来,我们就以酒肉招待。”
  陆俟听完,于心不甘。马上挑选了200 名士兵骑马来见刘超。刘超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他。陆俟细细察看四方,见悍将林立,戒备森严,哪能下手?打定主意,陆俟一顿美餐以后率领手下返回。
  回营之后,陆俟心生一计:“带手下人直接攻打刘超绝对不行,看来,得假装打猎偷袭刘超。”他马上遴选了500 精兵,言词恳切地对他们说:“明天,我领你们假装外出打猎。我估计刘超见了我们,会请我们喝酒。你们看我的样子像喝醉了,就马上一起动手杀敌!”
  士兵们热血沸腾,纷纷发誓:“陆大人,我们以死效忠,别无二心!”
  第二天,陆俟带着这五百勇士外出打猎了。他们一边引弓射箭追杀猎物,一边慢慢靠近刘超军营。刘超见了,哪知这是个圈套,心里嘀咕:“这家伙给我用话抵挡回去后,可能心里不太快活,出来打猎散心啦!冤家宜解不宜结,这家伙人还不错,既然打猎路过这儿,不会有啥用意,请他们进来休息、喝杯酒。不投降他们,可也别得罪他们。”
  刘超当下摆好宴席,将陆俟等人请入营盘。刘超亲自把盏酌酒,跟陆俟慢慢对饮。陆俟没喝上几杯,就摇摇欲坠,那样子像快醉倒啦。陆俟部下会意,大家几乎同时“刷”地操刀在手,大动于戈。刘超尚未醒过神来,陆俟突然跃上战马,大喝一声:“杀死刘贼!”话音未落,已手起刀落,砍掉了刘超的脑袋。士兵们军心大振,应声杀敌,刀剑翻飞,勇往无敌。他们风扫残云般扑向刘超军队,当场打死打伤叛军数千人,平定了反叛。
  太武帝在都城得到这一喜讯,高兴得连连大笑,“陆俟真可谓智勇双全啊!”于是把他调回国都,出任外都要职。  

李崇牛皮鼓报警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初年,克州(今山东西南部)一带强盗出没。他们掳掠财产、杀人伤命,无恶不作。刚刚给人发觉,他们早已溜之大吉,当地人深受其害,恨之入骨,可这帮恶贼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擒获他们。
  北魏充州刺史(官职名)李崇左思右想,想出一道擒盗妙计。他先下了一道命令,晓谕全州:每个村子修一座鼓楼,楼里挂上一面大号牛皮鼓!没多久,兖州辖区内,村村备上了大号牛皮鼓。
  李崇微服私访后,又令人将第二个命令晓谕全州:哪个村子发现了强盗抢东西,村民马上敲响大鼓。邻近四周的村子,开始听到鼓声的,敲一阵鼓作响应,再听到的村子,敲两阵响应;再听到的村子,敲三阵鼓响应;依次扩展,各敲几千下。务必在很短的时间里,让村村知道有强盗来袭击。李崇还命令所有听到鼓声的村子,都必须派壮士守住交通要道,追查寻找强盗来去行踪!
  没多少天,一批不知内情的强盗下山了。他们刚扑进一个村子,还没来得及动手,这个村的鼓楼内响起咚咚咚的震耳鼓声。这伙强盗正惊诧间,四周鼓声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包围而来。他们失魂落魄,哪还顾得上打家劫舍,慌不择路,四下乱窜。
  鼓点越来越密,鼓声越来越响,这伙歹徒恍觉自己置身在一片鼓声的海洋里。所有的险要地段、交叉路口,无数壮士持刀仗敛雄踞把守,整个儿布成一张天罗地网。这批强盗刚一露面,马上就被活捉。
 ∷州村村有了报警的鼓声,强盗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慢慢变少了。  

