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

第4章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4章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子产带着随从在街上漫步,忽听得一户人家中传出了一个女人恐惧的哭声,待他走到近处时,哭声越来越显得胆战心惊,声声都击着子产的心扉。
  他便对随从说:“这妇人一定有亲人快要死了,你们快去看看。”
  随从奉命前往那户人家察看,见一男子直僵僵地躺在床板上,一个女子正在痛哭。询问之后,知道那女人是死者的妻子。
  子产听了随从的报告后似乎不信,问道:“果真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
  随从回答:“已死了有一个时辰的光景。”
  子产立即面露怒色:“这就不近情理了。”
  随从不解子产为何发怒。丈夫死了,妻子当然要哭,有何不合情理之处?
  子产对随从说:“快去叫仵作来验尸,那男子死得蹊跷!”
  随从虽然不解子产之意,然而还是按照子产的意思办了。不一会,仵作就去那户人家验尸。
  在回归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的常情,亲人有病则忧,临死则惧,既死则哀。我听了那妇人恐惧的哭声,以为她的亲人即将死亡,谁知她丈夫已死了一个多时辰,那她为何要发出恐惧的哭声呢?”
  随从若有所悟地聆听着子产的话。
  子产继续说道:“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的哭声更甚了,这又说明什么呢?”
  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那男子是她害死的。她既要杀死丈夫,又怕外人议论,为了遮盖其杀人真相,又不得不哭。但哭声中不免流露出恐惧来,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那女子就被押来了。验尸结果,她丈夫果然在熟睡时被她用刀子捅死,有她行凶的刀子和血染的衣服作证。
  那女子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罪,但她还不知是她的哭声泄露了“天机”。
  当然若非遇到子产这样机敏干练的人,她或许是能够蒙混过去的。 

士会死谏救统帅
 
  晋景公怒气冲冲,喝令刀斧手把跪在地上的荀林父推出斩首。
  荀林父微微抬起头,氏沉地说:“我身为晋国的三军统帅,这次兵败楚国,我是罪责难逃。皇上要杀我,我没什么怨恨的。只是我死后,请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晋国再强大起来。。”
  大臣们都低下了头。他们都觉得荀林父以前有功于晋国,打了一次败仗就处死刑,这是不合情理的。不过大家惧怕暴怒中的晋景公,都不敢为荀林父说几句公正和求情的话。
  “皇上不该杀他!”静寂的宫殿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大臣们一看,原来是大夫士会站出来为荀林父说话了。
  “败军之帅,罪大当诛。”晋景公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荀林父是我们晋国的栋梁之材,屡建奇功,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样的人杀了,只有我们的敌人才会高兴。”士会激昂慷慨地说,“皇上一定记得我们晋国打败楚国的城濮之战吧?我军抓到许许多多的俘虏,缴到难以计数的武器和粮食。可是,先君晋文公还不敢高枕无忧,常对臣子们说:‘楚国的宰相得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只要他还活着,楚国仍然很有力量,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以后楚国的国君杀了得臣,晋文公高兴得载歌载舞,说:‘楚国就没有能人来进攻晋国了,我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果然,楚国两代都一蹶不振。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治国能力的大臣对一个国家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晋景公静静地听着,脸上的怒气在渐渐消退。
  “现在国君要杀的荀林父,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我们的敌人日夜想把他杀死,以削弱晋国的力量。”士会继续陈述着,“如果国君杀死了荀林父,那不是帮助了敌人,而让晋国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吗?如果说到他
  这次打了败仗,那只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这同他以前为晋国建立的功劳相比,好比太阳出现日蚀,月亮出现月蚀一样,怎么能损害他的光芒呢?”
  “爱卿说得很对,我险些枉杀了一位晋国的功臣。”晋景公走下座位,扶起了跪着的荀林父,当场赦免他的过失,恢复上卿的职位。 