李崇行诈破疑案
 
  北魂时,定州(现属河北)地方有一对兄弟俩,名叫解庆宾和解思安,被朝廷判刑流放到扬州。弟弟思安为了逃避艰苦的劳役,在一个风雨之夜逃走了。哥哥庆宾害怕另外再承担弟弟的劳动任务,就冒认扬州郊外长江边一具尸体是自己弟弟,慌称弟弟被他人所杀害,买了一块地埋葬了。解庆宾还勾结城里一个姓杨的巫婆,叫她自称前几天夜里看见了鬼,是思安,谎说思安是被人勒死的。现在做了鬼整天整夜哭叫。接着,庆宾便诬陷是和弟弟在一起的士兵苏显甫、李盖杀害的,告状到州府。
  州府判官派人把苏、李两名士兵抓去审讯。两名士兵经不起严刑拷打,承认是他俩杀害了思安。将要了结此案时,扬州刺史李崇产生了怀疑。他秘密指派两位扬州城里无人认识的人,伪装是从外地来扬州,探望牢中的庆宾。
  他俩见以庆宾说:“我们住在离此地300 里的地方,不久前的某晚,有一人路过我们村要求借宿,从他谈话中,发现他有可疑之处,便立即追问他,他说自己是被州府判刑流放到扬州的犯人,刚从牢里逃出来,姓解名思安。当夜,我们把他绑在树上,要把他捉到官府去。他苦苦哀求,说:‘我有一个哥哥叫庆宾,现住在扬州相国城内,如果你们有怜悯之心的话,请去一趟转告我哥哥,我哥哥注重情义,讲究义气,会变卖家产重谢你们的。现在把我留下当作人质好啦。如果见到我哥哥,通报了情况得不到酬金,到那时送我进官府也不晚。’因此,我们不辞辛劳把消息报告给你,你打算出多少酬金谢我们?我们好赶回去,放你弟弟。”
  庆宾顿时脸色发白。立即准备礼物重谢他们。两人拿着礼品火速回府,上报刺史李崇。
  第二天一早,李崇派人到牢房提审庆宾。李刺史敲一下惊堂木喝问:“大胆解庆宾,你的弟弟逃出牢房,你为何妄认别人尸体作你弟弟?从实招来!”
  庆宾见一旁有那两个“外地人”作证,只得认罪。
  李崇重新把苏、李两位士兵带到法庭审问,两人承认是受不住捧打招了假拱。过了大约一个月,弟弟思安也被拘捕归案,投进牢房。李崇又派人到城里捉来与解庆宾串通一气的巫婆,鞭答100 下,予以惩罚。  

李崇辨哭声断儿
 
  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公元512—516年)。寿春县(今属安徽省寿县)农村有一个叫荀泰的乡民,儿子长到3 岁,遇到动乱,丢失在路上,几年不知下落,夫妻俩整日忧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荀泰到城里去集市采买东西,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同县一个叫赵奉伯的家中,便告到县府,希望官府判还他儿子。县令派入把荀泰和赵奉伯传到衙门审问,两人都说是自己的孩子,而且都找了各自的乡邻作证。县令实在无法判决,只得上报。
  后来,扬州刺史李崇听说后,很轻松他说:“小事一桩,容易搞清。”他让荀、赵二家与孩子分居,不许来往。
  数月后的一天,官府派人送信到荀、赵二家说:“孩子得了急病,难以救治,已经死亡。刺史有令,你们家中可派人去看望,并出钱料理后事。”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荀泰号陶大哭,悲痛难忍;而赵奉伯仅是叹息几声,并没有悲痛异常的表现。李崇听了差役讲的两家情况,马上将孩子判还荀泰,并追查赵奉伯诈骗他人儿子的罪责。
  赵奉伯供认道:“我的亲生儿子不幸在很小的时候病死了,为了年老有个依靠,我才冒认别人的儿子。”  

高谦之智擒马贼
 
  故事发生在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公元525—528 年)。当时,河阴县的马市十分热闹。
  一日正逢集市,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群中有个红脸汉子在马市上东溜西转,转到一位老者的马前。这是一匹枣红马,十分剽悍雄壮,众人均赞叹此乃好马,只因老者开价太高而无人问津。那个红脸壮汉走上前去,十分挑剔地打量此马,然后与老者商议价钱。老者见有热心买主自然高兴,可担心这人会被高价吓退,便道:“此蒙古马日行千里。在下迫于无奈方肯出让,不知客官可出得起好价?”那红脸汉于认真他说:“只要马好,价钱可以商量。”老者很是高兴,便开了个价钱。红脸汉子跟他还了一次价后说:“此马我买下了。我先骑它去溜一溜。如好,回来便付钱。”老者有些迟疑,那红脸汉子笑着指了下身边的一个黑脸汉子说:“我这个伙伴留在这里,我一会儿就回来。”说完,他拍拍肩上的钱褡,只听里面发出银钱声响,示意钱有的是。老汉说:“那你先留钱袋再溜马,反正你伙伴在这里看着。”红脸汉子走了约半个时辰,还不见来,那老者急了,急忙打开钱袋点钱。谁知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些石头瓦片,他惊叫着抬起头一看,更吃了一惊,原来刚才留下的那个黑脸汉子也逃之夭夭了。老者便直奔县衙门向河阴县令高谦之报案。高县令听后心生一计,吩咐衙役从牢中提出一名在押罪犯,带上枷锁,押到马市中,当众宣布:“刚才行骗买马的贼,现已被捕获。为了马市的安宁,当场处刑!”高县令在此同时,暗中派了不少衙役在人群中偷听人们的议论。
  不出高县令所料,一个衙役果真听到身旁有个黑脸汉子高兴他说:“真凑巧,这下就再不用担心了。”那衙役闻声发出暗号,四处围上数名便衣差人,上前将那黑脸汉子擒住。
  高县令当即审讯,并请卖马老者上堂对质。老者一瞧,这黑脸汉子果真是刚才的骗子,那家伙抵赖不过,只得供出同伙。据此口供,很快便抓到了那骗马的红脸汉子。  