胥臣苦谏荐良才
 
  公元前600 年的一天,在晋国宫殿上,大夫胥臣正在为推荐郤缺向晋襄公苦谏。
  “这万万不可!”廷尉出班反驳道,“郤缺是罪臣郤芮的儿子,怎么可以录用呢?”
  胥臣见殿上殿下一片摇头唏嘘,就正色说:“父亲有罪,儿子就不能起用么?大禹的父亲鲧有罪,舜帝惩罚了他,但是舜帝还是起用了他的儿子,治水不是获得了成功吗?岂能因为父亲获罪的缘故而埋没了人才,贻误了国家大业呢?”
  晋襄公说:“郤芮有罪,国家惩治了他。他的儿子一定耿耿于怀,怎么能赤胆忠心为晋国效力呢?”
  胥臣说:“士为知已者死。郤芮有罪伏法,是郤芮罪有应得。君王你现在重用郤缺,正表明君王选贤授能,不拘一格。连罪臣的儿子都能重用,天下贤士怎能不策马扬鞭,踊跃前来投奔您呢!再说君王认为郤缺会因家仇废公,这也没有根据。管仲曾经用箭射击齐桓公,按理说齐桓公抓住了他,应将他碎尸万段,然而,齐桓公却不记前嫌,重用他做相国,终于使齐国称霸诸候。”
  晋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郤缺能够和管仲相提并论吗?”
  胥臣说:“一斑可窥全豹,一叶可知秋至,察其貌而观其行,即可知其为人。今天我从鲁国归来,见一对夫妇在田里锄草,那女子将饭罐高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请丈夫进餐。而那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我后来得知此人便是郤缺。夫妻相敬如宾,显示了郤缺的德行。以模范的德行治理百姓,百姓就会讲仁义、尊君王、听命令,一呼而百喏,令必行,行必果,国家何愁不强大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动了心。晋襄公羞赧地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险些因为世俗的偏见损失了贤才。”于是召见了郤缺,任命他为下军大夫。郤缺果然很有才能,为晋国的强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奖励胥臣荐才有功,晋襄公把“先茅”之地赏给了胥臣。 

子产不拆毁乡校
 
  郑国首都有一所乡校,人们喜欢到那里聚会和游玩,每天热热闹闹的。
  一天,有位叫然明的朝廷大夫走过这里,看见有几个人围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留神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议论朝政的得失,抨击官员的优劣,因为出现了不同意见,所以声音越说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明虎着脸转身就走,找到了当时担任执政卿的子产,忿忿不平地说:“老百姓到乡校去,并不是为了学点有益的东西,倒是兴致勃勃地说长道短,虽然也有人对朝廷说一些好话,可是抨击政事、指责国君、批评大臣的为数不少,如果流传开去,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干脆把乡校拆了,看老百姓还到哪里去嚼舌根?”
  子产摆摆手说:“既然老百姓喜欢到乡校去,为什么要把乡校拆掉呢?”
  然明连忙说:“你自己去听听吧,老百姓的这些话,对朝廷不利,对你我也绝没有好处呀!”
  “我们先不谈乡校的事,”子产依然平静地说,“我有一事请教你,当河水暴涨,即将崩堤时,是因势利导放掉一些水,还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来呢?”
  “应该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说。
  “还有,当一个人有了难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诉医生让他医治呢,还是遮遮瞒瞒不让医生知道呢?”子产又问道。
  “当然应该把病情告诉医生。”然明这次回答得很干脆。
  “这就对了,”子产朗声大笑起来,“朝廷在治理国家大事过程中,官员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政务时,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错,或者干出不利于老百姓的事来,老百姓对朝廷、对官员有意见,说出来了,我们可以及时予以纠正。现在首都的那所乡校,正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如果我们拆了它,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再聚集起来批评政事了,把他们的不满情绪全部憋到肚子里去。那样,就像暴涨的河水一样,堵塞得越厉害,冲决堤岸时的力量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严重。这同向医生隐瞒病情造成贻误也是一样的道理。“然明听到这里,心服口服,赞同地说:”你说得对,这乡校不去拆了,留在那里,对国君有利,对朝廷有利,对你我都有利!” 

晏婴下棋妙谏君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政治家,名叫晏婴(?—前500 年),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一天,晏子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两人你来我往地下得正欢。
  晏子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庄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国君急于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功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子一局。
  庄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失败得如此之快呢?就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协助自己把齐国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庄公觉得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微微泛红。
  应该说这位国君还有一些自知之明。这些年来,由于庄公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们滋长骄傲情绪,做视百官,欺压百姓,闹得京城鸡飞狗叫,人仰马翻。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不少大臣曾劝说过庄公,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话倒使庄公警觉起来,他很想听听晏子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束,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说的话,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感谢晏子的中肯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要重视仁义。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庄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这是晏子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今天在棋盘上的收获真多呀! 

晏婴谏景公罢宴
 
  大夫弦章走进王宫,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稳了稳神,才看见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就大踏步地向景公走去。
  “弦章来得正是时候,寡人喝得高兴,你陪我痛饮三杯!”景公喷着酒腥气,一把拉住弦章,就命一位宫女向他满满地倒了一杯酒。
  弦章哪里是来喝酒的?他听说景公沉迷酒色,在宫中一连喝了七天七夜,把厨师、宫女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了,这样下去齐国不是要毁于景公之手吗?他既不去接酒杯,也不答谢,却直愣愣地站在景公面前,心情沉重地说:“国君,酒能伤人,也会废政,为了齐国大业,国君应该停止宴舞,从此把酒戒掉吧!”
 “公碰了个软钉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眼下国泰民安,喝几杯酒又会怎么样呢?”
  弦章是个直性子人,听了景公的话忍不住怒火冲天,大叫大嚷起来:“国君如果不听劝告继续沉溺酒杯,那么,你就下道命令杀死我吧!”
 “公正要斥责弦章放肆,晏子走进宫来。景公要他出出主意如何惩治这个敢于当面顶撞国君的人。
  “恭喜恭喜,”晏子笑容满面地对弦章说道,把景公和弦章两人都弄糊涂了,“你遇上国君这样贤明的人,能够倾听臣子的意见。如果遇上了夏桀和殷纣那样的昏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所以今天我要恭贺你呀!”
  这一席话,表面上是说给弦章听的,可是景公听了却坐不住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晏相国说得对!我应该听取你和弦章大夫的劝告,下决心戒酒。”
  晏子感到现在是到了直截了当说话的时候了,于是诚恳地说道:“国君这样做正符合我的心意。古人说过,饮酒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贪杯就要误事,因此,不论男女,饮酒不能超过五巡,否则就要受惩罚。那时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没有聚众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国家就太平了。如今国君喝酒没有节制,竟然一口气喝了七天七夜,这样,在你身边的大臣跟着你狂欢滥饮,在外面的大臣心灰意懒不问国家大事,如此下去,我们齐国怎么会强大起来呢?”
  晏子的一番话,打动了景公的心,景公立即传下命令,撤掉宴席,让妃子和宫女们各自回去休息,并向弦章道歉。自此以后,景公节制了饮酒,每日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大臣们看到景公又振作起来,一个个都尽心为国家出力,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晏婴出使挫楚王
 
  公元前531 年,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骄横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晏婴生得很矮,但在诸侯中的声誉却很高。这次来,我要取笑他一番,来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接着对大臣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  几天后,晏子乘着驷马大车来到楚国国都郢城东门。只见楚国的官员稀稀拉拉地分立城门两旁,大门却紧紧闭着。晏子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守城的军士却打开城门旁一道新开的小门,请他从这洞似的小门里进去,并说:“这是我国的规矩:大个子从大门里进出,小个子从小门里进出。”
  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边,打量了一番,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呀!我国也有个规矩,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钻进钻出。”
  守门人赶快把晏子的话报告楚王。楚王说:“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取笑了。”不得不命令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城。
  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突然问:“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每个人呵一口气,就能变成云;每个人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场雨。我们国都的大道上,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答道:“我们齐国任命使者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有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反被讽刺一顿,却还只能陪着笑。
  一会儿,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故意问:“那囚犯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们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对晏子嘲笑道:“齐国人怎么那样没出息,干这等事?”
  晏子站起身,严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