杨津智擒黑衣汉
 
  北魏杨津任歧州刺史时,曾巧破过不少疑难案子。《北史》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歧州有个武师,拳脚甚是了得,专事押镖行当。一次,受当地某大商家委托,从外地押运三百匹绢回来。货办妥后,武师艺高胆大,借同一名伙计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往回赶。几天的跋涉,总算提前进入歧州境内,一路平安无事。
  时值正午,烈日高悬。伙计支撑不住,要求休息一下。武师也觉疲惫不堪,再想离城还有三十里,歇一下也好。想此青天白日,不会出事,两人便在路边树荫下休息。
  不一会,远处驰来一匹黑马。马背上跃下一壮汉。此汉身穿黑袄,下着蓝裤,甚为干练。他朝武师作揖后便问了一个讯,说找朋友的村庄竟已两个时辰尚未找着。武师对此处了如指掌,热心回答后,黑衣汉竟坐下攀谈起来。一会,他掏出水壶喝了几口,用手在壶口上抹了几下,递给武师,武师本就口渴难熬,便不客气地喝了半壶,剩下的交伙计喝。没想到刚过一会儿,武师和伙计头昏眼暗,四肢酥软,一头栽倒在地。那黑衣汉哈哈大笑,站起来将三百匹绢装上马背,扬长而去。
  醒来后,武师悔恨交加,空手进城,直奔刺史府报案。刺史杨津听完武师的叙述,叫他退下后,俏悄对手下如此这番地布置了一下。
  即刻,城中及附近村落到处传闻:有个穿黑袄蓝裤的壮汉,骑一匹黑色的马,在城东二十里处被人杀死。死者如有家属,可速禀告州府。果然,当晚,有个老太婆哭哭啼啼地走到州府,说死者是她儿子。
  杨津问清后,确认老太婆所说与武师所诉的贼人外形相同,立即派人捕捉那老太婆的儿子。没多久,此贼便被抓住归案。经讯,供认不讳,并交出了赃物。  

李惠拷打羊皮计
 
  南北朝时,北魏的雍州大守李惠某天审理这样的案子。
  有个盐贩子背着一口袋盐到雍州城去卖,半路上遇到一个卖柴的樵夫。走了一段路,他们在一棵大树下一起休息。当他们站起来准备赶路时,却为铺在地上的一张羊皮争执起来。都说是自己的,最后竟打了起来。过路入把他们拉开,叫他们到太守李惠那里去告状。“去就去!”而人面红耳赤地赶到州府。
  太守李惠让他们讲讲事情的前因后果。
  背盐的抢着说:“这羊皮是我的,我带着它走南闯北贩盐,用了五年了。”
 〕柴的也嚷道:“你好不知羞9要把我的东西说成是你的!我进山砍柴时总要披着它取暖,背柴的时候总拿它垫在肩上。”
  两个人滔滔不绝他讲得头头是道,一时竟不能看出谁真谁假。
  李惠对两人说:“你们先到前庭去一下,等一会就有审理结果的。”两人退下大堂后,李惠问左右差役:“如果拷打这张羊皮,能问出它的主人是谁吗?”左右觉得很奇怪,心中暗笑着不回答。李惠吩咐道:“把羊皮放在席子上,打它四十大板!”四十大板打过之后,李惠上前拎起羊皮看了看,说:“它果真吃不住打,已经招供了。”接着又喝道:“传他们上来!”
  盐贩子和砍柴的上堂后,李惠说:“羊皮已经招供了,说卖盐的是它的主人。”
 〕柴的红着脸说:“大人,羊皮怎么能说话招供?”
  李惠指着散落在席上的盐屑说:“那你自己看看吧。”
 〕柴的知道无法再蒙骗了,只好认错。  

尔朱天光埋木枪
 
  公元530 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北魏都督、雍州刺史尔朱夭光抗击鲜卑族首领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的大举侵犯。
  两军刚一文战,尔朱天光指挥有方,揍得万俟丑奴兵将落花流水,万俟道洛占领了一个险要地点死死守住。尔朱天光乘胜追击,举兵讨伐万俟道洛。
  万俟道洛抵挡不住强敌攻击,率领七零八落的败兵逃往水洛城(今甘肃庄浪)投奔略阳起义军首领王庆云。
  尔朱天光紧紧尾随其后,一气攻入略阳境内,直逼王庆云屯兵的水洛城。
  水洛分东西二城,尔朱天光指挥精兵强将猛攻东城。东城守兵如惊弓之鸟,城下射上的箭矢密如骤雨,被射中者惨叫声盈野。东城很快失守。
  王庆云无奈,只能纠集残兵败将数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